登陆注册
5861800000003

第3章 带着美丽的心灵前行

持炬的人生

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了解多少?在你们的眼中,寺院是不是古画中深藏大山的庙宇,或是一些慈祥的老太太,背着黄色的包包,结伴到一个香烟缭绕的地方去?你们也许很少像今天一样盘腿坐下来,参加早课诵读、一起打坐、一起吃饭吧。

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本土已经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思想文化,先秦时期甚至被称之为哲学的“黄金时期”。那么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思想为何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呢?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曾经大举进入中国,然而他们都未能开创出新的局面。只有佛教,不但传遍大江南北,并且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结合,开创出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怀有这样的愿景,为了时代的进步,甘愿奉献自我,以此建立积极的人生使命,——那我们就能成为精神的火炬,可以照亮这个世界的黑暗。

我上过很多企业的管理课程,也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交流。经常遇到很多社会精英,会跟他们聊到这么一个话题:中国的企业怎样站起来?可能你们会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杞人忧天吗?一个出家人关心这种事干啥?但我认为不是的。国家的兴旺涉及到每一个炎黄子孙,包括我们出家人,如果我们不关注社会,不关注中华民族,不关注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那么,佛教存留于世,还有什么可以振奋人心的价值呢。

这几年患癌症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我们喝的水、吃的菜、所吸进来的空气,都会在人身上造成污染,形成毒素。如果我们还不去面对这个问题,终有一天我们就会被它消灭。

健康,除了身体层面,还包括心灵的健康。一个人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却不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行为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背大潮而逆流,那就不叫健康。

享受喧嚣,也享受孤独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是人的修行;众善奉行,是天人的修行;自净其意,是诸佛菩萨的修行,这就是佛教修行中的三个层次。

如果只是不做坏事,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做得很好。进一步,如果我们不但不做坏事,而且还主动地去做善事,那就不一样了。古往今来的贤人志士,他们会为这个社会奉献自身的力量,这就是天人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境界。

那自净其意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洗刷自身的不足和烦恼。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我们每天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身边朋友的背叛、家庭的不和谐,以及工作的不顺心等,都使我们的内心不清净。别人骂你,你为什么会生气?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你如果是个穷鬼,人家骂你穷你就会暴跳如雷;假如你是亿万富翁,你只会一笑置之而已。

你有相同的频道,相同的磁场,才会受不了外界的扰乱。之所以被别人的话语一点就燃,因为你刚好是柴。情绪被外在的境界左右,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这样易燃的东西。

有人说,在寺院里睡不好,我不高兴;没有肉吃,我不开心;电视也不能看,晚上无聊,没事可干。心如果不能安宁,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抱怨。人家说内心知足之人,虽卧地上,亦为安乐;内心不知足者,虽卧厅堂,而不知足。如果我们内心不知足,即使现在让你住在天堂,你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抱怨。

所以内在的喜乐取决于哪里?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丰富的人生境界。如果我们拥有这份境界,我们就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面找到快乐。在闹市中,能享受喧嚣;在深山中,能享受孤独。

昨天在一个总裁班上,我问他们,原始时代的人类,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无非是在白天找到食物让自己填饱肚子;晚上,能找到山洞遮风挡雨;到了冬天,能找一张兽皮围在身上。没有功利,人在物质层面上的要求最为简单。

我曾经到杭州一个朋友家做客。她是一位女士,有一间房装着几百双鞋,衣服更是不知道装了几个房间。她说,有的衣服和鞋子买来就放在那里,一直都没动过。

实际上,我们贪婪地向地球索取,最后报应就到了自己身上来。我们现在喝的水,吃的东西,呼吸的空气都很糟糕。我曾经听到一个地质学家讲过,通过对比历史记载,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地震,还没有我们现在这五十年发生的多。所以灾难是大自然的警醒:物欲,不单会吞噬自然,也会吞噬我们自己。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一个人从开始发一个善念,要上行佛道,下化众生,就要做四件事情: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要帮助和度化一切众生;要断除一切烦恼;要学习无量法门;要成就无上道业。

佛教推崇奉献的精神,你越是不断地去奉献,人生的价值就越能体现出来。如果总想索取,你的状态,你的能量,就会大打折扣。

“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要让自己内心没有染污,时刻保持清净喜乐的状态。然后,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善巧和方便,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最后,让自己成就一切道业,得到解脱和自在。

如果我们总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东西,别人就会把自己的口袋捂得紧紧的,怎么会给你机会呢。但如果你去关心他,呵护他,不断地给予他爱的时候,他会坦诚地面对你,愿意跟你分享,愿意为你付出。

有一次在安利做分享,我说如果要把直销做好,就不要问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付出什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当你想成就一个事业,首先要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做别人之所做。如果你有这样的心,你的事业,就是众人的事业,就算你不想做,别人都会推动着你做。

想尽办法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理想,让他解脱,让他成就,让他开心,让他幸福。其实,你帮助别人成就他的理想,那么他的理想,自然就变成了你的理想。

所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你们想想看,如果对方是一个吝啬贪婪之人,你愿意跟他交朋友吗?反过来讲,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人,不断为你付出,一点都不计较个人私利,全身心地为你着想,你会把这样的朋友拒之门外吗?

我经常跟一些做企业的朋友说:我们做事的时候,往往只想着让自己生活富有,让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实际上,这样的思维模式走到最后,总有一天就会发现怎么都走不下去了。如果有一天,什么办法都解决不了企业生存的困境,而你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反省,肯定是“私利”的心在作祟,那才是真正的症结。

一个中国百强企业的老板跟我说,他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刚开始的时候,他只不过想赶快脱离贫困,让自己赚一些钱。后来他就想到了:人家跟着我,我一定要让他们衣食丰足,人家帮助我,我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回报。甚至有时候,本来合同成交金额是十万,他觉得能共赢才能长期合作,就主动加到十一万。后来他的事业碰到任何困难阻碍,身边的人都会推着他向前。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只要帮助你的伙伴去实现他的梦想,当别人梦想实现的时候,你自己的事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奉献。大家看,菩萨相好庄严,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很美的饰物。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告诉我们,人的美和丑由什么决定?——内在的精神和道德是最关键的。菩萨发出善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成为菩萨。所以菩萨在人的心目当中,是最可亲的,也是最庄严的。

性格决定命运,胸怀决定未来

早上,有几个朋友跟我聊天说,这几年悟出一个道理:以前觉得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改造命运,通过努力就一定能突破命运对自己的约束。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改造命运真的很难,就发现其实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如果命运让你得不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想尽办法追求,比如通过各种手段坐上某个职位,最后你的能力不行,德行架不住,也保不住它。下面的人不听话,事情办不好,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三两天你就会被人轰下来。

有句话叫“欲得其终,必求其善”。处在任何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更高层次的东西。比方说我当乡长,那我一定要站在镇长的角度来考虑乡长的职能;如果你是志向远大的人,你就应该从中国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从世界发展的格局了解中国社会的趋势,有这样远大的视野,那么前途就会不可限量。这就是你的胸怀决定你未来的事业究竟能走多远。

为什么要有丰富的学识?为什么要有高远的境界和开阔的心境?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其思维和格局,以及认识事物的角度,与常人不一样,成就也就不一样。

我在杭州上课的时候,几个小姑娘问我怎么样找男朋友(笑)。我就跟她们讲,在什么样的场合就会找到什么样的人。酒吧里找的大多是登徒子。在图书馆或美术馆里面找到的朋友,多半有上进的精神和更高的人文素养。当然了,要找相同频道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都很低俗,要想找比你更好的人是不可能的。

你的愿望,就是我的使命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先要改变自己,如果我们的境界提升了,就能吸引相同频率的人走到我们身边来。我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秘密》。影片说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传说,有一盏灯叫阿拉丁神灯,如果你有幸得到并点燃它的时候,灯神就会跳出来,跪在你面前说:“你是我的主人,你的愿望就是我的使命。”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你的愿望就是我的使命。”

大家知道吗?那盏灯每一个人都有。只要我们把自己的愿望不断地在心里加强、放大,然后付诸实践,最后你就能实现。那部电影讲到,从古至今所有的思想家、科学家、大政治家、大文豪都发现了一个宇宙的秘密,当他们把它开启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能符合宇宙的规则,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

我们不愿意去付出,总是把别人当做恶魔来看待,因此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阴暗面。电影《天下无贼》里面,在一个内心纯净的藏族少年心目当中,天下没有贼。所以贼碰上他,也会被他淳朴的心所感化。

大家知不知道“阴阳”的法则:阴代表负面;阳代表正面。任何事物总是存在这两面。把手伸出来,这是手背,这是手心;我们站定,这是前面,那是背面;一个凳子摆在这里,就有它的上面和下面。当你的内心处于正面的时候,所有负面的东西在你面前都展现为正面;当你内心处于负面的时候,所有正面的东西在你面前都变成负面。

所以佛教讲,当你以佛心看人,你身边都是佛;当你以鬼心看人,人人皆是鬼。心念决定你的世界。对这个世界起什么样的心,这个世界就展现什么。女孩子喜欢月亮,因为“月亮代表我的心”。当你快乐的时候,月亮很柔美、很清凉;你悲伤的时候,就感觉它会跟着你一同哭,一同掉泪。你欢喜它也欢喜,你悲伤它也悲伤,实际上这还是自己心的投射。

在这个世间,如果想去营造自己的人生,就要修正自己的心,所以修行不仅是出家人的事,凡是想积极向上的人,每天每时每刻都要修正自己。

很多人碰到逆境,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维观念。没有改变自己的心,却想改变别人,那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去面对不同的生命状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观念。

一个人从起一个善念开始,要修到佛陀的境界,就靠两个字:——“奉献”。

稻盛和夫的秘诀

稻盛和夫先生的公司连续四十三年没有亏本,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利他”。

有一个工厂濒临倒闭,他去接收。手下的人都跟他讲:这样做你肯定没有好处,有那么多退休的人等着你去支付退休金,它的产品又不怎么样。最后稻盛和夫就说,如果能让这个工厂起死回生,让所有的员工生起希望,这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去做。

我们BSE有一个宁波的同学,开了几百家美发店。他把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运作规则,全部教给他的同行,还把全浙江省的同行召集在一起,给他们培训,把他的财富理念、经营理念、人员培训的模式,甚至怎么找店址,怎么做企业发展规划的心得统统告诉别人。最后怎么样?他原来就五六十家分店,现在发展到几百家了。别人觉得这个理念好,就全部加盟到他的旗下,他自己成长得比谁都快。他最后跟我交流,我送给他两个字,叫“舍得”。

不断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别人。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利他。这就是稻盛和夫四十多年经营不败的秘诀。

如果你只考虑自己,你的家庭绝对不会幸福,你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和谐,你的团队合作也不会圆满,你的事业肯定要碰壁。自私自利绝对不是善者所为。

所以我们要学会奉献,学会去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理想。只要你能成就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你也就能成就卓越与超凡。这是不用质疑的。

什么叫禅修?就是要我们从内在去觉察自我,从内心当中发现问题,从内心当中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停留在原地。这需要勇气、心量、踏实和厚德才能做到。我们刚才讲到了阿拉丁神灯,讲到了《秘密》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精神。

心如磁石,相吸即是缘分

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聚集他身边的就是酒鬼;如果喜欢赌博,身边就是赌友;如果喜欢读书,身边净是多才傲骨之士。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团队,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所以如果你家庭不幸福,不要去怪别人。是谁娶了你的太太?或者是谁嫁给了你的先生?是你自己;公司员工不好,也是你这个做老板的把他们吸引过来的。

佛教把这种规律叫因果关系,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想要得到善果,那首先就要从因地去改变。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要改变,你不改变,不种好的因,那个果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佛教讲到了缘起性空的思想,讲到了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相聚而存在,因缘离散而消失。一粒种子要长成大树,阳光、水、空气和土壤这些缘分是不可少的。佛教提出缘起的思想,是因为看到了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刚才讲到健康,你如果不去创造健康的因缘,你能健康吗?想让事业成功,却不去创造成功的条件,事业能做得起来吗?(缘起在《金刚经》释为缘生和缘灭两部分)

佛教的思想并不迷信,不是那种对天祈祷,天上就掉一个馅饼下来。我们要想得到什么,首先要付出努力,要遵循事物存在的规律,顺着规律去做。

鸡不会游泳,你一定要赶它到水里面,就会把它淹死,这就是违反事物运行规律的结果。水从高处往下流,你顺着它的特性给予疏导,就会发现它很容易控制;如果要让水往上流,你就要用水泵。如果想要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成就、人际关系和谐,那就要创造相关的条件。

每一样东西的存在都有与它相匹配的条件,你拥有这些条件,做什么就会很顺利;你失去了条件,就会举步维艰。

什么叫智者?智者就是顺着规律来运作。就像儒家思想所说的:“敬天爱人,克己修身,持贵中庸。”如果欲望无止境地膨胀,想想会出现什么状态?所有的人都背离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容易成就。要遵循万事万物的道(规则)。一件事情如果因缘条件不够成熟,那怎能才能生长发展呢?

所以不要认为佛教是迷信的,只是祈祈福而已。实际上,当我们在拜佛祈愿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的未来下订单,告诉自己:我要把这件事做成。我们把这种愿望叫愿力。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神,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梦想,那个神是谁?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给自己下订单,然后去实践,遵循因果规律,这才是正道。

正面的心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磁场转正。所有不认可不支持你的人,通过你持之以恒的善举,都会认可和支持你,这就是善念的回馈。如果要说有神,善念就是万能的神。

不需要精明到去跟所有的人讨价还价

这个世间有地狱、有恶鬼、有畜生,我们现在都无法明白,但是它们确实存在。不要说死掉的人会变成鬼,有的人活着就像鬼,见不得阳光,不敢在别人面前出现,永远走在阴暗的角落。所以我们要修出一个光明正大的境界出来。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寓言故事,地狱里面有两个鬼,阎罗王跟他们讲,人世间有两个岗位,一个岗位可以不断地得到很多东西,另一个岗位要不断地去付出。第一个鬼就跳起来想要第一个,你们知道这个鬼最后变成什么了吗?(学员:要饭的)你太聪明了,大家给他一点掌声好吗?一个人如果穷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只有向别人索取,这就是乞丐。选择付出的那个就变成富翁,他已经多得不需要再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所以就不断地舍出去。

香海有一期杂志里面记载了一个老总的故事。他小时候拿着很多电器沿街叫卖,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现在他事业有成了,看见旁边的小商小贩,经常会把车停下来,明明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他都会买一堆,然后送给身边的人。他到地摊上买东西,从来不跟人讨价还价,人家称多少给多少算多少钱,从来不计较。他说别人之所以要在街上叫卖,是因为生活艰苦。如果我们比他们生活得优越,就没必要去跟他们讨价还价了。他说的是一种境界,我被他这些话所感动。

是啊,我们不需要精明到去跟所有的人讨价还价。

在我们的人生中,打开心结、放开思维、开阔眼界去看待生命的时候,真的,很多东西,你都会释怀。放不下,无法面对,实际上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没有调整好。所以我们要把自私自利的一面放下。回去以后,我们要每天坚持禅修,坚持念这十条《日颂警策文》,把每一句话都落实到生活当中,在行为中去体现这样一种精神。

我有时候问自己: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来反对我的时候,我怎样面对?如果我认为自己做的事,方向是正确的,而别人都反对你,我还能不能坚持?反过来讲,所有的人都来恭维我、赞叹我、奉承我的时候,我还能不能保持平静?

我们的价值,我们的财富,我们的德行,我们对这个世间的奉献,难道只是由别人来评价和定义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就永远地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独特的境界,没有自己人生的方向。

(法师这里的反问,目的并非表示独立特性追求个性,而是以此反问鉴别自己的发心是不是符合道义,这也就是《孟子》所说——如果义之所至,“虽千万人吾往矣”。编者)

你们知道吗?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在跟别人比较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在比较和衡量中失去了自己内心的那份丰足。

我们要把狭小的人生观彻底打破,不要患得患失,要在内心当中树立一个标杆,遵循你选择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被人家对你的诋毁和对你的评价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境界,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有自己人生的轨迹。只有这样的人,他才能屹立在天地之间。不然他就是个奴隶,追求钱,就成为钱的奴隶;追求名,就成为名的奴隶;追求地位,就成为地位的奴隶。

我前天跟人家讲,你有一部车的时候,你是在开车;你有二十部车的时候,你就成为车的奴隶:这部车保险到了,那部车有罚单了,这部车又要维修了,那部车又要保养了。二十几部车让你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如果你有一个房间让你住着,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家,如果全国有二十几个房产的时候,那你就成为它们的奴隶了。这个人把水龙头弄坏了;那个人到现在房租还没交。你一天到晚为了房子忙,那谁是主人,谁又是奴隶呢?所以没必要去炫耀这些东西,炫耀我有多少房产,炫耀我有什么什么。

精神的境界才是我们人生最究竟的快乐,你没有那种高度的时候,就永远会被物欲所挂碍。

答疑

问:请问“卐”是什么意思。

师:古代的时候,万字佛印是一个吉祥的符号。佛教的万字分左旋和右旋,即“卍”和“卐”,本意都是吉祥。后来由于希特勒曾用一倾斜的右旋“卍”字作为纳粹党的徽号,因此许多不明东方传统的西方人士,看见佛教也采用这个符号,便觉得很惊奇。其实那是不同的,佛教的“卐”字是中正平衡的。

问:怎样把禅的宁静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师:很多人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不是说今天学佛了,我的负面情绪就没有了,这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也有情绪,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前两天,有一个居士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来找我,我说:别人明明不对,但还找茬来攻击你的时候,你就要把自己修成一条空船。你想,空船相碰就没有问题。如果船上有人,那事情就大了,因为海上没有标准,你这样开也对,他那样开也对,随便找个理由都是对的。所以我们叫“做人责人,天翻地覆;人赞人,天清月明。”

还有句话叫作“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人和人,你责备我,我责备你,那就会闹得天翻地覆、乌烟瘴气;如果说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我赞美你,你赞美我。那你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很和睦?

我们要知道,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我们自己长得也不完美,自己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也不圆满。笑别人只不过是你在某个方面做得稍微好一点,那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个祖师讲过,他说一切人都是佛,只有我一个人是凡夫。如果把身边所有的人都当做圣人,只有你一个人不好的时候,你就发现每一个人都很美。

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厉害的?水。水能包容万物,所以它才能成就其大。地球表面70%是水,人的身体70%也是水。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有一个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研究,装了两瓶水,一瓶水每天对它赞美,另外一瓶水,每天对它诅咒。最后两瓶水同时拿去结晶。施以赞美的水,结晶体很美,棱角都非常清楚;施以诅咒的水,就形成不了形状。想想自己身上70%都是水,你每天生气,你每天诅咒,每天跟别人过意不去,身上的水结晶就会不断恶化,不久的将来不生病都不行。

所以想让自己健康,要经常赞美别人,经常赞美自己。

问:是不是在寺庙都要随缘乐助。它的标准是什么,捐多少合适呢?

师:你觉得顺眼就给,不顺眼就不给,没有什么标准的。但是像青海地震,我们就都应该捐助一些,不管多和少,总之都要做一点奉献。这个世界真的需要我们伸出善良之手,虽然我们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是当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凝聚成更大的力量。

很多犯罪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如果大家都能奉献爱心,自然而然贫者就不会走向极端。曾经有个小男孩离家出走,向人家讨一点钱吃点东西都没有机会。最后他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找了一把刀,跑到家里把父母全杀掉了。其实,如果给他几块钱吃饱饭可能他就不会做出这个极端的行为。

如果不和谐,我们即使拥有再多的钱财,那也没有安全可言。你看每一个封建王朝到最后都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所以穷人就会揭竿而起,反抗那些富人,均贫均富,让天下得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所以我们要想财富可以长留,那就要学会施舍。

我们要有奉献的心态,这样社会才能走向和谐。

讲于富腾集团香海禅修班

同类推荐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做人四原则:正见

    做人四原则:正见

    本书分为四法最上、为人四要、人生四要、处众四法等四卷,每篇讲四个方面问题,把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重要精髓均概括其中,以要或不要的形式逐一论述,有故事,有箴言,生动而发人深思。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由文舒所著的《最是元曲销魂》用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个个曲人和一首首元曲,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浪漫的文笔漫谈古今人事沧桑,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 道魔两行泪

    道魔两行泪

    这是一个荒凉又神奇的世界,一步生一步死,往生与永恒。是轮回还是化道。所谓正道也不过是光面堂皇,那就让我入这魔道。坦坦荡荡!敢作敢当!逝血的杀戮!换来永恒的太平!最后窥探天道的轮回。没有永远的太平,只有无尽的争端!忘却世间情缘,炼得天下大道!
  • 术士百年

    术士百年

    时间见证着历史,诸神注视着大地。只是诸神是冷酷无情的,昔日强大的帝国,在内乱中分崩离析。父杀子,弟杀兄,同袍反目,手足相残。随着代表帝国荣耀的浮空城永坠大地,无尽的黑暗开始笼罩天空。灾厄之龙,一切苦难的源头,在那一天破土而出,带着无尽梦魇和瘟疫席卷了大地,世界的苦难降临,昔日高傲的精灵们隐匿无踪,贪婪的矮人们东奔西逃,只有无畏的先王们勇敢站出,抵挡在世界灾难的前线,一代代,一年年……现如今,灾厄溃散,却遍地白骨。曙光降临,却战火连年。这是破晓之时,也是黑暗之年。而你,生于此,长于斯……”PS: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内心戏十足却腹黑的小术士来到异世界见证历史,创造历史,寻找自身的故事……
  • 贤妻已下线

    贤妻已下线

    在所有人眼里,我该是幸福的、至于不幸,都是作出来的
  • 花娘十三

    花娘十三

    孤苦无依的孤女遇上救赎自己的光,羡慕他人的幸福。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天下为棋,孤女成为关键棋子。一切牵出了万年前的秘密。
  • 本欲上青天

    本欲上青天

    本欲一心求死,脱离人世,不想恰巧开启了另一番空间,以他人一生为一天,历他人之生死,品不同人生。他是万人之帝,她亦成一人之天。
  • 禅修武皇

    禅修武皇

    世间武者皆以天玄为引、天泽为辅、御灵为守、法技为攻、锻体修身,逆天改命探究武修之道。不知山被灭后,龙居轩宇再次醒来时已经变成了下界人族李轩宇,为报灭门之仇重新踏上了武修之道,和胖子蹲不下,冰冷娇妻何欣瑶,九馗魔眼钟铉,魔族公主林若莉,失忆龙女洛莉,神灵天兽听白,剑少王君……一同游历世间,探究真正的武修之道!
  • 萌宝来袭之爹地别耍酷

    萌宝来袭之爹地别耍酷

    “偷钱,偷梦,还偷基因,赔偿!”墨少珩把罪魁祸首逼到墙角。“怎么赔?”明若好紧张地揪着裙摆,小脸煞白。“偷钱赔子,偷梦赔子,偷基因......赔你一生!”墨少珩邪勾唇角......六年前,为帮好友,明若好误惹暗夜帝王墨少珩,孕事缠身,偷偷抚养孩子,却被娃儿的爹逮住......大梦一场,墨少珩差点一败涂地,他发誓要把盗梦的女人揪出来。【异能+豪门+一对一宠文,还有腹黑宝宝陪你嗨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