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0100000041

第41章 不了情

——我与《四川文学》

李致

《四川文学》创刊60周年,值得庆贺!

前30年,我十年在重庆,十年在北京和河南,即使在成都,与《四川文学》也没有往来。要说接触,是从1982年底,我调到省委宣传部,主管文艺工作时开始。1983年,《四川文学》的主编,曾来宣传部,要求把名字改为《现代作家》。我内心觉得没有必要,但也没有反对。我只是说,名称是次要的,关键在内容;王麻子剪刀,陈麻婆豆腐,名字不好听,但质量好,全国有名。1991年,又改回叫《四川文学》。

我与《四川文学》的感情,应从我成为作者讲起。

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我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学习写作。1945年至1948年,我写了近百篇习作,分别发表在成都、重庆和自贡的报刊上。这些习作,主要是表达对旧社会的不满,抒发个人的情感。没有想到,在1955年肃淸“胡风反革命集团”这场运动中,因为这些习作,我受到批判,成了冤案中的“冤案”。运动结束后,我自己的思想也被搞乱了,决心“夹起尾巴”做人,再不动笔。只是在1959年,因工作需要与人合作,写过报告文学《刘文学》。“文革”更坚定了我的决心,发誓再也不留下任何文字。

改变这个决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的思想得到解放。回想自己人生几十年,时代几度变迁。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这些人和事,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写下来既是自己人生的回顾,也许还有一些“史料”价值。于是,我再次提笔,以“往事隨笔”为总题目,开始写文章。

遵从马识途老人的意见,我把《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一文,寄给《四川文学》。该文讲述“文革”中,我悄悄去上海,看望当时还戴着“反革命”帽子的四爸巴金;叔侄见面,千言万语,竟不敢深谈。这是我在《四川文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刊登在1995年第4期。不久,《四川文学》发表了李累的评论文章,他说:“这个侧面,这个片段,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华民族的悲剧。这场大悲剧,竟被李致叙述得那样委婉与平静,就更加令人难受了。断肠无泪。形式与内容的极不和谐,产生了最深沉的、隐藏在大海底层的、动人感情的效果。”李累过奖,但不能不说这是《四川文学》和读者对我的鼓励。这以后,我在《四川文学》发表了《寻找童年的足迹——记巴金重访文殊院》、《带来光和热的人》和《永恒的手足情》等文章。

1995年,我出版了第一本随笔《往事》;1997年,又出版了第二本随笔《回顾》。这两本集子受到了《四川文学》的关注。《四川文学》先后刊登了三篇评论文章。前两篇是诗人沈重写的,《真诚·朴实·幽默》和《白发的芬芳》。第三篇是马献廷的《写好一个“真”字》。马献廷是天津的作家和评论家;而沈重即沈绍初,曾是《四川文学》的资深编审,尽管当时他已在巴金文学院工作。沈重理解我为什么长期停笔。“中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作家有时就是不能写,农民有时就是不能种地。不是主观不想,而是客观不允许。”他相信我“年近古稀而重新提笔,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无所为而为,更重要的是,他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沈重认为这些作品“在当代市场般喧闹的文学界也许并不引人注目,更无‘轰动效应’,但却默默地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这些鼓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我不能辜负沈重和《四川文学》的期望。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委宣传部组织征文比赛。事后我知道,《四川文学》推荐了我的《缅怀两章》,一章是《心留巴金家》,一章是《我所知道的张爱萍》。我的《缅怀两章》获文学类一等奖。我想说明,《我所知道的张爱萍》一文,先寄给另一杂志社,被编辑退回。《四川文学》不仅刊登,而且推荐参加比赛。有趣的是,宣传部决定,奖金由原发表文章的单位,再发一次稿费。《四川文学》重发了稿费,让《四川文学》破费了,抱歉。

“文革”时期,我在共青团中央的“五七”干校劳动了五年,这是一段不可缺少的经历,我曾写过有关干校的一些文章。2002年我又想起三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一是牛和犁地突击队,二是在幼儿园当了半天“阿姨”,三是翻脸不认狗。我以《干校三事》为题写文发表在《四川文学》。不久,在一次会上,马老与我邻坐,说看了我的《干校三事》。他写了几个字:“自然的幽默和乐观作风,很好。”怕我不懂,又指着前面几句话,写了“文风”二字。王火也打电话给我,表示他喜欢这篇文章。

2003年一天早上,我听见麻雀的叫声。这令我想起当年除“四害”消灭麻雀的运动。我和许多人一样,坐在机关最高的屋顶上敲着破盆,用竹竿驱赶麻雀。对鸟类既不能发“红头文件”,又无法召开大会,向其宣布“区别对待”的政策:这次只赶麻雀,不赶其他雀鸟。在哄赶声中,城市所有鸟儿,麻雀和非麻雀,统统累死或逃亡了。谁敢与你这“万物之灵”的人类生活在一起?为此我写了《喜见麻雀》,做了反思,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刊在《四川文学》上。马老看见这篇散文,说写得“深刻和幽默”。

马识途是老革命、老作家,德高望重,但在建国初十七年间,他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2006年,《四川文学》刊登了我写的《历经斧斤不老松——记马识途》,文章用了13个章节,记述我所知道的马老。《当代史资料》总42期转载了此文。该刊编委李锡炎,在一篇评述中说:“这篇历史回忆,就是以事叙史,以事实表达真情的范文。读起来,不仅感到真实真切,而且令人赏心悦目,心灵受到震撼。”马老现已步入102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笔耕不止,无论是人品还是作品,更加受人尊敬。

2007年,《四川文学》发表了我的《一生追寻鲁迅》,这对我十分重要。我一生受鲁迅的影响,但在过去的“肃胡”运动和“文革”中,总是批判我受胡风的影响极深。我多次说明,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又被批判为“美化自己,为自己擦脂抹粉”。尽管这些不实之词后来得到改正,但我的这篇文章,比较系统地、用细节描述了我对鲁迅的追寻。此文同时刊登在上海的《鲁迅研究·秋》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担任总编辑。1980年,我们出版了丁隆炎记录彭德怀元帅在“文革”中的《最后的年月》。这本催人泪下的好书,在发行的第二天即被叫停,作者也受到牵连。原因是某写作小组,向上面告了状。出版社党委向中宣部和党中央书记处写了报告,为作者和他的书申辩。一年后上面准予该书内部发行。事隔30年,我找到了当年的报告,写了《三十年前的一桩“公案”》。《四川文学》2013年第四期,在“特别推荐”栏目刊登了该文。时任名誉主编的马识途眉批:“读完此稿,感慨不已。往事历历在目,至今犹觉悚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近几年来,《四川文学》发表了我的几篇缅怀故友的文章,如《我第一次出远门》。

2014年,天地出版社以“往事随笔”为总题,分別出版了我的《四爸巴金》、《铭记在心》和《昔日足迹》三卷本,共70多万字。这三本书再次受到《四川文学》的关注。前年,《四川文学》发表了朱丹枫的读李致的“往事随笔”的评论文章《笔尖纸头方寸地赤子痴心真性情》。去年《四川文学》(第9期)又发表了向荣的评论文章《〈往事随笔〉的心灵启示》。

作家或作者,写文章既需要发表,也需要评论。尽管《人民文学》和上海的《文学报》多次刊登我的往事随笔,但《四川文学》是刊登我的文章和评论我的文章最多的刊物之一,我把它当作自己耕种的园地,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四川文学》的评论给了我很多鼓励,有些评论可能过高一些。我有自知之明,没有头脑发热。我把它理解为期望,并为之奋斗。

在《四川文学》创刊60周年之际,我向《四川文学》,向历届编辑、主编和副主编,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类推荐
  • 讽刺故事

    讽刺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故事会(2018年12月下)

    故事会(2018年1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打工故事

    打工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较量故事

    较量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幸会

    我的世界,幸会

    熬夜在家晕倒的夏同学被送到医院,却在病房无人之时逃走,并留下纸条,欠下医药费。当追债人上门,夏暖暖只想问,“大哥,你是要钱还是要命?”宋谨之微微一笑,“要人。”一个表面没心没肺却内心伤感的小说家。一个毒舌,表面高冷却内心‘热情’的外科医生。就是不知道对上互补互补。
  • 穿书反派对我图谋不轨

    穿书反派对我图谋不轨

    林家嫡女林倾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脑子里面多了一个叫系统的东西系统告诉她,这个世界是一本书,她的假弟弟,是皇帝流失在外的孩子,将来会是皇上,她的侍卫是均教阁的大佬,全文大反派,一直潜伏在她家刺探情报,她的妹妹是清纯小女主,而自己,则是恶毒女配,会被反派弄死林倾城看着系统,开什么玩笑,我可是嫡女,长相貌美,身段婀娜,怎么可能是炮灰系统:外貌+内心独白,妥妥的炮灰没错了林倾城:算了,既然我是被反派害死的,那么只要盯着他就好了于是系统大雾:不是去盯着反派吗?跪在这里的是谁系统迷茫:你不可以要反派做饭这种粗活应该交给下人系统咆哮:你怎么可以要反派给你擦鞋洗衣服,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活够了林倾城:我看他干的挺开心的呀系统:嗯?额,谁能告诉我反派这是怎么了肖侍:今天她要我做饭偷偷暗示要和我成家,开心她允许我摸她的鞋和衣服,偷偷肯定了和我生活,开心啊,她为什么一直盯着我,肯定是在对我表达爱意于是被抗着的林倾城:喂,放我下来,我不要去你家傲娇从小被宠坏的林家嫡女VS默默暗恋脑洞巨大病娇教主
  • 变身之缘来是你

    变身之缘来是你

    张黎表示有些绝望,自己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又活过来了?总算接受了自己复活了的事实,又惊讶的发现,他即将征战沙场的意大利炮居然……(都市传统变身嫁人文,非替身,非穿越,非萝莉,非百合,非第一人称。简介很无力,有兴趣的,可以点进正文看一看,相信不会让你太过失望的。)Ps:本书不定时更新,保证不太监。
  • 骨王的万能杂货店

    骨王的万能杂货店

    有这样一间神奇的杂货店,它里面有神厨闻所未闻的鲜美调料,剑士梦寐以求的绝世剑技,妖族锲而不舍追寻的化形药剂,还有以一敌千的超级傀儡,毁天灭地的可怕禁咒,超越生死的无敌功法......你能想到的这里全都有。
  • 放弃我,抓紧我(上)

    放弃我,抓紧我(上)

    一次意外溺水,长时间脑部缺氧让著名服装设计师厉薇薇失去了部分记忆,她的记忆停留在23岁。记忆中热恋的同为设计师的男友竟成了竞争对手,而一个陌生人却成了她的未婚夫。30岁的厉薇薇决定改变现状,她逐步解开过去的误会,和对手冰释前嫌,不但找回了爱情,也重拾了初心和梦想。
  • 帝少来袭:不负青春,不负你

    帝少来袭:不负青春,不负你

    她是被收养来的孩子,怕生,怕孤寂,怕他们会抛弃她,直到那个人出现在她面前……他强大、优雅、温和却又处处透着淡漠疏离,他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明知他只能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却始终无法从这梦中醒来,心甘情愿的沉沦。
  •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本书是健康好管家丛书之一,它所提出的五种活力:“量腹接所受”——食欲的活力、“室内姬粗丑”——性欲的活力、“暮卧不覆首”——睡眠的活力、“勤动则不朽”——运动的活力和“知足乐无穷”——精神的活力,对于想要的健康长寿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怎样去努力才能培养和保持这五种活力,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 江湖惊涛录

    江湖惊涛录

    到江南去?叶云落问了无数次自己,要不要到江南去?那年冬天后,他每年都到江南,但今年他要去吗?他能去吗?江湖从来难以平静,而这个江湖从叶云落在那个风雪之夜来到江南,便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惊涛。
  • 月潇传奇

    月潇传奇

    茯月自幼无依,幸被暗月门主收养。茯月身兼门主重担,身世之迷也成了她的心尖儿上的忧愁。当身世之迷真相大白于天下,她毅然辞去江湖门主之位,一心想为家族平冤昭雪而混迹于朝堂于乡野间,千里江山,万里画卷,天下之大,何处为家?他是三大圣门圣宗门门主宗之潇,曾凭一次追杀便与茯月结识。当他得知她是他定了童子婚约的妻,他该当何去何从?
  • 狱门江湖

    狱门江湖

    少入江湖老来催,天道悠悠几人回。狱门子弟于纷乱江湖之中的一段行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