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6200000003

第3章 五铢通行之前的货币

如何稳定货币,健全钱法,是汉初统治者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课题。这一问题,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变得更加尖锐起来。

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汉武帝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币制改革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西汉元狩、元鼎年间,政府企图藉铸钱之利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也企图用更换新币的办法限制豪商巨贾居奇取利,操纵货币,再加上关东地区遭受水灾,急需巨款赈贷。因此,汉代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

(一)昙花一现的白鹿皮币

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的斗争当中,汉武帝曾根据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

1.皮币出现的历史背景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盛世。

文景之治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武帝即位后的几年里,汉朝在将近七十年的时间内,国家安定没有战事,天下百姓除了遇到水旱灾害,都会衣食丰足。京城和边郡的粮仓都是满满的,国库中有大量的钱财和物资。

有人这样描述,京城存钱有万万之多,由于存放太久,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掉了,以至于无法计数。粮仓里的陈粮又压上陈粮,装不下就只得堆积在仓外头,很多粮食都因此而腐烂不能再食用了。在百姓聚居的街巷中,处处有马,田野中更是有许多成群结队的马匹。连看管里门的小吏也都吃着精米和肉食。

有的官吏任职很久,以至于在任期间生子抱孙,做官的后代就拿官职作为姓氏。可以说人人自爱,不肯轻易触犯法律,总是好行仁义,不做有失体面的事情。

后来,汉武帝多次发动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耗尽了几十年积攒的国家资财,国库空虚。朝廷不得不依靠在野的地方贵族、豪强、工商巨富,让他们拿出相应的钱财帮助国家走出困境。

当时,富商大贾们并没有向国家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蠢蠢欲动,开始积贮财物,大肆奴役贫穷之人。他们动辄使用成百辆的车子转运货物,在市场上乘时射利,贱买贵卖,获取丰厚的利润。

即便是那些有封地的诸侯,也不得不向富商们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他们的生活生计还得仰仗这些大商人。大商人凭借充足的金钱资本,从事冶铁、煮盐等商业性生产活动,控制着大量的劳动力,累积起来的财富多达万金。

富商不但不帮助国家解决燃眉之急,还凭借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公然对抗中央朝廷。最可怜的是无所依靠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这样,汉武帝和公卿大臣商议,决定用更改币制的办法来解决国用,同时打击那些投机取巧兼并田宅之徒。

公元前119年,因为天灾人祸,国库不足,汉武帝决定正式制造白鹿皮币和白金币。

本来币制变更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重头戏,可皮币的出台却有点匪夷所思,只是这个时候皇帝私家的禁苑之中出现了白鹿。

白鹿的出现给币制变更提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当时,相关的官员便向汉武帝提议说:白鹿是一种吉利的象征,用它的皮制成货币,一定可以为国家带来吉祥。而且皮币质轻价贵,古时就曾经专门制作出皮币以充当诸侯之间交往的礼物。今天,相距较远的王侯们使用大量的铜币做往来礼聘,真是既烦琐又费时费力。

既然皇帝的狩猎场中有白鹿,可以就地取材,用白鹿皮造出皮币来,这比起开矿取铜制币来说简单多了。皮币的价值可以由朝廷自行规定,在经济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很可能会更大些。

这一提议正当其时,正和汉武帝的心思,剑锋也直指郡国地方势力。皮币用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做成,四周绘饰有华丽的彩色绣纹,每张价值40万钱。凡是皇亲国戚以及诸侯等朝见天子、敬送贺礼时,必须用这种皮币铺垫玉璧,才能算作礼物,仪式方得以举行。

关于白鹿皮币,《史记·平准书》记载:“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文中提到的“藻缋”,学者王雷鸣在《历代食货志注释》一书中注为“指白鹿皮币边缘附以有彩色图案的刺绣物件,以为装饰。”

皮币的称谓,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在先秦指毛皮和布帛,统治者间常作为贵重的贡品和礼物。汉武帝又赋予皮币新的内容,规定王侯、宗室朝觐皇帝或相互聘享,必须用白鹿皮币。

鹿在古代是宫苑中蓄养的珍贵动物,白鹿更是汉武帝宫苑中所特有的。用白鹿皮制币,确实很难伪造。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须以白鹿皮币为“荐”,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少府以40万钱高价独家经营。

这种做法,不失为加强中央财力、打击诸侯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皮币过于奢华,没有在基层流通的物质基础,不久便废止了。

2.张汤与颜异的皮币之争 发行白鹿皮币,作为打击诸侯王、加强中央财力的手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白鹿皮币只有方尺大小,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实在算不上什么实物货币。

因为白鹿皮币造价太高,流通不广,所以也不能真正发挥货币的作用。严格说起来,它甚至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货币。

提到皮币的使用废除,必然要提到两位人物,他们便是张汤与颜异。

皮币政策出台的时,匈奴浑邪王等人前来投降,大汉朝廷正要兴兵攻打匈奴,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却发生了水旱灾害,平民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都仰仗官府的供给,但官府库藏空虚。

早就摸透了朝廷心思的大臣张汤,顺着皇帝的思路,“请造白金及五铢钱”,说是请求铸造银钱和五铢钱,这当然也包括白鹿皮币在内。

按司马迁的记载,汉武帝是和张汤“合谋”之后,才造出白鹿皮币的。张汤和皇帝在廷议上抛出造新钱的计划,主要是为了让朝廷的手头宽裕些,以便进一步“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趁势让国家垄断盐铁的经营权,打击富商大贾。

白鹿皮币一经推出,首先引起了颜异的质疑和责难。颜异是什么人?皮币出炉之后,他为什么要首先反对呢?

颜异,当朝的大司农。秦时置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是九卿之一。

颜异对这个别出心裁的皮币毫不客气,他批评说:“现今各王侯朝贺之时用蓝宝石进献朝廷,每块价值不过数千钱,而垫玉璧的白鹿皮反而每张值40万钱,这真是本末倒置!”

这话让汉武帝听来,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汉武帝为皮币之事挖空心思不说,还贡献了那么多鹿皮。想一想,皮币之事没有皇帝的参与和拍板,是不可能付诸行动的。

颜异的话让皇帝身边的近臣张汤更是大为不快。张汤是古代著名的酷吏,当时,张汤与长安的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人暗中往来频繁,这些富商,才是张汤真正贴心的朋友。

张汤本来是想拿皮币往脸上贴金,经过颜异的搅和竟成了无甚高见的下策。这位酷吏此后一直寻思着如何反戈一击。

颜异说出这些不中听的话来,并无他意,因为他身兼大司农之职,言论也主要是从货币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的,这是颜异的本职所在。而且,从颜异的立身行事来看,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分之人。

颜异早先只是一个济南亭长,正是因为自己的廉直才一步步升迁为九卿的。颜异的廉洁正直不是错,错误的是碰到了专主纠察的御史大夫张汤。

张汤想除掉颜异,替皇帝的皮币出台扫除一个障碍,但总得找一个合适的罪名。后来正好有人因别的事情控告颜异,张汤立即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颜异一次和客人谈话,客人说到了刚刚下达的皇帝诏令有不妥之处,颜异听后并没有搭腔,只是嘴唇微微动了一下,用司马迁的原话就是“微反唇”,表示不满的意思。

张汤抓住了这个“小辫子”,认为颜异身为九卿,明明知道诏令有不妥之处,却不启奏皇上,反而在肚子里诽谤,应予处死!

从此以后,张汤开创了一个腹诽治罪的先例,口里不言心中讥笑的也要治罪。这让大多数公卿大夫只好采取阿谀奉承以讨欢心的策略。

可怜的颜异到死也许才真正明白过来,不是因为自己的“微反唇”而招来了杀身之祸,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反对皇帝出台皮币,触动了朝廷的经济利益,给皇帝大展宏图制造了障碍。

汉武帝这次相信了诬陷之人的话,也不管张汤曾经为他除去多少个异己,也不念张汤为朝廷出过多少力。

在老百姓看来,皮币中看不中用,因为它只解决了社会上层礼尚往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确实,有些纸币意味的皮币相对于那个时代确实有些超前了。

(二)白金三品的出现与废除

元狩四年,与发行白鹿皮币的同时,汉武帝还发行了白金币。因皮币仅限于王侯宗室朝觐聘享时使用,发行量大概不会太多,所以白金币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白金三品的出现与西汉黄金使用的频繁是息息相关的。

1.西汉黄金货币的繁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黄金正式宣布为法定货币。出土的秦朝黄金货币很少,汉代黄金货币出土的数量与范围却相当可观。

根据20世纪以来载诸报刊的考古出土资料进行初步统计,汉代的黄金货币出土的报道共有26处,遍及14个省市。汉代黄金货币流通范围,已远远超出战国时期楚国的领域而遍及全国。

汉代的黄金货币与楚国的爰金有所不同。西汉的黄金货币大多是饼块形状,大小不等。1968年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金饼40块,呈不规则圆饼形,中心内凹,背面粗糙。经鉴定,含金量为97%,每块大小、重量、厚度不等,共计719.4克,平均每块有17.99克。

在满城二号坟墓中出土的29块金饼中,含金量为95%,共计438.15克,平均每块只有15.11克,比满城一号墓出土的金饼每块少2.88克。值得注意的是,满城二号墓出土的不规则饼状,周缘留有切割的痕迹,有的还经过锤打。

很显然,这种饼块状的黄金货币,根据交易的需要,可以任意切割,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称量货币阶段。

河北满城汉墓,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当为汉初的黄金货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汉初法令规定,黄金以斤为计算单位,但河北满城出土的黄金货币都在一两左右,这可能与汉初经济凋敝,黄金货币流通量较小有关。

到汉武帝时,黄金货币有了较大变化,那就是对马蹄金与麟趾金的铸做。到了汉武帝太始二年时,黄金货币有了比较固定的形制。

汉代的黄金是政府规定的法定货币。当时,黄金货币使用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此已为考古资料所证实。河南扶沟县、西安汉上林苑、江苏盱眙南窑庄、辽宁新金县等地出土的黄金货币,都有“上”字。

很显然,这个“上”字可能与汉代称黄金货币为“上币”有关。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却有这一相同的刻记出现?答案只有一个:这些“上币”是由中央政府或郡国统一铸行,然后分散到全国各地去的。

根据汉代黄金货币出土的情况来看,考古学者初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汉代的黄金价值与秦代相同;汉代的黄金货币是法定的“上币”,流通地域较广,但每次出土量很少;黄金货币以饼块状为主,每块除一两型小金饼外,大致都在一斤左右;有些饼块状黄金货币底部刻有各种记号,有的刻有斤、两、铢的重量;黄金货币根据交易需要,可以任意剪凿,分散使用。

从以上结论中可以看出,汉代初期的黄金货币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称量货币阶段。这样,金、银等贵重金属以一种货币的形式出现便成为现实。

2.扑朔迷离的白金三品 汉代以后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白金三品,其情况不得而知。司马迁和汉武帝是同时代人,其所记当时目睹情况自当可信。但是,历代研究钱币的人,对于白金三品却各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白金三品的名称也存在争议,《史记》原文为“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白金三品的名称俱在,好像是无可争议,其实不然。

《史记》一向以行文流畅著称,而此处上下语句晦涩难懂,不合司马迁风格,后人认为错脱是可能的。

关于白金三品的重量,《史记》只记载了龙币重八两,马、龟两币的币重却没有明确记载。

先秦的刀布遗留下来的不知有多少,汉代以后,却从无人见到过白金三品的实物。有些钱谱,如宋代洪遵的《权志》虽曾绘有图像,但也只是想象的。关于白金三品的形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上品,方孔圆形,上有龙形图案;中品,方孔方形,上有马形图案;下品,方孔椭圆形,上有龟甲文。

秦朝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这种钱一般正面铸字,称“文”,背面无字,称为“幕”,无图案。白金三品从形式上来讲,完全和我国的传统不合。此外,虽然白银自古即为金三品之一,但从来没被用作货币。

自汉武帝铸白金三品后,我国自明末外国银元流入后才铸用银币,时间相隔一千多年。这在我国货币史上是个很独特的现象。

汉武帝铸造白金三品,和外国的影响也有关系。自张骞通西域以来,汉与西域往来频繁,西域银币流入我国不在少数,为和西域各国通商,依照西域银币的形制造钱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白金三品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扑朔迷离,在人们的不断研究与考证中,也许总有一天,白金三品的真面目会呈现在世人眼前。

3.铸行白金三品的意义 发行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币同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发行白鹿皮币在加强中央财力、打击诸侯王势力的斗争中还起过一定作用的话,那么,发行白金三品却是完全失败了。

而且,白金币是银锡合金,银和锡的比例并没有明确规定,盗铸有利可图,所以民间大规模私造。《史记·平准书》中记载: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年,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

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白金三品已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元鼎二年,白金三品终于废止。

秦朝统一以来,铜钱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但由于钱币的价值太低,不便于用于大宗交易,只有金银这两种贵金属,才适合于作为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的币材。这是世界各国币制的通例,中国也不例外。

西汉时,黄金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主要是在上层阶级之间流通,如帝王的赏赐、官吏们的馈赠等。汉代的文献中,还没发现平民之间用黄金交易的记载,这和黄金有限而用途甚广不无关系。

西汉国力强盛,国内外贸易发达,需要单位较大的货币。白金三品的发行,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政策的失当,如银钱比价不合理,银锡杂铸而无确切的比例等,被盗铸者钻了空子,老百姓对白金三品并不信任。

汉初货币履行屡废,据统计,除了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以外,自汉高祖至汉武帝,几十年间,钱制改了九次,每次都使老百姓蒙受损失。

统治者朝令夕改,也实在难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虽然白金三品的发行尽管符合货币发展的趋势,但还是没有逃脱被废弃的命运。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虽然使用的时间很短暂,然而在中国货币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白鹿皮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纸币的前驱,白金三品则是中国法定银币的源头。

(三)三株钱的铸造与流通

汉武帝刘彻于元狩四年冬,下令废止了汉文帝时期铸造的四铢半刃钱,更改为铸三铢钱。

由于多年来频繁地发动战争,穷兵黩武,国库空虚,汉武帝想通过更换货币的办法来缓解当时出现的财政危机,但因地方私铸泛滥,劣币大量充斥市场,造成货币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株钱钱径为2.3厘米,穿径为0.8厘米,厚0.15厘米,重2.5克,三铢钱“铢”字的“金”旁,上呈三角形,下是王字直笔到底为一横,与五铢钱的铢字笔画形体截然不同,背平无轮廓,成为三铢钱独有的一大特征。

当时,由于新铸的钱和过去的钱,钱文都为半两,同在市场上流通,大小、轻重、优劣不一,用轻钱时需再加若干,交易很不方便。再加上诸王、达官、豪富大量私铸牟利,更增加了币制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三铢钱虽然仅仅铸行了几个月,成为我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但它在从半两钱制向五铢钱制演变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木姐珠与斗安珠 羌戈大战:羌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木姐珠与斗安珠 羌戈大战:羌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木姐珠与斗安珠》一诗,通过天爷的三公主与凡人斗安珠的爱情故事,描写一对坚强勇敢的青年,冲破人与神的界限,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天爷的百般刁难,终于获得了胜利——婚姻自由,创造了美满幸福的生活。《羌戈大战》是羌族人民歌颂自己的祖先,从西北辛勤地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魔兵战、与戈人战的历史。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武当纪胜集

    武当纪胜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

    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

    匪夷所思的谜案,简洁有力的解答——这就是推理小说迷要的!这里为各位介绍的撸撸姐和助手,就像福尔摩斯与华生,这么说或许不太准确,毕竟撸撸姐不需要坐火车跟踪或与恶犬搏斗,助手则没有战争创伤和老婆。事实上撸撸姐连家门都不出,就能破解疑案。助手嘛,助手随便他吧。他们住在谜一般的城市,身份关系也都是谜,委托人要怎么上门委托案件呢?必须心怀谜团,你才能找到撸撸姐。可能还需要一点理解冷笑话的能力。
  • 西游归记

    西游归记

    小说以《西游记》为蓝本,以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为线索,以护送经书回归东土大唐为主线,生动描写了护送经书回归东土大唐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阿傩、迦叶两位尊者感到唐僧师徒没送“好处”,还轻易拿走5048卷真经,感到愤愤不平,便去找佛祖评理。佛祖认为阿傩、迦叶所言不无道理,便命二人火速前往陈家庄召回八大金刚,不再护送唐僧一行东归回唐;又命观音再设八十一难,并暗中保护唐僧一行护经返唐。《西游归记》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全书共二十六章。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讽刺等创作技巧,通过荒诞、魔幻的故事情节,间接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
  • 暗流之门

    暗流之门

    我到底想写什么呢?大概是众生相吧,所以到底谁是主角也不是太重要。得到穿越之门的人们肯定不能再安于贫穷和半开化状态,但却也会在懵懂的野蛮碰撞中走出自己的畸形道路。是的,他们的文明将如同曲柳怪松。
  • 赵焰:晚清三部曲

    赵焰:晚清三部曲

    《晚清三部曲套装》由《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和《晚清有个袁世凯》组成。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 木子年华

    木子年华

    女主对“他”一见倾心,两人联手打造一场电商购物节盛宴,却发现一切原来是他自导自演,女主鸵鸟本色想要抽身逃离,却在他的表白攻势下沦陷……男主对女主一见倾心,却阴差阳错,两人失之交臂,几年后,意外得知女主身边出现了一个“他”,男主懊悔不已,而这时公司却出现丑闻事件,男主是该留下为公司力挽狂澜还是不顾一切回国追爱?本文讲述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的十年中,女主同学四人毕业后来到繁华大都市打拼,经历的一系列个人奋斗及情感冲突。围绕各个精彩的职场商战故事,将爱情,亲情,友情几条情感线穿插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几经反转,黑化……上架了,真心不容易,求订阅,求票票!
  • 战国第一公子

    战国第一公子

    (新书:《唐末春秋》已发布,欢迎各位过来围观!)春秋无义战,三家分晋,春秋之末。赵襄子薨,赵国乱。历史的夹缝中崛起了一个名为鲜虞的部族。华夏民族有容则大,鲜虞变中山,融入华夏,置身动乱。小国偏安一隅,中山公子坠马“重生”。“入城则天下平,安居则一方兴。”无所不能的公子羽能否挡住历史的滚滚车轮?
  • 我不是大侠

    我不是大侠

    每个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我用我的梦祭奠渐渐远去的老派武侠,重温江湖,刀光剑影,侠骨柔情……
  • 今月明

    今月明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她是模范奋斗好少年一般的存在,可她坑爹的堂哥,自称“科学界的小仙男”,将她莫名其妙卷入了另一个空间,自此,探案,恋爱不停歇,危险与坚强,成长与虐心,静等你的到来…回到古代闯事业,,背后却又是多少艰难险阻。墨隐棋浅笑着,用那双荡漾着星星的眼睛盯着月明兮,“殿下,没事别看我”“你好看,为什么不让我看呢”“你知道吗,有一句话叫,‘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