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7300000010

第10章 影评(8)

尼尔回到了家中,如同被关进了牢房。尼尔身后的窗子如同牢房中的狱窗一样窄小灰暗,微弱的蓝光从那远远的小窗里幽幽地照射着,窗外传来了寒风的吼叫声。尼尔周围的环境异常严峻,人们不能不为尼尔心中的舞台被传统旧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尼尔父亲所扼杀而担忧。当尼尔的父亲告诉尼尔:“我要你明天退学,先去军校后去哈佛,然后当医生”时,尼尔感到父亲这是在毁掉自己的一生。尼尔看到了父亲身后那从窗外射进的极小的蓝光也被父亲挡死了。他意识到死亡在即,他认为没有再同父亲分辩的必要。尼尔看不到一丁点儿的光亮了。

尼尔心中失去了光明,尼尔要以死亡做最后的抗争。尼尔脱掉了束缚他理想的黑色校服,赤膊打开了两层关得牢牢的铁窗,然后庄严地戴上了他在剧中扮演角色的花冠。尼尔从容地面对着死亡。在这庄严的祭典中,在这令人心碎的诀别里,我们更加感到窗户在尼尔生活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尼尔死前只做了一件事,便是掀开那令人窒息的铁窗。此时已经充分地呈现出编导者凭借窗子的喻义来表达尼尔要冲破束缚的深刻涵义。同时观众也会联想起片头中一群自由的鸟儿在蓝天中尽情飞翔,和一群学生在仅有的天窗下在狭窄的楼道上拥挤攀登的镜头,领会到这些画面联系在一起的深刻喻义。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其主题的深刻涵义会通过不同的电影创作元素表现出来。影片《死亡诗社》中尼尔与窗子的构图关系,为表现人物的命运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作业点评】

这篇文章,比起上一篇作业显然是好多了。全文能够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比较清晰地阐明人物的空间背景同人物命运的关系。这对于一个初涉影视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应该说,此文已经可以算是一篇初具专业气息的影评作业了。

第三篇作业(自由命题)

最后的呼唤

在我看来,与其说《死亡诗社》是一部感人的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篇优美温馨而又有些特殊的抒情散文。导演用一种近似散文的方式将情节逐步展开,没有明显的高潮,场景上的转换也没有用到花哨的表现手法,他用一种质朴而传统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这就如同老舍的文字一般,平实却拥有独特的韵味。影片《死亡诗社》也是如此,看似平淡,却又另藏玄机。

我想大多看过影片的观众也许会和我一样,被结尾处的感人画面深深地吸引了,耳畔不停地回响着那些站上课桌的男孩们所呼喊的那句“船长啊,我的船长!”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结尾是不足以让我感叹的。因为大多数的导演都会考虑到需要安排一个高潮来抒发观众的情感。然而,导演真正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而仅仅只有一部分站起来了。这个场景已经看上去有些煽情,如果再让所有的人都站起来,那么这个场景给观众的将不再是所谓的“感动”,而会让观众感觉到情节的虚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害怕被开除,如同影片中那些诗社成员在那份“供词”上签字一样。所以肯定会有一部分人不会站起来,这是人之常情,而导演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真实地还原了实际,给了观众客观思考的空间。

当然,我想导演的匠心并不局限于此。为了能够成功塑造这样一个高潮,他在影片的前面也做了许多的铺垫。

即使不怎么仔细的观众可能也会注意到,“船长啊,我的船长!”这句诗句似乎出现得非常频繁。在基廷老师的第一堂课上,他吹着口哨穿过教室的过道,带着同学们走出教室。他打破了常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方式。这其实也为高潮的场景转换做了铺垫,使得高潮部分看上去并不显得那么突兀。同时,基廷老师让他的同学称呼他为“船长”。在我看来,导演在此别具匠心地用了一个隐喻,基廷作为一个革新精神的存在,最后也会不可避免地被这个现实世界的残酷所打压,正如林肯最终被刺一样。而结尾再一次引用了这句诗:“船长啊,我的船长!”并且这句话是那个曾经胆小、怯懦,有些沉默寡言的男孩首先说出口的,这不仅对照了前面的片段,同时也留给观众希望。

如果说言语是对听觉的冲击,那么动作便是对于视觉的冲击。我想,在导演心中,只有言语的铺垫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视觉与听觉相互交融的冲击才能更加有效地触动观众的心灵。因为,导演在高潮之前安排了多次的场景转换,这既是为了不让高潮显得突兀,也是为了让高潮能够更打动人心。于是,导演先安排了基廷站上讲台的一幕。在这个场景中,基廷鼓励自己的学生站上高处,换一种角度、一种思想来考虑问题;要求他们要有不同的见解,不要仅限于对于作者的思考,而要有自己的想法。当基廷从讲台上跳下,并朝着学生讲述这些话语时,导演利用镜头对基廷的表情进行了俯拍,让我们有一种站在高处向下看的感觉。这与最后高潮部分的仰拍形成了反差,使得高潮更贴近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当然这样的镜头不止这一处。当基廷老师让安德森站上去朗诵自己的诗歌时,基廷放开安德森后便蹲在了台下,看着安德森。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铺垫的方式。

基廷是不幸的,但他同时也是幸运的。他的不幸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残酷而失败了,但他却能够在最后得到那么多学生的支持,这是他的幸运。愿这份幸运永远流传在每一个想要带给学生自由与梦想的老师身上。

【附注:此文是一名浙江省考生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远程辅导之后写出的。】

【作业点评】

这篇文章几经修改,形态上像是一个向专业方向靠拢的影评了。叙述的语气比较从容,这点也不错。但是,从严格要求的角度讲,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也就是说,离一篇合格的影评还有相当的距离。

开头的一些话,虽然不能说让人感觉难受,但是废话太多。

什么“感人的电影”,什么“特殊的抒情散文”,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无非一个是电影,一个是散文。电影一般是富于戏剧性的,更接近戏剧和小说,但也有许多戏剧性不那么强的电影,散文似的电影。所以,戏剧和散文,或者小说和散文,可以构成对比,是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而把电影和散文拿来比较,构成“与其说……倒不如说”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应该说是不够准确的。我不能说这种比较有很大的错误,但是感觉概念上比较含混。而且,基本上属于废话。

你说这部影片“近似散文”,貌似有理。但如果仔细考察,可以看到,这部影片的故事性还是比较强的,它更像小说,不能说它就是“近似散文”。它有着内在的戏剧性,有着逐步积累的矛盾,而且,在结尾还有明显的高潮。一个散文的话,基本上是没什么高潮的。

你说这部影片“没有明显的高潮”,不仅是判断有误,而且,真不知你用意何在。本来这篇文章的主要话题,谈的就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你自己也说,“被结尾处的感人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导演的匠心……为了成功塑造这样一个高潮”,等等。

可是,你自己先就否定这部影片“没有明显的高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然,你可以采用“欲扬故抑”的写作手法,你可以先说它表面上“没有明显的高潮”,但是马上就该说,它实际上的高潮怎么样,给人的震撼或者说感染是什么,这就对了。

但是你没有类似这样的后面的话。

你接着又说“场景上的转换也没有用到花哨的表现手法”。

这些都是废话。一个电影它可能有上百场的场景转换,有的可能二三百场,或者更多。那它肯定有很多转换啊。而“花哨的表现手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很多啊。所以,这些都是废话。

然后你又把“老舍的文字”扯进来,这就显得有点儿东拉西扯的味道,让人感觉驴唇不对马嘴。所以轻易不要胡乱比较。

接着又说什么“影片《死亡诗社》也是如此,看似平淡,却又另藏玄机”。这还是废话。你自己并没有说清楚玄机在哪儿,你究竟要分析哪方面的玄机。是情节的设计,还是人物、场景或是其他方面的玄机,都不知道。

文章的第二段,谈到了影片的高潮。但是,仍然有不少废话。例如你说:“导演真正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而仅仅只有一部分站起来了。”其实,导演在这里的处理,基本上就是一个常识,肯定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站上课桌去。这谈不上什么“真正高明”,不过是不犯错误而已。并且这跟文章需要分析的影片的高潮问题,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

我们不是需要分析他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而是需要分析为什么这些同学站上课桌会产生这么感人的效果,需要马上回到影片的前面去分析。什么“如果再让所有的人都站起来,那么这个场景给观众的将不再是所谓的‘感动’,而会让观众感觉到情节的虚假”。这不都是废话嘛?还有什么“如同影片中那些诗社成员在那份‘供词’上签字一样”,全是废话。就好像说,“如果全校学生都跑过来,那就会更虚假”等等。对于影片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对于同主要的话题无关的事,你说那么多干什么?

当然,从第二个自然段开始,你谈到了主要的话题,影片的高潮部分。在后面的叙述中,你也能够注意到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并且注意到这些细节之间的联系。对影片最后这个高潮的形成,也有一些分析。但是,分析的脉络还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你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最后高潮的形成,与那个平时似乎比较腼腆、胆怯的学生安德森站上课桌这一细节紧密相连。这一细节可以看做全片的点睛之笔。而这一细节之所以产生,与基廷老师在前面的别出心裁的上课方式有关。抓住这一线索,集中笔墨分析基廷老师那种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和他的讲授内容,分析他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同最后的高潮形成的关系,就可以把文章写得脉络清楚、富有力度,就可以改变目前这种废话连篇、枝蔓丛生、散漫无力的状态。

【附注:本文节选自电话辅导录音。】

第四篇作业(自由命题)

最后的呼唤

——浅析导演对安德森性格的塑造

影片《死亡诗社》之所以能够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关键在于导演以其娴熟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的电影语言和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而又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安德森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

就影片的题材而言,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风情,文化教育的状况,各阶层的人际关系以及青少年情感的横断面,深刻地鞭挞了僵硬的教育体制和庸俗的家庭伦理道德对于青少年思想和情感的摧残,表达了学生们在各种压力下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讴歌了老师基廷和同学们之间的纯真的友情。导演在人物处理上,不是简单地、平面地加以刻画,而是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环境中,事件的冲突中和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不仅使人物真实可信,而且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尤其是安德森这一人物,在影片中性格发展起伏很大,感人至深,使观众受到启迪和震撼。而这一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导演苦心营造的结果。

影片刚开始,安德森以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满脸书生气、还有一点懦弱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导演在造型的处理上,也有意设计,使他的服装笔挺整齐,领带扎得规范结实,发型齐整,举止文雅。从另一角度看,不免有些缺乏朝气,有些呆板。不难看出,在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教育氛围中,对于家长们而言,这正是他们所喜欢的那种温顺、听话、埋头读书、刻苦上进的好孩子。而在另一方面,他也难免会有些意识保守,为人处世过于小心谨慎。当尼尔等同学都参加了“死亡诗社”并希望他也参加时,他面有难色,婉言拒绝了。当基廷老师让同学们写诗时,点名说这作业对于安德森会使他“吓得要命”,无形中也点出了安德森的怯懦性格。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兴高采烈地玩耍时,安德森却孤身一人,坐在寝室一个角落里,搜索枯肠,埋头写诗,因为不满意,又把纸撕掉。

尼尔的热情给了安德森最初的感染。尼尔向往在戏剧表演中展现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理想的憧憬。当尼尔走进寝室,告诉安德森,自己已经争取到那个演员的角色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激动,无拘无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己理想的向往和迷恋,深深地打动了沉默寡言的安德森,使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并且在床上与尼尔追逐嬉闹。无疑,安德森在这一幕的欢欣愉快之情,正是他的精神开始解放的表露,是他性格发展的一次飞跃。

而基廷老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则是安德森性格发展和变化的质的催化剂。其中基廷第四次上课那场戏的处理尤为精彩,令人叫绝。它好似一首乐曲的华彩乐章,在全曲中异峰突起,熠熠闪光,余音绕梁。

同类推荐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人类最早的陶器塑造,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它是伴随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出现的。我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图说世界名人: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传奇的一生。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殇河泪

    殇河泪

    北宋宣和元年,他穿越附体。靖康之耻,能否力挽狂澜!杨氏一脉,能否涅槃重生!众美环绕,能否相依相守!他今生能否无憾,尽在殇河泪。
  • 疑似病友

    疑似病友

    在隔离点我和落落曾经有过一次谈话。只是,隔的时间太久远了,都快要忘却了,让人觉得那好像不是真的!宛如某个午夜看过的一场电影。那年,我们——我、老王、欧阳、乔治和落落五个人乘坐同一趟大巴去往某地(之前,虽同为一个县的人而互不相识),因某个人被列为“非典”的疑似病人,整趟车上的乘客全被送进一个隔离点里。到底是谁被列为非典疑似病人呢,至今不清不楚,因为最终也未有哪个被查出携带病情,老王没有,欧阳没有,乔治、落落和我都没有,车上其他人也没有。大巴车从另一个某地开来的,彼地为病情多发区。我们几个皆是半途上车的,冤得很哩,车上其他人也冤,但没办法,彼时特殊情况,谁也没办法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边有座不哭的城

    天边有座不哭的城

    很小的时候,我听过一个传说。据说在遥远的天边有座不哭的城,那里从来没有悲伤,也从来没有人哭泣。那里的人没有情感,他们从来不说爱情,友情,亲情。他们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也永远没有眼泪。其实,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永远生活在那里,永远永远的生活在那里。【请给我一段时光,让我可以带你们走进另一个人间】这里有我的情有独钟,但愿也会有你们的情有独钟。
  • 上古幻云之刑天

    上古幻云之刑天

    本文以刑天为主角,还原五千年前,失落的上古文明。
  • 功夫在棋外

    功夫在棋外

    白居不易是师爷风光先生的别名。风光的娘在分娩前,忽觉清风徐来,满树飒飒,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在微微摆动。一瞬间,叶片折射的阳光,亮旺旺地耀眼。一梦惊醒,全身轻松,摸一摸肚腹,瘪塌了许多。急急坐起再摸,那婴儿,竟已落在床上。一村的人都觉惊奇,请了个算命先生来解梦。先生摇晃着脑壳,专拣招人喜欢的话说:“飒飒者,风也;亮旺旺者,光也。风光,风光,爹娘祖宗,要因此子风光哩!”于是便把孩儿取名为风光。风光两岁还没见过亲爹。风光娘怀孕时,爹被朝廷派了差,去钱塘建庙宇,过年过节都未曾回家。
  • 都市之妖孽武帝

    都市之妖孽武帝

    万年寒冰难止我心中怒火!八年前他家破人亡,他被迫躲到国外,八年后他成为了国外地下势力的掌舵人,冥殿的冥王。奉旨回国结婚,却不料陷入了一场纷争以及面对仇人的竞争!一个个女人靠近他是红颜是祸水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
  • 蜂魂:虚构人生

    蜂魂:虚构人生

    你自己身边的生活一定是真实的吗?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一段不曾出现过的记忆,但是却像咒语一样缠绕在莫如笙的身上。平凡的生活只是假象,隐藏至深的真相不见天日。没有人规定真相只能有一个。当莫如笙揭开一个真相,面对的可能只是下一层遮掩的幕布。既然如此,那还应该走下去吗?“做梦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梦,既然我知道了,那我为什么不醒过来?”欢迎来到莫如笙的生活空间,这里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不能眼见为实。
  • 爱早生根发芽

    爱早生根发芽

    腹黑男对上腹黑女,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谁也别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