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34

第34章 佛法只为利益众生而来(1)

问:作为一个修行人,您一生想实现的目标是不是都实现了,还是有更高的目标?

如果有,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师: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还没有付诸行动。现在我只想好好地学习,充实自己,将来有机会再出去传播佛法,把自己的所学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众生。如果没机会,就待在寺院里修行,自己受用。做事要看因缘成不成熟,外在的条件是否允许。现在我每天接待来访的信众、客人,领着寺庙的僧众修行,也许你们认为我已经开始传法度众生,但在我心里这些都不算,我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如果能在藏经楼学习五年,那是我的福分。但是,我也会顺其自然,随着社会的需要做些利益众生,完善自我的事。

问:您是不是认为像星云大师那样全世界弘法,可作为您未来从事的一项佛教事业?

师:僧人要走的都是传播佛法、办学育人的路。民国年间,太虚大师二十来岁,他不在禅堂里打坐,而去创办佛学院,当时的老和尚拿着拐棍把他的头都打破了。现在大家发现,太虚大师当时创办佛学院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没有佛学院,佛教现在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当时年轻和尚在禅堂里盘腿打坐,热血沸腾,根本静不下来。太虚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创立了佛学院,把那些热血沸腾的小和尚全部集中到教室里去学习。结果现在佛教界的泰斗,多数都是从他当年创办的佛学院里出来的僧才。

中国最早的佛学院是武昌佛学院,在1920年创办。闽南佛学院是在1922年创办。这是太虚大师创办的两个最早的佛学院,因为文化大革命,佛学院被迫停了近三十年,宗教政策开放后马上恢复了。

问:从一个修行人的角度来讲,您把自己的实证功夫修到相当的高度,然后再入世弘扬佛法。而有些法师一开始就入世。是不是他们修证的功夫有所欠缺?

师:我不这样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都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环境里,针对自己不足的一面在修。并不是关起门来,盘着腿就叫修行,这是小修行。大修行是直接入红尘去面对人,面对事,而不被其转。我们是没有这个能力去转人转事,只能坐在禅堂里把自己的定力修得坚固一点,然后再出去。我们是先关门,再开门。而他们本身就有这个定力,不需要关门,直接就开门。佛教讲,开门是为了关门,关门是为了开门;入世是为了出世,出世是为了入世。他们能够一步到位,积极入世,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出世。

问:是不是不管修什么法门,最后都要闭关?

师:并不是关起门来就是闭关。何为闭关?佛教讲关闭你的六根,不被外境所困所扰所羁绊,这才叫闭关。现在我们都狭义地理解闭关,以为关起门来就是闭关,即便把自己关进关房,关不住心,又怎么能叫闭关呢?我们每天出去做事,接触众生,眼耳鼻舌身意不被外界的人事物所干扰,这才叫做闭大关!

问:但是,在闭大关之前是不是要先闭小关,才能把自己的六根收摄住呢?

师:如果你的功夫不够,还是先闭小关。如果功夫够,一步到位,直接闭大关。

问:按您所说,服务大众是人生的最高意义所在,那么修证到明心见性的层次,算不算是人生的重中之重呢?

师:服务大众必须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会给大家导错航。佛教提倡修行成就后积极入世,并称之为菩萨再来。没有成就做利益众生事业的人,只能叫发心菩萨。

问:您修行到这个境界,如果今生的尘缘已了,您下一世会选择再来,还是在不同的或更高的境界安身立命呢?

师:呵呵,我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只想好好学习,充实自己,有机会就做一点事,没机会就在庙里美化寺庙,净化心灵。

问:佛教算是受苦的宗教,道教是一种享乐的宗教,两种教育不一样。佛教主要是避免死的痛苦,所以首先要穿透生死,把生死完全打通打破,是不是这样?

师:没有这个说法,所有的宗教都是为活人服务的,只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素质不够,把宗教理解偏了,甚至扭曲了,所以有一种佛事专门给死人念经做超度。实际上佛法是为活人服务的,对死人的服务只是顺手捎带。如果活人都不能受益,让死人受益,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佛教的根源是不是在于释迦牟尼佛要穿透对死的恐惧?

师:他成道不是源于对死的恐惧,而是悟到了有生就有死。我们知道为什么活着,还不知道如何死去。死是一种什么状态?要到哪里去?带着这些困惑和疑惑,佛祖立志探索,一路走来,终于悟到,明白了,从而创立了学说,创立了宗教。实际上宗教是文化,是生活,是让人活得更明白,死得更坦然。

问:您个人现在对死怎么看呢?

师:如果你真的悟到了死的那一半,或者已经探索到死的那一半,就不会再畏惧生死了,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学会了如何生,如何死。修道就是要掌握如何死这一部分。但是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如何活这一部分,死的那一部分极少人去思考,去学,去研究,去探索。

问:……(录音不清)

师:我们评论一件事,总喜欢把它定位为对或者错。一件事能让人受益,让人度过痛苦期、危险期,它就是对的。也许过了这个时间地点,它可能就是错的。一个道理、一个方法、一个工具,不可能永远都用得上。就像船一样,过了河就没有价值了。爬山的时候你还在找那只船,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当下它的存在确实有意义,确实发挥了作用。要活在当下,用在当下。

问:永嘉大师曾经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他讲的是佛法的空性。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句话的精要在哪里?

师:这是实证功夫的境界,这时候他已经超越了生死,而且由这个层次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我们所谓的有生有死,是在这个层次;过了这个层次,就没有生没有死了。为什么没有生没有死呢?因为他已经与万物融为一体了。就像一滴水一样,它是孤立的,所谓的修行,无非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这一滴水回归大海,一旦回归大海,就回到了它的源头,就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六道轮回,没有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果让它始终保持一滴水的状态,它很容易就干涸了。如果你想办法让它回到大海,它就不增不减了。它只是在不同的时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问:那么,这一滴水当初是如何从浩瀚的本体中脱离出来的呢?第一念的无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无明呢?

师:你不能叫它无明,也不能叫它智慧,只能说它是一个东西,各个宗教都给它定了不同的名称。这样一个东西,到了无明里面,它就变成了无明;到了智慧里面,它就变成了智慧。虽然它变成了智慧,变成了无明,但是,进入无明,它还包含了智慧;进入智慧,它还包含了无明。它什么都涵盖,环境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当这个环境消失,它又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

问:那么我们这一滴水为什么要从浩瀚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本体中脱离出来呢?

师:我们的存在和出现是为了起用,它必须介入到身体里面才能起用。如果人不动念头,它不会来;动了念头,它才来。

问:这个浩瀚的世界从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中涌现出来,这都是心中的幻想。那么,为什么它要涌现出来呢?这个体是不是就像老子《道德经》里讲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因为它比较寂寞,所以心生万物,创造出这个万千世界来?从佛法的角度可以这么理解吗?

师:也可以理解为寂寞。是娑婆世界的规则需要它来扮演这个角色,因为人在娑婆世界要演一场戏,必须有这个东西的介入,没有这个东西戏演不下去。如果不在这个时空演这场戏,就不需要它的介入,可能在另一个时空,它又以另一种形象出现。总之,它在规则内,是本来面目,是佛性,是道的显现。

问:是不是佛法所说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同时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师:对。在不同的时空,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问:只有在证悟的时候才能了解,是不是这个意思?

师:它不是一种意思,而是一种身心的感受。比如我们早上醒来,脑袋还没有开始思考问题,念头还没有出现,身体还没有动,在那一两分钟里,你会觉得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感觉不到肉体的存在。过了一两分钟,头脑开始思维了:现在几点了?今天有什么事要做?……念头接二连三就来了。我们修到某个阶段,非常类似刚刚醒来的这种状态和感觉:有身体,但感觉不到身体;躺在床上,感觉不到床;盖着被子,感觉不到被子。因为那时候头脑还没有产生作用。当头脑一产生作用,你就从另外一个世界回到这个现实世界,就听到外面车水马龙的声音,烦恼也随之而来,什么都来了。

我们修禅定在某个阶段必须达到这样。这样究不究竟呢?这样是究竟,但不能起用。要想有用,必须从这种状态里走出来,达到一种什么状态呢?你坐在这个地方,感觉不到桌子凳子的存在,自己身体的存在也感觉不到,只有一个灵明的觉知存在着,人家叫你,你听得到,外面的马达声、刮风下雨声你也听得到,什么都听得到,需要做事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个想法、方案反应出来,需要什么就反应什么,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比前面的境界还高。这两种境界都靠实证,跟理论上的悟没有关系。

前面的那种禅定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但不能起用,要起用,非后面这种禅定不可。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停留在禅定里,像个傻子呆子一样。他有定,但没有转成用,一旦用就乱了阵脚,因為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所以一定要出来做事,否则只有定,没有用。

问:您刚才讲的大定状态,比如说您现在跟我们交流,您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但您的觉知是存在的,这就是大定吗?

师:对。有两种人最容易达到这种状态,一个是从政的人,一个是从商的人。最容易进入误区的是搞艺术的人,他往往处于自我之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十个人跟他说话,他只能听到一个人说的话,其他人说的都听不见,他的眼里只有一个人。但是从政从商的人,前面十个人,他可以看到十个人;一百个人说话,他可以听到一百个人的声音。

问:搞艺术的人的那种状态也算是定吗?

师:也算是定,但是一种小定。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有一种大定——和万物融为一体。

问:刚刚醒来时那两分钟的定是艺术家的定,而政治家和商业家的定就是您刚才讲的大定?

师:这两种人最容易入道,他们所有的神经都随时在活动。而艺术家只有那一根神经是活的,是开放的,其他所有神经都是死的。修行得道的人,他的神经和政治家的神经是一样的,他们的警觉程度是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你喊他,话音还没落他就应了。可是有的人你喊他好几声,他还听不见,为什么呢?一部分人是走神了。一部分人是他的神识还在沉睡,没有苏醒。一个从政或从商的人,他的神识是清醒的,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商场上,都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修行好啊,有定力,你喊他,他都听不到。”其实这只是小定,可是一般人不懂,以为这个人处在大定之中。如果大定是这样,修得像个傻子一样,还有什么价值?修行过程中的确会出现这个阶段,这也叫沿途风光,但很快就应该过去。修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境界都叫沿途风光。什么叫境界?就是现象。什么样的现象?生理的反应和心理的反应。如果你一留恋,一停留,就没办法再前进了;你不停留,永远都在进步。

问:按您刚才所说,在凡尘中是修大定,是真正的禅定。但我们在凡尘中有很多工作和责任,本身又没有定的功夫,身心老是向外奔窜,很难在修行上有真正的提高。那么在时间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和安排好入世和某个阶段出世的静修呢?

师:在社会上工作,要思考和处理问题,要应酬,这个过程确实会消耗我们的体力和心力,扰乱我们修行的功夫。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超过极限,透支了,身体这个工具就不跟你配合。你的心力跟不上,修行也会变得缓慢,甚至出偏差。一个人要想修道、悟道,身体必须非常健康。身体好,精力气魄足,才不会被境转;身体不好、气虚、神不全,被外界的人与事一干扰,就乱了方寸。身与心任何时候都是一体的,既然一体,就要在身心上同时下手,同时转化它们。你们学校里是不是经常有些灵修课?

答:有!主要是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但相对来讲,基督教的会多一些,佛教的比较少。以我们商业的眼光来看,这完全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市场。因为佛光山在北美非常兴盛,但在欧洲没什么影响。

师:佛光山已经做成一个品牌了。佛光山出去弘法的,相当一部分是经过培训的信徒,这也开了在家人讲法的先河。东华寺未来的计划是:把修行的场地分成三个。一个是四众的,无论在家出家、男众女众,只要是初级的,都在同一个地方修。达到中级水平才分出家在家、男众女众,分开来修。最高级的也在同一个地方修。如果你认为男女在同一个地方会扰乱你修炼,你就不要待在这里。因为你将来出去弘法要面对的,也是男女二众。现在你就没有定力,将来出去弘法也一样没有定力。所以我们东华寺修炼分三个地方。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禁忌和戒律经常被当作负面的因素来对待。但是据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察,禁忌和戒律在人类社会中,实际上发挥着一种集聚个人能量为社会能量,将人类从“自然状态”推向“文明状态”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禁忌学的通用原理以及伊斯兰教在确定禁忌时的原则,对100个伊斯兰教生活禁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人们了解伊斯兰教本源的基本面貌,揭开历史蒙在伊斯兰教身上的神秘面纱。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青春有期

    青春有期

    她十几岁的时候曾心怀梦想,把青春当做一场盛宴,虚度了年华。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渐渐知道,生活不会给你一点放纵的机会,享受过什么,就要付出同样的代价。而她认为的上学时那些悸动过的几段恋情,在她工作后才发现,终究是抹不去一个他的身影。
  •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没有婚姻,没有金钱,甚至没有一句承诺,褚夏衣就在这个被誉为“北城女人最想嫁”的矜贵男人身边默默待了三年。只要他要,只要她有!这便是褚夏衣对顾靖庭的态度。有人问顾少:是什么让你将一个女人吃得死死的?他掀起凉薄的唇:养过宠物么?三分饱,七分馋,让她心里对你恨得痒痒的,却又离不开你。对你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转身却又能毫无原则的原谅你的一切。只是,真的能原谅一切吗?...她以为,爱情只要等待,便会迎来花开并蒂,于是,大胆询问:你会娶我吗?他勾唇轻笑,拍打着她的脸:梦该醒了!她以为他是不婚族,直到,“不婚”的男神终于为他心爱的女人披上了一袭白纱...直到,她病入膏肓......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一段离奇的身世,一张飞往异国的机票,将他和她的世界彻底阻隔。“后会无期,我的爱人。”北城飞往西雅图的13小时航程,她的眼泪未曾间断...心脏骤然缺失的那块地方,叫做顾靖庭。...一别经年,她不再是他呼之即来的宠物,而是另一个男人的掌中宝。而她转身带笑的眸子,一如当年,只是那耀眼的白纱,和身边的萌娃,却一瞬间刺痛了他的眼,慌了他的神...直到多年后顾靖庭才明白,两人之间,最先沦陷的原来是自己的心。
  • 天才萌妹驾到

    天才萌妹驾到

    君九九一名优秀的宝石鉴定学生,却因车祸,穿越到了平行时空。在睁开眼时,她是君氏集团刚满一岁的小公主。有着帅气的三位哥哥,每位哥哥在君九九眼里都是温柔体贴的国民好哥哥。片段一:君九九蹦蹦跳跳的跑到还在看文件的君无忧,君墨亦和君少卿三个人面前。“哥,有人说喜欢我,都表白了。你们看,还给我了一束玫瑰花呢!”君墨亦默默的走了出去,“夜溪!去把那个人找出来给爷废了。居然敢打自己妹妹的主意!真是找死”君无忧则,平静的问,“小九,那家企业的?”君少卿:“靠,居然敢撩本少的妹妹,小九他家住哪?我一个炮轰死他!”君九九:“。。。。。。”怎么这么大的反应。放心入坑?*。?(ˊω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涯界传说

    天涯界传说

    此乃窥见奇特,激情,热血传奇,江湖,成长的小说
  •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老的爱琴海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诞生于口头传说,在一代代人的口头流传中不断被完善,后来才被整理、加工并记录下来。《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关于神的故事,另一部分讲述的是深受推崇的古希腊英雄人物的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影响着后来的希腊文学,不仅如此,对整个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故事》还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它描述了人类社会初期,古希腊人在爱琴海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
  • 霸道前夫请克制

    霸道前夫请克制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对你说四个字,誓死不嫁,如果要在上面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今生今世来生来世……”婆婆的诋毁,冷酷丈夫的冷嘲热讽,好友的算计,终究让她遍体鳞伤的离开……三年后,前夫纠缠不清,她视他如废土,他却视她如珍宝。可是不好意思,娇妻不见,悍妻来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离开我,遇见我

    离开我,遇见我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遇见,因为无论离开还是遇见,都是一切故事的开场。那一年的肯尼,独自求学英国,带着过往的小小伤痕渴望在古堡环伺、树木参天的陌生国度开启新的人生,有亲情的拉扯也有友情的羁绊,但最终他遇见了朋友、遇见了故事,也遇见了满满的过往和青春。有过欣喜狂欢,也有过困惑迷茫,毕竟人生的路那么长,总有人在不知不觉间遗失分散,但那些生命中因他们相伴而浓墨重彩的日子永远不会褪色。多像一场梦啊,好庆幸曾经陪我追梦和圆梦的那个人可以是你。
  • 骑龙十八式

    骑龙十八式

    无意中到一个仙侠的世界,遇见一条自称为龙的长脚金色鲤鱼,易三元的世界在一夜间天翻地覆。啥啥?要我做一条龙的新娘?本姑娘对人兽没兴趣,喂喂,前面的帅哥等一等,请问婚否?有房有车不?本姑娘上得厅堂,入得厨房,要什么,有什么……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