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19

第19章 孝与家庭伦理——以孝齐家(2)

伯禽年少时,和叔叔康叔去拜见父亲周公,去了三次,被父亲痛打了三次。康叔害怕了,对伯禽说:“商子是天下贤人,我们去问问他吧!”二人见到商子,商子说:“南山之阳有乔木,北山之阴有梓木,你们去看一看就明白了。”听完这话,二人便到山上仔细观看。只见乔树躯干高大而向上仰着,梓树长得低矮而向下俯着。他们回来将看到的情景告诉商子,商子说:“你还不明白么?高仰的乔树好比是父亲,卑下的梓树好比是儿子。”伯禽恍然大悟,原来父子之间得有尊卑上下,得有父子之礼,父位尊,子位下。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即一进门就快步而行,一登堂就下跪。大概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之一的父子之礼吧?

从此,历史上把父子、父子之道称作“乔梓”。南宋咸淳元年(1265),赵必豫与父亲赵崇岫同科登进士,家门荣耀,时人称作“乔梓同辉”。

后来,伯禽要到鲁国当国君,临行时,周公告诫儿子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普天之下我的地位够高的了吧?然而,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怠慢了天下贤人,你到了鲁国,一定要礼贤下士,千万不可骄傲。”曹操的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指的就是这段话。

伯禽到了鲁国,恪守父亲的教诲,“变其俗,革其礼”,使鲁国成为天下闻名的礼仪之邦。

在这里,周公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严父”的形象。《孝经·圣治》讲:“孝莫大于严(敬)父。”上述韩非子也讲:“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父慈”与“母慈”不同,它还有个父亲对儿子严,儿子对父亲敬的问题。《颜氏家训·教子》讲:“父子之严,不可以狎(侮慢)。”“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不能过度放任和溺爱,要有“乔梓”之严。《颜氏家训·教子》叫做“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过度溺爱非但不会对子女的成长有利,反而会害了子女。因此,古代又称父亲为“严父”。《晋书·夏侯湛传》载:“受学于先载,纳诲于严父慈母。”

2.孔鲤“过庭受训”与王守仁励志

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按照伯禽“入门而趋”的“乔梓”之礼,遵守父亲的教诲学诗、学礼,演绎出中国古代的又一个典故:“过庭之训”。

《论语·季氏》载: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鲤说:“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那里,我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而过庭,父亲问:‘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就回去学《诗》。又有一次我趋而过庭,父亲问:‘学礼了吗?’‘没有。’‘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我又回去学礼。”陈亢高兴地说:“我问一得三,听到了关于《诗》的道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伯鱼这段学诗、学礼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后世把接受父亲的教诲称作“趋庭”,把父教、父训称作“庭训”、“过庭之训”、“诗礼之训”。后来说的“诗礼传家”,也源于此。东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上》称:“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唐朝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唐朝诗人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清朝康熙皇帝有一本训诫诸皇子的书,就叫《庭训格言》,是雍正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的训诫写成的。母亲的教诲,也可叫做“庭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夫人庭训最严,心事不敢使知。”

说到庭训,明朝还有一段趣话,说的是明朝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父亲王华家教极严,虽屡次责备于他,但王守仁总不能改,一气之下,父亲就把儿子的象棋扔到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这虽是一首游戏诗,但其中蕴含着发奋励志的决心,蕴含着对父亲庭训的感激之情。

3.羲之善导儿开窍,子齐父名称“二王”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他写的字,真的是一字千金。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七个儿子都善书法,尤以献之的成就最大,他的书法集诸体之精华,一改古拙之书风,英俊豪迈,气势磅礴,有“破体”之美称。献之书法的每一点长进,都渗透着王羲之的心血。

王献之七八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开始很有兴趣。后来,觉得整天和笔墨纸张打交道,坐得腰酸腿疼,没有意思。一天,他到书房找到父亲问:“写字有没有窍门?”王羲之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打开窗户,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口大水缸和窗下磨秃的、堆积如垛的笔杆说:“等你把十八口大缸里的墨水用光了,磨光的笔杆也堆得这样高了,窍门也就找到了。”王献之明白了父亲的用心,惭愧地低下了头。王羲之见儿子知错了,便耐心地给他讲起了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苦练成材的故事,使得王献之深受启发。

从此,王献之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刻苦练习,日有长进。此后王羲之又让儿子爬山、舞剑,锻炼他的臂力和腕力,而后再学习书法。一天,王献之正在写字,王羲之想试一试儿子手上的功夫,便偷偷走到他身后,猛地夺取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结果,王献之手中的笔丝毫没动。王羲之很高兴,夸儿子找到窍门了。

王献之书法日益长进,开始有些名气后,便产生了一些骄傲情绪,练字也不那么刻苦了。一天,他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时,呈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王献之。父亲走后,王献之端详了很久,也没发现这一“点”有什么不同,便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又看,嫣然一笑地说道:“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到后大吃一惊,此后,他找到了自己与父亲的差距,克服了自满情绪,练字更加刻苦了。经过多年努力,王献之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同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后人有诗称赞说:

教子且勿急求成,滴水穿石见真功。

献之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父翁。

羲之善导儿开窍,子齐父名二王称。

4.赵轨、司马光教子

隋朝的赵轨教子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赵轨是河南洛阳人,少年时好学,有操行。隋文帝时,赵轨担任齐州别驾。东邻家有桑树,桑葚落到了赵轨家,赵轨让人拾起来全部还给主人,并告诫几个儿子说:“我并非沽名钓誉,非机杼之物(不是劳所得)不愿意侵占别人。你们应该引以为戒。”他的儿子赵弘安、赵弘智遵守父教,都很知名。

孔夫子曾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民间俗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中国人在金钱物欲方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气节。赵轨就是用它来教育子女的。如果子女不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老是觊觎别人的钱物,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司马光一生教子,修身为要,俭朴为重。他常教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并以家书的形式写了《论俭约》,劝诫子女切忌奢侈,崇尚俭约。为培养儿子的文字表述能力,司马光让儿子司马康参与《资治通鉴》的撰写。看其子用指甲抓书页,他耐心传授儿子爱护书籍之法:读书前,先净案,读书时,坐端正,翻书时,侧指轻。让儿子司马康终生受益无穷。司马康遵守父亲的教诲,以俭朴自律,博古通今,官至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以为官廉洁俭朴而闻名于世。

前面讲过的“彭泽之父千里训子”,也是教子的佳话。其他父教子的事迹还有很多。

隋朝贝州刺史厍狄士文为官清廉,家无余财,饥饿的儿子偷吃官厨里的饼,厍狄士文把儿子戴上枷锁,投进监狱。出狱后,又将儿子打了100杖,并徒步把儿子送还京师长安。

明朝陕西按察副使邝埜思念父亲,想见父亲一面。父亲邝子辅为句容(今属江苏)教官,邝埜利用职权改聘父亲为陕西乡试考官。邝子辅知道后大怒,写信斥责他说:“子居宪司,父为考官,何以防嫌?”邝埜寄给父亲一匹精致的褐布,邝子辅又把褐布寄还,附信责备他说:“你掌一方刑法,当以洗除冤狱为己任,怎么能迢迢千里送我褐布呢?”邝埜奉书跪诵,接受父亲的教诲。

中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教子事例史不绝书,在此只能挂一漏万了。

(三)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母教

“母德在教”。中国古代的母教文化丰富多彩,不仅方式方法多样,而且在教育效果方面丝毫不亚于那些须眉。北齐颜之推曾讲:“师友之戒不如傅婢之指挥,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对孩子来说,师友的教诫,尧舜的大道理,有时候真不如母亲、侍婢的话管用。如果说,严父之教的特点是威严、棍棒,而慈母之教的特点则是温婉、体贴,即现在说的情感教育。古代许多恪守母训的子女因此而立身扬名。

1.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

古人强调“外象内感”,胎儿能受到母亲言行的感化,“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这叫做“胎教”。西汉刘向《列女传》载: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侧身睡),坐不边(不靠边),立不跸(不单脚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汉代学者把胎教的源起归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周成王的母亲周后。说她们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立而不跂(qì),坐而不差,独处不踞,虽怒不詈(lì)”,所以生下了周文王、周成王这样明圣的天子。

关于胎教,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是孟子的母亲,孟母曾言:“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孟母不仅是胎教的典范,“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教子故事,也在民间广泛传颂。

胎教的目的,是培养出贤明、端正、寿考的儿子,其中固然有许多荒诞、迷信成分,但它主张优化一切影响胎儿发育的外界环境,注重用美感来诱导和感化胎儿,通过孕妇的生理、心理作用来达到优生优育,这其中也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反映了古代教育的超前意识和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

现代科学证明,优美的音乐能促进人体的内分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也能使胎儿感知,促进其发育。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论》中,从医学角度论证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足见胎教对促进古代优生学、医学发展的作用。

2.敬姜戒儿懒惰,田母责子受金

春秋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身为鲁国贵妇人,天天纺织不辍。公父文伯埋怨母亲说:“像我们这种贵族之家的主妇还亲自纺织,别人如果看到还以为我不能养母呢!”敬姜感叹说:“鲁国快要灭亡了么?怎么当官者还不懂治国处世之道呢?你坐下,我来告诉你。”接着,敬姜给儿子讲了一番治国勤民的道理:“过去圣王治民,总是挑选贫瘠的土地来安置他们,所以天下能长治久安。民劳思节俭,思节俭则善心生;安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成材,逸也;瘠土之民向往仁义,劳也。因此,天子、诸侯、大夫、士都夙兴夜寐、勤于职事,不敢怠慢。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一日怠惰。说到人妻,天子、公侯、大夫、列士的夫人都要亲自给丈夫做衣服穿。男女都各尽其力,有了差错就要治罪,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从上到下,谁敢使自己放纵而不用力气?如今我是个寡妇,你也只是个大夫,朝夕勤事,犹恐毁败先人之业,怎么能怠惰呢?”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讲堂录》曾言:“人情多耽安逸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而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这段发人深省的话与敬姜教子的劳逸论如出一辙。

刘向《列女传·母仪传》载:战国齐相田稷子将受贿的百镒(一镒合20两,一说24两)黄金送给母亲。母亲看到后很惊讶,问:“你做了三年的宰相,所得的俸禄从来没有这么多,这些是不是受贿所得?”田稷子对母亲很孝敬,不敢说谎,便老实地告诉了母亲。

同类推荐
  •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在编辑过程中既注重实用性,又要照顾到全面性。《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针对部分对联还进行了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热门推荐
  • 皮墨儿梦游仙境

    皮墨儿梦游仙境

    小墨儿被一只绿鹦鹉带进梦仙国,她的奇遇就此开始……她被认为是从天而降的救世主,只有她才能帮助梦仙国恢复和平,在小墨儿的帮助下,最终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小墨儿醒来,才发现这是一场梦,但她感觉梦是那么的真实,难道这真的是一场梦吗?
  • 神话崩坏

    神话崩坏

    神话跑偏了,这里是崩坏西游,很扯……狠扯!故事从苏芒夺舍了男扮女装的女帝开始……此刻。牛魔王正霸气求亲,扬言要将女帝掳走当压寨夫人!苏芒脸色绿的深沉:“我#¥%@#!“……本书又名《我夺舍了女帝》、《西游大崩坏》、《神话大乱炖》等等。
  • 巅峰肉身

    巅峰肉身

    拥有宇宙最强肉身是什么样的体验?被六道排挤,却又无法消灭是什么样的体验?失去记忆,坠入最差的世界,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古天说:“挺好玩啊!”
  • 甜心,不许闹!

    甜心,不许闹!

    小姑娘发现,某人家是住大海的,管她管的特别宽。管她吃,管她睡,还管她出不出门。不许她多吃零食,不许吃泡面,这也就算了,这特么的还不许她吃外卖。不许她熬夜,不许她晚起,午觉睡久了特么的还有罪了。每天早上被拉起来晨跑,晚上晚饭之后还要去溜个弯,美其名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小姑娘觉得,某人要是能够找到女朋友堪称世界奇迹。某人的对面住了一个看起来特别乖巧的小姑娘,安安静静的,笑起来特别甜。然而,某人发现,这小姑娘一点也不乖,呛起人来贼厉害。不仅如此,这小姑娘还喜欢晚归,还会打架。某人想,谁家的姑娘这么能闹腾?
  • 凤凰劫之凤凰涅槃

    凤凰劫之凤凰涅槃

    一场神魔大战在昆仑山拉开帷幕,存活下来的凤凰族突遭灭族之灾,唯一活下来的一只凤凰断瑕一心想耍找出灭族的真凶……她苦苦寻找,苦苦等候的那个所爱之人原来是她被屠师门的凶手。你不是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没人能剥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谁也不行。你还说过如果你身边有那么个少年你一定不会背弃他的。可是他屠了她那么多同门师兄弟,她要怎么原谅他?还是本来就是命运的捉弄?这场不可逆转的命运又会将他们拉往何处……
  •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王爷好无赖:庶女神医

    为什么人家杀手穿越不是御兽就是逆天,她好歹也是杀手……背后的药剂师。为什么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她却要在这里斗斗斗,嫡母专制,嫡姐口蜜腹剑,防不胜防。再斗我,再斗我,我斗死你们。什么,救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丞相,救活了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什么,那个断袖的战神王爷,要她去治愈他的……断袖!总之,这就是一个医药世家大小姐的快意人生奋斗记!
  • 嫡手遮天:彪悍太子妃

    嫡手遮天:彪悍太子妃

    “如不是为了王位,朕又怎会娶你这商家之女?”往日恩爱的夫君却是说出此等骇人听闻之言。皇陵中,万箭穿心,身虽死而心未灭。夏璎珞对天盟誓,如有来世定不嫁入宫门、坐那凤椅。所有欺辱,定当百倍奉还!
  • 万物至极

    万物至极

    万物皆可通天,由此为万物至极!天道主宰纪元,万物修行皆受其阻碍,少年蛟龙腾飞殊死抗争,故事要从红尘村开始说起...
  • 明湫

    明湫

    此篇文章真人真事。想说的是一个初中女学生面对学习,家人的不同生活表现。(文章的其他角色,为防涉及个人隐私,将用abcd代替)
  • 巫山梦华录

    巫山梦华录

    墨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