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1500000005

第5章 长江三角洲城镇化实践(1)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步伐迅速加快,其基础产业,如重化工、冶金等开始向外大幅度转移,而此时的长三角要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有良好的金融服务及航运海事服务;要提升产业机构,需要有更高产业机构的引导;要发展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需要有中央赋予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而这些条件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下得以满足,浦东的开发开放在吸引了大量外资并强化了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同时,还探索了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创新平台,为国际产业进入长三角奠定了基础。浦东开发开放所形成的外部效应有利于长三角代表中国和亚洲参与国际分工,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

在浦东开发后,我国确定把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国际中心城市都拥有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趋复杂的城市功能,这是孤立发展的单体城市所难以承载的。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芝加哥、洛杉矶等,无不依托规模庞大的城市群。在这些城市群中,不仅其核心城市是全球政治、经济活动的中枢,而且其高度专业化的次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也都是专业性的金融、贸易、工业、交通、科技、文化中心,在城市群内部承担了重要的专业化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特殊的有机联系。要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必然要在其周边加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使得上海对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形成正溢出效应,进而带动长三角的城镇化进程。

一是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正溢出作用。上海通过消除行政区划从长三角整个经济区域的角度规划交通网络、城市体系、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在建设道路、交通、环境等区域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方面承担起中心城市的责任。

二是上海作为长江沿线的功能城市的正溢出作用。上海在中国广大内陆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长江沿岸地带提供先进的科技,高素质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促进长江沿岸地带的产业升级,优化长江沿岸地带产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落实。

三是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的正溢出作用。上海以国际经济中心、金融、贸易、交通枢纽中心的标准做强自身,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认同感的世界级城市,提高城市本身在长三角及全国的能级差,带动长三角共同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圈,进而辐射长江沿线地区的发展。

一、基本概况

长三角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已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规划给出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个城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长三角的GDP超1万亿美元,占全国GDP的21.4%,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亿—5000亿元;“小巨人”绍兴、合肥、常州、台州、嘉兴、徐州、温州,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亿元以上。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8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的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城市群的崛起不断吸引世界各地资金的融入,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使得这里成为了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并形成大融合的态势,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

二、优先发展战略下的城镇化发展

法国地理经济学家戈特曼于20世纪70年代就预见长三角将形成世界第六大都市带。这一预言已经实现,随着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及区域分工合作关系的建立,长三角内部16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正逐渐真正形成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都市带,其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与区域城市未来关系的重构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长三角城镇化发展评价

1.城镇化水平高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80多个市、县、区,土地面积为1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4亿(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2008年数据显示,长三角平均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1.2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大部分城市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70%的有上海、南京和无锡;城镇化率超过60%的有苏州、常州、镇江、杭州和宁波;城镇化率在50%以上的有嘉兴、南通、扬州、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即使泰州的城镇化率也达到48.6%的水平。总体来看,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3-1 相关年份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城镇化水平实际值

地区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2008年

上海 0.755 0.783 0.819 0.843 0.88

南京 0.562 0.592 0.653 0.75 0.786

无锡 0.518 0.587 0.598 0.733 0.75

苏州 0.43 0.496 0.608 0.666 0.68

常州 0.407 0.507 0.572 0.634 0.65

镇江 0.419 0.472 0.535 0.581 0.61

杭州 0.48 0.461 0.539 0.592 0.621

宁波 0.353 0.402 0.476 0.54 0.63

嘉兴 0.347 0.366 0.373 0.529 0.502

南通 0.314 0.377 0.434 0.451 0.51

扬州 0.326 0.372 0.456 0.559 0.563

湖州 0.293 0.34 0.43 0.48 0.525

绍兴 0.253 0.337 0.423 0.478 0.569

舟山 0.19 0.414 0.457 0.497 0.523

台州 0.055 0.276 0.083 0.416 0.515

泰州 0.078 0.099 0.406 0.472 0.486

2.城镇化速度较快

城镇化发展以经济的强劲发展为基础,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城镇化进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1982年和2000年数据进行比较,全国城镇化水平从1982年的20.55%到2000年的36.09%,增长了15.5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86%;长三角地区1982年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25.9%,到2000年时上升到52.6%,增长26.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几乎为全国城市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之后2000—2008年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到2008年增长了13.22个百分点,整个地区呈现出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特点。

从长三角内部比较,城镇化速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相对落后的地区城镇化速度较快,经济程度好的城市速度相对慢一些,这充分说明该地区城镇化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18年间,台州和泰州增长速度均超过40%;绍兴与舟山的城镇化率在30%以上;而上海、杭州、南京等原先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由于基础较好、人口总量规模较大,城镇化增长都低于20个百分点,长三角其余城市的城镇化率均在20%以上。

3.长三角城镇空间分布均匀,体系合理

在长三角县级以上城市中,1000万以上人口的巨型城市有1个,即上海,它是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核心和经济文化中心,居于长三角城市体系的第一层次;500万~1000万人规模级的城市是南京,仅次于南京的是杭州,尽管杭州人口没有上500万,但已比较接近,此外南京和杭州是江浙两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居于长三角城市体系的第二层次;100万~500万人规模级的城市有8个,分别是苏州、常州、宁波、台州、无锡、扬州、湖州和镇江,是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快且较发达的城市,为第三层次;50万~100万人规模级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南通、嘉兴、舟山、泰州和绍兴,属于第四层次;其余城镇属于长三角的第五层次。

表3-2 长三角城镇规模分布情况

人口规模/万人 上海市 江苏省8市 浙江省7市 总计 备注

>1000 1 0 0 1 第一层次

500~1000 0 1 0 1 第二层次

200~500 0 2 2 4 第三层

100~200 0 3 1 4 第三层

50~100 0 2 3 5第四层次

20~50 1 8 7 16 第五层次

<20 5 24 27 56 第五层次

总计7 40 40 87

整个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体系中各级城镇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的格局。其中上海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具优势的城市和该地区发展的中心;南京和杭州在区域内的次级领袖地位也已经很明显,同时在全国城市体系中亦占据重要地位;而苏州、无锡和宁波等城市依托其优越的经济条件也已经在区域内部发挥了重要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处于较高层次,大城市极具优势,中小城市发育良好,城市等级结构比较完善,空间布局比较均匀,城市密度较大,整个体系具有较强的发展态势,具有成为超级城市群落的良好基础。

(二)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传统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即指中心城市的扩散、扩展,大型建设项目的带动和引进外资兴建开发区等;此外就是自下而上的拉动模式,即指通过民间集资,大量发展乡镇企业,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兴建二、三产业及城镇配套设施,拉动乡村城镇化的进程。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除了其本身高速发展的经济外,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自上而下的政策作用

政府政策对于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影响重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一直都是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沿海地区这一变量更显重要。国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实行政策倾斜的极化开发战略,推动了大部分重大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加快了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例如,2002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2003年8月,发布了《(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浦东新区也发布了《浦东新区关于(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行政流程的改革,有效地推动了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城镇化步伐。

2009年长三角GDP达59710.25亿元,占全国的21.4%;人均GDP达6800美元,各城市也都超过我国人均GDP的平均水平;2011年,长三角16个城市GDP突破8万亿元,达82023亿元,占全国的17.4%。其中江苏8市GDP总额38767亿元,浙江7市GDP总额24061亿元,上海GDP总额19196亿元。GDP比2010年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体现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成熟度越加提高。有6个城市于2010年超过5000亿元,总量排前五位的城市为:上海16872.42亿元、苏州9168.91亿元、杭州5945.82亿元、无锡5758亿元和宁波5125.82亿元;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发达便捷的交通、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从殖民地时期的依附,独立时期的民主抗争,直至目前的区域性合作,墨美双边外交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冷战后,随着墨、美两国几届总统的更替,双边关系也因合作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改善。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古今中外,绵绵数千年,在人类政治史上,政变夺权如同上演的历史活剧总是一幕接着一幕。围绕国家最高权力这个魔杖,不知有多少人曾禅思竭虑、拼死搏杀,也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和新朝崛起。而这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恐怕也不会绝迹。因而,后人可从一幕幕政变悲喜剧中得到教训和启迪,也可从政变的幕后考察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道、社会演变进退快慢的奥秘等。
  • 重塑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

    重塑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在我国具有“小政府”之称的政务服务中心发展迅猛,由集中审批、集约办理再到集成服务的发展历程,是对传统官僚体制及其观念习惯的深刻变革。本书基于丰厚的实践基础,勾勒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脉络,揭示了政务服务中心发展的基因密码,阐述了它的存在价值、未来走向和生命力等问题,填补了公共管理的学科空白,是我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不说话的时候

    不说话的时候

    允恩在看书的时候嘴总默默读着,可是她从不喜欢说话,不说话的时候她就默默看书看书,她有一个小宠物,大家叫它哑小蜜,哑小蜜的真名是允恩取的叫绝望,她早早就绝望了,从那个小男孩说要娶他,一直到那个大男孩在订婚现场放下她的手。她从没哭过,但是她的眼角却有一颗泪痣,它很美……
  • 从诸天万界归来

    从诸天万界归来

    诸天万界,唯我独尊。一人独闯天下,挡我路者斩。另有400万字老书持续更新中,坑品有保证,大家放心入坑。新书《仙武之万界帝皇》连载中,欢迎大家围观。
  •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当多年所痴迷的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为诱捕其心,她开始步步为营……“你是花痴吗?”被她笑眯眯的眼神注视得不自然,他开口讽刺。当她身份揭开之时,他面对公司的危机,不得不对她改变态度。“你是想我帮你?”她狡猾一笑。“要是你能帮我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听到他的回答,她心里乐翻了天。“那你要答应我一件事。”等待猎物上钩。“我答应。”“成交。”她婉转一笑.。一个月期限,她以商业女之才助他公司度过危机,开始收网!“你要我做什么?”面对她的才能,他不得不服。“恩.....做我男朋友一个月。”她大胆拉着他的手臂笑着说道,这场诱捕才刚刚开始。
  • 迟律师,离婚请签字

    迟律师,离婚请签字

    帝都人人皆知木宝宝深爱性格温和的迟瑞年,却阴差阳错的嫁给了性格冷清的哥哥迟景笙。而迟瑞年只钟情于白灵儿。直到惨死在手术台,才清楚白灵儿的心里只有迟景笙,而她自己是有多蠢多傻。小说里女主重生一,打脸虐渣,二,抱紧男主金大腿,三,开启开挂的人生。而她则以改变自己,保护父母,跟迟景笙离婚三件事为主。打脸虐渣为辅。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不爱的那个人,既然爱她深入骨髓!!!
  •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怎料得,漫漫一指,竟由他涟漪范范。戏中角,角中戏,处处戏台不知谁看戏?满尽心思曲中藏,拂袖一去,弦断逼得歌终,人独泣。一段不一样的董鄂妃传奇,一曲顺治出家的悲壮,什么是取舍,什么是无悔。黛眉佳人,骁勇帝王,可怜一对鸳鸯,风吹雨打。也许相逢,便注定了,万劫不复。-----------------很久没有来写完了,希望大家还记得小之,希望支持我的新作:《半世流离半生寻》链接:http://m.pgsk.com/a/500484/
  • 楚人入秦记

    楚人入秦记

    本书由熊召政作诗赋词,王宽配插画,记录了作者的生活历程和人生感悟,整部书稿读来清馨高雅,意境悠远。
  • 逆袭

    逆袭

    花江波澜平静,画舫、清柳、倒影、佳音、公子,如是一幅美画。风春来静静站定船舷,似是已经随着琴奴燕儿的“招思曲”神出天外。不远处,一叶小舟似卷落水江的一片大叶缓缓驶来,风春来轻闭的双眼突然睁开,他感觉到了什么。小舟已经停住,正拦截在画舫的前方。湖中小舟轻摇,舟上的男子却如磐石一般纹丝不动。“风春来,风家大公子?”小舟上的男子一身灰衣,简单素洁,面目如深陷入皮肤中的雕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丹武天下

    丹武天下

    一颗奇异神珠,让丹胚已碎的林枫重新恢复了修炼的可能!在神秘灵老的指导下,他吸收天灵,开辟精神海,从此脱离一切桎梏。一个月连升四级,一年跨入蜕凡境,将低级武学演练到极致,越级击败嚣张强敌!修极品武学,炼顶级神丹,终有一天他会踏入武道巅峰!
  •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本书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