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100000010

第10章 丛林中的规矩

佛教传到唐朝时,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一直沿用到现在。在两位祖师未创丛林,立清规之前,出家人都是找个山洞或结个茅蓬自己清修,很少有大众集中到一块儿修行。自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到唐朝,开悟证果的人特别多。但对佛教的推动特别慢。

自从有了丛林,就把佛教传布开了。这固然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但佛教的衰弱也由此开始。因为有了丛林就有了矛盾。虽然大家都是学佛的,但毕竟不是佛,内在的境界、素质不同。就是当时在佛身边的人,也有菩萨和罗汉之分。我想,两位祖师在创立丛林时是看到了这一点的,那为什么还要创建呢?因为利大于弊。

台湾的佛教都是各占山头,各自为政,互不往来。西方国家的宗教团体,包括佛教团体,也是如此。中国大陆因为政治上的统一管理,避免了这一点。

祖师立的规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需要,在不断地变动和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你不去适应社会,自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出家人的戒律有好几百条,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但都不离五条根本戒。丛林有十条根本共住规约,虽然各丛林的规约有所不同,但都不离这十条。

清规戒律并不是用来约束我们,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变习气毛病,改变命运,成就我们的。因为我们凡夫很难管住自己。有几个人能达到孔子讲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圣人已经超越了,达到了无持、无犯的境界。而作为一个没有超越三界的凡夫来说,是一定会被因果束缚的。这时候只有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一个修行人一定要相信因果,否则一切免谈。越往上修,越要深信因果。只有深信因果,你内在的“质”才会突飞猛进地改变。为什么凡夫的智慧难以生起呢?就是因为悲心生不起来。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约束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怎么做都没有错。当两个人相处时,对方就是一面镜子。你会用,会回光返照,看到别人的毛病,就会发现自己有类似的缺点。所以祖师们比较注重共同熏修。从丛林里出来的人,素质就与一般人不同,比较懂规矩,也容易与人和睦相处。从小庙里出来的人,即使内在的境界很高,但由于未在大众中熏修过,许多习气毛病很难改掉。

如果一个人能适应团体生活,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说明他内在有一定的境界,习气比较轻。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喜欢一个人独处,独来独往?喜欢清净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别人的种种习惯,或者说“习气毛病”,不能包容别人。

从一个团体出来的人,就代表了这个团体的形象。如果这个团体没有规矩,你一个样子,我一个样子,五花八门,就无法管理,这个团体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天下丛林那么多,为什么都有各自的规矩呢?一个道场有了规矩,就不需要人来管,而是用规矩来约束。如果你不能适应这个团体的规矩,你在这个团体里就住不下。如果能适应,说明你内在的境界和这个团体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和这里有缘,和那里无缘,“缘”是什么呢?就是彼此能相应、适应。这个道场定的规矩与你相适应,你就觉得有缘。这个道场定的规矩约束你,使你感到不自在,你就觉得无缘。

一个人要学着去适应规矩,当你适应以后,会发现规矩什么都不是,对你来说就像不存在一样。比如“吃素”,刚开始不让你吃肉,你会感到很难受。过了几个月或半年,当你习惯了吃素,你对不能吃肉就不会觉得是一种约束了。当你超越了这条戒,它对你而言就等于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超越,这条戒就会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得你难受。

到任何一个团体都要适应这里的大众,遵守这里的规矩。适应了,住着就舒服,就不会感到被束缚。为什么有的人到任何地方都能适应呢?如果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不是太强,到任何团体,都能很快融入其中。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商业101:实战经验分享

    商业101:实战经验分享

    书中总结了一系列经商诀窍,涉及公司经营的各个阶段。这些经验是40年成功职业生涯的结晶,其中几家不同类型的公司都从初创期开始,成功度过了转型期,最后发展成了成功的企业。本书中介绍的技巧包括招聘、解雇、并购、销售、市场营销等等。
  • 重生八零做米虫

    重生八零做米虫

    周沫最大的梦想就是随心所欲的活着。没有钱的人生又怎么能随意呢?既然重生归来本事没有,但是我有眼界了呀。本事可以这辈子慢慢学,钱却要快点赚的。带着两个妹妹活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其他的就不要太在意了吧。老天“呵呵,既然给你开了重生这个大BUG,钱,美男都会有的。
  • 穿越之这个设定不太好

    穿越之这个设定不太好

    【此文不是开局就是爽点的那种,走的是慢热路线,后期真的更好看,喜欢的请大家收藏多多关注,古言仙侠】传闻天庭上的小扫把为司命仙殒灭,司命仙强改她的命格,她坠落世间没了从前的记忆,而他也紧随其后,开始了你追我赶,甜而不腻的小生活,却不知一切都在轮回……
  • 邪王宠妃:腹黑二小姐

    邪王宠妃:腹黑二小姐

    她,21世纪最顶尖的杀手,却穿为叶府最无用的废材小姐,当废材变身绝顶天才,昔日欺辱她的人,通通做好心理准备,不往死里弄,她就不姓叶。他,帝国最尊贵的皇子,冷酷且腹黑,却慧眼识珠,独独对她痴宠无度。“喂,大哥,我们不熟!”邪王轻笑“娘子是不想负责了?”呃……且看他们如何强强联手,傲视群雄?
  • 温情以待

    温情以待

    发乎以文情,晓而说理论文,其文理不通,文笔低劣,望观者多为评之,方而修作。
  •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是辛丰年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对于许多乐迷来说,本书既是古典音乐的启蒙书籍也是与辛先生的邂逅伊始。在此之后,辛丰年这个名字成为一代古典乐迷心中的集体记忆。辛丰年从一个普通乐迷的视角出发,以“槛外人”身份漫谈音乐文化,涵盖从乐器、乐人到乐史的方方面面。这些 生动悠闲的文字蕴含了一位半生跋涉乐海的“老乐迷”对音乐渊博精深的理解与赤诚之心。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传召之门

    传召之门

    一个不甘平凡的普通生命,被命运选中,用毅力和信心不断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代王霸之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普通青年回忆录

    普通青年回忆录

    当我发现我是一个普通青年的时候,我已经21岁了。我能感受到青春与时间真真切切的从手边流逝,我曾经是个自命不凡的青年,后来在渐渐成长中,我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