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25

第25章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1)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人生于世,一切恍然如梦。因此,一寸光阴不可轻。时间不等人,青春无价,美好年华中,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成就自己的知识与本领,为走上社会和规划人生做好准备。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不学便老而衰

梁先生语录:

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错,越做越错,青年时还不错,越老越衰越错”,就得留意于此,就得求学。

梁先生认为,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而这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青年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往往青年时不大见锐气的,到后来亦不大变;愈是青年见英锐豪侠气的,到老愈变化得厉害,前后可判若两人”。诚如爱因斯坦曾在63岁时所说的:“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也不会有。”

如此看来,人生于世,我们是否就难以甚至不能保持自己英雄时代特有的可爱呢?梁先生指出:“依我看,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豪侠气”,不老不衰,是可以实现的。对此,梁先生提出的方式是:在增进自觉,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上求之。

而能“求能了解自己且对自己有办法”的便是学问。因此,梁先生劝诫青年人,要在学问上体会、用工夫,才不至于哀而衰。但是,梁先生认为,这样的学问只限于中国古人的学问。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学问,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开卷有益的。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看到,不学便老而衰。学而能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可以说,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学习是人生的一大美事,也是一个有志者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学,然后知困;学,然后明志;学,而后有所为。宋代朱熹主张:“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如此一来,活到老,学到老,才知书中味,才能让自己不老不衰,不断地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活水,以让其得以长青。否则,“人老珠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不动,不进,不新,便会变成冥顽不化的“老古董”,为时代所摒弃。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所以我们要惜时如金,认真学习。古人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由此可见,读书,能通,能达,便能找到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而不学,便不知,甚至无知。

人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当上天将学习这根救命索抛向我们的时候,紧紧抓住它才是我们的选择。不然,人生几十年,一事无成,或者是沉于生活的底端,老来是非常憾恨的。

更为重要的是,诚如梁先生所强调的,要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必须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历数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无一例外都如此。然而,事实表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要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古今中外的学问都是应当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进而开拓自己的眼界,最主要的是,不断地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求人老而心不老、思想不老的境界。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正是老来也有建树与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推崇宋代程颐的“人不学便老而衰”的观点。人生于世,不论是青年时期,还是耋耄老年,都应当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求助于学问,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用学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用源源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思想与生命。否则,“老大徒伤悲”的憾恨将是挥不去,抹不平的。

梁先生的一生几乎都在学习。所以,即便是在94岁的时候,他也能登上讲坛,讲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更为可贵的是,一生都在思考与学习的梁先生,其晚年的精神面貌,其对哲学、对学问的热情,仍然是深为后人所叹为观止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梁先生毕生不懈的学习。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应当以梁先生为楷模。坚持学习,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诚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特别是青年时期,堪称是人生中的英雄时代,更应当惜时如金,坚持在无涯浩瀚的学海中航行,有搏击,有抗争,才能不断收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所以说,青年时要懂“不学便老而衰”的道理,认真学习,不断追求学问,而老年也不能“倚老卖老”,再不学习。相反,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才能如梁先生一样,保持青年时的豪侠之气,精神上不衰不老。

总而言之,往者可鉴,来者可追。人生于世,须知,青春无价,学海无涯,不学便老而衰。

是真学问,才有受用

梁先生语录:

什么才是学问?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的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学问。

梁先生认为,判定一种学问究竟有受用还是没有受用,关键看这种学问能不能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果所学所得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就不能说这种学问有受用。“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从反面来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学问没有学通。也就是说,没有收获真正的学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梁先生认为,知道很多,学识很渊博,并不算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得要”了的学问。所谓“得要”,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在他口若不说时,心中只有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意思;将这一个或几个意思变化起来,就让人家看着觉得无穷无尽”。

有人说:“罗素让我喜欢,是因为西方哲学在他笔下变成八卦一样容易读的东西。”这就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纵然其思想可能很深奥,然而他却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深不可测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而其本身,能用极为简单的词语概括已得的或者是自己的学问。

第二,“得要”的表现是能够有效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在相关的问题面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得的学问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学,不问得,更不问用;也不是只学,有得,却无用。

只有有学、有得,并且有用,才算是真正的“得要”,否则,就将出现“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可是等到打仗对敌却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的笑话。

从中,我们可知,是真学问,才有受用,否则,就只能走马观花罢了,即便读的书再多,知道的理论再高深,也不过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换句话说,学能自知还不够,最好能让别人也知,这是其一;其二,学要致用才算是真正的有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二者缺一,便算不得有真学问,自然而然,也是不受用的。

既然如此,那么,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从何获得真学问呢?对此,梁先生的建议是:在自己这一方面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掌握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就已够了。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如梁先生一样有主见,发现问题;“肯用心思”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思而有得,才能以简驭繁,才能深入浅出。

因为真正的学问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消化的。而所学也难以有所得,更主要的是,难以学以致用。

《菜根谭》中说:“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读圣贤书如果不能领会圣贤的真义,那不过是书本的奴隶;当官的人如果不知道体恤百姓,那就如同穿着君子衣冠的强盗;做学问的人不懂得身体力行,那不过是夸夸其谈而已;建功立业者不想着布施德行,其功业也不过如眼前花,一瞬而逝。从中,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据说福州大中寺里有个老和尚,他有三位弟子。这三个弟子都刚从外面修行回来。一个弟子在都城习得诗文,一个弟子从诸长者处学得经论,只有第三个弟子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老和尚见状,从此非常嫌弃他,将寺庙里的脏活、累活、杂活都交给他干。一天,这个弟子在澡堂一边帮老和尚擦背,一边说,“庙虽好,可庙里的佛不行。”老和尚回过头来看了弟子一眼,他接着说,“佛虽然不行,可是还有光。”

一天,老和尚在窗下默诵经文,这时一只野蜂想飞出去,没头没脑地乱撞纸窗。第三个弟子见此情形,便说:“房子这么大,有门洞开,不从空处出,偏撞纸窗,白费力气。”并立即挥手作一偈道:“不肯出空门,投窗是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时才出头。”

老和尚一听,拍手叫好。说:“你小子所言,另有一番气度,一定逢得名师,快快道来。”于是,这位弟子把自己在百丈和尚门下修行悟道的经历讲了一遍。老和尚心生羞愧地说道:“老僧到这般年岁才识到禅宗真诀啊!”

故事中老和尚之所以心生羞愧,就是因为他一直埋首于故纸堆,不能消化自己所学之道,更不能将所学之道学以致用。

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看到真学问的价值,也要探索真学问得来的途径,还要懂得珍惜时间,用心积累学问,更要懂得将所学得的学问或自己悟出的学问致力于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真学问,才有受用”的道理。

所以说,要拥有真正的学问,不仅需要因学而得,也要将所得灵活地运用起来。而要实现运用自如的目标,就必须将学后的所得及时地消化,否则,“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这是不可取的。真学问是“老僧虽只寸铁,便能杀人”的出神入化,这也正是真学问有受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正是梁先生的独特之处。

得失长短一望而知

梁先生语录:

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与主张,其中的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虞世南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杜甫也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无不在强调,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试问,在山中看群山,能看到山的全貌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深处山林之中,看山犹如雾里看花,难以清楚地望见山的全貌。若想一眼尽览层叠的群山,博览崇山峻岭的蜿蜒屈曲,我们必须站到高处去。

而求学、为学、治学亦如此。如想成就自己的学问,对于别人的得失与长短,能够达到“一望而知”的程度,就必须把自己置于高处。具体地说,就是和他人相比,自己的学问要略胜一筹,是别人难以企及甚至是无法企及的。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一时一刻的努力能成就的,也不是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实现的。相反,这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攒,更需要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与观点。

梁先生谦虚地说,(在学问上)对于“得失长短一望而知”这一点,自己“亦不过庶几望见之尔——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事实正好相反。举个例子来说,梁先生在哲学上的众多观点是极为新颖而又独到的。他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梁先生不仅能站在前辈哲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而前人观点中的不足之处,他也能及时地发现。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另辟蹊径,找到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的其他视角,比如将进化论的意义注入其中。而这不正达到了“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了吗?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人掏心掏肺地对我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他们说这话的依据常常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归根到底,其所强调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然而,在求学、为学与治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学问水平置身于高处的方法,自然也少不了经验。当然,这里的经验,不是依年龄而定的。而是依个人对学问的态度而定,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更为具体地说,要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我们必须经历一番甘苦。诚如人生中,要抬头挺胸地站在人前,背后要吃很多苦。学问胜人一筹,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试问,若是认为自己自幼愚笨的梁先生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他能改愚为明,化柔为刚吗?又何况是要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其中的甘苦,具体来说,指的是什么呢?根据梁先生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因“肯用心思”而得“主见”。毋庸置疑,主见的来源,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洞的想象,而是有据可依的新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称之为“灵感”。更为形象地说,需要瞬间的顿悟。这一瞬间的灵感,就如即开即逝的烟花。可是,为了遇见它,又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艰辛。

总而言之,若想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青春年华时须得认真学习、勤思考,做到“自家有判别”才行。要有能“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的敏锐度。这样一来就容易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之处,发现问题之所在,进而谋求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这,较之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观点的人来说,是更为进步与聪明的。长期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学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同类推荐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生活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淡定从容,静水流深,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品质。只有当一个人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才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本书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整理和筛选了八篇文集,分别讲述了“用心”“信念”“勇敢”“自爱”“憧憬”“胸怀”“珍惜”“释怀”的故事。文笔清新而治愈、内容伤情而不伤怀,能抚平读者的心灵,能提升女性朋友的气量和格局。每天一篇,可以帮助每位热爱生活的女性在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活得精致而闪亮。
  •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人人都渴望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豪,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梦想成真。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一无所有;而一少部分人却能够站到财富的金字塔尖,荣华富贵一生。我们相信富有一定有其成功的原因,如果能够揭开富翁的创富秘密,我们也一定能够借鉴它走上创富之路。凡禹、刘挥编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集结了众多富人的创富经验和智慧,《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中既有精彩的创富故事,又有结合故事所作的精彩论述和创富指导。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梳理了诸多致富思路、提供了诸多致富方法,全面解析富人由穷到富或者由富到更富的秘密,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的高效致富之路。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李嘉诚,一个响彻华人世界的名字——他连续多年稳坐全球华人首富宝座;他经营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他享有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的美誉;他兵不血刃以7亿搏60亿……李嘉诚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全球最佳企业家”;他统领的“和黄”集团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全球最赚钱公司”。《守得住,才强大》带你一起学习李嘉诚的商业及人生智慧:低起点如何求发展;生意场上如何做事、做人;年轻人怎样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重大生意怎样操作……
热门推荐
  • 燃犀传:海上宴

    燃犀传:海上宴

    火翼和冰鳍全家去海盐岐观潮,却迷失歧路,被千家主人追杀。逃亡中,火翼来到传说中的海市,邂逅了强大的远古神兽“犼”,并得知了“射潮祭”的真相。为了战胜蛟龙,保护人类,冰鳍不惜牺牲自己,最终启动了强大的“烛阴魂象”。壮观瑰丽的海之盛宴,其实是一场幻兽之间的殊死搏杀……
  •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帝少强宠:千金影后,求翻牌

    众叛亲离步步为营,送他至世间高位;傲骨弃尊血染铠甲,为他展一朝太平。待她的,是难产之时,他与姐姐的洞房花烛夜,欢鼓声声,遮不住一尸两命的哀痛。起誓:来世宁负天下不屈心再次睁眼身居异世,莫名其妙就成了个戏子,一个低贱职业,不,好像地位还凑合,上辈子为渣渣奋斗了一生,搞不懂肿么还要奋斗?一个个进我的后宫?心很累好不好!不过,这车祸现场是神马情况,还有这小豆丁,怎么缠自己,表示不要老牛吃嫩草某男:不嫩,我来某女气: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头老黄牛某男傲娇一躺:行,你尽兴某女呆:怎么忘了就剩他一个了“粑粑,妈咪说要重振后宫”顾潇廷:“一天不教育都不行”此后三天大门难出二门难迈
  • 重生狂妃:霸气嫡小姐

    重生狂妃:霸气嫡小姐

    她是现世最强特工,冷酷无情,杀戮果断!却碰上了穿越!一朝重生,没想到成了一个废物痴呆!呵,她前有丹药神兽在侧,后有强大靠山,炼器什么的都不在话下。骂她废物?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妖孽!说她痴呆?让你们看看真正的大脑!笑她嚣张?让你们瞅瞅,真正的嚣张是什么样!她一世狂傲,一身红衣绝世,却不料惹上了一只赖皮猪!“主上,夫人去了青楼!”暗卫来报。某男在瞬间沉下了脸色,下一秒隔空出现在某女面前,一把抱回家。“他们有我好看吗?”某男怒。“没有。”某女淡然。“那你怎么不看为夫?”某男吃醋。“我怕我一个不小心就拿刀把你弄的断子绝孙。”“……!!”
  • 相许莫知情深

    相许莫知情深

    因为爱,痛彻心扉,魂临异世。她知道,只是命运捉弄,天常难违。如此,在灯火阑珊处守一方之地足矣。可这异世之中,谁又搅乱她的心?爱,恨。只在一念之间。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东山鬼见愁

    东山鬼见愁

    东山……鬼见愁……,七月情,八月金,九月剑光耀辰星,五月灵,六月行,不如看仙来一琴。鬼皆是仙,心怀善,手握情。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仙寻爱记

    女仙寻爱记

    “我来了,来赴你我前世的约定。你欢喜吗?”“哪来的登徒浪子?这般轻浮!我从未认识你。”“是我的错,我忘了告诉你上奈何桥之前服下保忆丹。即便你忘了我,我就是捆绑着你也要与你成亲,做这一世的夫妻,方不负前盟之约。”“你可以捆住我的手,绑住我的脚,你却管不了我的心,我就是不爱你。”现代社会,她是林晓芙,做雷厉风行不拘一格,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bk集团掌舵者。为了Bk集团的利益,她可以无视爱与被爱。命运的龙卷风带她在另一个时空,无涯的原野荒漠里她只是一株餐风露宿的醉芙蓉。从朝到夕,她色彩斑斓地变幻着自己的美丽,却从未得到过赞美和欣怡赏。机缘巧合,她遇见了他,他点化了她,她成了逍遥自在的散仙,只求能遇上有缘人倾心相待一场,不枉此生。.不幸的是,她遇见了另一个他。她被收编入仙籍,枯燥无聊的岁月,她和两心相悦,为了不违背天庭法度,他们相约来生结一段尘缘。当他怀着满腔的爱意和幸福的回忆来践行承诺时,她不记得他了。这一世,她是万花国的公主百花羞。故事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收场。这一世,她倾其所有却爱而不得。这一世,她是李唐王朝的安乐公主,天帝要罚她尝遍人生七苦,所有爱的人都死在眼前。
  • 在冰雪之外

    在冰雪之外

    猫抓耗子,狼捕食羊。同样是进攻的那一方,猫和狼受到的待遇确实截然不同的,因为哪一方善良是用我们人类的眼光去看的。而在大浩劫之后,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争取和人类平等的权利,世界将会是怎么样一副样子呢?
  • 孤巢

    孤巢

    比身体孤寂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孤寂比空巢老人更可怕的是心灵上空空如也的孤巢而我想我的奶奶大抵就是一个心里孤寂的孤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