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0000000101

第101章 迁西内离间父子情遣鸿都结登隋唐事

词曰:

最恨小人女子,每接踵比肩而起,搅乱天家父子意。远庭闱,移宫寝,尊养废。晚景添憔悴,追思旧宠常挥泪。魂魄还堪寻觅来,遇仙翁,说前因,明往事。

右调《夜游宫》

百行莫先于孝,而天子之孝,又与常人之孝不同。孟子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尊之至,方为孝之至。顽如瞽瞍而舜能尽事亲之道,故孔子称之为大孝。迨乎后世,偏是帝王之家,其于父子之间,偏是易起嫌疑,易生嫌隙,此不必皆因亲之不慈,子之不孝,大抵多因势阻于妻子,情问于小人。即如唐肃宗之奉事上皇,原未尝不孝,上皇之待肃宗,亦尝未不慈;却因媳妇骄悍,宦竖肆横,遂致为父的老景失欢,为子的孝道有缺。乃或者云:上皇当年听信谗言一日杀三子且纳寿王之妃杨为贵妃,有伤伦理,后来受那逆妇逆奴的气,正是天之报施,然后如此。上皇与杨妃,原因宿世有缘,所以今生会合,其他诸人,或承宠幸,或被诛戮,当亦各有宿因,事非偶然此系仙翁所言,见之逸史,今编述于演义之末,完结隋炀帝、唐明皇两朝天子的事,好教看官们明白这些前因后果。话说上皇自梅妃死后,愈觉寂寥,又因肃宗的皇后张氏,骄蹇不恭,失事上之礼,上皇且闻宦官李辅国内外比附弄权,心上甚是不悦,要与肃宗说知,教他严加训饬。高力士再三谏,上皇只是忍耐不住。一日,肃宗来问安,上皇赐宴,饮宴之际,说了些朝务。上皇道:“从来治国平天下,必先齐其家,今闻阉奴李辅国附比宫中,怙势作威,汝知之否?”肃宗闻言,悚然起应道:“容即查治。”上皇道:“此时若不即为防禁,恐后将不可复制。”肃宗唯唯而退。原来那皇后恃宠骄悍,肃宗因爱而生畏,不敢少加以声色;李辅国掌握兵权,阿附张后,恃势弄权,肃宗虽亦心忌之,却急切奈何他不得,故虽承上皇严谕,且只隐忍不发。

正是:

堪笑君王也怕婆,奴乘婆势莫如何。

小人女子真难养,一任严亲相诋诃。

肃宗便隐忍不发;那知上皇这几句言语,内侍们忽私相传说,早传入李辅国耳中。辅国密地启知皇后,各怀怨怒,相与计议道:“上皇深居宫禁,久已不预朝政,今何忽有烦言,此必高力士妄生议论,闻由上皇故也。力士为上皇耳目,当图去之,更须使官家莫要常与上皇相见,须迁上皇由西内为妙。”自此肃宗欲往朝上皇,都被张后寻些事情阻隔往了。上皇所居南内兴庆宫,与民间间阎相近,其西北隅有一高楼,名长庆楼,登楼而望,可见街市。上皇时常临幸此楼,街市过往的人遥望叩拜上皇有时以御膳余剩之物,命高力士宣赐街市中父老,人都欢忻共呼万岁。李辅国便乘机借端密奏肃宗道:“上皇居兴庆宫,而高力士日与外人交通,恐其不利于陛下。且兴庆宫与民居逼近,非至尊所宜居,西内深严,当奉迎太上居之,庶可杜绝小人,无有他。”肃宗道:“上皇爱兴庆宫,自蜀中归,即退居由此,今无故迁徙,殊拂逆圣意,断乎不可。”辅国见肃宗不从其言,乃密启张后,使亦以此言上奏。肃宗恐惊动上皇,也不肯听。张后愤然道:“此妾为陛下计耳,今日不听良言,莫叫后日追悔!”说罢,拂衣而起。肃宗默默含怒,适又偶触风寒,身上不豫,暂罢设朝,只于宫中静养。

辅国遂乘此机会,与张后定计,矫旨遣心腹内待及羽林军士整备车马,往兴庆宫奉迎上,迁居西内,请即日发驾。上皇措愕不知所谓,内待奏称皇爷以兴庆宫逼近民居,有亵至尊,故特奉请驾幸西内,皇爷现在西内,候太上驾到。上皇心下惊疑,欲待不行,又恐有他变。高力士奏道:“即皇帝有旨来迎,太上且可一往,俟至彼处,与皇帝面言,或迁或否,再作计议;老奴护驾前去。”上皇无奈,只得匆匆上辇。高力士命军士前导,内待拥护銮舆缓缓行动。将至西内,只见李辅国戎服佩剑,率领军士数百人,各执戈矛,排列道旁。上皇在辇上望见,大惊失色。高力士见这光景,勃然怒起,厉声大喝道:“太上皇驾幸西内,李辅国戎服引众而来,意欲何为?”辅国蓦被这一喝,不觉丧气,忙俯伏奏道:“奴辈奉旨来迎护车驾。”力士喝道:“既来护驾,可便脱剑扶辇!”辅国只得解下腰间佩剑,与力士一同护辇而行。力士传呼军士们且退,不必随驾。既入西内,至甘露殿,上皇下辇,升殿坐定,问:“皇帝何在?”辅国奏道:“皇爷适间正欲至此迎驾,因触风寒,忽然疾作,不能前来,命奴辈转奏,俟日稍痊便来朝见。”上皇道:“皇帝既有恙,不必便来,待痊愈了来罢。”辅国领旨,即辞而去。上皇叹息,谓高力士道:“今日非高将军有胆,朕几不免。”力士叩头道:“因太上过于惊疑耳,五.十年太平天子,谁敢不敬?”上皇摇首道:“此一时,彼一时。”力士道:“今日迁宫之举,还恐是辅国作祟,皇后主张,非皇帝圣意。”上皇道:“兴庆宫是朕所建,于此娱老,颇亦自适;不意忽又徙居此地,老身几无宁处,真可为长叹!”上皇说罢.凄然欲泪。后人有诗叹云:

三子冤诛最惨凄,那堪又纳寿王妻?

今当逆妇欺翁日,懊悔从前志太迷。

李辅国既乘肃宗病中,矫旨迁上皇于西内,恐肃宗见责,乃托张后先为奏知。肃宗骇然道:“毋惊上皇乎?”张后奏道:“太上自安居甘露殿,并无他言。”肃宗方沉吟疑虑间,李辅国却率文武将校等,素服诣御前俯伏请罪。肃宗暗想:“事已如此,追究亦无益。”且碍着皇后,不便发挥;又见辅国挟众而来请罪,只得倒用好言安慰道:“汝等此举,原是防微杜渐,为社稷计;今太上既相安,汝等可勿疑惧。”辅国与将校都叩头呼万岁。

后人有诗叹云:

父遭奴劫不加诛,好把甘言相向懦。

为见当年杀子惯,也疑今日有他虞。

那时肃宗病体未痊,尚未往朝西内;及病小愈,即欲往朝,又被张后阻住了。一日,忽召山人李唐入西殿见驾,肃宗适抚着一个小公主,因谓李唐道:“朕爱念此女,卿勿见怪。”李唐道:“臣想太上皇之爱陛下,当亦如陛下之爱公主也。”肃宗悚然而起,立即移驾往西内,朝见上皇;起居毕,上皇赐宴,没甚言语,惟有咨嗟叹息。肃宗心中好生不安,逡巡告退,回至宫中,张后接见,又冷言冷语了几句,肃宗受了些闷气,旧病复发。

上皇闻肃宗不豫,遣高力士赴寝宫问安。肃宗闻上皇有使臣到,即命宣来。那知张后与李辅国正怨恨高力士,要处置他,便密令守宫门的阻住,不放入宫,遣小内侍假传口谕,教他回去罢。待力士转身回步后,方传旨宣召;力士连忙再到宫门时,李辅国早劾奏说:“高力士奉差问疾,不候旨见驾,辄便转回,大不敬,宜加罪斥。”张后立逼着肃宗降旨,流高力士于巫州,不得复入西内;一面别遣中官,奏闻上皇;一面着该司即日押送高力士赴巫州安置。可怜高力士夙膺宠眷,出入宫禁,官高爵显,荣贵了一生,不想今日为张后、李辅国所逐。他到巫州,屏居寂寞,还恐有不测之祸,慄慄危惧。后至上皇晏驾之时,他闻了凶信,追念君恩,日夜痛哭,呕血而死。

后人有诗云:

唐李阉奴多跋扈,此奴恋主胜他人。

虽然不及张承义,忠谨还推迈等伦。

此是后话。且说上皇被李辅国逼迁于西内,已极不乐,又忽闻高力士被罪远谪,不得回来侍奉,一发惨然。自此左右使令者,都非旧人,只有旧女伶谢阿蛮,及旧乐工张野狐、贺怀智、李谟等三四人,还时常承应。一日,谢阿蛮进一红粟玉臂支,说道:“此是昔日杨贵妃娘娘所赐。”上皇看了凄然道:“昔日我祖太宗破高丽,获其二宝:一紫金带,一红玉支。朕以紫金带赐岐王,以红玉支赐妃子,即是物也。后来高丽上言本国失此二宝,风雨不时,民物枯瘁,乞仍赐还,以为镇国之宝器。朕乃还其紫金带,惟此未还。自遭丧乱,只道人与物已亡,不意却在汝处。朕今再睹,益兴悲念耳!”言罢不觉涕泣。

又一日,贺怀智进言道:“臣记昔年,时当炎夏,上皇爷与岐王于水殿围棋,令臣独自弹琵琶于座侧,其琵琶以石为槽,鹍鸡筋为弦,以铁拔弹之。贵妃娘娘手抱着康国所进的雪猖猫儿,立于上皇爷之后,耳听琵琶,目视弈棋。上皇爷数棋子将输,贵妃乃放手中雪狷猫跳于棋局,把棋子都踏乱了,上皇爷大悦。时臣一曲未完,忽有凉风来吹起贵妃领带,缠在臣巾帧上,良久方落。是晚归家,觉得满身香气,乃卸巾帻贮锦囊中,至今香气不散,甚为奇异。今敢将所贮巾帻,献上御前。”上皇道:“此名瑞龙脑香,外国所贡。朕曾以少许贮于暖池内玉莲朵中,至再幸时,香气犹馥馥如新;况巾帻乃丝缕润腻之物乎?”因嗟叹道:“余香犹在,人已无存矣!”遂凄惨不已,自此衷怀耿耿。口中常自吟云: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舞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其时有一方士姓杨,名通幽,自称鸿都道士,颇有道法,从蜀中云游至西内;闻得上皇追念故妃,因自言有李少君之术,能致亡灵来会。李谟、张野狐俱素知其人,遂奏荐于上皇,召入西内,要他作法,招引杨妃与梅妃魂魄来相见。通幽乃于宫中结坛,焚符发檄,步罡诵咒,竭其术以致之,究无影响。上皇不怿,咨嗟道:“前者张山人访求梅妃之魂而不得,因其时梅妃实未死故也,今二妃已薨,而芳魂不可复致,岂真缘尽耶!”通幽奏道:“二妃必非凡品,当是仙子降生。仙灵杳远,既难招求,定须往访。臣请游神驭气,穹幽积渺,务要寻取仙踪回报。”于是俯伏坛中,运出元神,乘云起风,游行霄汉;只见云端里有一只白鹦鹉,展翅飞翔,口作人言道:“寻人的这里来。”通幽想道:“此鸟能知人意,必是仙禽。”遂随其所飞之处而行,早望见缥缈之中,现出一所宫殿,那鹦鹉飞入宫殿中去了。看那宫殿时,但见:

瑶台如画,琼阁凌空。栋际云生,恍似香烟霭霭,帘前霞映,浑疑宝气腾腾。果然上出重霄,真乃下临无地。景象必非蜃楼海市,规模无异蓬岛瀛州。

通幽来至宫门,见有金字玉匾,大书“蕊珠宫”三字。通幽不敢擅入,正徘徊间,忽见二仙女从内而出,一穿绣衣,手执如意,一穿素衣,手执拂子。那绣衣女子,把手中如意指着通幽道:“下界生魂,何由来此?”通幽稽首道:“下界道士,奉唐王命,访求故妃魂魄,适逢灵禽引路,来至此间,幸得见二位仙娥,莫非二仙娥即杨太真、江采苹乎?”绣衣仙女道:“非也,我本郭子仪之小女,河伯夫人也。”通幽道:“河伯夫人,如何却是郭公之女?又如何却在此间?”绣衣仙女道:“昔日吾父出镇河中时,河流为患。吾父默祷于河伯,许于河治之后,以小女奉嫁,及河患既平,我即无疾而卒,我父葬我于河神庙后,我遂为河伯夫人。此事世人所未知。”指着那素衣仙女道:“此位乃内苑凌波池中的龙女,昔日上皇曾于梦中见之,为鼓胡琴,作凌波曲,醒来犹能记忆,因立龙女庙于凌波池上,即此是也。龙女与河伯有亲,我常得与相会。后来龙女被选入蕊珠宫,我因是亦得常常至此。那梅妃江采苹,宿世原是蕊珠宫仙女,两番谪落人间,今始仍归本处。他尘缘已尽,今虽在此,汝未可得见。那杨玉环宿孽未偿,幸生入人世,以了尘缘,却又骄奢淫佚,多作恶孽,今孽报正未已,安得在此?汝欲访他,可往别去。”通幽道:“梅妃既不可见,必须访得杨妃踪迹,才好覆上皇之命,望仙女指示则个。”素衣女道:“你只顾向东行去,少不得有人指示你。”说罢,拉着绣衣仙女,转步入宫去了。

通幽果然趁着云气望东而行;来到一座高山上,说不尽那山上的景致,遥见苍松翠柏之下,坐着三位仙翁:二仙对弈,一仙旁观。通幽上前鞠躬参谒。二位辍弈而笑,通幽叩问三仙姓氏,那坐上首的仙翁道:“我即张果,此二人即叶法善、罗公远也。我等与上皇原有宿因,故当周旋其左右;奈他俗缘沉着,心志其惑,都忘却本来面目,故且舍之而去。他今已老矣,嬖宠已都丧亡,也该觉悟了;却又要你来访求魂魄,何其不洒脱至此?”通幽道:“梅妃在蕊珠宫中,弟子适已闻之矣;只不知杨妃魂魄在何处,伏乞仙师指引一见,以便覆上皇之命。”张果道:“你可知上皇与贵妃的前因后果么?”通幽道:“弟子愚昧,多所未知,愿闻其详。”张果道:“上皇宿世,乃元始孔升真人,与我辈原是同道;只因于太极宫中听讲,不合与蕊珠宫女,相视而笑,犯下戒律,谪坠尘凡,罚作女身为帝王嫔妃,即隋宫中朱贵儿是也。贵儿在世,便是大唐开元天子了。”通幽道:“朱贵儿何故便转生为天子?”张果道:“贵儿忠于其主,骂贼殉节而死,天庭最重忠义,应得福报;况谪仙本宜即复还原位的,只因他与隋炀帝本有宿缘,又曾私相誓愿,来生再得配合,故使转生为天子,完此一段誓愿。”通幽道:“请问朱贵儿与隋炀帝有何宿缘?”张果道:“炀帝前生,乃终南山一个怪鼠,因窃食了九华宫皇甫真君的丹药,被真君缚于石室中一千三百年,他在石室潜心静修,立志欲作人身,享人间富贵。那孔升真人偶过九华宫,知怪鼠被缚多年,怜他潜修已久,力劝皇甫真君,暂放他往生人世,享些富贵,酬其夙志,亦可鼓励来生,悔过修行之念。有此一劝,结下宿缘。此时适当隋运将终,独孤后妒悍,上帝不悦,皇甫真君因奏请将怪鼠托生为炀帝,以应劫运;恰好孔升真人亦得罪降谪为朱贵儿,遂以宿缘而得借聚,不意又与炀帝结下再世姻缘,因又转生为唐天子,未能即复仙班。”通幽道:“贵儿便转生为唐天子,那炀帝却转生为何人?”张果笑道:“你道炀帝的后身是谁,即杨妃是也!炀帝既为帝王,怪性复发,骄淫暴虐,况有杀逆之罪,上帝震怒,止判与十三年皇位,酬其一千三百年静修之志;不许善终,赦以白练系颈而死,罚为女身,仍姓杨氏,与朱贵儿后身完结孽缘,仍以白练系死,然后还去阴司,候结那段杀逆淫暴的罪案。当他为妃时,又持宠造孽,罪上加罪。如今他的魂魄,正好不得自在,你那里去寻他?”通幽道:“原来有这些因果,非仙师指示,弟子何由而知;但弟子奉上皇之命而来,如今怎好把这些话去回复?”张果沉吟未答,叶法善道:“上皇也不久于人世了,他身故后自然明白前因,你今不妨姑饰辞以应之。”通幽道:“饰辞无据,恐不相信。”罗公远笑道。“你要有凭据,还去问所见的二仙女,不必在此闲谈,阻了我们的棋兴。”

正说间,遥见一簇彩云,从空飞来。叶法善指着道:“你看二仙女早来也!”言未已,云头落处,二仙女向前与三仙讲礼罢,回顾通幽笑道:“你这魂道士,还在此听说因果么?”张果道:“我已将杨妃的两世因果与他说来,但他必欲亲见杨妃以便覆上皇之命,烦二仙女引他到彼处一见罢!”二仙领命,复引通幽驾云,望北而行,须臾来至一处。

但见:

愁去幂幂,日色无光;惨雾沉沉,风声甚厉。山幽谷暗,浑如欲夜天;树朽草枯,疑是不毛之地。恍来到阴司冥界,顿教人魄骇魂惊。

那边有一所宅院,门上横匾大书北阴别宅,两扇铁门紧闭,有两个鬼卒把守。二仙女勒令开门,引通幽入进去,只见里面景象萧瑟,寒气逼人。走进了两重门,遥见里面一个妇人,粗服蓬头,愁容可掬,凭几而坐。仙女指向通幽道:“此即杨妃也,你可上前一见,我等却不该与他相会。”通幽遂趋步进谒,杨妃起身相接,通幽致上皇之命,杨妃悲涕不止。通幽问:“娘娘芳魂,何至幽滞此间?”杨妃涕泣道:“我有宿愆,又多近孽,当受恶报。只等这些冤证到齐,结对公案,便要定罪。如今本合囚系地狱候审,幸我生前曾手书《般若心经》念诵;又承雪衣女白鹦鹉,感我旧恩,常常诵经念佛,为我忏悔,因得暂时软禁于此。多蒙上皇垂念,你今去回奏,切勿说我在此处,恐增其悲思,只说我在好处便了。”通幽道:“回奏须有实据,方免见疑。”杨妃道:“我殉葬之物,有金钗二股,钿盒一具,是我平日所爱;前托雪衣女衔取在此,今分钗之一盒之半,以为信物可也。”言罢,即取出钗盒付与通幽收了。通幽沉吟道:“此二物亦人间所有,未足为据;必得一事,为他人所未知者,方可取信。”杨妃低头一想道:“有了,我记得天宝十载,从上皇避暑骊山宫,于七月乞巧之夕,并坐长生殿庭中纳凉;时已夜半,宫婢俱已寝息,我与上皇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此事更无一人知道,你只以此回奏,自然相信。”

通幽再欲问时,只见二鬼卒跑来催促道:“快去,快去!”通幽不敢停留,疾趋出门,二仙女已不见了;一阵狂风,把通幽吹到一个所在,定眼一看时,却原来就是适间那山上,见三仙依然那里弈棋,方才收局哩!张果呼通幽近前说道:“你既见杨妃讨了凭据,可回去罢!”通幽道:“还求仙师一发说明了梅妃江采苹的前因,好一并回奏。”张果道:“梅妃即蕊珠宫仙女,也因与孔升真人一笑,动了凡念,谪降人间,两世都入皇宫;在隋时为侯夫人,负才色而不退主,以致自缢;再转生为梅妃,方与孔升真人了一笑之缘,却又遭妒夺宠,此皆上天示罚之意。后因临难矢节,忠义可嘉,故得仙灵救援,重返旧宫,复从旧主,正命考终,仍作仙女去了。”通幽又问道:“朱贵儿与隋炀帝有私誓,遂得再合,今杨妃与上皇也有私誓,来生亦得再合否?”张果道:“贵儿以忠义相感,故能如愿;杨妃无贞节,而有过恶,其私誓不过痴情欲念,那里作得准?即如武后、韦后、太平、安乐、韩、秦等,都是狂淫无度,当其与狎邪辈纵欲之时,岂无山盟海誓,总只算胡言乱语罢了。”通幽道:“如今武后、韦后等诸人,以及反贼安禄山等的魂魄,都归何处?”张果道:“武后乃李密后身,故杀戮唐家子孙,以报宿愆,还是劫数当然;独可恨他荒淫残虐,作孽太甚,今已与韦后、太平、安乐等,并当时那些佞臣酷吏,都坠入于阿鼻地狱,永不超身。至如反贼安、史辈,与那助逆的叛臣,致乱的奸相,以及本朝代这些谗妒的不仁的后妃宦竖,都是一班凶妖恶怪,应劫运而出,生前造了大孽,死后尽入地狱,万劫只在畜生道中轮回。此等事未可悉数,你今回奏,只说杨妃所言,究说他也是仙女,不必说他受苦,更须劝上皇洗仙忏悔,勿昧前因,若能觉悟,至临终时,我等还去接引他便了。”言讫,把袖一挥,通幽却在方台上惊醒。

宁神定想了一回,摸衣袖内,果有钗钿二物;遂趋赴上皇御前启奏,将张果所说的前因,都隐过不提,只说梅妃、杨妃,俱是那蕊珠宫仙女。梅妃未得一见,杨妃却曾见来,据云:“上皇系仙真降世,与我有缘,故得聚会;今虽相别,后会有期,不须悲念,奉劝上皇及早明心养性,千秋万岁后,当仍复仙真之位。”因将钗盒献上为信。上皇看了,虽极嗟叹,却还半信半疑;通幽再把七夕誓言奏上,说道:“臣亦恐钗盒未足取信,更须一言;贵妃因言及此,但此系私语,并无人知,以此上奏,必不疑为新垣平之诈也。”上皇闻言,呜咽流涕,乃厚赏通幽而遣之。后来白乐天只据了通幽的假语,作长恨歌,竟道杨妃是仙女居仙境,遂相传为美谈,哪知其实不然。

正是:

讹以传讹讹作诗,不如野史谈果报。

阿环若竟得成仙,祸善福淫岂天道!

上皇自此屏去纷华,辟谷服气,日夜念诵经典。至肃宗宝应元年,孟夏月明之后,偶弄一紫玉笛,略吹数声,忽见双鹤飞来,庭中徘徊,翔舞而去。时有侍婢宫媛在侧,上皇因对他说道:“我昨夜梦见张果、叶法善、罗公远三位仙师来说,我宿世是元始孔升真人,谪在人间,已经两世,今命数已终,特来接我到修真观去修行,忏悔一甲子,然后复还原位。今双鹤来降,此其时矣!”遂命具香汤沐浴,安然就寝,谕令左右“勿惊动我”。至次早,宫媛及诸嫔御辈,俱闻上皇睡中有嬉笑之声,骇而视之,已崩矣。

正是:

两世繁华总成梦,今朝辞世梦初醒。

上皇既崩,肃宗正在病中,闻此凶信,又惊又悲,病势转重,不隔几时,亦即崩逝。张后意欲废太子,别立亲王。李辅国杀张后,立太子是为代宗,于是辅国愈骄横。后来辅国被人刺死,这刺客实代宗所使也。那安史辈余贼,至代宗广德年间,方行殄灭。代宗之后,尚有十三传皇帝,其中美恶之事正多,当另具别编。看官不厌絮烦,容续刊呈教。今此一书,不过说明隋炀帝与唐明皇两朝天子的前因后果,其余诸事,尚未及载。有一词为结证:

闲阅旧史细思量,似傀儡排场。古今帐簿分明载,还看取野史铺张。或演春秋,或编汉魏,我只纪隋唐。

隋唐往事话来长,且莫遽求详。而今略说兴衰际,轮回转,男女猖狂。怪迹仙踪,前因后果,炀帝与明皇。

上调《一丛花》

同类推荐
  • 家人,欲望和摄像头

    家人,欲望和摄像头

    你喜欢偷窥别人的生活吗?你是否以为这样做无伤大雅?帕特以为她已经把过去抛在了身后,并开始了新生活。但谁也不能如此轻易地摆脱偷窥欲,一种痴迷和自己的家人。有时候,人们需要采取激进的措施才能抵抗别人的骚扰,尤其是像赫尔曼这样的人。而这一次,帕特决心要不惜代价战胜他。当今世界,科技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永远都有眼睛看着我们,隐私根本不存在。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部短篇小说,更是对潜藏在我们自己家中的危险发出了警告。为了对一个执意控制你人生的人复仇,你究竟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作者欧尔佳·努尼兹·米莱特,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的新故事中,人物的动机和头脑中的想法会让你不禁提出各种猜测。
  • 谁为爱情埋单

    谁为爱情埋单

    核电公司的英部长本该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期,可是老婆崔艳红却忽然提出了离婚,公司计划处的两位美女陈慧、陈小妍为了工作服的事与他纠缠不休,直至传出了他和陈小妍的流言。而英部长真正喜欢的人是冷却水厂的吴婧。陈小妍最近挺不顺:工作上因为手下人的不和而被领导误解,生活上同自己丈夫离婚的事传得沸沸扬扬,责任也归在了她的头上,英部长正打算公开自己与吴婧的恋情来澄清误会,却被回到家的老婆告知离婚只是一句玩笑话,本来奉行不婚主义的吴婧也同时开始催促英部长办理离婚手续。因为这些事被调换了职位的英部长十分不解,日子怎么突然就过成了这样……
  • 金上海

    金上海

    《金上海》以20世纪初的上海市总商会为背景,以称霸上海滩的甬商大佬为主角,以金融业(钱庄、银行、股市)为主战场,徐徐展开了一场以财富人生、家国天下、爱恨情仇、义利恩怨等为主线的年代画轴。1905年,伍挺举、甫顺安、陈炯、章虎四个有为青年抱着不同的梦想来到上海滩,因为际遇、志向、境界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失意秀才伍挺举饱受儒家经世济民理想浸润,在科举梦断之后,参与实业救亡,从谷行学徒做起,成为掌控上海银业的金融巨头,欲使上海总商会成为有尊严、利国民的纯净商业组织;甫顺安为摆脱伶倡出身而抛弃尊严,隐姓更名,借女人上位,跻身上流社会,欲掌握上海银业,实现其飞黄腾达之梦……
  • 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

    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杨秀芝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千里之外这个棋子大小的牛王镇碰上自己的妯娌万金花。两人相见,都感到有些意外。万金花开口说:“大嫂,一别三年,你怎么既不回家,也不给我们捎个信啊?”杨秀芝苦笑了一下说:“怎么给你说呢?这三年我四处漂泊,为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儿子小宝,一天找不到孩子,我的心就一刻不得安宁,哪还有心思回家呀……”听她这么一说,万金花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把家里的情况大概给杨秀芝说了一下。而后两人到一个小吃摊去吃饭。吃饭时万金花说她来牛王镇是走亲戚的。
  • 睡在汽车里的女孩

    睡在汽车里的女孩

    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我仍渴望此时此刻有一个人在找我。《睡在汽车里的女孩》入围201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全美媒体重磅推荐,荣膺《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图书、《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说、《图书馆日报》年度图书……当残酷现实玷污了母爱编织的纯真童话,小女孩终于被迫长大。17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女儿珀尔离家出走,驱车来到印第安水域拖车公园。废弃的公园背靠垃圾场,鱼龙混杂。母女俩一个睡汽车后座,一个睡前座,一住就是14年。直到一声刺耳的枪响,让珀尔从此孤身一人。从那片充斥着枪支暴力的恶土,到短暂的寄养生活,再到未知的墨西哥旅程,珀尔以为她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孤独流离的生活,但那些稍纵即逝的沿途温暖,让她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渴望有一个人在找她……
热门推荐
  • 暗夜女王在校园

    暗夜女王在校园

    【女扮男装】为任务,她女扮男装潜入落日学院,一不小心成了史无前例的第五位校草,顺便,还俘获了一位恶魔少爷的芳心。后来,她名满天下,身份败露,面对前仆后继的追求者,他赤眸微眯,持枪霸场,气场全开:“老子的女人,碰一下,擦枪走火死一堆!”外人面前,他矜贵强大不能招惹,可在她面前,他只是个用尽自己毕生温柔去爱她的男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是不会为白莲花复仇的

    我是不会为白莲花复仇的

    原本这是一个穿书女配打倒白莲花女主逆袭的故事,穿书女配一步步抢占机缘、揭穿伪善的白莲花女主真面目,白莲花最终被逼在秘境自尽,经脉寸断,死得不能再死。白莲花死后知晓了剧情,她以全部魂血为祭下了一个血咒,召来异世魂魄替自己复仇,而傅恬恬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倒霉蛋:“三百年之内,杀了莫雨瑶,夺回属于我的一切,否则你将魂飞魄散!”傅恬恬:“啊嘞?这位大姐,虽然那个莫雨瑶不怎么样,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多大脸让我替你复仇?用血咒威胁我也没用,本姑娘是有原则的,我们不约!” 大女主文,无男主
  • 历史的坏脾气

    历史的坏脾气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评述了一些社会现象,对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很有帮助。
  • 夜的孤寂

    夜的孤寂

    黑夜,夜的黑,夜的寂静,夜的凄凉,夜的寒冷,常常让人感到寂寞,孤独……但,这只是表面,其实黑夜并不孤独。只因心孤独,黑夜才会和孤独联系到一起..…这里,是童话的世界……
  • 素手佑尘缘

    素手佑尘缘

    十万年前,她是祸乱三界的妖神,本该在神魔大战那日魂飞魄散,却被人护下困于方寸之间不得自由。十万年后,她阴差阳错结识后辈墨白,自此护于身后,任他胡作非为。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好友竟能将九重天搅得天翻地覆。看着他被人追杀灰头土脸的逃回桃山,眉宇之间尽是无奈,目光中带着少许护短:“天帝这是要拿我夫君问罪吗?”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背后之人,嘴角的偷笑。1V1甜宠前世今生文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胎楼

    胎楼

    父亲死的时候,对我说,在他头七夜里,如果有人晚上来敲门,千万不要开门;开了门也千万别放人进来;放人进来了也别跟他走。只要我熬过他的头七夜,可保一生平安。可那一夜,我跟他走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商相公好无情

    皇商相公好无情

    明明是明媒正娶来的妻子,但是新婚的当夜就成了下堂弃妇而当一次契机来临,她有了逃的机会。却被他抓住。没有任何人敢挑战他阎少棠的权威,而她却敢望向逃跑,他当然不会如她的意!片段一:她要打掉这个孩子,她不要让这个孩子变成复仇的牺牲品,看着下体流出的血,她笑了,那样的绝望凄迷。。。。。。片段二:我根本不是苏琉璃!所以你对我做的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阎少棠,骄傲如我,不会轻易的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