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6400000007

第7章 回眸(3)

他批评“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是错误的:“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小资本家,学生、教员、教授、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一般公务员,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19]

这年5月,胜利已成定局,周恩来在中南海召集左翼文化人开会,就即将召开的“文代会”交代政策:“这次文代会是会师大会,团结大会,团结的面要宽,越宽越好,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单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和大后方文艺工作者要团结,对于过去不问政治的人要团结,甚至反对过我们的人也要团结,只要他们现在不反共、不反苏,都要团结他们,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该敌视他们,假如简又文、王平陵还不走,也要争取他们,团结的总方针是凡是愿意留下来的、爱国的、愿意为新中国工作的人,都要团结,都要争取,这是一个‘闻道有先后’的问题。”他而且郑重表示这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党中央的决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要花大力气团结旧艺人。[20]

周恩来向即将南下接管上海、主持上海文化接管工作的夏衍交代任务时说:“对文化教育等等方面,上海是半壁江山,那里有许许多多全国闻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所以要尊重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是不是都在上海,你们到了上海之后,一定要一一登门拜访,千万不要随便叫他们到机关来谈话,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要比你们新文艺作者大得多。二是除旧政权的‘留用人员’外,各大学、科学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等的工作人员,除极个别的反共分子外,一律让他们继续工作,维持原职原薪,这样做可能有人反对,但一定要事先做好思想工作;三是对一切接管机关,必须先作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等大局稳定下来之后,再提改组和改造的问题。”[21]

周恩来的话虽然多少表明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是新政权初创时期一切都从稳定大局出发的谋略,但毫无疑问对于无数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选择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那时,中国的文化中心还在上海,那里真正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出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不仅以其儒将风采倾倒了无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而且确实执行了周恩来、***他们的意图,一切都要等到政权稳定下来再说。陈毅对夏衍交代文教界的接管工作时说:“你们的对象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教授、专家、文学家,所以情况不摸清楚就不要乱管,先让他们安心,然后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千万不要居高临下,你先把这个意见告诉文管会的所有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平等待人,而且要谦虚谨慎。”[22]所以在整个接管上海过程中,没有禁过一出戏,更没有禁止过一本书。不仅是上海,其他地方的情况大致上也差不多。

基于“团结”、“争取”这样的政策取向,在大变动的前夜,各地、各大学乃至文化、新闻、出版机构的中共地下党对重要的知识分子几乎都做过工作,希望他们留下来。共产党人诚意眷眷地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责之以民族大义,这对那些骨子里都怀抱着爱国情结的知识分子来说,很少有不动心的。这和国民党官员的傲慢骄横、飞扬跋扈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北大,就在国民党方面动员沈从文南下、北大校方送来了直飞台湾的飞机票之时,中共地下党员、北大学生乐黛云及左翼进步学生李瑛、王一平等人也先后登门,“希望他不要去台湾,留下来迎接解放,为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出力”。[23]

在浙江大学,1949年元旦前夕,杭州的中共地下党用“中国共产党杭州工作委员会”的名义给竺可桢以及一批开明教授寄贺年信,希望竺可桢坚持工作,保卫人民财产,恳切地希望他留下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用地下党组织名义发信,这在杭州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这些工作到底对沈从文、竺可桢等最终没有走有多大关系,已经无法猜测,但在心理上不会没有影响的。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王芸生,就在他感叹前路茫茫、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时,地下党身份的李纯青,接着是奉命专程从美国赶回来的女共产党人杨刚及时给他做了工作。当他得知是毛泽东亲自邀请他参加新政协时,他马上就作出了留下的决定,取道台湾到香港,亲自安排了《大公报》香港馆的起义,开始踏上“向人民投降”之路。对王芸生来说,那是他个人和《大公报》最好的出路,毕竟当时有过口头的保证,报纸的民间性质不变,报名不变。

本来《大公报》到1948年还连续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国际第三方面势力的抬头》、《政党·和平·填土工作》等一系列社评,提出走自由主义的“中间路线”等主张,和知识界的胡适等人呼吸相通,他们的基本观点包括:“政治自由与经济平等并重”、“相信理性与公平”、“反对意气、霸气与武器”、“以大多数的幸福为前提”、“赞成民主的多党竞争制”、“反对任何一党专政”,概而言之就是“公平、理性、尊重大众、容纳异己”。这些文章或出自王芸生的手笔,或者是他所同意的。但是时局的变化之大超过了任何预测,国民党在前方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在后方也是糜烂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眼看着呼啦啦大厦将倾,《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已经为这份报纸的出路而忧心忡忡,以他阅世之深,他对时势的敏感要在王芸生之上。1948年初,他花大量经费在美国创办了英文版的《大公报纽约双周》,3月15日,他又全力以赴恢复《大公报》香港版,作为今后的出路。他的打算是以香港为退路,以后再到新加坡、美国办报。这些安排如同当年他在香港沦陷前安排好了《大公报》桂林版的退路一般,确是未雨绸缪之举。他说自己“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这次香港复刊恐怕是我对事业的最后开创”。不料4月4日他就积劳成疾突然病倒,只得回上海养病,从此卧病在床,辗转一年之后,1949年4月14日黯然谢世。《大公报》的前途已不由他决定,在彷徨之中深感迷茫的王芸生一旦得到中共地下党方面的承诺,尤其是毛泽东的邀请,如同柳暗花明一般,让他迅速作出了选择。当然他作出决定的后面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国民党方面对他的打压与围攻,《中央日报》“三查”王芸生,给他带上了“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等红帽子。在这样的处境下,中共地下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自然就奏效了。李纯青生动地记下了1948年冬天几度登门和王谈心的情景——

有一次对话如下:

“没有出路了!”他喟然长叹。

“想想办法吧——柳暗花明……”

另一次:

“国民党完了!”他说。

“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我说。

他感到奇怪,朝我瞅了一眼。

又一次:

“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他自叹。

……[下一次]“如果共产党要你呢?”

“那绝不会,不可能的事。”

再下一次李纯青告诉他,有人正式邀请他参加新政协会议,当他得知是毛泽东邀请他时,他有点惊讶,沉默了许久,似乎不太相信。期间,从美国回来的杨刚以中共“使者”的身份和他有过多次彻夜长谈,杨刚再三承诺《大公报》四馆不易名、不换人,按原样出版,他动心了。最后他对李纯青表示:“甚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包括我本人和我所能代表的《大公报》。”[24]

1949年春天,当钱穆谢绝荣氏集团中人的挽留,与同事、哲学家唐君毅一起告别江南大学,接受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之聘南下时,江南已风雨飘摇,百万雄师正在长江北岸枕戈待旦。作为历史学家、信奉传统文化的旧式读书人,钱穆已嗅到了那种让他难以接受的空气。“余念于人事素疏,上下无交际,一旦战氛渡江,脱身非易,不如借此暂避,以免临时惶迫。”这和当时许多人的看法是有距离的,“是当时人亦知政局可急切转移,惯于生活在日军占领时之沦陷区,意谓此乃国内政权相争,更无逃避必要,故言之安详如是也”。[25]

其实他对国民党的统治也不是没有看法的,他曾说:“其实抗战八年,留在沦陷区者,惶恐困厄,与逃避后方等,初无大异。及胜利回都,沦陷区乃如被征服地,再教育之呼声,甚嚣尘上,使沦陷区人民心滋不安。又以金圆券市价朝夕变动,生活无瞬息之安。乃于此翻天覆地之事,转若熟视无睹,亦良可喟叹也。”[26]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连钱穆都对国民党的腐败“恨其不争”。但他毕竟还是与这个政权在情感上更接近些,当上海即将易手时,国民党政府早已迁至广州,弃数十年老巢而去的“山西王”阎锡山时为行政院院长,一次邀请一批党外人士座谈,主要是追随国民党的两个小党派青年党、民社党的成员,以大学教授资格被邀请的只有钱穆一人,他即席发言:“当抗战时,军队占最前线,政府居中指挥,教育界知识分子在最后方,唯受蔽护。今日形势已非,前线军队在崩溃中,恐不可恃。政府远退在此,知识分子教育界可以人自为战,深入民间,当转上第一线。俟人心有定向,国事庶可挽回,政局可重建基础,然后军事始再可振作。”他说自己的意思只是希望存亡危急中国民党政权“多方注意国内知识分子,至少在当时负群望为众情所归者,须及时多联络,设一妥善之安排”。[27]可惜无人理睬,不过是天真的书生放一番空言罢了,不过我们从中却不难看出钱穆之所以离开大陆、到香港办学的端倪来。

他在香港办新亚书院多年,曾邀请吴宓来,也曾多次促陈寅恪来,都被谢绝。他在《师友杂忆》中提起那时熊十力无意离开大陆,梁漱溟、杨树达等都不愿出走时,不无感慨——“如此之类,难于缕举”。

“根株浮沧海”的痛苦只有每个人自己咀嚼,胡适在离开大陆前曾反复吟诵陶渊明的《拟古》诗第九首: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1948年的最后一天,胡适与傅斯年两人在长江边喝酒,也是一边背诵这首诗,一边禁不住泣下。“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雷震认为“正为国民党今日处境之写照”。实际上恐怕没那么简单,对胡适他们而言,哀伤的首先不是国民党这个政权的败亡,而是他们热切向往的渐进变革之路的中断,他们深感以和平方式播撒文明的种子、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切努力即将付之流水。对国民党他们也有一肚子的不满,从抗战时期到1947年,傅斯年对权势显赫的孔、宋家族都有过激烈的抨击,写下了一系列震慑一时的檄文,因此而被誉为“傅大炮”。胡适从《新月》时代以来对国民党也多有批评,一度关系紧张。他们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群虽也有入阁做官的,但总体上并没有依附于国民党这个体制,他们的主要角色还是知识分子。他们的主要兴趣的还是学术工作,是办大学,办刊物,是从文化上担负起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尽管胡适在1949年的转折关头再次踏上抗战时走过的赴美游说之路,并说过“在道义上站在蒋一边”这样的话,但他不愿从政做官这一点没有什么改变,这可不仅仅是珍惜自己的羽毛。其中固然有他个人性情、趣味、学养、经历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他对知识分子应始终与政治保持距离的清醒认识有关。1949年3月7日,他看到石涛画册自题“不识乾坤老,青青天外山”,曾感叹“遗民不肯抛弃希望的心事”。在他流亡美国的日子里,他是否也有类似的心事?他的所有哀伤都包含在陶渊明的诗和石涛的画里,但他的哀伤又岂是生活在古代的陶渊明、石涛所能体会的。“根株浮沧海”,“青青天外山”,在胡适的后半生,这样的哀伤几乎一直在他的心头萦回不去。

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新政权充满了真诚的期待,以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要是可以洗刷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赢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统一,走向经济富强。张元济的这种心态就很强烈。1949年10月1日,在身历天安门广场的盛典之后,他百感交集,提笔给毛泽东写信,并送林则徐的《林文忠政书》一套:

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之选,为吾人得人庆也。英伦三岛昔以雅[鸦]片强迫售我,林文忠焚毁,乃愿辄于半途,酿成《辛丑条约》之惨。桎梏百年,贫弱日甚,后虽设禁,终多粉饰。我公发愤为雄,力图自强,必能继前贤,铲此毒,一雪此奇耻。[28]

作为一位经历了近代以来风风雨雨的知识分子,张元济心中永难忘记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之耻,民族独立与尊严始终是他解不开的一个情结。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附身做皇帝

    附身做皇帝

    大秦末年,宦官当道,主弱臣强。金牌保镖季玄陵,重生附身在少年天子身上。杀替身,诛奸臣,夺王权。重振朝纲,开疆辟土,四海臣服!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朕要让大秦锐士,踏六合,平八荒。日月所照,皆为大秦疆域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功名心很强的封建士大夫,贾诩认为匡危济难,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便投身军中,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刘表、孙坚等各路军阀为了争权夺地,便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他们共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受到威胁,便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不久,暂时联盟的讨伐大军没有进逼长安,而是为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起来。
  •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为研究视角,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拓展、充实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3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外古代“货币交流史”极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 三国狼烟行

    三国狼烟行

    风雨飘摇东汉末,狼烟四起三国时!收猛将,纳谋士,娶美人!
热门推荐
  • 把影子扶正

    把影子扶正

    李修能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懦夫,但是从乡下走出来,总是不时被人安上“懦夫”的名号。所以,李修能心里也不时地暗暗发狠:“我争这一口气,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告诉你们,我并不是一个懦夫”。
  • 桐花半亩锁愁雨

    桐花半亩锁愁雨

    这是一段感动的故事,曾经泛黄的时光里,一亩桐花,载着我们的细水流长的感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事

    王事

    战火烽烟,青梅煮酒,武将权臣,算子得谋。纵观天下时局,吴、陈并分天下,其余数十诸国林立,久战而兵驰。遍观朝堂二十载,满目皆是弄权人。权谋与杀伐交织,太平与枯骨长埋,他亦为大势所趋,奈何卷入血雨腥风之争……“王事靡盬,何蓺黍稷?”且看逐鹿天下,鹿死谁手。……他是战功赫赫的将军,是出身显贵的郡公府公子。历遍沙场造就他杀伐决断之性情,显赫出身赋予他睥睨天下之胸怀。她亦是将门之后,天选之女,丽名遍天下。一身傲骨奈何沦为家族博弈棋子,或用或弃。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武启诸天

    武启诸天

    只是武的世界,强者可飞天遁地,日行千里。亦可斩星逐月。一个少年,因为一个药罐开启了逐武之路。
  • 饵

    一个黑影“倏”的一下从我眼前闪过,很快就落在边上的一个窗台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浑身披着金黄色茸毛的猫,它蹿出很远,重新回过身来,用绿莹莹的眼睛盯着我。我松了一口气,朝它做出张牙舞爪的样子。它疑惑地看着,转眼就嘶哑地叫一声,彻底消失在远处。我呆呆地看着刚才猫呆过的那个地方,现在已是空空如也。它会到哪里去?我不知道。夜很深,也很静,可以听到掉落的树叶被风吹着走的瑟瑟声。我站在阳台上已经有段时间了,可以这么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这深夜的阳台上想一些问题。
  •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