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9800000009

第9章 年夜饭之味

因为经常写点儿关于吃饭的文字,这几年,每到年关总有朋友问我年夜饭去哪里吃。不好露怯啊,我只能假模假式报上饭馆的名称电话地址行车路线什么的——但有人较真儿,非要让我推荐“味道好”的年夜饭去处,我的回答永远是:家里。

的确,几乎所有餐馆的年夜饭,就像婚宴、会议餐一样,是完完全全赤裸裸的商业行为(这话说得有点得罪人,好在我没说哪一家)。你参加过的喜宴,如果有印象的话,基本都是折腾新郎新娘的环节,怎么可能还记得有什么菜?嘴馋如我,参加过很多婚礼,记住自己在婚宴上吃了什么,也就一次——那次是同事结婚,因为其父母的原因,请到了一位国宾馆名厨料理主菜,可是由于菜单过于密集,又是分餐制,加上新郎新娘节目不断,那道著名的三丝汤,还没等我发现就被服务员撤了下去……就这样,我唯一记住的一道菜,倒是和我“擦嘴而过”的!剩下的菜确实乏善可陈,也没留下任何印象。

结婚是仪式,过年也是。春节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给中国人留下的阖家团圆的机会(当然,古人说的“春节”还只是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年初一算新年伊始那是民国之后的事,这是题外话),团圆必定是此时的关键词,吃什么以及怎么吃显然不及和谁吃更重要。饭店要挣钱,瞅准这个空当打年夜饭的牌,实则是那些程序化的菜肴能够让利润做到最大。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媒体都参与到鼓励大家举家到饭店里吃的大合唱里,这让我怀疑其言不由衷——正像电视里天天说孝敬爸妈脑叉叉,生活里谁会真的送这东西给父母呢?

总能想起从前的春节。

年夜饭的准备工作其实从腊月里就开始了。我父母都是教师,所以从放寒假开始,家里就为除夕的那一餐饭忙碌。首先的变化在米上,平时吃的一毛四分五的籼米被一毛六分三的粳米所取代,价格不一样,米的质量也不一样,不再是粮库里储备了两年的陈米,稻壳和沙子也少了许多。父亲从粮站买米回来,母亲会用簸箕仔细筛选,甚至碎米都被单独分出来做粥用,当颗粒饱满的米饭摆在面前,我非常巴甫洛夫地反应:哦,要过年了。

常见的场景总是这样:一只猪头端庄安详地待在热气腾腾的木盆里,我妈一只手摩挲着猪脸,另一只手捏着镊子飞速地去着猪毛;我爹则在锅灶和案板之间做折返跑,案板上各种形状的面食,在他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甜的蚂蚱腿(类似江米条)或是咸的焦叶子(排叉);我和妹妹们的工作主要是参观。长大一些,我们的工作也比较清闲:妹妹们是拿一碗米和一角钱,欢天喜地地去街上找爆米花的机器,蹲在旁边幸福地等待着“砰”的那一声。我则在家门口支一个灶,一口铁锅,里面放上沙子,等劈柴燃尽,沙子已经滚烫了,就用灶膛里的余温翻炒花生。等妹妹们夸张地抬着一篮子雪白的米花回来,我的眉毛和眼睛都是尘土。

当然,米花和花生仁最后都会被我爹做成点心,用混合了猪油和桂花的红薯糖稀把它们粘在一起。先把米花和花生仁均匀地铺在小桌上,倒上糖稀,然后卷起来切成薄片,冷却后酥脆无比。我爹是一个乐观的形式主义者,老家过年的讲究是七个盘子八个碗,到大年夜那天,菜都上了桌,自然少不了鸡鱼肉蛋,然而,凑齐十五种往往还是比较困难。于是,我爸爸就会把一些糕点放在盘子里充数,然后一二三四地数过去,如果还不够的话,他就会返身去厨房,又端来一盘——或许就是我刚炒的花生。

关于凑盘子这件事,在我的少年时代,一直是全家人奚落父亲的经典段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体会出了父亲当年的心境。作为男主人,他在暗示自己,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员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家庭里还不是太寒碜的。

父母厨艺一般,关于年夜饭的味觉记忆,即便使用洛阳铲也找不出只鳞片爪。而那一个个寒冷冬夜里,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屋内一家五口人围坐在一起的情景,今天再也难以找到。现在我们全家都住在北京的不同角落,兄妹三人工作都忙,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已经是很多年没有吃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了,所谓聚一下也只能在饭店里象征性地举举杯,然后就各自散去了。一家人团年守夜的场面也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今年除夕,我正好在北京,于是父母让我去他们住的地方过年,我在电话里建议,要么全家去天下盐吧,那家儿有川东农村的“八大碗”,非常正宗,土气十足,很有年节气氛。没等我说完,父亲就打断我:“能在家还是在家吧,我和你妈妈已经准备了好多天了,保证七个盘子八个碗。”爸爸笑得非常自信。

果然,包括干果点心在内的一大桌子“菜”准备好了,浓浓的暖意中,一家人就像回到了从前,老爸在厨房和餐桌之间做折返跑,我妈在一二三四地数着盘子碗的数量,唯一不同的是多了电视里稀烂的晚会……及至全体坐下,父母笑盈盈地看着大家,在他们眼里,我们还是没出家门的孩子。老妈坐我旁边,像当年摩挲猪头一样拨楞着我脑袋:“哎哟,多了很多白头发哦……”我看着她眼角密密的皱纹,心下不觉一酸。

2010年2月26日

同类推荐
  • 千古食趣

    千古食趣

    君淮著的《千古食趣》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通俗读物,以饮食为写作的缘起,进而用文化俘获读者的心,在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中,历史人物情感无所不包,使读者在阅读饮食文字的同时领略广博的文化,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为您介绍了川菜的制作方法。川菜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山蜀水既有山珍野味、鱼虾蟹鳖,又有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各种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料和酿制调味料。其实食材都是配角,麻辣的主角是调料。正是以下的调味料,为川式烹饪提供了变化味型的良好物质基础。作者史正良,国家级高级烹调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厨联国际评委、美国中餐厨师联谊会顾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名厨联谊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 喝好花草茶不生病

    喝好花草茶不生病

    现代社会,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自己无法排解的忧虑和压力,久而久之,就给身心造成了负担。于是赘肉、失眠、便秘、皮肤暗沉粗糙等问题不请自来,而如果我们求助于药物,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和依赖性,那么具有保健调养功效的花草茶无疑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选择了。
  • 中华营养百味:中老年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针对中老年人的饮食需要,图文并茂,做法简单易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每种蔬菜所含的营养价值、保健知识和历史知识,中老年人健康最需要。让您做菜学知识,享受从内而外的健康。全面提供健康营养配菜方案、饮食宜忌等,丰富实用。
  • 凉拌菜谱

    凉拌菜谱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热门推荐
  • 否泰录

    否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似心悦你

    好似心悦你

    前世,千和声一朝穿越,真心错付,换来的是心爱之人的抛弃和利用。但老天带她不薄,她又重新回到了十五年前。这一世,千和声表示只想报仇,然后赚很多钱,走上富婆的道路。明夜城:“京城中最有钱的便是我,你嫁给我,这些钱就都是你的了”千和声:“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唉,等等......我还没答应呢?唔……”
  • 斗破之恶魔契约

    斗破之恶魔契约

    前世,他只是一个菜鸟杀手,备受嘲讽。今生,他要荣登那无上之境,睥睨天下!从今以后,我为天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注:本故事与原著出入较大,原著党勿入!】
  • 齐谐志传

    齐谐志传

    严肃的小说。纷乱,考验耐性。是一群生命,为了信念理想捍卫生命、自由与尊严的抗争故事。是意气与战斗之书,更是修行与科学之书。历史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差错中前进,在有意无意的误判中发生改变。而对于高高在上的大能来说,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所谓的历史,或者是其意志的表象之一而已。涉及诸多宇宙的成住坏空,创世与灭世之争,政治政权与宗教信仰之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有漏皆苦)。但是,义不容辞,乃用无明。我行我法,诸法无存,诸幻无幻。世界的维护,终究离不开责任与担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是异世界,所以没有华丽的语言,也不要与现实世界的任何体系产生联想……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本书从生活、工作、恋爱婚姻三个方面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地分析总结了各种不同的影响技巧和方法,让你在引导影响他人的时候有的放矢,从而实现良好的预期。本书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实的语言,潜移默化之中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世界、理解人性。
  • 灭鼠纪

    灭鼠纪

    后瘟疫时代,救赎之旅,探寻生命意义所在,成长之路。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被召唤的皇帝

    被召唤的皇帝

    初代皇帝秦始皇在fate被召喚出來,記憶中甚至融入了投胎在現世的自己,知道投胎的自己是動漫宅,本人表示……。
  • 黄帝遗骨

    黄帝遗骨

    2011年,《辽沈晚报》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赴内蒙、辽西实地考察,采访了众多考古专家和民间研究者,获取了大量的详实资料。本书以此次考察后发表在《辽沈晚报》上的十五篇文章为基本内容,并收录若干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黄帝遗骨文章,结集出版,共二十五万字。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黄帝部族发祥在辽河流域的历史事实。文章立论鲜明,论证严谨,持之有据,在报纸上首发后即引起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