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0300000005

第5章 人物(4)

何多苓:(他)很偏。当时有个美国人看了我的画,就送了一本他的诗集,说我的画很像他。当时呢我就只在哪个杂志上看到赵毅衡翻译了几首,觉得瘾之大。居然我那个臭英语我就自己开始翻,翻译出来觉得绝对是一种“误读”嘛,他的(诗)特别复杂,尽是那些长句子从句跟起,我那个(翻译)反正也像个诗,也像他那个味道,但可能就有点像我的“再创作”了,后头(稿子)就搞掉了。这些东西我们不会收拾,后头我问小翟,她说她也没有找到我的这些文稿。我当时还把它抄成一本得嘛,还很译了点儿哦,就是太喜欢了噻。他的诗翻译得很少,也莫得他的(翻译)专辑,因为他在美国是个极怪癖的人,诗歌也显得惊世骇俗的。他自己在加州海岸修了个石头房子,在那里隐居,他完全是个西方的当代隐士,思想里有很多尼采的东西。我当时觉得他很酷啊,最喜欢他。当然后来换成斯蒂文斯这些了,要柔和一点儿,你根本不晓得他在做啥子,说不清楚,我就是喜欢诗歌这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我觉得最高的就是叶芝的那种“丽达与天鹅”,还有“偷走的孩子”,我直接把“偷走的孩子”画成画了的嘛,大地震之后我又重新画了“偷走的孩子”,这个题目非常适合我在灾区看到的印象,我觉得那些小孩就是一瞬间被“偷走”。我那一瞬间可能有点儿“社会责任感”,呵呵,但我仍然是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的。

“最喜欢的文学性是‘诗性’”

《青年作家》:你九十年代的时候在绘画上经历过“去文学化”和“去哲学化”的过程?

何多苓: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有过,我那会儿就画些女人体、婴儿、小孩啊这些,没有背景,去掉背景,因为八十年代(绘画)都有背景,就带来很大的文学性,我都把它去掉了,反而还整到了绘画的感觉。现在又恢复了,成了带有中国(古典)文学式的(背景)。

《青年作家》:也就是说您还是喜欢文学性和哲学性?何多苓:还是有点离不得。可能这就是一种“表达”的需要嘛。但我最喜欢的文学性是“诗性”,就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很晦涩的东西;不是那种“叙事性”的表达,那既不是我的强项,也不是我的兴趣之所在。我也爱看小说就是了,但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去写,就像我喜欢诗歌也没想过要写诗。就是想画,啥子都想画出来。画在我这儿是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不是文学啊那些,都是想通过图像来表达。这个图像里面肯定有文学性,但我把这个文学性含在里面的,既不需要说出来,也不需要做任何解释,让看画的人自己去体会嘛,他的任何一种体验我都觉得是对的,我莫得指向性。

“想说的事情反而不去说”

《青年作家》:好多人说您的画具有文学性,会不会也是指您和诗人作家群体的知识结构、所关注的问题都有共同点,于是作品里有当下活生生发生的某种“时代感”?

何多苓:可能还是表达方式上的接近,像现代诗里的语言方式啊,不是“直接”的,非常不直接。

《青年作家》:在绘画里要完成这种“不直接”还是很难哇?

何多苓:不难,我觉得不难。因为绘画有一个优势,它可以啥子都不说,但是喃给人的感觉又好像是啥子都说出来了。它不像语言哈,语言有时候你还需要有一种准确性在里面,绘画有时候我觉得它需要一种“非准确性”。

《青年作家》:语言有自身的陷阱哈,有时候一个事情说得太多了,反而受到了限制。

何多苓:嗯,说另外的事情嘛,就是你想说的事情你反而不去说。我觉得画画就可以这样,本来很核心的一些东西,你把它隐藏起来,画一些另外的东西。

《青年作家》:您是故意这样的哇?

何多苓:我有点儿故意。但我觉得这就是画画的优势之所在,因为画画都有一种表面的形象,有时候感觉它还很清晰,但可能你恰恰想给人家看的不是这些,而是这个形象背后的东西。

《青年作家》:您写过自己觉得可以被叫作“文学作品”的东西没有?

何多苓:没有没有,我写的都是些很短的东西,给学生的画评啊这些。但都是文学性的画评哈,顾左右而言他,说的都不是画,说的是人啊这些,他们都感觉得到。我也不擅长写理论文章,但我觉得绘画的理论性也不能被无限地夸大,绘画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感性的东西,可能观念绘画(除外),观念绘画能够自圆其说嘛,我没有用过这些东西。我画(具象)的东西,搁到那儿,爱看就看,不爱看就可以走开,我不带强迫性的,而且哪怕你咋个体验它都是你的事情。

《青年作家》:他们好多人说你修养之全面。

何多苓:我其实不,我还是很偏。我阅读量也不算很大,而且很多该读的书都没读,“基础训练”很差就是了,就是学一些极偏的东西,偏得不能再偏。你可能不相信我屋头的建筑书比我的画册多得多,我把研究建筑当成爱好,但是看一些极其专业的建筑书,喜欢的程度之专业,喜欢的都是建筑的空间啊,都是一些内在的东西,对外形那些毫无兴趣。

采访后记

怎样了解一位总让人“意外”的艺术家?

文/廖慧

何多苓“带工作室的花园”隐于蓝顶的一角。从不锈钢的自动门进去左拐,一路向下;进了小门,豁然开朗,各种植物优雅地盘亘着、铺排着,沿着起伏的坡地,似乎要接到荷塘,却又被几棵树木轻轻挽了回来。这个冬天我去拜访的时候,主人公正在花园里兴味盎然地画一株腊梅。工作室里开着暖气,我们在寒风中闻着冷香听着鸟鸣说话。画布上的腊梅后来开了,却不是我看见的那一株。

它们就像一个隐士无意中给人留下的一条了解他的隐秘通道,借机窥探他山中之物的一鳞半爪,否则在我可能只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

这是一位总让人“意外”的艺术家,他的“兴趣爱好”之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艺术的门类——摄影、建筑、音乐、诗歌、小说……当然,还有他的本行,绘画。他对每一种爱好的介入之深,完全是“专业”的,他完全可以充当音乐演奏的“翻谱员”,诗歌写作的“评判者”,建筑师的“合作者”。但他认为自己的爱好又是“偏僻”的,因为相比他人,他“只注重内在的东西”。那么在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秘密里,绘画和其它“兴趣爱好”总体上是什么关系?“兴趣爱好”真的就只是“业余爱好”吗?尤其被称为“画家之中的诗人”的何多苓,诗歌(或者文学)对他的绘画生涯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认真想过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经常觉得自己“了解”何多苓——他的绘画作品,哪怕一朵花也仿佛处在某个重要的时空交接点上,有说不清楚的意思;他随和、优雅,有着很好的品位,深得学生和粉丝的热爱;媒体上也不乏关于他的报道,我们知道那些专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精彩搞笑,或者忧伤感人,听起来像传奇……对这位大艺术家,在那些专业的美术文献里,也有批评家们的解读,但我真的了解他吗?不然怎会让他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在古代,我就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隐士”是这一两年才有人这样形容何多的,我开始并不当真,因为虽然他在画坛行事低调,显然还是生活于“闹市”,生活与大家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我那会儿一心想到的是归隐山林的修行者们。但在去采访那天回来,更加深入地阅读他了从前的文字,又整理了录音文件,我突然意识到仿佛刚刚还近在眼前的何多的确是“隐士”,而且是隐于市的“大隐”。这让我感到兴奋,仿佛某个艺术的“密码”马上就要被我解开了。

“这里需要一种能唤起隐藏悲哀的调子,它是若有若无的,柔和而沉默的,但包含着内在的紧张度,它像北方海岸的雾一样在作品中徘徊;物质在它之中失去了固有色,期待着它的赋予。这样我获得了某种音乐的等响度,阴冷的色调作为主要动机(命运与自然的)联系着另外两个动机:他的和她的。上述的各种内容在这一主导动机之上浮现出来了:冷寂中隐藏着激情,压抑中颤动着欲望,沉默中呢喃着细语,美的黄昏暗示着死——这一色调我使这具有催眠的力量,把文学翻译成形体的诗,而把情节的大部分留给了文字。”(《信念,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

这段选自2011年出版的字书《天生是个审美的人》里的文字,大概能够把我们带入何多苓在绘画、音乐、文学与诗歌中辗转流连的情境。在这段文字里,种种艺术的形式与界限仿佛透明起来,可以被轻松地穿越,却又依然历历分明(甚至“文学”和“诗歌”也区分得很清楚)。来回梭巡、比较借鉴的结局出现在画布上——这似乎是唯一的现实显现,但他叙述的方式是“诗人”的。

“何多苓式文字”是典型的诗人随笔,总喜欢把很多意思糅进有限的词语(最后糅出一连串的比喻与象征),内容密实丰富,可以读出骨子里的气味来;但何多苓其实也有类似作家的叙事愿望,在密集的词语底部,总是涌动着一条河流,会挟裹着泥土、岸边的花草裂罅而出,沉重的思想就这么被活泼地带动起来,煞是好看。在音乐、绘画、诗歌种种艺术形式内里涌动着一种“不明物质”,何多苓一开始就直奔它而来,并且制造出了一种强大的密度与张力,又练就了在其中自由来往、相互抽取补足的能力。因此几乎可以说他是在用写诗和作曲的方式画画的,或者他是用画画的方式写文章的?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从“乡土”“知青”“女人”“婴儿”“庭院”到今天的“写生”“花园”,何多苓携带着诗歌和音乐,经历了绘画的多个阶段,成就了一种“隐士”的状态。此刻,其实不必再探讨他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而是要继续观察研究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的时候了。谢天谢地,天下的“隐士”都应该是如此不同的才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发展脉络,而不是在一种样式里生搬硬套。

“我觉得绘画中的这个世界,有点无穷无尽。比如我们现在的这个花园头,所有的东西……完全也是无穷无尽的。”那天采访,何多苓说这个话的时候,举起了双手,右手握着那只停顿在虚空中的画笔。一如他的风格,何多苓对自己这个“隐士”的考量主要来自自己内心的艺术状态,并不单指外状。他“隐身”的花园和画布,近在眼前,却早已内心化了。

还是要感谢文字,我感觉真正有点了解何多苓了,是从那天认真地重新阅读他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开始的。尽管何多说过文字对绘画不重要,但他自己的语言文字却犹如进入他绘画的“天梯”。这“天梯”不同于石阶那么步步落实在艺术作品中,它是思想发展的细节与脉络,也是气质型的,因而也是快速的。它们就像一个隐士无意中给人留下的一条了解他的隐秘通道,借机窥探他山中之物的一鳞半爪,否则在我可能只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

七微 为我十五岁的青春写诗

采写/赵皓盈

七微

85后、摩羯座、青春文学作家、《爱格》杂志编辑,这是她身上的所有标签。

“我们从不缺乏梦想,缺乏的是对梦想的坚持。而所有未成熟的,都需要慢慢等待,并为之努力。不要急,慢慢来。”

——七微

跟七微联系上时,新年刚过,她人在云南大理。跨年那天晚上,她和一群朋友围着暖暖的壁炉,你一言、我一语地守着翻滚的火锅,酒杯相碰,在一片沸腾中欢送过去的一年。

每年一次的云南之旅,成了七微一年一次的休憩。蓝天、白云、阳光、静水,她将自己和心里生长的那些青春故事,一起放到云南微凉的空气里晾晒。“真的,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她在微博里感慨,配图是大理肆意的阳光和她的笑脸,很快,微博下面的粉丝留言,一阵欢腾。

《悲歌迷藏》、《莫失莫忘》、《南风过境》、《南风知我意》,一本本青春小说让她拥有越来越多的少男少女读者。她的身边还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春写手、作家、摄影师,那夏、白槿湖、文子、绿亦歌……一群文艺男女在一起做杂志、出书、旅游、交朋友……

这些元素,构成了七微现在的生活。像是一帧帧旅途上的画面、一个个小说里的情节,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个典型文艺青年的生活坐标。“我从不怀疑青春文学的价值,因为这更接近少男少女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人生阶段,他们就需要这样的文字和故事。”对于七微,这是她给青春文学的概念,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女作家——对青春文学的坚决捍卫。

“我的文学感是一片自由生长的草原”

没有惊人的天赋、没有大师的启蒙、没有专门的培养,七微对文字的感觉随着她的成长一起被放任着生长,自由且没有限制。

她真正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是在高一,那是一篇讲述“少女情怀”的散文,被她的语文老师发表到了市里的一份报纸上。“内容根本记不得,应该就是小女孩的那些小情绪和天马行空。”想了很久,七微笑着回答。

虽然关于文章内容记忆早已模糊,但是有一件事情她却记得分外清楚。“那篇稿子的稿费是12块钱,去邮局领钱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开心。当时邮局旁边有家面包店,我一领到稿费就给自己买了一只香喷喷的面包。”她笑着回忆。

同类推荐
  • 骗局故事

    骗局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锐读(第8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8期·悬疑新主张)

    《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怪谈与诡闻。
  •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本辑包括:学者访谈,语言类型学研究,日语语法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日语研究,日语教学研究,日语翻译研究,书评等栏目,共收录37篇文章。
  • 名著故事

    名著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妖灵谈

    妖灵谈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就要开始了,等你几世轮回,你还能记起我吗?
  • 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情绪掌控术

    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情绪掌控术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和心灵导师卡耐基写给你的口才训练与情调修炼智慧书。
  • 血海棠

    血海棠

    从天津卫到上海滩。从九连环到十三太保。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民族的传奇。心未冷,民族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村庄哀歌

    村庄哀歌

    磨坊在垛儿村的最东边,靠近垛儿村的灌溉渠。一年四季,村里人都会把收下的粮食挑到灌溉渠里淘洗。一来是离磨坊近便于磨面,二来是灌溉渠的水清澈能把粮食淘洗干净。晴朗的日子里,灌溉渠的坡坝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苇席,颜色不一的席子上缀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垛儿村的日子不富裕,苇席几乎没有完整的,一条席子用七八年十来年是正常事,有的席子补得已经看不出苇席原本的样子和颜色了。在这群晒粮食淘洗麦子的女人中,惜月是最惹眼的。
  • 重生女神男神很强势

    重生女神男神很强势

    她本是身份神秘的掌权者,一朝重生,来到来到最低级的星级大陆,爹不疼,娘不爱,渣姐欺负,还被未婚夫害死。no!no!no!那都不是我,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等着吧。陷入一个惊天大局,后面背后者是谁?敬请期待!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3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3

    有些爱,是禁忌。这么多年,我克制得住自己的人,不去看不去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不去想不去念。爱极必伤,情深不寿。如饮鸩酒,见血封喉!我们的感情,终究走到了穷途末路。凉生:那时年少,以为决绝是最好的成全。后来才知道,有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姜生:我们总要不停地证明,证明我们不在彼此的心里。程天佑:他用十七年让你爱上,那我就陪你用七十年忘记!未央:我有你给我的血戒指,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了,你用它把我一生都囚禁了。柯小柔:你要替我爱陆文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啊!
  • 村中闲步

    村中闲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夏晚晴天

    盛夏晚晴天

    杨幂、刘恺威主演热播同名电视剧原著小说。结婚三年,面对丈夫的冷漠,她从来都没有显示过软弱,但当小三怀了他的孩子闹上门,她第一次泪眼婆娑。面对他鲜有的错愕,她挺直脊梁倔犟的转身!背后他冷语嘲讽:夏晚晴,凭你市长千金的身份,多的是豪门巨富登门求亲,何必束缚我?离婚协议签署的那一刻,她拾起骄傲,笑靥如初。她说:莫凌天,如果爱你是一种错,那么这三年,便是我为自己的错承担的后果,以后,你再也没有机会因为这份爱而伤害我!
  • 王子殿下:人家要和你共舞

    王子殿下:人家要和你共舞

    如果罪孽能够那么轻易从我们心中洗净,如果我们都不必拥有任何颜色,或许我会由衷地赞美陌颜你那些美丽的颜色。七彩族消失,七彩颜色族便能复活。我是真的不小心喜欢上你斑斓多彩的颜色,难道我已经成了叛徒?你纷杂的颜色,本该是我所有怨恨的根源,我却不小心喜欢上了这些属于你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