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3800000002

第2章 开篇:老子和庄子的智慧人生(1)

和谐稳健,值得终身奉行的道家智慧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表现出自强不息,积极有为、锐意进取和入世的人生态度,它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曲折和坎坷的。当人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时,当各种不幸或灾难来临时,当人们为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所困扰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心灵的慰籍和精神的寄托,以便从沮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调整人生的航程。

而道家的思想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道家提出的顺应自然、超然物外,守朴尚俭、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和不以物迁的行为原则与道德要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指导人生、净化风俗、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而且,时至今日,其中的思想精华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在今天,我们通过对道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使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赋予其时代意义,从而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名利地位或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不为物累”、“安时处顺”,以“体道”、“悟道”为价值目标,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实现心理平衡,并在生活工作中为我们所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生万物,顺道而为的朴素精神

“道”是道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范畴,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又是统领、支配天地万物和人的法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者,万物之所由也”。由于“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因此人们必须遵循道的规律来行动:“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尊道”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以求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庄子·养生主》中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强调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而利用为我们所用

(二)率性而为,探究真理的人生旨趣

《庄子·至乐》篇中说:“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各自有自己的特性,各有好恶长短,应该充分认识和应顺万物的自身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自己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无待”于任何力量的主宰。

《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在庄子看来,“技”主要是谋生的工具,它是与世俗的功利联系在一起的,而“好道”、“率性”则是超越了功利层面而达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性的觉醒,它涵蕴着一种乐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三)包容万物,公正无私的人生倾向

宽容精神是道家学派的共同倾向,《道德经》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圣人能够包容一切,兼收并蓄,因性而治,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庄子》认识到到个体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故书中强调“百家众技皆有所长”;《淮南子》亦强调应充分认识人才的特性,使天下之才“大小修短各得其所宜……无可弃者”。

兼收并蓄、中立不偏的主张体现出道家对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追求,弘扬这一精神是极具意义的。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自的知识背景、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法、知识结构等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结论或观点,但这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不同侧面,即使是谬误,也能从反面给人以启迪和教训。因此,尊重并能够宽容地对待这一切,允许各种意见或学派的并存和自由争鸣,才能促进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克服片面性,取长补短,促进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四)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格

道家主张超越世俗的物质欲望,倡导淡泊名利、俭啬寡欲的人生态度。老子告诫人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要为财货物欲或名利地位而抛却人格,丧失自我;庄子反对“丧己于物”。这种价值取向,不是来自外在的权威或压力,而是出自主体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道家还认为,人生的真正幸福或快乐不在于外在的感官享乐:“借外物以乐之,外物虽丰,哀亦务矣。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依靠外在的物质享受所获得的快乐是短暂而且浅薄的,“有主于中”的精神充实和“以内乐外”的精神快乐才是持久和可贵的。这既是一种淡泊名利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宠辱不惊的心理调适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志薄弱者因为随之而来的荣誉、地位变得忘乎所以,在鲜花和掌声中走向平庸甚至陷入深渊。而不为物累、宠辱不惊的恬淡心态则可帮助人们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既能从挫折和失败中较快地摆脱出来,又能在成功的喜悦中保持清醒和冷静。

(五)处厚尚朴,去伪弃诈的价值观念

老子视“朴”、“厚”等品质为最高的理想道德,主张保持淳朴天真的自然本性,保持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和规定性,“见素抱朴”,渴望改变浇薄浮华的世风,使天下“复归于朴”。

道家求真尚朴、去伪弃诈的思想是针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欺诈等各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它启示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应该限制约束人类的自然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合乎人性,如果高科技的发展不以道德和人性为标准,势必造成灾难,甚至带来人类的自我毁灭。

老子,后世研读千年,何许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又叫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创立了可与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相抗衡的道家学说,对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虽大都有所涉及,但记载的并不多也不详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认为,对老子生平记载稍多的还是《史记》。其中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对于老子有这样的记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关于他的出生,充满了神话色彩,有种种不同的版本.据说老子出生时,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之后才生下老子,他母亲却因难产而死。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叫老子。后世的另一种为众人所普遍采纳的解释是,“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但是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详。

据记载,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奇特而独到的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而且常枞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去体悟。他告诉老子,人在经过故乡时要下车,表示不忘故旧根本;在高大的树旁经过要弯腰伛背,以示其对长辈的尊敬。

有一天,常枞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他俩便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常枞张开口问:“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看说:“没有了!”常枞吐着舌头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有,舌头还在!”常枞问:“你懂得我的意思吗?”老子说:“懂了,就是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是这个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研读 《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的老子已经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老子问礼。他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就象老子请教,背后的铭文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什么意思。

老子告诉他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不但满腹学问,据说还十分长寿,活了二百多年,并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职,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

后来武王继位,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朝政议论。当时等级森严,除武王可伏几而座外,其余的朝臣们只能无依无靠地席地而坐。然而,老子却被特封为“柱下吏”,可依柱而坐,来记录政事。

到了成王执政的时候,老子被派出使西极大秦、竺乾等国,他到处讲学,颂扬周德。由于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今人钦敬,所以,各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

轮到昭王执政,老子事周已近百年。料知将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也忍不下这尔于我诈的争斗,于是,他辞去朝官,骑了头青牛,西出函谷关,去昆仑山隐德修行。

老子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即将隐去,于是请老子著书,老子挥手写下了五千字,也就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著作《道德经》,或者称为《老子》, 在这本书里他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悄然离去,以后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神话中的老子,华夏传承的经典

关于老子的传说很多。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老子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至于老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因为他留下的《道德经》太过玄妙,后世的人们在景仰之余相互传诵,越传越奇,逐渐把老子捧为寿与天齐的神仙,并用神话的方式把他描述出来。

在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中,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连玉皇大帝也让他三分,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掷出金圈,将孙悟空打晕。后来唐僧西天取经时,太上老君的炼丹童子和青牛都可以到下界横行无忌,孙悟空虽然自称“齐天大圣”也奈何他们不得。

老子是一个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宗教史上都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本身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和祖师爷,老百姓们尊称为他为老君爷。老子从人到神也有一个历史衍化过程。唐代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不是突然而来,因为早就有 “太上玄元”的名称。从司马迁讲“盖老子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来看,说明西汉时已流传着老子修道养寿是活了几百岁的活神仙了。东汉边韶《老子铭》里说:“老子先天地而生”,又说“老子离合于混沌元气,与三光为始”。老子在后汉时期已经完全神化,成为尊神、教主,所以汉桓帝把黄老与浮屠并列,前者是道教的教主,后者是佛教的教主。这里所谓的“黄老”就是指的老子。因此在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左官到苦县(鹿邑)去祭祀老子。延熹九年(166年)桓帝在濯龙宫亲祠老子。可见这时侯老子已经成为神圣的教主。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道教宫观,鹿邑的太清宫始建于汉延熹八年,老君台始建于唐初,香火久盛不衰,老子以太上老君受到群众的尊奉。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和精神并“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或者称为《老子》〕。它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仅用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就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而且内容方面还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是百科全书。他的清静无为的学说,深邃的天人之际的哲理,以及独特的辩证理论,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道德经》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从古至今注释者三千余家,出版发行量居世界第二。当今,兴起了全球的“老子”热,老学研究空前高涨。最近几年各地连续召开国际性的老子学术研讨会议。

同类推荐
  • 世事明察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世事明察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融合《把信送给加西亚》经典文本,同时结合员工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实用解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把信送给加西亚》原文,第二部分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延伸解读,从浮躁的职场风气、喧嚣的职场环境、只说不做的的低执行力等职场问题入手,对原文进行最新的解析。
  •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抚平躁动的心灵,安心生活,需要修炼并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它可以让我们更从容,不再纠结于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生命中的很多快乐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创造的,只要能用淡定的心来营造生活,那快乐会天天伴随左右。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石洞集

    石洞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法炼仙途

    法炼仙途

    在这个世界上,乾坤无定,仙途渺茫。这里魔物横行,神魔横压万世。妖族强大却也堪有自保之力,人族弱小只能于危世之中在灭亡的边缘苟延残喘。韩广,他本以为自己必然在变异的神劫之下身死道消,没想到却意外重生,迎来了最后的轮回。天空之城的陨落,神与魔的密藏,尘封过去的历史,数万万年的密谋。神魔强大那又怎样,这一次我韩广回来了。错过的,失去的,全都要拿回来。命运,在一开始就已经不同!仙途虽难行,我自有万法炼之!
  • 书夜城

    书夜城

    一部武侠小说,一曲恩怨江湖,笔下快意事情,却囿于刀剑光影。
  • 幸孕太子妃:殿下,太腹黑

    幸孕太子妃:殿下,太腹黑

    她,现代神医,隐世家族少主,穿成个假孕太子妃?不行!必须跑路!太子:跑?她最多从榻上跑到榻下……“殿下这病甚是凶猛,无药可治,只能弃情断爱,远离女人方可保命。”话落,手一勾,她偷撒药粉,某太子瞬间上吐下泻。“你看,真不能靠近女人。”这下,该远离她了吧?哪知,太子大手一挥:“代价都付了,不尝点甜头太亏了。”“喂!干啥你!不要命了?”太子殿下笑得很贼:“横竖治不好,索性早点留个后……”
  • 我有一个会说话的平底锅

    我有一个会说话的平底锅

    凌江来到了玄天大陆,身边多了一口会说话的平底锅。本想低调的做个厨子,却发现这平底锅实在太过于强大。不但能自己生火,还能自己弄来大陆上最珍贵的食材。而且平底锅还想着找一口母锅过日子……于是乎,大陆上,便多了一位背着锅的强者。
  • 八荒之纪

    八荒之纪

    八荒之纪的最后一界第八界即将诞生,可是意外发生了……
  • 嫡聘

    嫡聘

    嫡聘同系列文:《太师宠妻这条路》正在连载中~【甜宠】【cp双强】【1v1双洁】纪容这些日子总有些犯困。娇俏春风吹在身上正得宜,她就爱伏在临窗大炕上的大红羽毛福字枕打盹儿,慵懒倦态。这是真的回到了小时候?她捏着自己肥肥胖胖的小拳头不敢相信。嗯~那就先拿父亲的外室来开刀吧!豺狼虎豹聚一窝,要怎样才能保住我这一身富婆(肥)资(膘)本呢?这可让纪容想破了小脑瓜子。至于嫁给魏琮?唔~没办法,谁叫他大腿粗呢?魏琮:今儿的银子不退了,我要给媳妇攒私房呢!这日子长着呢,事情要一件一件办,是叭!咱不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在世间受够了委屈,只在你这里,全变成了被宠溺的理由。——纪容)ps:非小白文,,贴近生活,无原型,纯架空,嘴毒求放过,宠粉,emmmm……暂时就这些叭,羞涩一笑---
  • The Life of John Bunyan

    The Life of John Buny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约好一起走

    约好一起走

    和黎栎炀扯上关系以后,楚燚发现——颜值高,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他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还要用实力征服全世界,真是闲的胃疼。事实证明,黎某人是喜马拉雅山顶一朵万年不腐的奇葩。深入剖析楚燚以后,黎栎炀发现——他当初怎么会因为一碗泡面就认定她是一个居家贤惠温柔如水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