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3100000026

第26章 礼记(7)

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穿戴方法,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

所以君子对于学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亲近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huì)。《尚书·兑命》中说:“只有谦虚恭谨(jǐn),孜(zī)孜不倦,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才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师说】

大学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心里都得牵挂着学业,不能有所怠(dài)慢和荒废。精诚所至,金石可镂(lòu)。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学习需要恒心和毅力。悟性和天赋固然很重要,但仅仅凭它们,恐怕很难学好课业。最主要的还得靠勤奋和毅力。“勤能补拙(zhu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知识卡片】

关于学习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故事链接】

李密牛角挂书

隋(suí)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yáng)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1],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ào)丧[2],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注:

[1]左顾右盼:向左看看,向右望望。

[2]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敬让之道也

【原文】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衡:秤。】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县:同“悬”,悬挂。】,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陈:陈列。】,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规:正圆;矩:正方;设:设置。】,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隆:隆重盛大。由:施行。】,谓之有方【方:道,道理。】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故朝觐【朝觐(jìn):朝见。】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坊:堤防。】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译文】

礼法制度对于国家,犹如秤用于称轻重、木匠用绳墨定曲直线,规矩之定方圆。秤正确无误,在轻重上人不受欺骗;绳墨无误,则线条弯直不会错误;规矩无误,则方圆不会错误;为帝王者熟于礼法制度,则不为奸诈所欺。所以,遵守礼法之民称之为方正之民;不遵守礼法之民称之为无礼法之民。

礼是互相敬让之道。在宗庙祭祀时,要虔敬;在朝廷上要百官尊卑有序;在家庭生活上,则父子亲爱,兄弟和睦;在乡里聚会上则长幼有序。孔子说:“安定统治,治理民众,没有比礼更好的方法了。”正是此意。

所以朝觐的礼节,是用来表明君和臣之间的大义;聘问的礼节,是用来使诸侯互相尊敬;祭丧的礼节,是用来表明臣下和子女的报恩的人情;乡饮酒的礼节,是用来明确长幼之间的秩序;婚姻的礼节,是用来表示男女有别。礼,是用来防止混乱的产生,就像堤防抵御洪水的到来一样。所以如果认为旧的堤防没有什么用,就毁坏了它,一定会有水患;认为礼没有什么用,就抛弃了它,一定有祸乱的忧患。

【师说】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礼教约束,那么这个国家的局势必然会失控。本文节选的内容就谈到了礼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从而教导人们要真正地重视礼,并能够把它发扬光大。

【知识卡片】

汉代把孔子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根源。

【故事链接】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准备向宋代著名儒学家程颐求学。他们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程颐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却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

大礼何如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丘:孔子自称。】也小人【小人:指地位卑微的人。】,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辨:分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大礼是怎样的?贤人君子说礼这件事怎么那样尊崇呢?”孔子回答说:“我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不足以得知礼。”哀公说:“不。请你说说看。”孔子说:“我听说:百姓在生活中认为礼是最大的,没有礼节无法去对待天地间的神灵,没有礼节无法分清国君与臣子、上级与下级、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的职位,没有礼节无法分辨男与女、父与子、兄与弟之间的血缘、婚姻、亲疏的关系。道德高尚的君子把这当做值得敬重的事物。之后才能够把它拿来教导百姓,从而不荒废天地、君臣、男女之间的重要礼节。”

【师说】

鲁哀公向孔子问关于礼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于理政、不耻下问、恭谨谦虚的国君形象。他的形象能够启发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养成平等待人、谦虚谨慎的品格,不能自恃清高,给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感觉。

【知识卡片】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释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故事链接】

唐太宗更改征兵令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徵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徵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徵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过了很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唐太宗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吾语女礼

【原文】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子游侍【侍(sì):服侍。】,纵【纵:放纵。这里指无拘无束。】言至于礼,子曰:“居【居:坐。】,女【女:通“汝”,你。】三人者,吾语【语(yù):告诉。】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子贡越席【越席:离开座位。】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慈仁。”

子曰:“师【师:指子张。】,尔【尔:你。】过,而商【商:指子夏。】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中:适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瞽(gǔ):虽瞎但有眼珠。】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知此矣,虽在畎亩【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中事之,圣人已。”

【译文】

孔子闲居下来无事,子张、子贡、子游三位弟子在一旁服侍,他们无拘无束的谈话说到了礼。孔子说:“你们三个坐下,我和你们谈谈礼吧!让你们用礼走遍天下。”子贡离开座位说:“冒昧地问您,礼是怎样呢?”孔子说:“诚敬但没有适当的礼节叫土野;恭顺但没有适当的礼节叫老好人;勇敢但没有适当的礼节叫莽撞。”孔子接着说:“老好人,看起来心肠蛮好的。”

孔子说:“子张(师)啊,你有时候有点过头;子夏(商)呢,有点不够。子产呢很像民众的母亲,给百姓吃的喝的,有喂养,但是缺教养。”这时,子贡又离席发问:“请问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孔子说:“要有礼要有礼啊!礼就是用来调整行为、趋向中道的。”

孔子说:“礼是什么呢?就是事物得到治理。君子有了事情必定要治理。治理国家没有礼,就如同盲人没有人搀扶,茫茫然向哪里走呢?又如同彻夜在黑暗的屋中寻找,没有灯烛怎么看得见呢?没有礼,就会手足无措,耳目无方,进退揖让没有规矩。”

孔子告诉三个弟子说:“你们三个人,谨慎地听取我的这些话,我告诉你们关于礼的事!懂了礼,会行礼,哪怕一个人在山野耕地,也是个圣人。”

【师说】

这是一则节选的故事片段。根据故事内容来看,主要是讲孔子与自己的学生谈论关于礼的问题。文中,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懂得了礼,那么走遍天下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我们现代社会也提倡讲究礼仪。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尚礼的国家,希望这种光荣传统能够发扬光大。

【知识卡片】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和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和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和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和公西赤。

【故事链接】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年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您。”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帮助过他的老人。于是他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铜鞮伯华而无死

【原文】

孔子闲居,喟然【喟(kuì)然:长叹的声音。然,词尾。】而叹曰:“铜鞮伯华【铜鞮(tí)伯华: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铜鞮是他的封地,伯华是他的字。】而【而:如果。】无死,天下其【其:大概。表揣度的语气副词。】有定矣!”子路【子路: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敏:聪明。】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下:对……谦下,意动用法。】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谁下:对谁谦下。谁,疑问代词作宾语而位于动词“下”的前面,属宾语前置。】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消:消灭。】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昔者:从前。者,助词,与时间词构成双音词。】周公旦制【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王年幼,他摄政。制:掌握。】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译文】

孔子隐居在家时,有一天感叹道:“如果铜鞮伯华还没有死,天下就能够安定了!”子路说:“希望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小时候聪敏好学,壮年时有勇气有骨气,老的时候虽然明白事理但也愿意亲近别人。”子路说:“小时候聪敏好学也就罢了,壮年时候有勇不屈也就算了;可得到后还怎么亲近不如自己的人呢?”孔子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听说,以多数人攻打少数人没有不胜利的;以尊贵的身份去亲近不如自己的人,没有不得到他们尊重的。过去周公旦执政天下的时候礼贤下士七十多人,难道能说他不是明白事理的人吗?这是因为他希望得到士的帮助啊!所以说能礼贤下士的有道之人是真正的君子啊!”

【师说】

本文节选的内容通过对话讲述了周公旦礼贤下士的故事,表明谦虚地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会得到他们的尊敬。

同类推荐
  •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俞世伟教授的《大学论》系列丛书之一。为此套丛书的撰写,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合作研讨,在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智慧,在实践反思中提升思想。最后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之后,决定把原生态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思考之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整合汇聚成著作出版。
  •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翻开本书,这里有古今中外各种励志故事,这些故事从努力进取、坚持学习、明确目标等多方面阐述了取得成功的途径。这些故事将像一位良师益友,告诉孩子们要成功势必要跨越很多障碍,只有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走出身边的误区。
  • 感恩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感恩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野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野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热门推荐
  • 妻逢对手:卿卿不可欺

    妻逢对手:卿卿不可欺

    乱世之中,蓝天云从千娇百宠的大小姐沦落成阶下囚,就是一次无心的相救!宋世挺,堂堂的一军统帅,只是那次相见,却陷入相爱相杀之中。他毁了她的家!她灭了他的心!她几番逃跑,却终究敌不过统帅的手掌心!“蓝天云你这一生,都只能是我宋世挺的女人!”
  • 薄荷草

    薄荷草

    正是盛夏时节,办公室的院子里花木葱茏,周哲春天洒下的草种此时早已破土发芽,长成一小片绿意盎然的草丛,微风吹来,时时散发着清香。这种草名叫薄荷,是周哲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它已经长成齐腰高了,顶上微微开着紫白的小花,那些清凉的香气便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系统之全能女神带回家

    快穿系统之全能女神带回家

    【新书《快穿梦境奇遇》已发布,点我笔名即可找到~】【1V1,甜宠撩】“我陪你去!”他拉着她的手,在耀眼的闪光灯下出现!一道刺眼的车灯伴着激烈的刹车声,他毫不犹豫的将她推了出去!“我不能脚踏七彩祥云,只能给你万众瞩目!”他牵着她的手,在所有人的瞩目下,跳着最醉人的舞步,头顶的水晶吊灯毫无预兆的下落,她与他再次分离!梦醒了,她却已经陷入了爱情了旋涡,如何能再遇见他?叮!系统提示,是否解锁新功能——心愿礼包!
  • 我减掉了五十斤!心理咨询师亲身实践的心理减肥法

    我减掉了五十斤!心理咨询师亲身实践的心理减肥法

    38岁时的徐徐,身高1米58,体重150斤,是什么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她决意改变“富态”的身形?是什么样的减肥秘诀,让她从40岁起,越减越健康、越减越年轻,越减越幸福,50岁胜过20岁——体重99斤,美白轻盈、活力四射?本书中徐徐的减肥故事,以及六位在徐徐的帮助下成功瘦身的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能让你在他们的伤痛、挣扎、顿悟、重生中获得深切的感动和温暖的力量。心理减肥法,教你学会观照内心,接纳自我、修善自我,获得真正的内在能量。徐徐用细腻的文笔,在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中融入了心灵疗愈的法门,以及亲身实践过的具体方法。
  • 精灵联盟调查员

    精灵联盟调查员

    默丹:“小子,要不要当联盟公务员?”易东的眼睛开始发光了:“是不是一茶一报一整天那种?”默丹:“一查一报?唔,应该是吧,毕竟组织很多时候比较关心成员的。”易东开始流口水了:“待遇怎么样,工资多少,有保险么,有公积金么,节假日怎么说?”默丹咽了咽口水,说道:“呃,这个待遇可能不是很好,八险一金,月薪上万,还分配一套房。节假日的话,我们一般有事干活,没事的话都是自由活动的,喂喂,你怎么倒了,你没事吧!”看着已经晕过去的猪脚,默丹不由挠挠头:“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待遇不好,也不用这么激动吧。”易东紧紧抱着默丹的手腿:“大叔,组织就需要我这样的人才,这个联盟调查员非我莫属啊。”——————————————————————————1.非幼儿向精灵宝可梦小说2.主剧情以参考游戏为主3.新手,码字时间不是很多,不喜轻喷
  • 帝妃

    帝妃

    转山转水转佛塔。终有一天会遇见心里的那个人。再次相遇时候,她成了先帝的皇后,而他是刚登基的皇上。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 仙魔神尊

    仙魔神尊

    方为仙本是地球普通宅男,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从紫阳道宗开始,踏入修仙一途,这里有无敌魔神,绝色仙子,盖世天骄,惊才绝艳之辈如过江之鲫,而方为仙小小穿越男,凭借一腔热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造就逆天凡人修仙传说。
  • 喻世故事

    喻世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