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400000016

第16章 谨言慎行,避免祸由唇舌生(2)

武则天一听,内心更加敬重狄仁杰的为人。一生器重狄仁杰,推狄仁杰为师长者。

狄仁杰遇谤沉默的态度,与南怀瑾先生遇谤不辩的态度是一致的。

在诽谤面前,古今中外,前人都已经用他们的胸襟和修养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生活中,遇到谗言诽谤,我们也可以保持沉默,给对方以最有力的反击。心容万物,藏污纳垢,这正是君子的风度,也正是南先生所提倡的修养的一部分。

生活中,要做到如此大度和镇定,必定是需要一番修炼的。在社会这个大磨盘下,一切都不过是可以被碾碎的尘埃。如此想来,又何须计较太多?更重要的是,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跟我们自身又有多大的关系?难道被狗咬了一口,就非得趴下再去咬狗一口?

在别人的诽谤面前,再大的冤屈,也大不过心容万物的胸襟;再有力的驳击,也力不过明智的沉默。

顾左右而言他,化尴尬于无形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后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朋友竟然使他的妻儿受冻挨饿,那么大臣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说:“那么,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大王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那么,一个君王如果治理不好他的国家,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齐宣王环顾四周,对别的大臣说起了别的事。

这即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

对此,南怀瑾先生非常风趣地说道:“就像打太极拳,孟子这一拳打得重了,齐宣王被逼无奈,只好转移话题。”所以,“顾左右而言他”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转移话题”。

故事中,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孟子设下的陷阱。如果顺承前面的是非观和答案,那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齐宣王也应当说:“弃之。”但是,这对齐宣王来说,未免不是一种侵犯。而齐宣王又深知自己的行为,所以,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现实中,在某些尴尬或是挑衅面前,若能做到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转移话题,就能把南先生说的“打得太重”的那一拳还回去,进而能迅速又巧妙地从尴尬和窘迫中脱身。所以说,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交际策略,更是一种交际技巧。

因此南先生说,其实转移话题是一个很实用的谈话策略,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难免遇到尴尬的时候,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如果直接地用“无可奉告”等字眼来回答,会显得粗俗无礼,而且容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回答,同样会使彼此陷入难堪的境地。这时就需要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技巧,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化解困境。

1988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同苏联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整个会谈高潮跌宕,扣人心弦。

听闻有的日本人说“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会屈服于日本的经济合作”,戈尔巴乔夫非常气愤,有一次竟一拳砸在桌子上,激动地说:“这是大错特错,苏联决不屈服。”

对此,中曾根也不示弱,坚定地批驳道:“尽管如此,加深两国交往还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若不是斯大林向北海道的岛屿派遣军队,就不会阻挠两国关系发展!”

这时,会谈的气氛有些紧张,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中曾根便换用和缓的语气说:“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而您是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我们同属法律系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声明存在的意义。现如今,国际上都肯定了日本的主张。”

这时戈尔巴乔夫笑了,风趣地回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此话一出,让中曾根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外交场合上,这就是“顾左右而言他”的闪亮之处:化针锋相对于转换中,让尴尬在一瞬间融化在笑声中。戈尔巴乔夫最后这句话,既诙谐有趣,又巧妙地避开了中曾根话里的锋芒,让对方无言以对。与此同时,还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定了自己的态度。

再如,有个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非洲一个国家的总理:“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不料总理却平静地说:“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一次。”这位总理如此一说,等于没说,但是却说得那位外交官无地自容。而这位总理如此巧妙地转移话题,也能避免正面回答带来的许多追问或是责备。

正如南先生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就像在打太极拳。若要打得好,避免重拳或者是把重拳推回去,我们就得学会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或者是工作中,遇到打过来的“重拳”,与其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发生唇枪舌剑,甚至恶语伤人,不如拐个弯,顾左右而言他,迅速转换话题,化尴尬于无形中。而这种做法,事实证明,也不失为谨言慎行,避免不必要的祸患的有效途径。

祸患止于危行言逊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道:危,高峻也;逊,卑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国家政治清明时,做人应该言谈正直,行为端正;当国家政治黑暗时,行为也要端正,但言谈要谨慎,避免惹祸上身。

由此看来,“危行”不是指像暴力革命或是以恶对恶的报复行为,而是君子不随波媚俗的高洁品行。而“言逊”也并不是怯懦,只是为了保持“危行”而采用委婉的、卑顺的措辞和表达。因此,“危言”和“言逊”的区别主要在说话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上。

孔子讲这句话,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为臣”之道。在古代那种君臣关系严厉而又分明的社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规范言行的模式,是非常有远见的。如今理解“危言”和“言逊”,其意向应该转向“讲求言语表达技巧”这一点上。现代社会是个讲求个性解放,倡导自由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说的社会。但是,现实如此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危言危行”是行不通的,通常会让人碰壁,甚至终生抑郁不得志;“危行言逊”才是规范自身言行、明哲保身的可取之道。

所以,论及为人处世之道的时候,南怀瑾先生一再强调要危行言逊,即言语表达要婉转、卑顺,行为举止要谨慎、如履薄冰。

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不仅因其才智谋略而得以被重用,他在言行上的“卑顺”和“谨慎”也是他得以为两朝君主所器重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南先生以能进能退的郭子仪为例,对他的危行言逊,也深表赞同和钦佩。

据史料记载,中唐时期,郭子仪位高权重,功不可没。但是,也正因此,一直被朝中谗臣视为眼中钉。

郭子仪心里也非常明白,自己功劳越大,奸人就越嫉妒,越容易被人谗害,麻烦就越大。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保身。

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并且对皇恩感激涕零。

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一职。郭子仪拒不接受,发自肺腑地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之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基于对太皇的尊敬,后来几位先皇从未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过,皇上您偏爱老臣,实乃老臣的福气。但是这样,皇上您就乱了祖上的规矩,老臣不能让皇上您蒙受这样的罪名。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岂敢再受此重封呢?”

代宗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也不好强求,只得作罢,另寻奖赏郭子仪的方式。

仔细观察郭子仪的言行,可见,他是深谙“危行言逊”之道的。因为郭子仪能始终用“危行言逊”为臣、为人、处世,所以他才能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不忌,位极人臣而众不及;所以他才能一生德高望重,备受恩宠和器重,所以他面对众多谗害能化险为夷。因此,提到郭子仪,南先生总是深表佩服,给予高度的赞扬。

南先生一再提倡,在言行上我们要做到要谨小慎微,但是他所强调的谨小慎微与小气不同。为此,南先生说:“人谨慎可以,但绝对不能器量窄小。”

这也正是南先生的明智之处。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坚持言行谨慎,实现“危行言逊”而过于谨小慎微。凡事有个度,避免祸患,危行言逊地为人处世,也要把握好度,所谓“过犹不及”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祸从口出。因此,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谨言慎行。正如古人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危行言逊,我们不但不吃亏,而且能如南先生所赞许的郭子仪一样,一生得志,化险为夷。而危言危行,就可能会得罪人,得罪君子可能是小事,但是得罪了小人,便惹祸上身,甚至难以摆脱了。对于聪明的人来说,这样的事情是很少甚至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能谨言慎行,做到危行言逊。

生活中,坚持做一个“危行言逊”的人吧,让祸患在你身上没有任何下手的机会。

让纵横捭阖四两千斤

“纵横捭阖”这一成语出自汉朝刘向的《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它是战国时期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当时各诸侯国都想对付秦国,但是大家的态度不一致。横这一派的人支持秦统一六国,主张到处游说,使之服从秦的领导;而纵这一派的人主张各自为政,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但最终为秦所灭。

对此,在《孟子旁通》里,南怀瑾先生以“长短纵横”来论“纵横捭阖”的妙处。南先生说:“纵横术,也名勾距之术,又名长短术。这种‘术’的原则和精神,是我们今日所处的这样国际局势之中,所需要了解的。我们今日的外交,一切工作,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和才具,抓得住别人的弱点,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本事。”并且进一步指出,长短之学和太极拳的原理一样,以四两拨千斤的本事,“举重若轻”,很重的东西拿不动,要想办法,掌握力的巧妙,用一个指头拨动一千斤的东西。

所以,在品读《孟子》的时候,南先生说孟子说服君主时的“巧言令色”是非常有道理的。众所周知,孟子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时候,并不如李斯般言语犀利,且直言不讳,而是如南先生所说的,采用巧设陷阱和循循善诱的方式,以退为进,一步一步说服他们。看似说服君主无能为力,而孟子却总是能够纵横捭阖,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小例子,四两拨千斤,让君主心服口服。

《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齐宣王对孟子说:“先生,我有一个毛病,我喜好美色。”

孟子回答说:“过去文王的祖父太王好色。据《诗经》记载,当年太王狄人攻击太王,为了避难,太王不得不搬迁至岐山。这天晚上,太王通宵整理行李,第二天一早,便带着美女姜嫄到来到岐山,去查看即将定居的地方。”

孟子看着齐宣王,继续说道:“因为太王本身喜好美色,所以,那时候,太王管辖的地域里,男男女女,家家户户都是成双成对的。整个国家,没有嫁不出去的怨女,也没有娶不到妻的旷男。大家都过着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听到这,齐宣王面有喜色。孟子接着说:“大王您喜好美色有什么大碍?只要您和太王一样,心怀仁慈之心,为百姓着想,把您的喜好美色之心,扩而充之,那么大王您的国家,人人都能拥有美满的家庭,家家都可以过幸福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齐宣王一听这话,心中大悦,连声称赞孟子的话说得极好。

在劝说的过程中,孟子并没有用直白的批评的方式,而是先不否定齐宣王的做法,先承认齐宣王的行为,与之站在同一立场上,在心理上拉拢齐宣王;进而根据自己的思想,趋于分化,引证举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做法,正是南先生所谈论的“长短纵横”的智慧。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规劝或是批评他人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纵横捭阖,不失为一道良策。它能有效地化解对方的对立情绪,为说服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当说服的对象是自己的领导,或是固执的人时,它尤为睿智。南先生所认可的孟子的游说方式正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模式。

说话是一门艺术。纵横捭阖,不仅能为我们的言辞锦上添花,也能增强我们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很重的话,可以从轻处说;很难说出口的话,可以在退进中委婉地说;少有影响力的话,可以在隐晦含蓄中一语中的地说。

总而言之,古人的“纵横之术”,是现如今我们可以借鉴的措辞表达方式。若要“化险为夷”,以小见大,加深对说话这一门艺术的研究,纵横捭阖之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生活中,不如利用南先生所说的“纵横术”来驾驭我们的言语吧。

同类推荐
  • 白岩松的说话之道

    白岩松的说话之道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白岩松在新闻采访和时事点评时高超而富有技巧的说话之道,同时结合白岩松新闻播报中的具体个案,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在与人沟通时该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把自己的思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并让他人愉快地接受。
  • 放弃是一种智慧

    放弃是一种智慧

    明于选择,智于放弃,放弃是人生的必备,人生要先舍而后得,放弃之后方知快乐,放弃中学会巧变通,放弃需要非凡勇气。沉重的包袱让人生活得太累,卸下才会轻装上阵,赢得轻松自在的生活;烦恼的缠绕让人整日昏昏沉沉,放下才会轻松悠闲,赢得拨云见日的阳光;名利的羁绊让人备受煎熬,抛弃才会怡然自得,赢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如此生活哲理。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人生好像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它会驰向我们计划中的终点。但是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它会纵横交错,列车会或快或慢,乘客也会上上下下,于是我们会渐渐迷失自己,偏离自己原本的终点。我们变得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了:相濡以沫的夫妻变得劳燕分飞,和睦融融的一家变得支离破碎,诚实守信的人变得奸诈无耻,勤俭持家的人变得挥霍无度……我们或许应该让自己静下心来了,不要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迷失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的第一次出发。然而,我们总是走得太快,把灵魂远远落在后面。忘记初心,能让一个人面目皆非,变成年轻时最讨厌的人。“不要成为自己当初厌弃的人”正是本书创作的目的。本书帮你寻回当初的梦想,找到最初的感动,助你在浮躁世界中依然能守住初心,活出有滋有味的精彩人生。
  • 感悟成功人生

    感悟成功人生

    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充盈与做人的成就,它是一种用心感悟得来的愉悦和满足。它的滋味,我们曾尝过,却早已遗忘……本书以感人故事为原料,调配以哲理的启思,汇集生活中鲜活的平凡点滴,记录了属于每个人的成功、失败、彷徨、突破与飞跃。希望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自已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完美之旅……
热门推荐
  • 腹黑王子的冷漠公主

    腹黑王子的冷漠公主

    她林羽梦为了认为的真爱不惜放弃自己的千金身份,但却是因为权力、金钱让心爱的男人背叛了她。待她恢复了身份杀负心汉、灭绿茶婊,又开始了自己心的生活。换名字,迎来了新的身世,她又能否换来新的感情,还是又是一场背叛。当她华丽蜕变,再次来到他面前,又会怎么办。当最后,她决定与真心对她的人在一起时,意外又发生了。她,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究竟是圆满的结束,还是另一一场纠纷的开始。
  • 伪禁之恋

    伪禁之恋

    你会见到神的贪,妖的洁。世间无对错。一切皆由说者定夺。
  • 问源之道

    问源之道

    长剑斜指,寒芒凝,乱世当空,星永耀。无尽宇宙无边海,无穷天才起今朝。一个普通人,能否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智慧、勇气与机遇,开辟一条蝼蚁覆天的生存之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比你们多一个世界

    我比你们多一个世界

    在那动荡的世界里,由激昂的热血战士,到咸鱼一般的浪人,在那个世界里,我以十五年的经历,汇聚初一个平凡兽人战士的回忆录。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35岁那年的自白

    35岁那年的自白

    本文章讲述了主人翁在35岁前的人生经历,和婚姻的不幸,但是都被主人翁乐观与开朗的性格一一的融化和包容,主人翁的后半生是幸福的,就这样度过她的一生。
  • 余生有你还请指教

    余生有你还请指教

    看过秀美的景,见过漂亮的人,却不及你。他们认为,他和她是最不可能在一起的,只是没有想到,最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居然走到了一起,而且......天天在大众面前——秀恩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可能”。男主:牧瑾女主:叶轻晓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双重陷阱

    双重陷阱

    “你长大了可千万别像我啊!”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男子汉大丈夫,凭什么净给别人拎皮包呢!瞧我,给人家拎了一辈子皮包。你呀,长大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一个让别人给你拎皮包的人!”晚酌之际,醉意朦胧的父亲脸颊闪闪放光。于是,他便要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上一顿牢骚。平素积压在心头的愤懑之情似乎借着酒劲儿喷涌而出。不过,这种愤懑之情也只能是在家人面前倾诉一下而已。“干夫啊,你可要牢牢记住爸爸这辈子的委屈呀!”每当父亲醉意朦胧之际,泪水便会潸然而下。而母亲则总是在一边显得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