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32

第32章 移孝作忠 以孝治国——伦理政治型的家国同构(1)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政治伦理型的家国同构,是指国家主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亲亲”而“尊尊”,父为子纲,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君为臣纲,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孝道转化为治国之道,即历代王朝的以孝治天下,家庭人伦渗透到国家制度的方方面面。社会政治收缩为家庭人伦,外在的等级制度被内化为家庭伦理道德,君父、父母官、臣子、子民的观念深入人心。移孝作忠,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既是忠臣事君报国,又是孝子扬名显亲。

一、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结合

“家国同构”,君父同伦,是孝道政治化最鲜明的表现。外国有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是政治和家庭伦理合一。“家”始终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组织,叫做“天下一家”。君长“以孝治天下”,家长“以孝齐家”。国家由皇帝这个大家长以及各级“父母官”来实行“父权制”管理。政治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同时还是一种与家庭血缘相联系的伦理道德上的情感关系。“国”和“家”,“君臣”和“父子”,“忠”和“孝”是统一的。宗法上的孝,就是政治上的忠。为政者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亲民官”,是一个维护地方秩序和福利的“家主人”。老百姓是他们的子民、赤子,接受君父、“父母官”的统治也是恪尽孝道。

(一)家国同构的君臣父子论——从孔子、韩非子到董仲舒

家国同构的君臣父子论是由孔子提出,经韩非子、董仲舒完成的。

1.孔子的君臣父子论

《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正名”,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颜渊》载,春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让国君、大臣、父亲、儿子各有自己的名分,各守本分。君臣父子都安守本分,天下就安定太平。

在这里,孔子已经把政治上的君臣与伦理上的父子联系起来。前面“孔子论孝”讲到,孔子主张“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明王以孝治天下也”。由“孝”而“忠”,从“亲亲”到“尊尊”,形成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合二为一的君臣父子论。

在孔子之时,严格的忠君意识还没有形成,他强调的君臣关系主要有三:一是称赞、歌颂圣君。即“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二是主张正君臣名分;三是强调君臣双方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义务。受春秋战国工商业等价交换意识的影响,这种道德义务带有鲜明的互利、互惠、等价交换的特色。《论语·八佾》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国君想要臣忠,首先得礼遇大臣,这里可归结为“君礼臣忠”。它与父慈子孝的道德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双方各自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基于孔子的道德等价交换原则,他的君臣父子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君臣间的双向选择。《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孔子语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后汉书·邓禹传》注引《家语》中,孔子又讲:“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这些话后来演变成“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成语。二是孔子不赞成放弃孝,而成就忠。《韩非子·五蠹》载:“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前文孔子斥责楚人“直躬之信,不若无信”,也是这种态度。

2.韩非子与秦汉时期的君臣父子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出于加强君主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孔子的君臣父子思想。《韩非子·忠孝》讲:“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这一命题,为西汉董仲舒的“三纲”画出了一个明晰的轮廓。

然而,战国到两汉,仍然把忠、孝各自分开,把父亲摆在君主的前面。

《韩诗外传》卷七第一章载:战国齐宣王问田过说:“君与父孰重?”田过回答说:“殆不如父重。”齐宣王愤然说:“既然如此,那些士人为什么还要离开父亲出来当官事君?”田过说:“没有国君的土地,无法安置父母;没有国君的俸禄,无法赡养父母;没有国君的爵位,无法尊显父母。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者都是为了父母。”齐宣王这才无言以对了。可见,齐宣王已有加强君权,让臣下放弃孝成全忠的意识。

由于汉代强调以孝治天下,这一观念仍没多大改变。西汉“王阳回车,王尊叱驭”的典故,反映了忠、孝都不是唯一的价值选择。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篇讲:“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宗族杀朋友,不为朋友杀宗族。”这显然是贯彻了孔子“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爱人思想,仍然把孝父放在忠君前面。

甚至到东汉末,仍然把父亲放在国君的前面。《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原别传》载:曹操为魏王时,曹丕为太子,一次大会宾客,曹丕问大臣们说:“在国君、父亲都生重病的情况下,只有一颗药丸,只能救一人,是救君啊,还是救父亲?”宾客群臣众说纷纭,有的说救国君,有的说救父亲,只有邴原一言不发。太子让他表态,邴原非常干脆地说:“救父亲!”曹丕并没指责他。

3.董仲舒的君臣观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吸收各家学说,对儒学进行再创造。为了维护绝对的君权,他吸收了韩非子的君臣父子说,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说教。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天道系统掩盖着的政治主张。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的君臣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正式提出“三纲”的概念

董仲舒大讲《春秋》大一统,鼓吹“强干弱枝”,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君臣关系成为永恒的,不可违背的天道,亦即君权神授。虽然尚未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具体条文,但意思已很明确了,待西汉末成书的《礼纬》就把“三纲”的条文具体化了。

第二,把君臣父子阴阳化

董仲舒用“阳尊阴卑”解释君臣关系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君臣、父子、夫妻的尊卑关系从此定位。

第三,通过对君、父、夫的意志服从,使“三纲”得到绝对体现

“三纲”把君臣父子关系置于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中,要求每个人必须按自己的身份去行动,不犯规、不越位。它强调绝对服从,弱化君、父、夫的义务和臣、子、妻的权力,强化君、父、夫的权力和臣、子、妻的义务,使这些弱势阶层在社会中逐渐只有义务没有权力,逐渐迷失了自己。

从西汉董仲舒倡言三纲五常后,逐渐淡化“君礼”、“父慈”,强化“臣忠”、“子孝”,以后便形成了愚忠、愚孝意识,其表现有三:其一,忠臣不事二主,由君臣间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其二,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其三,忠孝不能两全,即要求臣子放弃孝而成全忠。西汉那个“叱驭”的王尊就是弃孝全忠的典范。

(二)天子——“天下一家”的君长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天下是一家。中国人是按照家庭结构来理解天下各具体区域的交往关系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与周初分封大量姬姓诸侯国有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左传·桓公六年》载:“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与鲁、卫,兄弟也。”

这里的兄弟,都是指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

秦汉以后,虽然封建制度基本解体,但是天下一家的观念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以至于形成了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观念。

1.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君长的权威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是君主制,统治者被称为天子和皇帝。

“天子”一词始自周朝。周人尊天,以天为至上神。周的统治者在殷代已称王,灭殷后,感到天命靡常,夏与殷都灭亡了,所以要提高周统治者的地位,而称为天子。“天子万年”、“明明天子”、“天子之功”,是《诗经》中的常用措辞。《左传》中“天子”之词甚多,如“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天子有命”、“天子有事于文武”、“天子蒙尘于外”等。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王不再是周王的独自尊号,许多诸侯也自己称王。现在所见的战国诸子书纷纷称天子。《孟子·万章下》更在讨论周室班爵之制时谈到当时的爵制是“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白虎通德论·爵篇》说:“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称始皇帝。东汉蔡邕的《独断》说,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皇帝的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居住的地方曰禁中,出行所在地曰行所在,印曰玺。皇帝的命令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这些名号为秦所创,以后两千年的专制时代基本没变。

《礼记·坊记》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礼记·内则》也讲:“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这里把国与家相提并论,天子皇帝不仅是天下的王,还是这个“天下一家”的大家庭的家长。

既是天子皇帝,又是大家长的君主是天下财富、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和主宰者。《诗经》上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荀子·荣辱》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君主的权力和权威是全国最高的,无可匹敌,叫做“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普天之下的民众都是他的臣民、臣仆、子民。《盐铁论·备胡》讲:“四方之众,其义莫不愿为臣妾。”

2.古代君王的“天下一家”意识

古代帝王的“天下一家”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天下大一统,二是把国家收缩为家庭,皇帝是君父,百姓是赤子、臣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留下的峄山刻石有:“乃今皇帝,一家天下”。秦始皇“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对我国古代封建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东汉光武帝对部将冯异说:“(我们)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经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隋唐皇帝的“天下一家”又表现为“华夷一家”。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便以天下一家为己任,他曾对尚书仆射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隋书·突厥传》载隋炀帝语曰:“今四海既清,与一家无异,朕皆欲存养。”唐高祖李渊曾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唐太宗反复讲:“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又强调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文宗也提出了“海内四极,惟唐旧封;天下一家,与我同轨”的思想。

北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天下一家”的意识中完成局部统一的。唐后主李煜派辩士徐铉对宋太祖说:“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没有过失,为什么要出师征伐?”宋太祖反问说:“父子分为两家,行吗?”后来,宋太祖又严正宣告:“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元世祖“天下一家”和“圣人以四海为家”的思想更为突出。他改国号为大元,就是为了“见天下一家之义”。明太祖朱元璋多次阐述“圣人之治天下,四海内外,皆吾赤子”,“天下守土之臣皆朝廷命吏,人民皆朝廷赤子”等观点。明成祖也强调“华夷本一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者,皆朕赤子”。

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在《五族国民合进会启》中指出:“我五族国民原同宗共祖之人,同一血统,所谓父子兄弟之亲也。”后来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要求“五大民族相爱相亲,如兄如弟”。

(三)官吏——国君的臣子,百姓的父母官

我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历代王朝都是通过“官”这个“工具”来对人民进行统治的,对这个“工具”美其名曰“民之父母”,而把被统治者亲切地称为“子民”。把“父母”和“官”合二为一称“父母官”,正是伦理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

1.儒家论“为民父母”

《尚书·泰誓》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在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过程之中,“社区营造”之理念也随之回流中国。在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强调空间、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权甚或参与权的社区(community)保护观念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如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强调的那样,空间、人口和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时间守则

    我的世界之时间守则

    主人公在一天发现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便前往了游戏异界,不料这款游戏并非主人公所想。一切的一切貌似都不是主人公认识的mc。任务重重,时间困住了主人公。我们的主人公如何坚持一个月,完成任务杀掉boss然后一夜暴富迎娶白富美呢?敬请收看《主人公的不归路》
  • 这就是无敌

    这就是无敌

    新书《一拳破万物》起点已发,欢迎追读。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真正的无敌就是不用修炼,不用神器法宝,不玩套路,不用系统。不管敌人是谁,是什么实力,全部一拳搞定!这就是无敌!书友群:105096859
  • 触及超凡

    触及超凡

    如同神话降临现实,阴魔,暴怒,雪之下,幻想炼成......当被誉为神权的事物介入人生,不被凡人所见的利刃,轻易斩断了,作为生命的尊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血腥杀戮,百万存一。植物般平静的人生一去不返,以天地为囚笼,被迫进行渺茫的生存可能。啊?拿错剧本了?我的力量体系和他们不一样?是滴血重生+屏蔽神权的能力?来剑南长舒一口气:那没事了。既然选择成为天魔,那么他便要成为凌驾世界的梦魇。
  • 网游之勇士黎明

    网游之勇士黎明

    你们都爱玩刀是吧?那老子就偏要耍剑!力量堆得高了不起?老子全敏加点TM会怕你?你说攻击力不够?老子不可以靠攻速来凑?输出什么的无所谓,姿势整到位还怕把不到妹?招架流你不怕劈坏刀?闪避流你不怕闪到腰?不觉得老子的猥琐流才TMD最风骚?是不是觉得老子讲得很有道理?觉得有道理的话就都把刀放下,砍到花花草草什么的多不好哇,哎呦喂,大哥大哥我错了……——某个正被围殴的剑魂
  • 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犯罪也在不断升级,残忍暴徒不断犯下惊天大案,使得各国警方疲于奔命,破案率直线下降。为了准确预测犯罪风险,找出凶手们的共性,预防连环凶案的出现,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应运而生。犯罪心理画像是通过分析作案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表象或信息,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及外在形象的侦查过程。犯罪心理画像是查办连环凶案的强有力武器。本书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本书的适用读者是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 超级神仙抽奖系统

    超级神仙抽奖系统

    数百年前,仙界遭遇劫难,仙宫崩塌,世间所有的神仙都消失不见,也再无人可成仙。直到有一天,屌丝大学生石飞凡偶然得到了一个超级神仙抽奖系统。“恭喜主人,获得财神爷的小礼物!”“恭喜主人,获得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恭喜主人,获得嫦娥仙子!”……
  • 乱心仙劫

    乱心仙劫

    什么叫实力宠妻,哦应该是实力宠徒,止澜仙君表示花式秀恩爱分分钟甜到齁无压力,毕竟好不容易养大的徒儿不能被猪拱了。所以,还让不让单身狗活了?佩剑表示自己还是装死得了,它假装自己只是一把没有灵气的剑。好友也表示最烦这种抓着机会就算抓不着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秀恩爱的了。请问还有没有一点师徒恋的羞耻心了?别人师徒在一起那都是备受良心谴责痛苦到不毁天灭地不痛快,怎么到了她师父这就画风突变了?姌汐想说,我是谁?我在哪?
  • 千堆雪卷万里尘

    千堆雪卷万里尘

    雪儿出生在古时的大户人家,而这位大小姐却一点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一直在爹爹的宠爱下放肆成长,直到遇到了这位“落魄”夫君…
  • 傲世嫡女倾天下

    傲世嫡女倾天下

    新书【异能重生之校园惊案】求支持哦!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修真者,也是丞相府凌家的嫡小姐。睁开眼,她居然来到了晚上梦中的世界。一切对于她来说太过熟悉,却不曾想穿越到了传说中丞相府,傻子嫡小姐的身上。从此,她又开始了穿越之路,虐妹保家。第一次,他云淡风轻的开口,只说了两个字:路过。第二次,他来到她的跟前,开口:嫁给我。从此,密宝在手,炼丹升级,后面还跟着一个跟屁虫。
  • 宗明天下

    宗明天下

    古语云:武王以平殷乱,天下宗周。一个现代网络小说家意外穿越回了古代,并且竟然穿越成了明初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所幸当时朱标还未死,一切还有机会,看一个现代小说家如何运用所知不多的明初历史知识和现代科学、社会知识当上皇帝翻云覆雨,改正朱元璋、朱棣父子犯下的错误,造就一个宗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