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200000026

第26章 珍重情义,心中有情人生有爱(2)

的确,与任何人相处,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夫妻之间也不例外。即便是相知相守的两个人,各人也有各人的缺点、习惯、脾气、价值观等。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达成一致意见,总是会有一些分歧。特别是在家庭中,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出现分歧,就可能会发生冲突,出现矛盾,要是处理不好,夫妻间就可能会出现问题。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如季先生所说,夫妻之间就应当相互包涵,相互容忍,更要相互理解。

要理解,就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要相互忍让,要相互包容。而不是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想怎么样,就必须怎么样,全然不顾对方的想法;也不是什么事都认为是对方的错,自己一点儿错也没有;更不是凡事自作主张,不考虑对方。要知道,生活中,夫妻之间最重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才能规避矛盾,才能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才能让自己的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否则,轻则可能让家庭气氛紧张,重则导致家庭破裂。

丈夫去外地出差,没有及时跟家里联系,妻子以为丈夫在外花天酒地,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了。丈夫突然回家,正要开门时,忽然听到屋里有打呼的声音。丈夫知道,妻子睡觉从来不打呼。家里又没有别人,于是丈夫以为妻子趁自己不在带别的男人回家过夜。

于是丈夫默默走开,发了个短信给妻子说:“离婚吧!”然后扔掉了手机卡,从此远走他乡,杳无音信。

多年后,两人在同一个城市相遇,妻子问:“你为什么要不辞而别?”

丈夫说出了当年的情况,妻子流着眼泪说:“那天我走的时候忘了关电脑,打呼的是瑞星小狮子。”

但是丈夫说:“就算那时候我是出去花天酒地了,你也不至于立即就离家出走吧。”

而妻子也说:“而你呢,留下一个短信便杳无音信了,你怎么就不能试着理解一下我的感受呢?”

……

最终,他们还是散了,各自离去。

他们的婚姻之所以会破裂,就是因为夫妻双方相互不信任,不理解。各自都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结果就导致了这样的婚姻悲剧。

要知道,最终陪我们度过一生的人,终究还是自己的另一半。在人群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何况是与之结为夫妻,组建一个家庭?因此,夫妻相处,首先,要相互珍惜。其次,要相互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样一来,才不会让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诚如季先生所希望的:结婚以后,爱情的温度会以另外一种形式与日俱增,而不是渐趋冰冷。

试想,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相处,还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还会产生什么大问题?生活中,夫妻相处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忍让,那么这样的家庭会非常温馨,也会充满爱。同样,这样的人生也是有情有爱的,是幸福的。

爱情的“人间正道”

季先生语录:

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

在文学上,人们常说,爱情是文艺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也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人生体验。就算是一个出了家的人,也可能曾有过一番“看破红尘”的惊心动魄的经历。

当包办婚姻渐渐消失时,新时代的自由、文明之风吹来,如今这个时代,大家能自由恋爱、结婚,爱情依然是一种神圣而令人神往的东西。它普遍、神秘、重要,甚至玄妙。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的爱情故事。但是,大凡这一类爱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方式让人无奈——不渝而至死。

比如,《焦仲卿妻》中,刘兰芝投湖,焦仲卿上吊,最终才求得合葬,永生永世在一起。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而飞。这也是一场悲剧爱情,却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先后饮毒而去。相爱至此,“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古话,说的也正是这样的爱情。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是多么玄妙而又特别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爱情,让人怦然心动,让人愿意为之“生死相许”。

可是,生活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纵然从美好的爱情,顺利地走近婚姻的殿堂,然后相亲相爱携手一生,最终还是有一个人要先撒手人寰的。

现如今,对待爱情,我们更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对待爱情。不能因为爱情,抛下生活中的其他一切;也不能做一个轻浮、不讲责任的人,谈“动物式的爱情”。

对此,季先生指出了爱情的“人间正道”,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

生活,可以因爱情而美好,也会因为爱情而停滞不前。

试想,如果爱上一个人,就要以身相许,就得“生死相许”,若是人人都如此,那爱情便是一个灾难。

再如,如果喜欢一个人,就得非爱不可,若是爱不到,就以死相逼,这哪里又是爱?是折磨。生活若因此而颠三倒四,是非常可悲的。在今天,更是行不通的。

又如,爱情只是为了寻乐,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果真如此,那爱情将不再神圣。特别是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们,要是迷恋这样的爱情,不论是对国家未来,还是对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害无利的。

因此,爱情的“人间正道”是因爱情而组建一个美好的家庭,然后为了美满家庭而奋斗、而努力。这是为小家。而于大家,个人的成功也会给社会创造一定的财富,这就是贡献。

人生不能没有爱情。但是爱情不能终止人生,或者是阻碍人生的发展。这样的人生,与其说是有情有爱的人生,不如说是无情无义的人生。

所以,在爱情面前,我们要感性,才会知道珍惜;但是更要理性,才会懂得爱情的“人间正道”。不然,将终日沉浸在男欢女爱之中,无所事事,虚掷光阴,这是应当规避的。

对此,季先生建议人们:“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处心积虑,不时闹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真是何苦来!我并不提倡两人‘一见倾心’,立即办理结婚手续。我觉得,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在这个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社会,我们要懂得爱情的“人间正道”,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爱情,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情和义。而这样的爱情,才能让人感知爱情的美好——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才是真。

月是故乡明

季先生语录: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如季先生所言:“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其实,季先生诉说的,是他对故乡的深情。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加之,故乡有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有我们纯真童年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出门在外,会想父母,想兄弟姐妹,想家,也会想念自己的故乡。如果说,故乡是一艘船,那么故乡装载的是我们的根,我们最深的情,我们最真的爱,我们成长的最初记忆。甚至可以说,没有故乡,就没有我们。

无论我们走多远,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最想回去的地方,还是故乡。古人说“衣锦还乡”,有扬眉吐气之意,更有回到故乡的怀抱,以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而言之,人活一辈子,有一种感情,叫做“月是故乡明”。季先生也不例外。纵然季先生在故乡仅仅生活六年,之后便背井离乡,漂泊天涯,但是他始终眷恋自己的故土。

季先生发自肺腑地说:“四十多年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从这样鲜明的对比中,季先生的故乡情便一目了然了。季先生对故乡的深情不仅是通过他的文笔流露出来的,季先生还竭力为故乡办了许多有意义的实事,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其一,季先生为故乡捐赠教育基金。1994年,季先生荣获北京大学特别贡献奖。当时季先生并不清楚奖金数额,奖金也没有拿到手。但是,季先生决定要给家乡捐一万元人民币,以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季先生的工资并不高,除去家用,一个月所剩无几,加上妻子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但是季先生毫不犹豫地坚持给家乡捐了这笔钱。

其二,季先生热心地为家乡修路。1995年,季先生的家乡想要修路,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修路费用比较高。向村民集资,金额又过高,村民们拿不出来。无奈修路一事,只好被搁置。尽管这时候季先生已经年高八十多岁,又远在北京,但是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情况。听说修路经费难以筹集后,季先生连忙写信四处寻求帮助。在季先生的帮助下,当地的官员向交通局成功申请到修路经费,最后家乡的路得以修成。

季先生对故乡的深情,是说不清,道不尽的。纵然季先生一生在故乡的日子很短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故乡那股深深的眷恋。所以,字里行间,季先生也常常慨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故乡之于季先生,是那么美,那么亲,而故乡之于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人这一生,风风雨雨几十年,不论是终将“衣锦还乡”,还是一辈子都远走他乡,故乡始终都是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月是故乡明,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孤独、深情与思念啊!人生在世,对故乡的这份情,我们不能不在乎。

人生几十年,不论最终是飞黄腾达也好,是平平庸庸也罢,故乡始终是我们心中的一片热土。我们应当如季先生一样,竭心尽力,爱护自己的故乡,建设自己的故乡,做一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归子”。

对朋友要讲信义

季先生语录: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不重视交友之道的,而中国尤甚。在宗法伦理色彩极强的中国社会中,朋友被尊为五伦之一,曰“朋友有信”。我又记得什么书中说:“朋友,以义合者也。”“信”、“义”涵义大概有相通之处。后世多以“义”字来要求朋友关系,比如《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之类就是。

同类推荐
  • 跟李叔同学修心,跟南怀瑾悟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心,跟南怀瑾悟处世

    本书分“跟李叔同学修心”和“跟南怀瑾悟处世”两篇。李叔同教诲我们在尘世中要时常低下头,审视自身,关注久被遗忘的真实性灵。而南怀瑾却叮嘱我们要在繁华中抬头环视,寻觅最和谐的应事接物之道,以使灵魂得到安度。
  • 成功人生的多样性

    成功人生的多样性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理亏,只当没听见。若他是一个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讨论提出他不正确的地方。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1452年~1519年),诞生于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雕塑家、大哲学家、发明家、诗人、建筑家、机械师、音乐家和文艺理论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 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秘密

    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秘密

    你弱你有理?我凭什么要帮你?我没有权利迁就你的过分。你还没重要到让我动用情商的地步。也许你并不知道,诸如此类糟糕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因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界限感”的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索取不愿分享,总是命令不愿商量,总是发泄不愿包容,总是破坏不愿维护……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欠你什么,想得到就要付出;你并不比谁高贵,想被尊重就要以礼待人;发泄情绪没关系,但不要伤害无辜的人;你的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掌握了“界限感”,你就会明白,亲密地保持距离,才是恰当的交际方式;圈子不同,不能强容;想跟别人愉快地做朋友,就不能强人所难;收回玻璃心,别人更愿意理解你……“界限感”是打造完美人际关系的魔力法则。
  • 简单致胜

    简单致胜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每天都陷入繁重的工作和忙乱的生活之中。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却往往事倍功半,不得要领。越是如此,越是进入恶性循环,却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一切背后的逻辑和根本原因。本书作者罗杰斯,知名思维工具训练专家,身兼多家全球500强企业战略顾问,多年来深入研究如何在工作、生活中,简单而高效地思考解决问题,他深度调研麦肯锡、微软、甲骨文、苹果等世界知名公司,与乔布斯、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精英人士多次交流,从而发现:简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乔布斯崇尚简单,几乎无修饰的苹果手机至今还在影响世界;扎克伯格崇尚简单,多年如一日穿着灰色外套、牛仔裤领导Facebook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他们以简单为法则,不断地解决问题、改变世界。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段颠覆式的思维之旅,不断阅读,你将跳出思维的束缚,领悟简单致胜的法则,从而彻底地掌控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 高情商交际学

    高情商交际学

    一个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方式就是他本身。你交往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人脉是鲜活的会呼吸的生物,你必须用它需要的方式来喂养它,给它提供活力,关心它,让它成长。本书提出三级成长:第一,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将陌生变成熟悉,将熟悉变成信任。第二,把深度交往的能力锻炼成一种可复制的社交模式。第三,以万变应千变,在对抗中实现平衡,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自己。每个人天生是学习者,高情商交际学让我们无论面对谁,都能拥有主导权。
热门推荐
  • 亿万总裁的临时新娘

    亿万总裁的临时新娘

    一场意外她大难没死,本以为必有后福,却谁知竟被神秘男子带回家领证结婚。她冷静拒绝,不住逃避…只因她自觉身份普通,高攀不起。他腹黑霸道,纠缠不休…只因她是他终生所爱,想宠她一世。而当她终于沦陷时,却发现他对她的追求另有原因,“宫沐,我不想做你的临时新娘。”“既然做了我的女人,那就一辈子都是我的女人!”
  • 枫神无双

    枫神无双

    天道酬勤,人勤自有天助。CBA?抱歉,没兴趣,我的舞台在NBA! 都市篮球文,爱情,友情,都有。
  • 悬搁菖蒲

    悬搁菖蒲

    “瑞雪,跟我走!”红纱翩飞,冬雪萧萧,云池馆中惊艳邂逅,酿出的是一场国仇家恨,生离死别;“班妤静,我杀了你!”白衣灵动,春意盎然,锦簇花园倾心交谈,换来的只是一次分崩离析,乱世之始。
  • 三本笔记

    三本笔记

    一个身患先天顽疾被父母遗弃大山的少年,因身带药臭饱受他人的白眼与欺凌,且看他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到底。
  • 只有医生知道!2

    只有医生知道!2

    协和张羽医生应广大读者要求,诚意奉上该系列第二本,生动讲述只有医生才知道的医学科普知识、求医问药之道。《只有医生知道!2》,精彩讲故事,明白说科普。教大家识别市面上几种妇产科最常见的过度医疗陷阱,告诉大家更多高效备孕、封山育林的妙方好招,用案例阐述不采取避孕措施的危险后果,最生动直观、效果极佳的性教育知识……更多读者最想知道的、普通女性都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尽在《只有医生知道!2》。@协和张羽发给天下女性的又一封关爱私信。
  • 家政须知

    家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我再看你一眼0

    让我再看你一眼0

    那年遇见,那年再见,那年那些人再也难见到却再也忘不了。
  • 和我的二十岁

    和我的二十岁

    苏梓琴和杨宇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互相暗恋,只是错过了青春的告白时期,直到高中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