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39

第39章 只有发心才能成佛

一念清净,无明去,智慧现;一念执着,无明起,烦恼生。实际上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都跳不出《降伏其心》。在座的有几位把《降伏其心》读过三遍?读书本身就是在修行。可是很多学佛的人宁可整天闭着眼睛,盘着腿,胡思乱想,浑浑噩噩,不看书,不学习。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修行”是用来掩饰自己的惰性。修行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到了打坐时间就打坐,到了学习时间就学习。知识累积不够是开不了智慧的,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我们之所以开不了智慧,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当你的知识和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达到质变,转识成智,你就开智慧了。

我们头脑的活动是与生俱来的,你不让它记忆佛经,思考佛经,不给它信息,它就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你白天看了哪一部经,晚上打坐就参里面的某一句话。比如什么叫“应无所住”?什么叫“妙明真心”?什么叫“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你的头脑有事做,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就大家目前的水平,尽管放心大胆地去用功,绝对不会走火入魔,不会进入枯木禅,不会走错路。你都没有上路,怎么会走错路呢?要达到三禅以上,才会进入枯木禅。枯木禅是一心不乱,身心两忘,在身心两忘的同时觉照也丢失了,只处在止上,忘掉了观。止为定,观为慧。只止不观,是处在死定当中,身心像一潭死水。

过去禅宗有一句话叫“枯木倚寒岩”——本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之躯,坐在这里却如同枯木一般,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没有了。一个修行人不仅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而且他的情绪、情感、觉受比世俗人要敏锐、强烈、精确数万倍。一个修行人的六根是同时起用的,你只要起个心,动个念,说句话,或流露出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处在什么境界,是什么状况,该用什么方法对治,根本不需要你多说。六根处于散乱之中的凡夫才接收不到他人的信息,感受不到他人的起心动念。

菩萨的悲心、佛祖的智慧,是因为他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达到了顶峰,由量变达到了质变而产生的。如果佛菩萨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怎么能感受到众生的痛苦和渴望,又怎么能解除众生的疑惑呢?如果修行人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跟死人有什么区别?众生来到我们面前述说他们的痛苦、愿望,我们又怎么能感同身受,怎么能生起悲心,为他们拔除痛苦呢?我们之所以没有悲心,就是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够强烈,不够精确到位,不够圆满。我们所谓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处在散乱当中,当无明的众生带着烦恼、痛苦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无动于衷,没有感觉。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感受不到别人的喜怒哀乐。你千万不要说修行人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你这么说,就两个答案:一你是个白痴傻瓜。二你是个没有灵魂的人。我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痛苦不堪,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呢?我贫穷困顿,无法赡养父母,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呢?我终于找到了明师,战胜了自我的贪婪,修成了正果,我的喜悦为什么你也感受不到呢?……你感受不到,怎么能对症下药,为众生拔除痛苦呢?佛菩萨的悲心是因为看到感受到众生的痛苦才生起的。佛菩萨的智慧是因为看到了众生的无明才打开的。

想成佛,必须有佛的心量和承受力。你的承受力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你能包容多少,就能和佛菩萨感应多少,就能获得多少佛菩萨的加持力。你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佛的心量,有没有佛的承受力。如果没有,你这辈子注定不可能成佛!

很多人所想所说和所做的相差太远了,想出家,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怎么能出家呢?为什么古人那么尊重出家人?因为出家人把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三宝,没有个人的私心。现在很多人说自己要“发心出家”,什么叫发心?

答:为了团体的利益勇于去做去承担,就叫发心。

师:讲得好。不是自己需要,是别人需要,团体需要,国家民族需要,你去做了,敢于牺牲奉献,做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才叫做发心。如果做的是自己需要、自己喜欢的事,又怎么能叫发心呢?

过去的出家人都曾经在社会上功成名就。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想要的一切都拥有了,但是看到佛法衰微,真理得不到传播,众生疾苦没有人能帮他们拔除,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才毅然放弃家庭、妻儿老小和拥有的一切而出家。而且他们在世间时,往往四明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一出家就成祖师,这才叫做发心出家。试问:如果你在世间什么都拥有,样样如意,事事顺心,你会出家吗?既然出了家,你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能不能续佛慧命?如果不能,怎么能叫发心出家呢?

但是,二十一世纪将会有一大批素质高,在社会上功成名就,信仰佛法的成功人士发心出家。因为他们看到社会上有几十万僧尼,却没有几个能把佛法继承下来,延续下去,把真理原原本本地讲述给众生,没有几个人能拔除众生的痛苦;看到自己的信仰被扭曲,被破坏,将被毁灭而痛心疾首,不忍佛法被邪知邪见的人继续糟蹋下去,所以发愿出家。这才叫做发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这样的出家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家?是为了谁而发心?我们学佛能做什么?出家能做什么?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出家,能叫发心吗?为众生、为三宝、为国家民族发心,才是发心的真正意义。

既然出了家,当初你发心的那一念,那个理想抱负,那颗菩提心是减弱了还是在增长?只要你能保持十年前闻到佛法时的那一念、那个心态,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出家人。即便这样,你还成不了祖师,成不了佛菩萨。祖师、佛菩萨的道心是与日俱增的,这才是祖师和佛菩萨的风范。既然出了家,就要跟祖师比,跟佛菩萨比。心中只有佛菩萨,只有祖师,了生死才有希望。出了家,你就应该为了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刻苦努力,勇猛精进。如果你坚守这样的信念,十年二十年下来,你就是祖师。

万行二十三年来就是这样想,这样走过来的。当初的那一念到现在都没有改变,道心年年都在增长。一个念头保持二十年不变,你怎么可能没有成就呢?为了你的信仰,为了你的理想,吃再多苦也不为苦,受再多气也不为受气,因为你是要成佛作祖的。不付出代价,跟别人一样得过且过,怎么可能成佛作祖呢?古人之所以能成佛作祖,是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承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磨难与磨练,所以才成就了。一点气、一点累都受不了,临阵脱逃,跟凡夫有什么区别?没有超人的志向,超人的智慧、心量、胆识、魄力、耐力和承受力,就没有超人的成就,你就跟普通人一样。你有一点点与众不同,你内在的品质比别人高一点,心量比别人大一点,你就上了一个层次;你比别人勤劳一点,奉献精神比别人多一点,你又高了一个层次;你的耐力和承受力比别人强一点,你更高了一个层次……你方方面面(方方面面综合起来,统称为素质)都比别人高一点点,你的素质就比别人好,你的成就就比别人大。

出家人什么都要学。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是一种美德。做人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想学佛成佛,可能吗?想学佛,先做人。人该具备的品德都具备了再去学佛。我们学佛修道这么多年还入不了道,就是因为基本的品德不具备。连基本功都没有,怎么入道呢?

一个学佛的人遇事总为自己解释辩护,可见内在的承受力多么小。你与其用心解释,不如用心去找原因,把事情做好,把人做好,用事实来说话。

干什么都要一心一意。这个一心一意指的是全心全意。你全心全意地工作,全心全意地打坐,全心全意地学习,全心全意地吃饭……做任何事都全心全意,无论做什么你都会成功。如果你做什么都三心二意,任何事你都做不好。

东华寺这么好的修行环境,再不进步,真的是冤枉啊!父母给了你健康的身体,这么好看的容貌,又生在太平盛世,闻到了佛法,遇到了明师,住进了寺庙,你应该感到很庆幸、很知足、很感恩!你应该利用这个身体、这个时代、这个太平盛世、这个环境,好好地用功修行才对,而不是享受你拥有的这一切!

学佛,就要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千万不要跟身边的普通人比,要跟祖师比,跟佛比!你想在东华寺出家,不是你有信仰,我就收你。信仰能说明什么?信仰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谁的信仰经得起考验?谁不是人云亦云,跟风从云?谁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能不被环境转?我不会看你的信仰,而是看你的素质、你的发心、你的所作所为,这些才是你信仰的真实体现。

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发心,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家,出了家能做什么!如果你出家是看好这个环境,这个饭碗,什么都不会,不能为三宝做事,只是混饭吃,你就是一个贪婪者、索取者、占有者,不是一个创造者、施予者。

过去两个信徒死了以后去投胎。阎罗王问第一个说:“你想做一个施者,还是做一个受者?”这个懒汉说:“我想做一个受者。”阎罗王说:“好,很好!”另一个说:“那我就做一个施者吧。”阎罗王也说:“好,很好!”阎罗王接着说:“受者就是乞丐,靠接受别人的施舍活着;或者是一个身体残弱、六根不全的人,靠别人养着,给他端吃端喝;或者是猪牛羊等,靠人饲养。”那个懒汉一听,后悔极了。阎罗王接着又说:“你想做施者,我就让你功成名就,给你荣华富贵,让你成为富豪、高官,做大智者、大勇者;让你有足够的智慧教化别人;有足够的财富施予别人;有足够的权利利益别人;有足够的体力帮助别人;有足够的能力干一番事业,养活成千上万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做祖师,让大家来到你身边,闻你的法,修行悟道。”这就是施者与受者的区别。

你愿意做施者还是受者?发多大的心,就成就多大的事。只有发施者的心、利益众生的心、成佛的心,才能成佛。

2010年8月27日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主要讲述禅学,禅与现代人的生活,禅堂的生活与清规,禅者云游与参访,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用余生去骗你

    我用余生去骗你

    我用余生为你编织一个精美的谎言,以爱的名义,以生命为代价,只愿你余生欢喜无忧
  • 我依然仰望星空

    我依然仰望星空

    一名普通的东北女孩独自来到北京上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但为了梦想她辞去公职,投身创业浪潮,成为一名创客,通过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 精灵之遗臭万年

    精灵之遗臭万年

    我叫沃兹,在垃圾场长大的孩子。对我而言童年生活就是伴随着恶臭与嘲笑的一场梦,一场恶梦,一场恶臭的梦!当我以为成年就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噩梦之地的时候!看着脚边的破破袋,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你们这群垃圾,准备被垃圾制裁吧!(QQ粉丝群,807887279)
  • 那年月色正如墨

    那年月色正如墨

    她,重情重义,面冷心热,却在深宫沉浮中失了真正的自己,逐渐忘却爱的感觉……他,君临天下,九五至尊,却因那把龙椅而身不由己的成为孤家寡人,即使富有天下,也难得真情……当真相残忍揭开,已密不可分的二人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打破惯例而又真实残酷的深宫文,帝王家,向来无情,更不能有爱!
  •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应劫而生,破而后立。既然得了这身子,少不得要圆了身上的因果。这具前身心心念念不过……是要嫁给四阿哥。那么便嫁了吧。
  •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写给父母的教育枕边书》的最大受益者是以下的人群:刚刚面对教育问题的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筹莫展的父母与老师:不能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与老师;正在为孩子的某些问题焦虑的父母与老师;试图与孩子建立最亲密关系的父母与老师。
  • 迷雾围城:(《人生若如初相见》原著小说)

    迷雾围城:(《人生若如初相见》原著小说)

    已改编成电视剧《人生若如初相见》,由韩东君、孙怡、方中信、侯勇等人主演,2017年即将播出。《迷雾围城》作为《来不及说我爱你》的前传,讲述的是与慕容家二分天下的易氏家族的爱情故事。喜爱《来不及说我爱你》的读者,还能在《迷雾围城》中见到少年时代的慕容沣。英雄美人,烽烟乱世,三千里江山如画;一时豪杰,家国情仇,再回首,夜色微澜。被禁锢在三少奶奶名分中的女学生;为夺嫡位相互残杀的易家兄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艳名远播的风尘女子;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一场看似寻常地追捕与营救,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怀着各不相同的目的,周旋在彼此身边。掩人耳目的“面具”之下,隐藏着无法告人的欲望和真实身份。窃密、刺杀、胁迫,一切手段背后,是各方势力、不同信念的博弈,也是财富利益的争夺。而巨大的阴谋如一张网,早已在他们周围悄然密布……荒烟蔓草的年代,权势江山面前,是否还有爱情的一席之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凡求问仙道

    凡求问仙道

    万古长生,仙凡两隔,自古凡者,帝王为尊,仙者,万世永存!世俗少年萧林步入仙途,携神秘古玉一步步探索未知的修仙界,爱妻如何重生,仙宫之谜为何?极境称王,神通五行,上古之变,极古之尊。修仙境界: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三境,强弱之分看渡过几次大天劫,一般渡过第一次便是其中佼佼者,渡过第二次可轻易斩杀没有渡劫的大乘,渡过第三次拥有飞升真仙界的实力,整个灵界诸多域面不会超过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