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3100000004

第4章 三字经(4)

【译文】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一国之君必须尊重他的臣民,爱护他的百姓,如能做到这一点,臣民们自然会对他效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

【师说】

这部分讲人伦关系,即十义。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就安定了。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仪。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仪之邦,像“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知识卡片】

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十种美德。

【故事链接】

兄友弟恭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与何荣二人因被指串谋造反同被诛杀,牵连甚广,何荣的叔叔何迪因而逃亡。邓洪贽因为娶了何迪的女儿为妻,因而也受到牵连,被判充军辽东三年。邓洪贽的兄长邓洪仪眼见自己已娶妻并有三个儿子,但弟弟生性愚钝又未有子女,于是心有不忍,决定让弟弟迁居厦村隐居,并冒充弟弟充军辽东。三年后,邓洪仪被释放,但因欠缺金钱而流落江南,幸好其文才被一富翁陈氏赏识,于是聘请洪仪为家庭老师,并将养女黄氏嫁给他。他们婚后生有一子,唤作邓鋗。数年后,洪仪死去,邓鋗及黄氏将邓洪仪的骨灰带返香港,并将邓洪仪的遭遇告知邓氏族人。邓氏族人听后都十分感动。后来有关邓洪仪的事迹传开了,为元朗的居民所津津乐道。

凡训蒙 须讲究

【原文】

凡训蒙[1],须讲究。

详训诂(ɡǔ)[2],明句读。

为学者[3],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注:

[1]训:教育指导。蒙:小孩子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2]训诂:研究字的意义。

[3]为学者:做学问的人。

【译文】

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地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研究学问,一定有起头的地方,把《小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了。

【师说】

这部分讲启蒙教学。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和观点。为学者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钻研更高深的知识。

【知识卡片】

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

【故事链接】

无鸡鸭也可以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约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地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它改为:“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论语》者 二十篇

【原文】

《论语》[1]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2]善言[3]。

《孟子》[4]者,七篇止[5]。

讲道德,说仁义。

注:

[1]《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

[2]记:记载。

[3]善言:善言善语。

[4]《孟子》:孟轲所写的书。

[5]止:与“只”相通。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载编辑而成的。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师说】

这部分介绍《论语》和《孟子》。《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内容是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孟子》的内容都是讲道德,说仁义,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

【知识卡片】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故事链接】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作《中庸》 子思笔

【原文】

作《中庸》[1],子思[2]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3],乃曾子[4]。

自修齐[5],至平治[6]。

注:

[1]《中庸》:书名。

[2]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

[3]《大学》:书名。

[4]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参。

[5]修齐:修身,齐家。

[6]平治:治国,平定天下。

【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大学》这本书是由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师说】

这部分介绍《中庸》和《大学》。《中庸》是说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告诉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大学》是说最重要的是先修己心,使自己达到内圣的标准,然后再修身、齐家。

【知识卡片】

《中庸》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五个是修正自己,后面三个是服务社会。

【故事链接】

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孝经》通 四书熟

【原文】

《孝经》[1]通[2],四书熟[3]。

如[4]六经[5],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6]六经,当[7]讲求[8]。

注:

[1]《孝经》:名书,孔子所著,内容是阐述孝道。

[2]通:了解,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礼》和《春秋》合称六经。

[6]号:称为。

[7]当:应当。

[8]讲求:讲解而研究。

【译文】

把《孝经》和四书研习得十分熟透之后,便可以开始去研究六经了。什么是六经呢?便是《诗》《书》《易》《礼》《乐》和《春秋》等六部经典,记载着各种常识,我们应该仔细地研读、理解。

【师说】

这部分讲读书的顺序。读书先把《孝经》的道理融会贯通了,再读四书,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这是做学问的基础。四书的内容能熟练掌握了,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

【知识卡片】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故事链接】

《孝经》退兵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向栩为朝廷献计说:“我有一计,不需兴兵,便可使黄巾军退去。”人问:“此是何计,请速讲来。”向栩道:“只需派人在黄河边上,面对北方读《孝经》,兵自可退去。”人又问:“你此说有何依据啊?”向栩笑道:“难道你没听说过吗?赵普以半部《论语》就定了天下,一部《孝经》又怎么不能退黄巾军呢!”

有连山 有归藏

【原文】

有连山,有归藏(zànɡ)[1]。

有周易[2],三易[3]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4]之奥。

注:

[1]连山、归藏:书名。

[2]周易:书名,相传是文王、周公、孔子之作。

[3]三易:也称《易经》。

[4]书:《书经》。

【译文】

《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书合称“三易”。这三易用“卦”来详细说明宇宙间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典谟、训诰和誓命是《书经》的篇名,也是《书经》一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师说】

这部分讲《易经》。《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和感悟《易经》中的哲理。

【知识卡片】

《易经》这个“易”在甲骨文里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简易的意思,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抬头就能看见。真理往往非常简单,真理往往非常明了。

【故事链接】

伏生读《尚书》

伏生是孔子学生的后代。相传伏生十岁拜师学习,并开始研读《尚书》。他学习非常艰苦,曾把自己关在阴冷潮湿的石头屋子里,在腰部缠上一条大绳,每读一遍《尚书》就在绳子上打一个扣结,每背一遍《尚书》也打一个结,很快这根八十尺(约二十七米)长的绳子就打满了结,《尚书》自然也背得滚瓜烂熟。秦朝初年,伏生因为非常精通《尚书》,声名卓著,被选为儒学博士。

我周公 作周礼

【原文】

我周公[1],作周礼[2]。

著六官[3],存治体[4]。

大小戴[5],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6]。

注:

[1]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的第四子。

[2]周礼:周公所写的书。

[3]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4]治体:治理国家的大体。

[5]大小戴:大戴为戴德,小戴为戴圣。

[6]备:完善无缺。

【译文】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周礼》,将当时辅政的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以及治理国家的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周礼》这书内。汉朝的戴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写过注释,以阐述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的各种礼节和音乐都十分完备。

【师说】

这部分讲《周礼》。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知识卡片】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故事链接】

鞅法太子

《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不排斥庶人,刑法不优待大夫”。《史记》记载,新法令在秦国施行才一年,然而来京城咸阳申诉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原因是太子犯了法。商鞅说:“法令行不通是上面的人犯了法的原因。”将要依法处治太子。但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可加以刑法,所以加刑给太子的辅佐,将太子的老师孙贾涂面刺字。第二天,秦国人就按新法令办事了。后人用“鞅法太子”这个典故比喻太子犯法与民同罪。

曰国风 曰雅颂

【原文】

曰国风,曰雅颂[1]。

号四诗[2],当讽咏[3]。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注:

[1]国:由诸侯所自封的国。风:即民俗歌谣的文词。雅:正乐。颂:宗庙祭祀的乐曲。

[2]四诗:即国风、小雅、大雅、颂。

[3]讽咏:吟咏朗诵。

【译文】

国风是当时俚俗的歌谣诗章;雅有大小之分,多为朝廷礼仪的正乐;颂则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这几种诗经的体裁合称为“四经”。因为丰富的内容、真切的情感,所以实在是值得世人广为歌咏称颂的!但自周天子势力衰弱后,《诗经》也就随之被废。孔子眼见,有感而发写成《春秋》一书,书中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的称颂和斥责,并分辨诸侯各国的善恶行为。

【师说】

这部分讲《诗经》和《春秋》。古人非常注重诗的教育,因为诗可以使人端正思想。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政治和人民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知识卡片】

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同类推荐
  • 机智善辩的故事

    机智善辩的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机智善辩的故事》选取了历史上爱国人物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本书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友爱同辈、严于律己、彬彬有礼,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柳林中的风声

    柳林中的风声

    当在雪地里冷得直打哆嗦的鼹鼠和水鼠终于进到獾先生舒适的家,钻进带着肥皂香味的被窝;当他们第二天起床看见餐桌旁吃着荞麦粥的两只小刺猬时,当癞蛤蟆先生跳上令他心弛神往的那辆豪华汽车,“轰隆”一声发动引擎,然后扬长而去的那一刻。我们听着故事的眼睛都会迸出光芒,几乎想立刻跳进那个童话世界。《柳林风声》不仅带读者经历动物主角们随着季节变化的生活故事,还生动地刻画了柳林中萦绕的友谊与温情。
热门推荐
  • 淡水厅志

    淡水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深刻的剖析,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独辟蹊径,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读出了新鲜的内容。
  •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追妻:萌妻哪里逃!

    总裁追妻:萌妻哪里逃!

    四年前,他所爱的人永远的离开他了,当看到她的尸骨时他心如刀割,他发誓势要将害死她的人碎尸万段,从此他也只做一个无情之人。直到蓝一默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不知何时闯入了他的心里,或许是因为她与那个人尤其相似吧。“夜南城,这家餐厅的甜点真好吃!”“嗯,那把这家餐厅买下来吧。”“夜南城,这个大叔是你朋友吗?穿的真奇怪。”“老李,快把这个奇怪的人赶出去。”……他以为她会和她一直这样下去,直到那人的出现.......
  • 吞灵武尊

    吞灵武尊

    一粒种子坠入凡尘,开启了一位少年的修炼之道,从此高歌勇进,势如破竹。
  • 六道神魔系统

    六道神魔系统

    高中生黎默被神秘系统选中,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六道轮回,神魔降临,平凡的出身但却不平凡的人生。
  • 关于重生的故事

    关于重生的故事

    上一世,她求而不得,在午夜梦回中蹉跎了九年的岁月这一生,她拼尽全力守住自己的心,却总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一夜,星光暗淡,他把她逼到墙角,声声质问,他不明白的是...那个曾经很喜欢很喜欢他的她早已在另一个世界结束了生命。
  • 魔王,请给我一滴血

    魔王,请给我一滴血

    想她堂堂前任女皇的唯一女儿,怎么混得忒惨呀!先是因为长得不够美与王位无缘,再是居然被现任女皇挂在箭头上一箭射到其他三界混战之地!美名其曰拯救苍生,可为毛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还轮到她来。重点是得取魔王的血!他是王者,她是三流货!这真是一部漫长的取血奋斗史!
  • 斗战武神决

    斗战武神决

    玄霄大陆,万宗林立,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弱者庸碌,遭人欺辱;强者受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废柴少年叶无痕不甘平庸,逆天而行,欲要走出一条武神之路!碎星辰,灭万宇,破天穹,踏八荒,傲苍生!
  • 浮沉命主

    浮沉命主

    规则崩碎,天道泯灭。被人送出去的孤儿,自从一些梦境之后,即可控制天地造化之产物,走上塑天之路。“其实世间本来是没有什么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就是第一个走的人,也是最卑微的,也是最传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