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7900000024

第24章 艺术建构探析(8)

《圣经》(Bible)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而文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主题意象化。圣经故事的寓意里所体现的基督教思想是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动产生诸多影响的一种主导文化因素,“基督教的经典圣经里蕴含的丰富文学性质决定了它对后来西方文学想象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也确立了它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所占的独特地位”。西方的文学家,大都善于从圣经故事里汲取创作素材,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自己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里,进而使故事情节更具诱人的弦外之音,使人物性格更具广阔的延伸性,这便出现了象征意义。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越它所说的,因此具有无限潜在的可交流性力量。这种象征化的描写手法在《呼啸山庄》中得以承袭,那种暗借圣经故事用某些事物来象征一种或几种主题的手法,主宰着《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在这部憾世之作中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最突出的应算是门窗、树木和雨水的角色,它们在小说里无数次地出现,常常贯通和契合着圣经故事所暗示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态度,使得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不仅大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想象力,渲染了故事的气氛,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还使小说中的人物及其活动变得更加形象和逼真。这也正是“艾米莉的《呼啸山庄》独树一帜,有一种异常韵味,以其凄清的氛围与场景晦暗诗化的色彩,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特别‘孤僻’的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

“圣经是一部普世之作。尽管它所描绘的世界常常让人觉得陌生和遥远,但圣经有一种质朴而又强劲的感染力,能让任何读者走进它的殿堂并觉得是进了自己的家门。”当我们现在按照古代的背景去解读圣经故事里这些在《呼啸山庄》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时,我们就会不断发现他们和小说中人物命运有许多现代的相关性,这就为探析圣经故事的寓意增加了新义和现实性。

在《马太福音》七章(Matthew 7)中,耶稣曾对门徒教训道:“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Matthew 7:13-14) 耶稣口下的门所蕴含的“窄”和“宽”给世人能带来希望和绝望。从象征意义上看,世人通过窄门,就会产生从世俗领域向宗教领域的转变,进而实现人世间地位、环境、人格乃至人生的大改变。《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们也总是通过不同的门窗,看到另一边的不同景象。艾米莉巧妙地运用了门窗作为喻体,赋予了门窗以人性的灵魂,用其本身的有限性挡住了尘世的无限性,其意义不仅是传达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们在门窗外和门窗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的对立和障碍,同时,通过“门窗”这一寓意,迂回、微妙和隐晦地暗示出了人物的不同使命。小说中的门窗以其弱势象征传达了它能引领人们的内心进入最高现实的向往。男女主人公们在女作家的号令下,突破门窗的束缚,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最终实现了在迷茫中自然心灵的完美统一。

门窗“象征着两种状态,两个世界,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财富和贫匮之间的出入口。它开向一个神秘的世界”。从故事一开始,小说中画眉田庄的房客洛克伍德就在呼啸山庄的窗外观赏天气,他“看到的是一幅令人伤心的场景:黑夜提前降临了,天空和山野混杂在一团凛冽的寒风和令人窒息的大雪中”(15);后来他又在恍惚中看见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鬼魂想破窗而入。小说中经常用门窗之外和之内这种意念来强调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这两种世界总是在人的想象中被分隔,即使有时物质的障碍物被清除了,而这种分隔也难以消除。故事中的一天晚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淘气地偷看正在画眉田庄举行的盛大舞会,很晚都没有回来,山庄少庄主辛德雷一气之下,下令锁上所有的门,不许两人进来。从这以后,他们俩就永远被一扇看不见的门隔开了,从此再也不曾有过共同的、真正的欢乐。接着在画眉田庄的豪华大门里生活了五个星期的凯瑟琳,已从一个粗野的乡下丫头变成了一个优雅的年轻小姐,而生活在呼啸山庄冷峻大门之内的希斯克利夫仍旧肮脏粗鲁。这两座庄园里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更加强化了门窗的分隔概念。虽然,后来凯瑟琳嫁给了田庄主人埃德加,住进了象征着文明的画眉田庄,但当她发现希斯克利夫不再在自己身边时,便迫不及待地喝令女管家丁耐莉推开门窗。这一举动表明了她已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的绝望之情,她已别无选择,只能把自己关在这个由身体、婚姻和命运组成的牢狱之中,无奈地等待痛苦的折磨。当她快要死时,凯瑟琳曾对丁耐莉说道:“我真愿意我是在门外!”(163)此时的凯瑟琳已明白她错误地入住这个辉煌门窗之内的“天堂”——画眉田庄,幼稚的思想让她抛弃了两小无猜的心上人希斯克利夫,这违背了她最基本的本性,上帝将惩罚性地把她囚禁在这个“灿烂”的门窗后,制约她的自由和权力,消耗她的活力和傲气,直至死亡。人类始祖夏娃因向往文明而丧失了纯真的自然天性,从此遭受着无尽的痛苦与磨难,这与凯瑟琳的命运何其相似!她死后的安葬地点既不在林顿家族的墓穴里,也不在恩肖家族的坟墓旁边,却是埋在墓园的一角。这的确具有显著的意义,好像是给她的灵魂开了一个方便之门,让她逃逸到过去她和希斯克利夫常常漫游奔跑的沼地里去。

在《约翰福音》十章(John10)中,耶稣对世人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John10:9)这里门的宗教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荣耀的基督本身就是门,他将引领人们穿越世俗的道德秩序,为人们打开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当《呼啸山庄》中的故事来到1802年时,洛克伍德重返山庄,他惊奇地发现“门和格子窗都敞开着”(401)。这象征着庄园里的人们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过上了舒适幸福的生活。这一象征化手法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全书的最后一个高潮中:希斯克利夫死在凯瑟琳旧卧室大开的窗边,他的双眼——“阴云密布的地狱之窗”(237),“不愿关上,清楚表明灵魂的这一半和肉体的那一半的隔离”。我们毫不怀疑,他的灵魂一定获得了自由,从敞开的窗子飞了出去,飞到荒原上与凯瑟琳重逢了,过去的所有烦恼和痛苦将全部得以消除。正如美国批评家南希·阿姆斯特朗(Nancy Armstrong)在1998年谈及《呼啸山庄》时所言:“小说中每个人都至少强行潜越了一道门槛,而且强占了神圣的领地。”

在《诗篇》一章(Psalms 1)中,神说:“他要像一棵树”(Psalms 1:3);在《约翰福音》十五章(John 15)中,神又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John 15:5);在《以赛亚书》六十五章(Isaiah 65)中,神还说:“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Isaiah 65:22)。在圣经故事中,神常常用树来比喻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因为树是可以长生的植物,它是有生命力的,年年都要成长。而作为神的儿女,他们的生命力也应该是活生生的,也应该不断茁壮成长。凡是得到了神的救赎而获得了重生的圣徒们,他们的生命都会随着信主时间的增长,具有了永远的生命的特征。相反,那些没有获得超度者,生命则不会再延伸。但如果有地方“要长蒺藜和刺草,要作野狗的住处、鸵鸟的居所”(Isaiah 34:13),这个地方“必被废弃,近于诅咒,结局就是焚烧”(Hebrews 6:8)。看来圣徒们都愿生活在常年生长着茂密高耸的树木的树林里,他们要像那参天大树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经得起狂风暴雨的摧残和摇撼。自然环境越是恶劣,他们就越能像稳固的大树一样把根扎得越深,他们也能像伸向苍天的树枝那般在狂风严寒中愈加健壮和挺拔。这就是基督圣徒们要具有的品质。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房客洛克伍德刚一到山庄看到的就是“在房屋尽头有几株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一排面容憔悴的荆棘都向一个方向伸展它们的四肢”(2)。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山庄常年的大风不让这些树木挺拔高耸,而把它们摇撼倾斜。这里,女作家艾米莉用树作为人性的象征。犹如枞树那般被荒原的风暴摧残扭曲,希斯克利夫也被压迫他的环境所扭曲,他的冷酷、残暴使人不寒而栗。寥寥数语,女作家却能以树起兴,生动地勾勒出了山庄所处的凄风苦雨的艰苦环境。当希斯克利夫成为了山庄的主人时,他就曾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说:“现在,我的好小子,你是我的啦!我们来看看,要是让同样的狂风去吹它,这棵树会不会像另一棵树一样长得弯弯曲曲的!”(244)希斯克利夫由于儿时受到了辛德雷的百般侮辱和虐待,他此时便把自己比作了一棵长得弯弯曲曲的树,而把哈里顿看做是正在发芽的幼苗。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行为便是要把哈里顿这棵嫩苗“栽培”成一个文盲和无赖,扭曲他的人格,蚕食他的灵魂。这里,女作家再次向世人阐明了小说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中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希斯克利夫煞费苦心,以最卑劣、粗暴的方式抚养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但在哈里顿这棵勃勃生长的幼苗身上还是看到了未被泯灭的优良品性,就连希斯克利夫自己也承认“倒是每天有二十次羡慕他呢”(283)。这让我们再次在圣经故事里找到了契合点。在《马太福音》七章(Matthew 7)中,耶稣对山上的人们训诫道:“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唯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Matthew 7: 17-18)正如好树不结坏果子那般,优良品性是不会被逆境所摧毁的。在小说结尾处,呼啸山庄的黑醋栗树被砍掉,种上了从画眉田庄移植过来的花草,这里象征着希斯克利夫复仇意志的彻底崩溃。圣经故事中树木常含有暴君之意,在《士师记》七章(Judges 9)中,荆棘曾对众树说:“你们若诚诚实实地推我为王,就要投在我的荫下,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烧灭黎巴嫩的香柏树。”(Judges 9:15)拔掉了醋栗树,象征着山庄和田庄两个世界的融合,这时闪动着地狱之火的山庄被田庄移植过来的花草和小凯蒂的清新柔情所融化。命运之轮经过一个轮回,新的和谐开始建立。此时的小凯蒂和哈里顿将搬往画眉田庄,他们要把荆棘丛生的呼啸山庄空置起来,他们还决定明年新年那天举行婚礼,而已故的凯瑟琳被埋在了墓园一角的青草坡上,等待着希斯克利夫的回归。女作家艾米莉告诫世人要以矮小的枞树和黑醋栗树为戒,长出一个崭新的年轮,长出一个全新的身量,“等到圣灵从上浇灌我们,旷野就变肥田,肥田看如树林”(Isaiah 32:15)。

在《创世纪》一章(Genesis 1)中,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力的物”(Genesis 1:20);在《约翰福音》四章(John 4)中,耶稣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源泉,直涌到永生。”(John 4:14)圣经故事所传递的寓意告诉我们,雨水不仅为生命之源,也能使生命永生。在基督教洗礼仪式中,洗礼之水不仅象征着冲刷掉原罪,同时也暗含新的生命诞生。拯救人类是耶稣的旗号,他对犯过错误而愿意悔改和投靠的人总是不计前嫌、持欢迎态度的。雨水一方面给予人们生命和希望,但另一方面也为人们带来了死亡和毁灭。耶和华发觉所造地上的人罪恶极大,便使洪水泛滥,洪水过后,“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只留下诺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生物”(Genesisi 7:22-23);在《出埃及记》十四章(Exodus 14)中,耶和华让水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的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都没有剩下”(Exodus 14:28)。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女作家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雨水这一自然景象,其象征意义就有明确的客观对应物。在希斯克利夫出走山庄的当天晚上,“暴风雨以其全部的狂怒向山庄呼啸着袭来,起一阵狂风,打一阵响雷,也不知是风还是雷把屋角的一棵树劈成了两半”(108)。此时的凯瑟琳为了能找到心爱的人,“也不管轰轰的雷声和她四周往下落的大雨点,她却一动不动,不时地喊几声,然后又听”(108)。此刻凯瑟琳犹如这暴风雨的黑夜,迷茫、焦虑、悲伤。这场滂沱大雨是凯瑟琳内心的真实写照。作为自己灵魂的希斯克利夫骤然消失,这必将预示着凯瑟琳在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她必将被埋入道德谴责的深渊而遭遗弃。希斯克利夫的突然离开带走了她的心,希斯克利夫的愤然离去犹如这狂暴的大风、骤降的暴雨,洗刷着她的内心世界,是要把她的理想王国夷为废墟。很快,凯瑟琳就失魂落魄,发起了高烧,濒临死亡。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的凯瑟琳终因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在生下女儿小凯蒂后不到两个小时便离开了人世。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不同社会地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不可避免地导致二人的强烈爱情只能成为一棵不结果实的树。凯瑟琳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上帝的赐福,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要经受无穷无尽的精神磨难。在凯瑟琳下葬的当晚,“天气变了,南风变成了东北风,开始仅下雨,接着是雨夹雪,再后来下起霜来”(221)。这场风雨交加、雪霜交融的夜晚使得山庄的樱草花和番红花不再鲜艳,原本欢乐的云雀也不再歌唱,幼树的嫩芽变得乌黑。上帝用这场雨雪迎接凯瑟琳的死亡,同时用这场风雨向冷漠的世人发威示猛。当希斯克利夫死时,雨水再现其威力,它把希斯克利夫冲刷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死亡大海之中,这不仅让他的灵魂得以洗礼,也让他的后世得以重生。希斯克利夫死时,“他的脸和喉咙都淋了雨,床单也在滴水,他却纹丝不动”(439)。死后他那双不愿合上的双眼流露着“可怕的、活人般的、狂喜的凝视”(439),似乎在天堂里,他已看见了自己的那一半——凯瑟琳。对于希斯克利夫而言,死亡只意味着他将与凯瑟琳团聚。红尘中的生活情况就是这样,若要想获得满腔热忱的追求后的心灵满足,那就只有等到死后。

同类推荐
  •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

    本书以小品文的形式记述明朝末年南京十里秦淮南岸的长板桥一带旧院诸名妓的情况及有关各方面的见闻。对秦淮河畔的梨园灯船,贡院妓馆及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等群艳详加叙述,文字生动传神,可读性强。《续板桥杂记》是后人对其续作。
  •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一辑,分为“十年前瞻”高峰论坛、特稿、专题:《古本戏曲丛刊》与戏曲文献研究、特约访谈、新著序跋、前沿思考、会议综述七个专题。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主要包括记忆的刻盘、青春的回音、田园的蛙声、心灵的呓语和如歌的行板几部分。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热门推荐
  •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是送给少年朋友们一生的礼物,希望孩子们能从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到爱与人生的启迪。让我们跟随《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向阿尔卑斯山脉下的神秘国度出发,开始一段奇幻的旅程吧!
  • 幽魔之恋

    幽魔之恋

    千年情殇第一部,三生三世的痴缠,最后换来的是什么?韩平,皇甫连风,玄昊一场故事!
  • 黄庭道主

    黄庭道主

    地球青年陆青峰因车祸意外死亡,穿越到仙侠世界,并获得两千年后地球联邦开发出的大型真实网游《洪荒》登陆戒指……PS:建了两个书友群VIP群(粉丝值3000+):486411676普通群:676084011(已满) 黄庭道主②群:964551655
  • 追梦之侣

    追梦之侣

    Elise Roberts梦想成为一名流行歌手,却从高中毕业就留在了家乡,当了一名秘书。自从被解雇后,她的日子似乎变得极其无聊、毫无新意。带着自己心爱的吉他,Elise来到了纽约,成了一名服务员,但仍坚持在自由麦克风活动上献唱。一天晚上,她偶遇了魅力非凡的Dylan,他在一个声名渐起的乐队里担任主唱。除了魅力不凡,Dylan还很自大,Elise最初很不喜欢他。他们每晚在同一个自由麦克风活动场地上争夺风头,相互之间冲突不断,然而在这冲突中,他们之间暗暗滋生了更强烈的情感。正当Elise与Dylan陷入热恋之际,他们的梦想也成真了,一家著名唱片公司和他们分别签订了合约。
  • 盛夏的樱花树

    盛夏的樱花树

    夏吹和夏米是一对出生在70年代初,贫瘠生活边缘的亲兄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这对原本互相排斥但实际在精神上几乎相依为命的兄妹俩不知不觉堕入了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感漩涡中。夏米和夏吹之间若有若无的微妙的情感还游离在美丽与飘渺之间。一切只在朦胧中,虽让人感到悲伤和隐约的绝望,但仍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默契而深深地感动、着迷。
  • 报告仙君,你家仙后要爬墙

    报告仙君,你家仙后要爬墙

    蟠桃仙会,妖王乾狩趁天宫不备,率妖族攻入,然不敌四大神兽,妖王死前将与四大凶兽的宠物契约转与妖族公主,只是公主也在这场浩劫中失踪,无人知其下落,四大凶兽也随着公主的失踪一起消失,暂无人得知去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民学武道

    全民学武道

    异界入侵,武道崛起。为生存,为自由,人类只能选择浴血奋战。......
  • 天幕战神

    天幕战神

    天幕,意指大地笼罩天空,是为天空之上,人类的最强防御。十年前,外星虫族降临,入侵人类地星,三月后,天幕降临,协助地星人类抵御入侵。一名在天幕一下战斗十年的机甲老兵,莫名重生于十年之前,这一世,他要保卫他所看到的一切美好。系统光脑,机甲战舰,星际战争,争霸星河。【粉丝群:659712999?至少100点粉丝值才可加入】
  • 凤屿岛风流人物两题

    凤屿岛风流人物两题

    红脸?什么意思?红脸不是什么怪物,它是一个人的怪相,民间说这叫阴阳脸。同时,它变成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他是凤屿岛上能行大帆船的老舵。其实,他的真名并不叫做红脸,而是叫做王如根。他是上王氏族里的人。王如根,本是一个很好听,至少不至于那么难听的名字,那么,人家为什么不愿意叫的本名和大名,而直呼他的别号“红脸”呢?关于红脸这个人,人家在上王氏族谱中曾看到如下记载:红脸,本名如根。其右脸赤色如丹,状似阴阳脸,故人号其红脸。因其相怪异,年三十有五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