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92

第92章 内外同观

佛法,智慧的人学了更智慧,愚昧的人学了更愚昧。不是佛法让他变得愚昧,而是因为他无知,不能返观内照,总以有限的头脑思维,自以为是的我知我见,分别执着的心来理解佛法,曲解了佛意,以致变得更愚昧。学佛贵在不分别,贵在警与察,我们应该用妙观察智返观内照。

一些人在没读佛学书籍之前,只用一个方法修行,心态还比较清静,当看了一些佛学书籍,研究佛学到某个阶段后,反而感到迷惑,茫然了。这就是为什么祖师大德不提倡随意读书的原因,就是怕产生文字障。会读书的人,书助人;不会读书的人,书转人。学佛修道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变,法在变,真理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

佛法是为人服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我常说佛法以人为本,尤其是为活人服务。有时候谁的亲朋好友去世了,我们给人家诵经念佛,表面上看是为亡者服务,实际还是为生者服务,让生者安心。当然,这样做也的确可以让亡者受益。

世间上有一种现象,众生生病时会想到佛,到寺庙里做佛事,请师父为他祈福;不顺心,不顺利时也会到寺庙里求佛保佑。虽是迷信,却也难能可贵,毕竟在危难时刻想到的是佛,会请佛保佑,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想到用其他负面或阴暗的手段,说明这也是个有善根的人。

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我们学佛还是被现象所转,有几人能感受到佛的境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一个人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事相,一直处在自我状态中,是很难开智慧的。所有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与事,都是来帮助我们开智慧,使我们悟道的。如果我们不用心去看,不用心去悟,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所以很多修行人一生都虚度了,不仅没有成事,连人生的道理都没有明白。他的六根没有起用,他还以为这样是修行,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六根是非常锋利的,只要听到看到,就会像录音机、录像机一样录进去。而现在学佛的人往往是喊他听不见,向他挥手也看不见,六根像报废了一样。

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身心宁静,六根自然锋利,看、听、想的功能就会特别敏锐,绝不会像俗人那样需要盯着看,竖起耳朵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周围的声音,经过他眼前的画面,他都会自动摄入,当需要时就能随时调出,不需要刻意听与看。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可能会说因为身心宁静。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核心。如果自性或本来面目不起用,单用眼根、耳根怎么可能输入呢?为什么古人强调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只有达到身心合一,六根的功能才能互用或同时起用。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自省,不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所以祖师们设置了一套方法,让我们用心抓住这个方法天天修,使自己身心统一,六根变得清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能更准确地捕捉,乃至六根可以做主,随时开关。如果一个人能随时随地将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是在修无上大法。

今天一位出家师父问我修行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捷径。当时我很想说待人接物,吃喝拉撒,但是话到嘴边没有讲出来,我知道即便说出来他也不会相信。很多修行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很难改变的观念,就是一定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即刻开悟的方法。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成就”二字呢?总以为放光动地、口吐莲花就是成就了。有时候六根变得锋利,能够真正地看和听了,这也算是成就吗?何为明心见性?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吃喝拉撒、嬉笑怒骂、手舞足蹈……都是明心见性。只是你没有智慧,不善于妙用,自然不认为这些就是明心见性。不明白明心见性的理,又如何能证到明心见性的事呢?

祖师讲:“欲证果,见地在先。”好比在去北京之前,你已经知道北京的方向和位置,也了解如何乘车才会到达北京,这就是见地。方向、路线清晰明确之后,迈步才有把握,修证才不会出偏差,出问题。但现在的修行人不是这样,见地还没有,就急着迈步,跑步,甚至想驾飞机。诵个咒语,结个手印,灌个顶,背几首偈子,以为靠这些就能成佛了!

佛法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就在眼前,在脚下。有时候讲些大道理,又觉得离我们太遥远;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又不喜欢听,甚至还认为这些不是佛法,讲这些是不懂佛法,不懂佛学的表现——我们大老远跑来就听你讲用心吃饭,用心走路,用心做事……,这怎么能叫修行呢?理是理,事归事。佛法就是在事上现,在事上验。如果你能一心不乱地专注在每一件事上,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你就抓住了佛法,你就在受用佛法。

上上乘佛法非芸芸众生所能学啊!祖师讲禅法分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上乘禅、大乘禅和小乘禅。小乘境界认为自己悟到的真理是圆满的。大乘行者也认为自己悟到的是圆满的。这个道理就如同不同经济实力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感受一样:穷光蛋赚了一万认为自己很有钱了;中产阶级赚了一百万认为自己发财了;资本家赚了几个亿也未必感到自己发财了很有钱了。层次不同,境界不同,标准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几人能接受道在瓦砾里,道在屎堆中,道在锄头下呢?道,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是道。

一个初学佛的人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反省,否则无法上手和悟道。至于不听、不看、不分别,这种境界太高了,对一般人来说距离太远了。刚开始我们连分别都不能做到准确,又怎么能达到不分别呢?所以祖师讲:“初学佛者作意为首”。作意就是刻意为之,否则我们无法上手。一个会用功的人,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助缘;不会用功,每个人都是他的逆缘。道在哪里?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用妙观察智反观内照,人人都是助缘,处处都能修道。

2011年4月21日

同类推荐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感受佛学的真谛。无论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些书都是一次充满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热门推荐
  • 马尔特手记(译文经典)

    马尔特手记(译文经典)

    《马尔特手记》为里尔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它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小说由71个没有连续情节,又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因为共同的主题——爱、孤独、恐惧、疾病、死亡、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作者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2007年9月初,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校博士生的身份,飞抵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学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齐慕实教授与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卜正民的协助下,入住该校圣约翰学院。这所由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融住宿、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炉的学院,为第一次出国的我近距离观察中西之间的异同,以及切身感受北美学院与社会的文化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 嘘!厉先生,请别强娶

    嘘!厉先生,请别强娶

    男人好整以暇的在她身边坐下,不疾不徐问,“说你哪配不上?”宋云洱咬牙,“她们说我一无长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都说“为人处事”,先学做人,再学处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呢?《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作者主张:低调做人,进退自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巧妙迎合,左右逢源;世事洞察,人情练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作者若水)从衣服、妆容、家居、健康饮食、心理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了成为色彩搭配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能够让广大女性自己担任自己的色彩搭配师,让自己因为色彩的合理配搭而增添更多美感。你想摆脱不 懂色彩搭配的窘境吗?那么《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匆匆三年,一场暗恋。终究只是一场扶不上台面的单思。林亦舟的眼睛明亮,“我很爱她,所以并不希望和她分开,这样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我在最成熟的时候把她找回来了”。而不是在年少轻狂的时候说要和她共度一生。沈泱泱每次笑的时候,眼睛都会弯成一条桥,恬静的如月光清浅,慵懒的如午后橘猫。此生喜欢上他,仿若不是执念,而是命运。正如张爱玲先生所说,你问我爱你值得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

    普通人所挣扎一生的苦难是什么?佛说,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取蕴。太抽象了。其实就是丑、没存在感,以及找不到女(男)朋友。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许许多多含苞待放的小生命,灾难固然难于避免,但如果懂得更多的安全避险知识,预防救助措施得当,就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 The Greater Goal

    The Greater Goal

    In this vivid business story, Ken Jennings and Heather Hyde provide a road map to guide leader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ngaging employees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to find the deeper meaning and higher purposes of their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