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6500000007

第7章 汪士慎书法艺术

扬州八怪各大家主要是画坛巨匠,在书法方面并不是都非常擅长,但汪士慎是书法非常有名的一位。

汪士慎书法别具一格,他工于楷行,用笔饱含隶书意韵。他的隶书脱胎于汉碑,结体方整,法度严密,古拙而厚朴,雄浑有气魄,标新立异,自成一家。

后来,汪士慎双目失明后,依然能挥毫泼墨,并写出精妙的草书作品,可见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功夫。

(一)早年生活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州的,这时他已经37岁。

汪士慎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往时,从来不提他过去的事,也从来不提他家乡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对在家乡时的际遇,一定有难以启齿之处。是童年或青少年时的事情深深伤害了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人们无法断定。只有从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去寻找他前半生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汪士慎的画作。很多字画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贯。这是为家乡争光也好,纯粹习惯也罢,但是至少可以让欣赏者知道作者是哪里人。

汪士慎在画作中,常常写富溪汪氏,有时写溪东外史。因此,人们就在休宁的富溪之东去寻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其次是从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别号上,能知道他在家排行老六,人们称他为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诗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在这本诗集中,比较明显地透露出他的身世的诗有两首。其中一首写道:

忆昔同少壮,怀抱多慷慨。

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

从这首诗中,似乎看不出当年的少年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当然,这也就让人想到当年那个胸怀壮志、慷慨大义、谈笑风生的少年,可能在后来的人生变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渐渐变得寡言少语。

另一首诗写道:

身依故土家何有,鬓欲成翁事已非。

寄语故人应怜我,我怜无处对春晖。

身在故土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是与同村族人有矛盾?还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容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故土,但他还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谅解他。他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却因身在异乡而无法报答。这首诗,多少能让人读出汪士慎离开家乡的无奈。

在汪士慎遗留下的作品中,人们无法寻觅他写诗、作画、练字、刻印的师承关系,好像他是个无师自通的怪才。

(二)定居扬州

汪士慎37岁时携家带口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马氏兄弟是徽州祁门人,一直在扬州经营盐业,当时已是名震扬州的大户。

马氏兄弟具有典型的贾而好儒的品质,特别乐意结交文化人,对文化人也十分慷慨,只要有好字、好画、好书,那可能就成了他们俩的好朋友。

他们刻的《小玲珑山馆丛书》是极其有名的,其中有不少濒临消失的珍贵图书,都是他们兄弟俩高价购得,然后聘请一流的刻工为他们精刻的,对文献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乡兼画家的汪士慎到来以后,受到马氏兄弟的厚待。马氏兄弟把他安排在自家的七峰亭。这个亭子原来是马氏兄弟在家接待文人墨客的一个所在。

汪士慎到来后,马氏兄弟请人将这座亭子整理成住房,让汪士慎一家住在这里。由于这座亭子的四周散布着七块巨石,像七座山峰,因此,汪士慎将这一新居命名为七峰草堂,并自名七峰居士。

汪士慎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扬州当时是江南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经济繁荣,而且文气畅达,字画都有很好的市场。汪士慎来了以后,就开始卖画。但这个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显然不太适应这个环境。马曰琯曾写诗说汪士慎在卖画时,不好意思和买画人讨价还价。

汪士慎的画到底好不好卖呢?卖的价钱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的依据让现在的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实际状况表明,汪士慎以画为生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汪士慎所处的年代,社会上比较盛行的是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较走俏,而汪士慎的画则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的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应该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尽管这样,他还是清高自笑,绝不随波逐流。

后来,他把画交给一些书画贩子去卖。一个名叫边寿民的淮安人,一把从汪士慎这里带走了十册画。不久,捎信来说已经卖了四册,得了三两八钱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低的价格。

接着,一名既卖画又画画的人,叫方可村,来帮汪士慎卖画。由于方可村对书画市场的行情很清楚,所以,生活拮据的汪士慎很愿意听他的意见。

有一次,方可村约着汪士慎一道乘船去宁波卖画。这一趟,汪士慎兴奋不已,不仅卖画挣了钱,还因为走江过海而大开了眼界。

自己卖画,加上朋友们代卖,汪士慎艰难地有了点积蓄。48岁那年,他委托马氏兄弟为他在扬州城物色了一处老房子。当时,48岁已算步入老年了,但汪士慎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画室,他兴奋劲儿就甭提多大了。

汪士慎的新居周边植有各种花卉,种植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山茶,这些花经常出现在他的画作中。他的门前窗下有茉莉、栀子、牵牛、牡丹及梨花等,还有一棵高大的杉树。

这些花卉在汪士慎的画作中,大多显得冷艳、惨淡,并带有憔悴之状。后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实际生活的写照。

汪士慎的新房被浓密的树荫严严地罩着,因此,汪士慎给自己的新居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有写于青杉书屋的题款。

(三)失明创作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40岁到扬州时,寄居在同乡马氏兄弟家。虽然马氏兄弟很尊敬文化人,但赤贫如洗却是汪士慎当时的生存实态。

十年之后,卖画挣了些钱的汪士慎买了房子,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写字、作画,汪士慎的日子当然会滋润起来,但命运之神似乎一直在耍弄着汪士慎。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更何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汪士慎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并没有表现出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对于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就评价说精品极高。

在汪士慎左眼失明的第二年,他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煮茶。郑燮在这幅画上题了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同时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

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兼画,这也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而言,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右眼也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双目失明该是何等痛苦,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时,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发现竟然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来到金农家,金农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到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

金农看着看着,泪水禁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在金农看来,那些青年有眼有手又怎样。只会写些丑恶而已,而眼前的盲人汪士慎却是那样高洁、不染世俗之情。

当然,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继续走访知音的事肯定还有,但这之后还提笔狂草就没听说过了。他后来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现在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死于1759年,即74岁时离世。

关于汪士慎前半生及后来几年的生活实况,对众多研究者来说,一直是个谜。

(四)书法艺术

汪士慎的书法艺术是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最难得的是他在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

1.隶书创作 汪士慎的楷书、行书,用笔尝含隶书笔意,而且在书法中参见画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隶书,古拙厚朴,雄浑而有气魄,自成一家。

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轴,纸本,纵140厘米,横27.5厘米。下钤一方朱文印“富溪”,一方白文印“真心”。

这幅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作品取法汉隶,大小一致,字形修长,端秀温婉。结体方整,法度谨严。运笔洒脱,横竖成行,藏锋逆起,中锋行笔,遒健重穆,横粗竖细为其特色,横有竖意,取涟波势上下波动。章法勇破隶书字距大于行距旧规。此为清代端庄派隶书之代表作。

2.茶书法 汪士慎说:“平生不嗜酒。”但是他有一癖,即嗜茶如命。正是这一贯穿了他一生的嗜好,也成为他的一怪。

汪士慎是徽州人,徽州是黄山脚下的一座古城。黄山的云雾名茶,培育了他从小对茶的嗜好。他一生足迹所及的江浙,也都是遍地茶乡。他太爱好饮茶了,这种略带苦味的饮料,能啜酌出苦后的甘味来,这不但是一种口味,而且是一种象征。

他品过许多茶。除了他家乡的黄山茶外,他还品过武夷茶、郑宅茶、龙井茶、桑茶、松萝茶、霍山茶、顾渚茶、阳羡茶、云台茶、小白华茶、雁山茶、天日茶、泾县茶、庙后茶、普洱茶、宁都茶,据他的自述,他喝过的茶不下数十种。

每一种茶,他都能品出特殊的味道。他能喝出武夷山宋树茶叶的苦、涩、甘三味,也能喝出在晨露未干时采摘的小白华茶特有的清香。他喝得出雨前的霍山茶不同于江南茶的殊味,他认为这应当属于北茶的口味,他也能分辨出煎出来的桑茶和雁山茶几乎类同的色泽中细小的差异,他认为前者偏于鹅黄,而后者则呈碧绿。

他欣赏形如雀舌的泾县茶的细腻,也称赞过宁都云蕊的“青春活色团云脚”。朋友们知道他嗜茶,也总是送他一些各地的茶叶,喝多了,他闭着眼睛就能说出喝的是什么地方的茶,甚至是什么时候采摘的。

金农尤其钦佩他的茶痴茶识,称他为“诗人今日称茶仙”,于是,他的“茶仙”雅号就这样叫开了。

他确实称得上茶癖茶仙。他用来煮茶的水只取三种,一是山泉,扬州的平山泉是他煎茶的上选;二是雪水,雪水从天而降,冰清玉洁,他以此为圣洁之物,他专收落在花枝上的雪水,小心地沥入瓮中供一年备用,也与朋友互相馈赠,以为上礼;三是花须水,他细心地收集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使它们顺着花须流淌下来,滴入瓶中。

汪士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煎茶又称烹茶或煮茶,高翔曾经为他画过一幅《煎茶图》,大体能够看到士慎煎茶的讲究。

煎茶饮茶是汪士慎的一种特殊的生态,也是他人格的象征,因而在高翔的那幅《煎茶图》上,许多人都题过诗文,他们感到这正是汪士慎人生浓缩了的印象。

汪士慎的隶书以汉碑为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条幅,可谓是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说明此书作于他左眼失明以后。

这首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茂密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呼应。该诗是汪士慎在管希宁的斋室中品试泾县茶时所作。

管希宁是汪巢林的诗友、书友和画友,也是茶友。经常与同好友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诗赠答。这幅诗书恰是描绘了并非一时的兴到之笔,而是两人日常交游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同类推荐
  • 重建教育生态

    重建教育生态

    《大夏书系·重建教育生态》是储朝晖“教育评辨”系列的第四册,也是系列收官之作,从“如何走出教育困境”“坚守教育的真谛与使命”“让教育真正发生”“我所期盼的理想的教育”“理想大学的应有样态”等方面,精选了作者近十年的教育好文,既剖析了当下教育的问题与困惑,又给了切合教育规律、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作者基于自身30多年来对教育的实地调查、实践、思考和反思,道出了很多已被我们遗失或无视的教育常识,对每位教育当事人而言既是清醒剂,又是指路航标。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让教育好起来。
  • 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

    本书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狱中完成的作品:《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在狱致全体同志书》《遗信》《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作者文中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意志。
  • 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口语艺术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自身的口语艺术水平,有助于我们的工作、事业、社交和生活。本书是一本针对口语艺术训练的教材,包含了说话、演讲、朗读、朗诵、播音和配音等。本书的特色是:循序渐进的训练课目、案例教学、教学模块的设计,并配有相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光盘。适合于各类大专院校学生和意欲提高口语水平的广大读者。
  • 高分作文不是梦:跟着名师

    高分作文不是梦:跟着名师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是一本关于作文小窍门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寻找写作快乐的书。书中记载了小草老师辅导孩子写作文的一个个故事。在故事里,一个又一个孩子被小草老师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带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世界中。
  • 宪法学导论

    宪法学导论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宪法学导论》就是其中一部。
热门推荐
  • 席卷文娱

    席卷文娱

    生日宴会上,江火和妹妹对着蜡烛同时许愿,想要获天馈赠从头来过。一觉醒来,江火携系统和妹妹来到了陌生却又熟悉的世界……(双穿、美娱)
  • 医锦同心

    医锦同心

    穿成农门妇,苏锦从惶恐、不甘中渐渐平静下来,决心与便宜丈夫好好过日子,却发现这个便宜丈夫好像有点怪怪的。重生后的秦朗满心困惑:他的这位媳妇不是对他既厌且惧,见了他跟鼠见猫、最后还和人私奔了吗?为什么画风不太对?这是一个穿越女遇上重生男,最后相濡以沫、情深不弃的故事。书友群(169598252),新书《清穿之娇养皇妃》求支持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从女孩的性格、气质、品位、社交、心理、才智、处世、财商、爱情、婚姻、职场等角度,全方位地讲述现代女孩获取成功的必备要素。希望本书能让所有女孩有机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修炼出一个美丽的自己!也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一丝美丽的灵感,一份成功的自信,一把安身的钥匙,一道立命的光环!
  • 莫要清君侧

    莫要清君侧

    许多,重回一生,你是否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许多以为自己穿越了还是个王爷在女尊时期肯定过的很舒服可舒服会舒服,哪来这么多美男啊!
  • 奕悦时兮

    奕悦时兮

    在他有难之际,她意外离开,再次归来身份早已改变。她本以为经过时间的洗礼早已物是人非,却不曾想他依旧站在原地等待。她问:“你为什么要等我?”他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 盛世遗珠

    盛世遗珠

    “大人,夫人说银子不够用,打算空手套白狼。。。”“嗯?目标是谁?”侍卫窘迫“皇上。。。”“大人,夫人说家里房子太小,打算找个冤大头。。。”“嗯?谁是人选?”侍卫淡定“皇上。。。”“大人,夫人说最近有人诬陷您,打算找人甩锅。。。”“嗯?那位中标?”侍卫坦然“皇上。。。”“大人,夫人说最近行情不好,打算找人骗一骗。。。”“嗯?锁定哪个?”侍卫从容“皇上。。。”“大人,夫人说有人给府上送了舞姬,打算用来还人情。”“嗯?她欠谁情?”侍卫狡黠“皇上。。。”“大人,夫人说。。。。。”“别说了,说多了都是一把辛酸泪!”这都是自己作色隐瞒身份的下场!“去告诉你家夫人,她为夫我,就是她想要坑蒙拐骗的皇上。”侍卫偷笑。。。(本书作者声明:非专业人士,文中涉及到了法医学专业,具是查资料而来,若是有夸大或是不实,望勿深究!)
  • 生活小小过

    生活小小过

    希望有人能像我一样,即使狼狈不堪,即使不堪重负,也会笑着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生活,安安稳稳就是人生
  • 遥音

    遥音

    一千年前,一场阴霾邪祸几乎毁去整个诛魔联盟;妖仙落芳华无辜惨死,望云仙阁断绝与其他门派的来往。一千年过去,妖心再现,神弓破怒,鬼神动容。原本是玄门与魔宗两界的恩怨,此刻却牵扯道了朝堂之上,三大家族开始了江湖较量,一场空前的浩劫笼罩在帝国之上。百慕遥音因家族和妖仙的关系牵扯到这场斗争中。仙魔之争何去何从,谁又会是这场征途中的王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