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0300000017

第17章 散文(1)

植物二题

文/葛取兵

葛取兵

男,1972年生,湖南临湘人,曾在《人民日报》、《小说界》、《文学界》、《青春》、《芳草》、《文学港》、《岁月》、《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入选过30多种选本,获得过第二届吴承恩文学奖和岳阳市第二届文学奖,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岳阳市作协秘书长兼组联部主任。

紫苏

紫苏,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像是一个民国小说中走出来的一位有故事的女子。

其实,紫苏只是乡下老家的一种草本植物。野生野长,随处可见,漫山遍野,岁岁自生,枝繁叶茂,分外泼辣。一到春天,乡下的茅房前后,沟坡附近,随意拱出的紫苏,倒也长得自在舒展。一束阳光打在上面,紫色的卵形叶片于安静的乡间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到了夏末,抽穗,穗上密集着微紫的花,细而薄,一小盏一小盏的,紫得透明,身姿绰约,很是可爱。

我从小就很熟悉紫苏,紫苏的叶子看上去有很多的褶皱,蜷曲在一起,而且零零碎碎,叶子摸上去绒毛柔柔的,非常柔软,闻上去味道非常的香。曾经摘了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香味青郁浓深,微苦,青涩。那浓浓的香,独特至极。不是芬芳,也不是清香,甚至不能施以馥郁二字。只是一味的浓香,浓到极处,便有了些微的甜意。我最喜欢把它揉碎了放到鼻子下闻,深深地吸一下气,那香味穿胸而过,沁人心脾啊。有时想,晚清时期那帮吸食鸦片的瘾者应该就是这样熟稔的动作了吧。

紫苏真正的好,不在于其闻香,而是入菜。紫苏与鱼是绝配。

鱼,原本是水中的精灵,一旦进入人的菜谱,便是一味佳肴,人类历史的进程因鱼而得以延续,在古代食有鱼已是君子之膳了,可见鱼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

在江南的土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汊、溪流,如天上灿烂的星子潜伏大地,让人间多了几许鲜亮几话灵气。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它们是大地的眼睛,水汪汪,鲜灵灵,亮晶晶,让你百看不厌。有水就有鱼,湖水煮湖鱼,那个鲜味,一定让你顿悟到舌尖上的味道。我家在洞庭湖边上,餐桌上出场频率最高的是鱼,生日宴、升学宴、长寿宴、婚嫁宴……,逢宴必上鱼。如果宴席上少了一道鱼肴,这宴就不成宴了。八百里洞庭湖,是鱼的天堂,大的有江猪,就是江豚,如今濒临灭绝,小的有嫩子鱼河虾刀子鱼。平常吃得最多的是鲫鱼、鲢鱼、胖头鱼、草鱼、俏白鱼……一叶舟,一张网,将鱼蟹打捞,迎着一抹斜阳归家,这是家乡最常见的场景。烹一锅河鲜,嫩鲜爽口,松茸般妙不可言。小时,最喜欢到湖边打鱼摸虾。那种快乐的童年时光,如一锅鱼的味道,久远绵长。水,圆了舌尖上的洞庭梦。

有鱼就离不开紫苏。当然这是江南人的吃法。煮一锅鱼,在出锅的片刻,优雅泛香的紫苏闪亮出场。

其实紫苏只是配角,是平常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佐料或者调味料。在民间,紫苏常用来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紫苏因其特异的香味而得到江南人的青睐,尤其是家庭主妇展示厨艺的一手妙方。鱼因为水而属凉性,常食凉性食物,不利身体,而紫苏属温,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尤解鱼蟹毒。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哲理在居家生活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紫苏的出场应该感谢那位叫华佗的老人。华佗是东汉三国时期的一大名医,他一身书生风骨,数度婉拒为官的荐举,宁愿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四方,其足迹踏遍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是他发现了吃鱼的水獭与紫苏的秘密,把紫苏不仅应用到了中医,更是走入了平常人家的厨房,成为百姓生活的伴侣。华佗先生早已乘风归去,他的一生都已交给了历史的烟云,一味中药,铭记了他的名字。时至今日,临风回首,我们理应向他和当年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精美吃法的前人奉一柱感念的心香。

其实紫苏远不是鱼唯一的搭档。但凡水中的食材,都离不开紫苏的韵味。少年时最喜欢吃田螺、龙虾,在烹饪中更少不了紫苏的串味。紫苏特殊的香再配上姜片和高汤的鲜、米酒的醇、小米椒的辣,一一沁入了深藏壳内的螺肉或龙虾中,用竹签挑,用嘴吮吸,满手的汁,满嘴的香,满脸的油,少年时吃螺的姿态可谓是丰富多彩。如今,在洞庭湖的村子、院落、街巷、码头,一到夏日的夜晚,就有星罗棋布的夜宵摊,热热闹闹地张开芳香的羽翼,吸纳着年少的孩子们。绝对少不了紫苏烹田螺,油焖龙虾。有这么一盘浓香入味的消夏小菜,香、鲜、辣,再佐以一大杯一大杯啤酒,冰镇的,足以让他们大呼过瘾,豪气顿生!

在湘菜里,紫苏是一味经常使用的调料,不仅是煎鱼或者做其他带荤腥味的菜肴时加入紫苏,味道会更加爽滑香甜,而且很多的菜肴中因为加入了紫苏,风味独特。紫苏煎黄瓜是我最爱吃的一道菜,黄瓜又脆又软,紫苏又香又辣,想一想都会流口水。在家乡,紫苏煎鸡蛋也是一道家常名菜,更是童年时的佳肴。在暮春抑或是初夏,雨水很多,屋后小菜园的紫苏长势也很好,紫红的叶子长得大片而鲜嫩,在阳光下花枝招展。在乡下,吃鱼虽是常有的事,但多了总得换换口味,而菜园子的紫苏却是惹人的眼,忍不住采摘一把,洗净,切得碎碎的,再在鸡窝里摸两三个还是温热的鸡蛋,打开,用筷子搅拌,文火煎熟,香味早已飘满了村庄。还在田地埋头劳作的村人忽然间发现饥肠咕咕直叫了,于是收工,各自飞奔到自家厨房大快朵颐。紫苏特有的清香味道更让人迷恋它与米饭的融合。

紫苏不光是很好的配菜,同样在精明的人手中成为主角。小时候,邻里之间喜欢分享美食。当然那时候用词没这么高雅,就是谁家做了好吃的,隔着篱笆喊一声,我做什么什么了,过来吃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没什么零食(就是有家里也不会买——穷呀!),于是到处寻找大自然中一切可食用的植物,变戏法让它成为口中佳肴。紫苏饼是儿时最深刻的。我最初尝紫苏饼是在六岁那年,隔壁邻居家娶了一个端庄的小媳妇,她的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叫爱军,我们都亲热地叫她军姐。当然军姐不是真正的军嫂,她的爱人是一名乡村邮递员,每天骑着一辆绿色的单车送信送报,叮当当的铃声敲响了思乡人的挂念。而军姐就是被这铃声牵进了洞房,成为了他的妻子。军姐有一双灵巧的手,会剪漂亮的窗花,会纳精致的鞋垫,还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原本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片叶子,经了她的手,立马魔术般成为了一道佳肴。军姐尤其是会做一种紫苏饼。到了夏天,紫苏长势格外茂盛,一蓬蓬,水灵灵的,满地的紫红。军姐就会摘一些新鲜的紫苏叶,洗净切碎,与面粉搅均匀,再放些许盐和熟芝麻,用小火烙的酥酥脆脆,特别香特别好吃。军姐常说,小孩子吃了这饼,会驱虫,对身体很好。我们不晓得什么驱虫,只有口味好就行。军姐还喜欢做坛子菜,记忆中好像什么东西到了她手中都会变成香喷喷的坛子菜,长豆角、刀把豆、莴笋头、洋生姜……,紫苏也不例外。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放进瓷坛子,过几天就成了别具风味的小食品了。有时用泡菜坛泡菜时,黄瓜、萝卜、大白菜、卷心菜一一放进醋坛子,军姐也会放点紫苏叶,使泡菜更是增添了一股香味。可惜,如此聪慧的军姐,四十多岁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让天堂多了一位美食家。

我在乡镇工作期间,有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曾为我泡过一道茶——紫苏茶,他说可以暖胃散寒。说实在话,紫苏茶有自己特有的清香,不过作为茶,还是和我们这些茶客的口感中的茶不一样,或许是家乡的川芎茶宠坏了我的嘴,对于这道茶我并不感冒。其实所谓茶,无非是一种饮料而已,像海南五指山的苦丁茶,虽然属于植物,毕竟不是茶树。朋友说这是日本的一种生活习俗。我想日本是一个岛国,国民均以海鲜为食,紫苏自然是最好的保健茶了。其实紫苏入茶并不是日本的先知先觉,据说好茶的苏东坡曾极力推赏这种饮料,宋时紫苏茶曾被评定为紫苏熟水第一,可见紫苏叶作为茶饮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如此描述: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长服令人体白身香。优雅泛香的紫苏不仅是一味出色的香料,更是一道茶,充当散寒解表的良药了,冬季感冒后喝上一杯紫苏茶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如今当我旅居城市,有时陪伴爱人到菜市场,看到一把把香喷喷的紫苏叶,总觉得惊异又感动。那一抹醇香,在漂泊的日子里,时不时入梦来,带着乡音,捎着浓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也许草木本无心无情,一枚叶子,却不时触动人的灵机,让人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动容!

川芎

母亲七十有三,每年总会来城里小住几天。来时一定会给我捎上一小包剪得碎碎的川芎。一进门,那股熟稔的香味就弥漫在我小小的居室,暖暖的,贴心。

川芎应该是一味中药,而且是用途较为广泛的药材。在我的家乡却是泡茶的好材料,饭后,尤其是吃上一顿大餐,大鱼大肉吃多了,肚子胀胀的,挺难受。母亲总会泡上一杯浓浓的川芎茶,而且一定要加一点点盐。一杯热热的下肚,真的有顺气消食化腻的感觉。这是母亲的母亲的母亲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外乡人却是喝不惯的,那股浓郁的味道完全是一股地地道道的中药味,不知为何到了我们的口中却成了上等饮品,喝得如此欢畅,落口逍遥。

刚调进城里工作,累了烦了,我常常在办公室给自己泡上一杯川芎茶。开始同事总会用迷惑的眼光偷偷地瞄我几眼,他们或许认为我有什么怪病,需要天天喝几杯中药,他们甚至有些可怜我,但又不好意思问我。却有一丝不解,很多人都知道茶解药性,吃中药时,医生就会叮嘱,少喝茶,多喝白开水,为何我又要与茶叶共饮?时间久了,他们才问个究竟,你这是喝的什么中药?

我一笑,这是茶——川芎茶,是老家的味道。他们疑惑的脸上似乎有些豁然开朗。但一定又有更多的不解。他们无法理解到我与川芎所拥有的一种更微妙、更深切、更具情份的关系。回望离乡的行程,三十多年的风雨飘泊,多少酸甜苦辣,因为有这一枚小小的川芎,一路走来才显得如此温暖。

在我的家乡,川芎确实是泡茶的,谁也没有把它当成一味中药。川芎加茶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饮品里的黄金搭档。我的家乡位处鄂南与湘北交界之处,是一个千年古镇——桃林镇,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好不容易寻到,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古镇离长江不远,街是依河而建,明清时期,却是湘北地区的边贸重镇。一条河,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乡下的茯砖茶、稻谷、桐油等土特产,都是沿河流乘船直飘洞庭湖,再经长江,香遍全国,其最有名的是茯砖茶,还飘洋过海,卖到国外,好多年,一直是家乡引以为豪的土特产,可惜近年来,却是沦落了,让益阳安化的茯砖茶掩去了光环。而洋布、洋油、盐巴等生洗品同样是河流溯水而上,运到镇上的。后来,有了公路铁路,水路渐渐就冷落了,如今也是风光不再,昔日繁华的码头已只剩下河滩上几个深深的桩洞了,张望天空,似乎在回味往日的场景。

故乡的茶道还是有讲究的,平时在家里一般喝的是普普通通的绿茶,清明谷雨时采摘,制作有些粗糙,多是洗水茶,味道要清淡得多。夏天喜欢喝山椒子茶,清凉消火。来客了,尤其是贵客,娘家屋里来了人,俗话说,娘亲舅大,一定得罪不得的。抑或是相亲的,未来的岳母娘和媳妇上门,看女婿。有时是多年的老战友老同学,数年甚至数十年未谋面。一进门,一定得冲上一杯鸡蛋红枣红糖茶,稍坐片刻,如果饭还要个把时辰,还要泡上一杯阴米泡里茶,饱饱肚。接着就是一杯芝麻豆子茶。主人的盛情款待后,酒足饭饱,不时会来几个谐意的嗝。此时,就该来一杯热热的川芎茶了。开水一定要滚烫,泡出的茶才香。不过,本地人还好,习惯了,你不泡还不行,不然心里有想法的。外地人却有些不习惯,但不会说什么,只是皱下眉,脸上闪过一丝困惑。于是还得绞上舌头,说一通拗口的普通话——打死咯人。向客人大说胡说,这茶的妙处。没办法,怕人家兴禁忌,明明来做客,你却搞上一大杯中药汤。

我的家住在古镇的下街,父亲是一名铁匠,母亲是草帽编织工人。年少时,印象很深的是,晚饭后,母亲总会给父亲泡上一杯川芎茶,有一股怪怪味道。年幼的我,故意捏着鼻子躲得远远的。有时,父亲也会逗逗我,拉着我的手,用双脚搂住我,非要我喝一口,我也会皱着眉头,怯怯地抿上一小口,然后躲到一边去吐了。有时也会尝试喝一口,其实,也没有什么苦味,只是怪怪的,过后,却有一种舒畅。父亲说,有一天,你爱上这茶,就长大了。乡下的老人常常会说上一句,小孩喝凉水,大人喝热茶。

同类推荐
  • 神奇故事

    神奇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故事会(2016年11月下)

    故事会(2016年11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四川文学(2016年第1期)

    四川文学(2016年第1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道德故事

    道德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奇幻故事

    奇幻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仙剑逆鳞

    仙剑逆鳞

    仗剑从来都是天涯,情长不过朝朝,容颜易老,梦想难去,所谓风花雪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庙堂虽高江湖也远,唯有一步一落子,才能满盘皆赢,龙有逆鳞,剑也有逆鳞,龙之逆鳞触之即死,剑之逆鳞,逆鳞护主。
  • 卦妃天下

    卦妃天下

    本文已由悦读纪出版,出版名《盛世繁华为君倾》,当当淘宝都可购买。夜摇光,风水世家传人,一眼看贫贵,一卦晓祸福,一言论生死!就算穿越成为古代农户小媳妇,她一样可以财源广进,风生水起!等到谈婚论嫁时,夜摇光问:“钱是我赚的,你是我养大的,小人恶人是我打的,魑魅魍魉是我驱的,权贵豪富欠的情是我的,我要你干嘛?”某男端着一张长得越来越妖孽的脸凑上前:“夫人负责赚钱养家,扫清天下,为了不失宠,为夫自然要保证永远貌美如花。”于是,某女就这么嫁了!权倾天下,不如有你;世间永恒,唯神仙眷侣。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本书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太虚法师四位民国大师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太虚法师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此四位民国大师对王阳明本人及其思想、学说的阐述,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 闯道者

    闯道者

    白马非马,凡人非凡。不以大志,何以致远,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二十四时灵芝

    二十四时灵芝

    (绝对是一对一爽文,打脸啪啪啪,我们家女儿扮小猪吃大老虎的哟~)wtf,这tm哪儿,这对面这牛不牛狗不狗的东西谁啊。这长相对外貌协会的她来说,绝对不能忍好吧,下一秒,她就被掀了起来。。。—— 某天,某男悄咪咪来到她的身边,她看着他那**的人鱼线,咽了咽口水,说:“你就算长得再好看,我也是不会屈服的!” 从此,某男追妻之旅开始。。PS:写作不够成熟,要是有发笑的地方,就当我是故意的
  • 三生不幸撞上你

    三生不幸撞上你

    小剧场:凉夏气闷地瞧向一边的男人,鄙夷地问:“我到底哪得罪你了,你这么对付一个女同学还是不是男人了?”顾晟睿倾身上前,红唇凑近她的脸颊,坏笑着说:“我怎么就不是男人了呢?我不但是,我还是个优秀的男人,要不要试试?”“啊!!!”凉夏慌乱地尖叫出声,紧闭起双眼伸手推开顾晟睿,顾晟睿倒也不挣扎,任凭她的小手按压在自己的胸膛上。凉夏想去死一死,她玩不过顾晟睿,因为这个男人不要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幕龙城

    天幕龙城

    茫茫幻域,主分六州。天幕龙城,龙州之都。映龙之图,世间至宝,暗藏神器,众人争夺。身在龙州,惨遭灭族,漂流在外,为归复仇。探成圣之道,寻龙之神器,待天行之人。归来之时,便是复仇之日。
  • 赘婿

    赘婿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秦桧、岳飞、李纲、种师道、唐恪、吴敏、耿南仲、张邦昌,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英雄与枭雄的博弈,胡虏南下,百万铁骑叩雁门,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先行者的哭泣、呐喊与悲怆……而在这之前一点点,江宁城中,暗流涌动,一个商贾家毫不起眼的小小赘婿,正在很没责任感地过着他那只想吃东西、看表演的悠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