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2300000010

第10章 蒋筑英:公而忘私的科技工作者

1982年6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会议室里,传出了低低的哭泣声。在当天的晨会上,所长带来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大家的好同事、好战友,年仅43岁的蒋筑英同志,于15日下午因为病情恶化,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日本学者村田和美说:“想不到中国这么早就研制出了这样高精度的装置。你们应当把它报道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才能。”

1939年,蒋筑英出生在杭州一个旧职员家庭。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他学习异常刻苦,大学期间的十个寒暑假,有八个是在学校图书馆里度过的。除了学好专业,他还掌握了英、俄、德、日、法五门外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是靠人民助学金的支持来完成大学学业的,所以他很早就下定决心,学成之后要用自己的知识报答人民对自己的培养之恩。

1962年毕业前夕,母亲一再来信,希望他回杭州或上海工作,以便照顾家庭。蒋筑英知道,作为长子,自己应该侍奉双亲;但是,他所深爱的事业——光学,这一学科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研究所都在东北。好男儿志在四方,权衡之下,他写信说服了母亲,只身来到长春,考取了著名光学科学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的研究生。

王大珩教授很快便看出,这个学生是棵好苗子,正直、刻苦、勤奋,又有钻研精神。在他的指导下,蒋筑英选定了光学传递函数这一开创性研究课题。1965年,年仅26岁的蒋筑英就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这后来令日本学者村田和美大为惊奇,并说:“想不到中国这么早就研制出了这样高精度的装置。你们应当把它报道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才能。”

此后,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蒋筑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就,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过去,国产的彩色电视荧光屏上,人的面孔呈猪肝色,红旗变成紫红色,这就是因为我国电视台的彩色复原技术还不过关。20世纪70年代,蒋筑英与导师王大珩一起攻关,提出了彩色复原质量问题的新方案,编写出《彩色电视摄像机校色矩阵最优化程序》一文,最后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终于,我国也拥有了生产图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电视的技术。

“我们这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今后,我要多做铺路石的工作,为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年青一代科技工作者攀登世界高峰创造条件。”

在单位里,人人都知道蒋筑英是一个大好人,他办公室的门常常是敞开的。许多人遇到科研课题或生产技术上的难题,第一个总是会想到他。虽然其中许多问题并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范围,可是蒋筑英从不推托,总是高高兴兴地帮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整个研究所里,他帮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蒋筑英懂得英、俄、德、法、日五种语言,能够阅读这五种外文文献资料。每当发现对别的同志有用的资料,他也会特别留心,工工整整地译好誊写清楚,然后送给人家参考,同事们开玩笑地叫他“义务资料员”。为了帮助大家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所里的图书馆编书目;又到情报室帮助编辑《光学设计与检验》资料索引,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文献卡片送给情报室,供大家查阅资料时使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光学资料不好查找,他又设计了一个书目编排方案寄去。素不相识的人来求他讲课,他加班加点编写出八万多字的讲义。即便是他自己掌握的一些极不容易得到的资料,只要别人有求于他,他也会立即慷慨地贡献出来。

一次,正在外地出差的蒋筑英接到天津电视台的一封求援信,拆开一看,原来是正点扫描彩色电视和电影彩色还原效果不好的问题。二话没说,蒋筑英不顾旅途劳顿连夜赶往天津,查明了原因,又帮助电视台制作了彩色玻璃滤光片,解决了技术难题。像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国内十几个省和长春市的光学产品生产厂家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蒋筑英常常对长春光学仪器厂的同志们说:“长春是全国的光学基地,这几年落后了,大家加把劲儿赶上去!光机所做你们的后盾!”

无论分内分外的事情,只要被蒋筑英看到,他都会当做自己的事情尽力去做。所里计算机房的制冷设备坏了,他主动带人去修理;图书馆借书登记处的钢笔没有了笔尖,他默默找来笔尖安上;有位同事的孩子需要奶粉喂养,本地又买不到,他就托人从外地捎来,亲自送去;甚至在他住过的房子里,十家人共用的一个厕所堵塞了,也总是他去掏;他路过一家机床厂,发现马路上洒落着铁屑,担心会扎坏过往车辆的轮胎,就找来扫帚打扫干净……同事们看着他忙忙碌碌的身影,都叫他“永动机”。可是,他却把自己比作“铺路石”,甘愿为大家服务,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引路。他说:“我们这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今后,我要多做铺路石的工作,为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年青一代科技工作者攀登世界高峰创造条件。”

蒋筑英时刻为别人着想,却很少想到自己。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拥挤的小屋里,可是当所里要给他分房的时候,他马上提出要让给老同志;就连给他评职称,他也是谦让了好几次,并一再说自己的资格还不够,还需要努力;所里派他去国外进修,他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不是改善家里的生活,而是为所里买来新的仪器和设备……甚至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还在忙于收拾新建的试验室,修理院里被破坏的柏油路面,帮助同事家里修理下水道,更忍着腹部的疼痛替一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到成都出差……

在历史的长廊里与他相遇,叩问心灵,会让我们明白:有一种伟大,让人肃然起敬。

1982年6月13日下午,蒋筑英飞抵成都。当晚7点,他召集验收组的人员开会,直到深夜11点半钟才结束。

14日早上,蒋筑英一早便出发前往工厂。这时他的腹痛再次发作,但他还是强忍疼痛,工作了整整一天。下午回到招待所后,他又同有关人员认真讨论验收仪器装置的事情。

深夜,因为腹痛难忍,他被大家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他患有多种疾病:肿瘤压迫导致胆管狭窄、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水肿。

就是这样一个危重病人,竟然从长春赶到成都并马不停蹄地工作了两天!

由于劳累过度,蒋筑英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15日下午5时3分,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43岁。

蒋筑英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在蒋筑英身上,有着浓厚的社会主义初期知识分子的淳朴品质。他一心为公、毫不利己,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今天的人们,恐怕已经很难作出当年他那些谦让的举动,甚至想要理解这些行为,也显得有些隔膜。可是,正是这些看起来有些陌生的举动,却令人看到了一个正直无私、单纯质朴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历史的长廊里与他相遇,叩问心灵,会让我们明白:有一种伟大,让人肃然起敬。

(袁博)

同类推荐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内容简介:马路上,三毛盖着一张报纸睡觉。一个坐轿车的有钱人,从车窗丢下一个烟蒂。于是,苦命的三毛又遭了一回火灾……差不多和三毛同龄的我,为可怜的三毛担心,也为他不平。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赵焰:晚清三部曲

    赵焰:晚清三部曲

    《晚清三部曲套装》由《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和《晚清有个袁世凯》组成。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籍,奉诏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热门推荐
  • 愿我们能一起共渡余生

    愿我们能一起共渡余生

    喜欢是什么?爱,又是什么?喜欢一个人跟爱一个人,有什么不同?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我站在20层楼顶的阳台,约了人,怎么也等不来。对面的楼房刚刚剥去绿色塑料护围,裸露出灰蓝墙砖。空悬的载物电梯无声无息移动着,将黑影投在另一幢高楼的玻璃墙面上,影子也随之上下移动。我等得不耐烦了,就从一扇黄色矮门走出,走向电梯,走道又暗又潮,只有电梯口的红色数字变化着,像心跳。电梯在我面前突然停下,张开口,白亮的光几乎让我睁不开眼。我进去,揿了一下1。电梯没声息地合上嘴,光滑地,缓慢地,下坠,到12层,突然又停下,张开,一个男子穿深蓝衬衣、裤子,含笑望着我,似乎要进来,我满心高兴,正要叫他,门就合上了。
  • 我只愿破茧成蝶

    我只愿破茧成蝶

    一个自卑又孤傲的少女成长史,有过温暖的童年,却因后发的身体缺陷而深陷青春的迷惘期,自我救赎与他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 小海蒂

    小海蒂

    小海蒂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灿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被姨妈带到一个叫德尔芙里的小村庄,暂时交给他爷爷啊鲁姆大叔,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性精古怪的的阿鲁姆大叔重新点燃了生活激情。
  • 大梁乱中行

    大梁乱中行

    寒风起,乱中行,大梁建国于中原,根基未固,强敌环伺。北有北夷,南有南越,西有西夏,东有倭国。大梁神宗皇帝励精图治南征北战,震慑四方,保得大梁五十年平安。直到大梁神宗皇帝病重,帝国乱势初显。
  • 重题

    重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使之爱的赌约

    天使之爱的赌约

    片段一:白衣女子咬着牙把孩子塞到红衣女子怀中,绝望的说“带着她回王国,把她抚养长大,不要让她知道她的身世,就让她快快乐乐的长大,记住”“你怎么办…”红衣女子看着怀里的孩子,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片段二:姐姐“我们来打个赌吧,就赌人类是自私的还是善良的”妹妹“怎么赌”姐姐“你用法术制造一个假象,让他们所看到的你是脸上有个伤疤的,如果他们不会嘲笑你,厌恶你,孤立你,甚至是欺负你,我就相信人类是善良的,反之,你就乖乖的离开人类世界,不要再来干涉我的事”片段三:男生认真的看着女孩,没了平时对别人的冷漠,说“我所做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开心,让你笑。”一场围绕着人类打赌就此开始,也开始了一段难忘又快乐的大学时光……
  • 纯阳仙境

    纯阳仙境

    重生回到十余年前,回到游戏开始之前,重回仙境游戏之中,看有什么逆天之事。是寻找未来成名的伙伴,是选择最正确的选择,还是走上改变一切的道路。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