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53

第53章 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2)

当初我们观香观得头脑发晕、呕吐、头痛欲裂时,因为相信师父所说是正确的,所以一直坚持训练。经过这个极其痛苦的成长历程,这一生头脑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投入半年时间,这一生你都不用在它上面下工夫了,可以拿来就用。就如同眼前的画面,开始注意到一个点,你能很专注地注意这个点,然后视觉扩大,把眼前的整个画面都涵盖进来,尽收眼底,既能随时注意在一个点上,又能同时把整个画面都收拢进来。只要经过一个时期这样的训练,以后你看任何东西、任何画面,都可以随时集中在一个点上,又可以随时把整个画面尽收眼底。

很多修行人一辈子都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更不像神,都把自己看得太高。如果刚开始修炼,你能按你所修炼的法门正正规规地修上三年(不是绝对),这时候你放下这个法门去修其他任何一个法门,你很快就会达到那个法门的最高境界。因为这颗心对事物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熟练的反应,已经铸造成型了。

不经过正规有为的训练,如何达到无为的境界?就像我们出家人盘腿一样,很多人认为修行在心,不需要盘腿,结果这一辈子他的腿都盘不起来。腿都降伏不了,谈什么降伏其心?当然,腿即便盘得再久,也未必能进入心灵的状态。有时候没盘腿,在心灵上也能捕捉到一些影子。但想要长期捕捉到,长久地处于这种境界中,必须有身体的配合。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没有载体如何稳定呢?

问:刚才打坐时我的腿很痛,于是我就在心里跟自己商量,暗示自己,结果就度过了难以忍受的这一关,坐了这么长时间。

师:小伎俩也不失为一个道,但为什么不采用大道手法——发菩提心呢?所有的自我心理暗示都比不过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就是将你的身心、你的愿望、你的社会地位、你所拥有的一切,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的,全都融为一体。作为出家人,你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你的愿望,与佛教事业,乃至你的身份地位融为一体,你所做的一切只会与你所发的菩提心背道而驰。说句实在而庸俗的话:出家人想追求名闻利养,那就踏踏实实、死心塌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仅此一径,绝无它途!就像世间上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样,他的下手处和所想所为必须利国利民,否则他心中的愿望无法实现。你想开悟想成佛,就必须做让众生受益的事。如果你关起门来一味地修炼、打坐、诵经,不要说开悟成佛了,来世连人身都保不住!你没有做过利益众生的事,没有福报,来世连人身都难得。打坐、诵经、闭关只是修行途中的某个阶段,绝不是全过程。我曾经说过,如果修行十步为圆满,封闭式的修炼只能占两三步,还有七八步绝对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获取,而是用付出、奉献来获得。

记得当初我闭关到八个月时,教务长担心我没有用功的方法,他去看我时在闭关的小窗口给我传授了一个方法。当时他讲到哪里,我的心灵境界就跟到哪里,提升到哪里。当他用四十分钟把这个方法传授完,我也修完了。他不知道我在闭关期间已经非常系统、如理如法地训练了这颗心和六根,已经降伏了心的野性,把六根训练得统一听话。在这种状态下他传法给我,因为心有灵犀一点即通,所以达到了如法相应的境界。当时他并没有告诉我这个法门的最高境界,当我修完,把身心的感受告诉他时,他非常震惊。

拉蒙上师给我讲大威德金刚法时,二十分钟讲完,我也是同步修完,他讲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比如当他讲到观想时,舌头要吐出一尺多长,在心灵的画面上我就观想到自己的舌头伸出一尺多长;他说两只眼睛像狮子,似铜铃,我就观想出这个画面,而且还能锁定这个画面不动,不散乱;他讲到头顶放光,在我心灵的画面上就放出一米多高的光……总之,他讲什么,我马上就在心灵画面上就勾画出什么,并锁定这个画面不动摇,不散乱。之所以能这样,就是身口意六根经过系统的训练,已经听话了。就像已经驯服的野牛野马一样,可以用来拉任何货物,任何人骑在它身上都不会再狂奔,尥蹶子。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禅宗牧牛图的故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初的艰苦修炼成就了日后的功夫,任何一个法门拿来,几个小时、几天就修完了,功法状态很快出现。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靠身口意来修。

即便观想是幻想,也是身心高度统一,心灵专注到一定程度,禅定达到某种程度才能把画面幻想出来,太散乱是幻想不出来的。有谁能在一秒或者数秒之内把释迦牟尼佛像在心中准确地勾画出来?净土宗讲极乐世界的种种现象,你能否随文入观,如法相应?讲到七宝池、八功德水和各种莲花,在你的心灵上是否能迅速地勾画出整个画面?说到你的母亲时,她的形象刹那间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清晰可见?修行人必须达到这样的状态:一秒钟之内在你心灵的画面上能清晰地看到你母亲的形象。当你观想你的上师,观想佛陀,观想你的本尊,或者你所修法门的某种境界时,就如同观想你母亲的形象一样,一秒钟之内就能观想出来。这个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否则不会一提到母亲,刹那间在我们心灵的画面上母亲形象便清晰可见。既然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在修行上却达不到呢?

从无相到有相,从有相再进入空灵状态。禅宗讲放下万相,就是把心灵的画面全部空掉——这是更高的手法。只有具备了专注力才有资格谈修法,否则都是妄想。凡是妄想,最终的结局就是心灵的迷失和死亡。心都死掉忘掉了,还谈什么修法?一个人把心都忘掉了,还能做什么?“亡字从心”就是此意。刚才说到读书能入定,这是小道,是小定。通过这个小道、小定慢慢地扩大,稍微一转就能进入大定,入大道。在日常生活中做事都不能专注,想专注大道是不可能的。能专注小,就能专注大;能专注大,同样也能专注小。

为什么在我们身上体现不出一个出家人的样子,看不出像个修行人呢?修行人应该怎么走路、睡觉、说话、吃饭、穿衣,包括微笑、向人打招呼,这些方面你从来没有按佛门的要求和出家人的标准来塑造和约束自己,从来没有训练过自己的身口意,所以这一生你所展现的就是僧不僧、俗不俗的样子。如果你肯拿出半年一年时间来训练自己,这一生在身口意上你都不会再起烦恼,不会再被它所转。否则你一生都无法超越,你的身口意永远不可能入道。最根本的都不具备,这一辈子注定一无所获。刚起步时虽然感觉自己和别人差不多,但你可知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就像我们拉车拉不动的时候,别人给一点力就拉动了,只那么一点点就产生了质的变化。所以转轮圣王和成就的法王以凡夫之眼是无法辨别的。

问:弟子心念阿弥陀佛,就在虚空中看到了佛,还需不需要再观?

师:好啊!你没有经过净土宗的十六观,就直接见到阿弥陀佛,那不是很高吗?你能否把那个画面锁定几分钟?

答:不能。读经三年,但没有随文入观。

师:那跟读广告有什么区别?你读得越多,我执越大。净土宗的《大乘观无量寿经》讲如何修净土法门,你只是读这个方法,不去修,有什么用呢?

有没有人跟我探讨人生境界的三个阶段?你是处在哪个阶段?目前经历的是自然,是有为,还是无为阶段?如果你没有处在任何一个阶段,说明你是一个迷失的人。

你们有没有在心灵上勾画并锁定一幅画面的经历?你们能否专注到随文入观,如法相应?听到不等于体验到。

2010月11月13日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师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对母亲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身边景物的描写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师对《净行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讲解,《净行品》是生活的祈祷文,通过通俗易懂地解读,如瑞法师教大家用心体悟其中的胜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我的厉先生

    我的厉先生

    陆小萌:“厉先生,有人说我没什么姿色”厉二爷:“他们眼瞎”陆小萌:“厉先生,她们说我不要脸勾引你”厉二爷:“要脸干嘛?人都是你的,随便勾引”在认识厉二爷之前,陆小萌是别人脚底的蚂蚱,随便踩,认识厉二爷之后别人是陆小萌脚底的蚂,随便踩。闲踩得不够深,厉二爷提供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场所给你慢慢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本书从家庭教育实施者——广大父母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难题及其根源,深刻地反思了父母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父母朋友们以警示、启发与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广大父母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 七十年代喜当娘

    七十年代喜当娘

    沈玲珑很喜欢孩子,可一直没有找到个满意的对象生娃娃。一朝车祸,她竟是来到了华夏国艰苦的XX年代,并且喜当娘!大福:娘,我不读书!二福:娘,我就撒了个谎言……小福:娘娘、抱抱~小妹:娘、我就是要嫁给大老板!不再这个家都要嫁!喜当娘的沈玲珑:呵,竹笋炒肉你们吃不吃啊?五个孩子,四个烦,还有一个懂事的让人心疼~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能言善辩的口才,妙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增添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骋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妖孽相公要乖乖

    妖孽相公要乖乖

    穿越后,为了摆脱这个身份,她女扮男装进入皇宫,进青楼,杀密探,挡大军...她无所不能的能力让她一时享誉全城,可是她真正的身份却极少人知道,妖孽邪魅的三皇子,傻气十足的六皇子,还有那神秘的楼主。一个个的身份,都像无底洞一样,把她吸了进去,当她把心交出时,却发现一切都是阴谋,为自己设计的阴谋,只可惜,失了心。也失了身“为什么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只因为,你是她的替身!”话一说话,连没这刀柄,一起捅进她的腰部可是为何,心却痛得厉害?再次相见,她已经是天下顶级杀手,而他,确是她的顶头上司何故在深夜深唤她的名字?何故在想着她?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主人公唐泰斯原先是正直单纯的水手,由于遭到别人的陷害,在与心爱的人结婚的那一天,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一下子被关进了黑牢。在暗无天日的黑牢里,唐泰斯万念俱灰,绝望的他想到了死亡,想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然而唐泰斯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他知道“踌躇令强者止步不前,障碍令弱者不敢动弹”,“人总得有所冒险才行”,他及时抓住了机会,在恩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十四年的牢狱之灾结束了,唐泰斯变成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复仇。
  • 十曲玄天蛛

    十曲玄天蛛

    姜老三巧凿如意盏聪明儿好学遇良师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在瓜州有个姜家集,住着一家石匠,名叫姜老三,妻子杨氏,还有一个小儿子,名叫姜延全家以凿石为生这一年,姜老三在打石头时,得到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他喜不胜喜,仔细地端详着,越看越爱看,他想:如果把这个东西雕成一个物品,那不更美了吗?雕个什么呢!他思来想去,决定雕一个酒盏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迎送了多少个月落日出,老石匠熬尽了心血,终于将酒盏外形凿制成功继而,他又施展了自己的全部的技艺,在酒盏里雕刻了两条腾云驾雾的蛟龙,中间镶一颗鲜红的小珍珠。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