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17

第17章 学校教育,教民以孝(3)

四、蒙书中的孝道

在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上,蒙养教育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历朝历代都编著了一些蒙养教材。迄今可见最早的蒙养教材是《史籀篇》,据说是周代史官教学童的用书。历代具有代表性的蒙书为:西汉的《急救篇》,梁代的《千字文》,宋代的《百家姓》、《三字经》,清代的《弟子规》,等等。这些蒙书,大都出自大学问家之手,它们集中了历代蒙馆教师的智慧,包含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文化识字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课本,旧中国大多数普通百姓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就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这些蒙书。

汉代以后,《孝经》和四书五经一直作为少儿和青年学习的主要教材,向他们灌输儒家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所谓蒙养教材也只是相对于四书五经而言,那些语言浅显、内容简单的书,统称为蒙书。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几乎所有蒙书中,都有对孝道的教育,下面就一些有代表性的蒙书作些简介。

(一)《三字经》教孝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是俗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三字经》后来居上,是因为它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三字经》一般认为是由南宋末年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也有人认为它出自宋代文人区适子之手,还有人认为它是明朝人黎贞所作。《三字经》文笔流畅,句句成韵,读易上口,诵便入心,语言朴实无华,却又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历代畅行不衰。其中,有大量关于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论述和事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二)《弟子规》教孝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来源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经义。后来,经过清朝儒士贾存仁的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此书一经问世,即大受欢迎,流行于乡闾学馆,有些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乡学、村学的必用教材。《弟子规》三字为一句,两句为一韵,全文分5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事情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中极为重视对孝道的教育。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勿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贵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三)《幼学琼林》教孝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也有人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用骈体文写成,全书使用对偶句,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的内容博采自然、政治、社会、家庭、立身、处世、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典故,且又对仗工整,十分可观,所以成为最有阅读市场的普及读物之一。摘其有关教孝的内容于下: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

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乔木高而仰,似父之道;

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

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

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奚在?

……

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

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

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

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

焚裘伏剑,罗母与陵母俱贤;

跃鲤杀鸡,姜生与茅生并孝。

……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毋伤后足之雅。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

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

……

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

蒸梨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

缇萦上书而救父,卢氏冒刃而卫姑,此女之孝者。

(四)《增广贤文》教孝

《增广贤文》简称《增广》,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和民间谚语集。大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后经明末和清朝民间一些学者的不断修订、增补而流行于近现代社会各阶层。该书以儒家道德观念为主,兼有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关于教孝部分有:

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爱日以承欢,莫待丁兰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五)《老学究语》教孝

《老学究语》的作者是清代重庆人李西沤。体例如同《小儿语》,分为四言、六言、杂言三种,各自为段。内容也类似于上书,虽然语言带有老学究的语气,但不失为善言良语。

家长严正,卑幼恭顺,善气凝薰,元吉大庆。

有儿不教,不如无儿;教不以正,何以教为?

善爱儿者,不偏于爱;偏于爱者,儿受其害。

横天塞地,一个孝字,震古烁今,一件难事。

友以成孝,孝以兼友;薄兄弟者,薄其父母。

孝养父母,有儿教儿;眼前生计,勿荒于嬉。

人生百年,始于龆龀,不培其根,必染邪症。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世俗不孝者五,先要儿曹知道。

一体分为五指,指头或短或长;长短无非手足,弟兄切莫参商。

寸金寸阴,寸草寸心;世少百年之人,家有白头之亲。

(六)《幼学诗》教孝

《幼学诗》是太平天国颁布的蒙学教材之一。太平天国二年(1852)正式印行,作者不详。《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等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每条四句,全是五言韵语,排列整齐,易于记诵。由于太平天国存续的时间有限,《幼学诗》也传世不广,时间不长。

家道

家庭亲骨肉,欢乐且融融,

和气成一团,祯祥降九重。

父道

栋正下无歪,端严道自裁,

子心休使怨,满室遍和谐。

母道

为母莫心偏,慈和教子贤,

母仪堪媳学,福气达高天。

子道

子道刑于妻,顺亲分本宜,

妇言终莫听,骨肉自无离。

媳道

嫁出为人媳,和柔道自图,

莫同妯娌辈,嘈闹激翁姑。

兄道

为兄教导弟,念切是同胞,

弟有些须错,含容量且饶。

弟道

长幼天排定,从兄道在恭,

弟明天显则,福禄自来崇。

姊道

姊当教弟妹,炼好转天堂,

有故归宁日,团圆嘱短长。

妹道

细妹遵兄姊,和情莫逞高,

小心勤炼正,遵守十天条。

除了上述几本蒙书谈及孝道外,《小学》、《呻吟语》、《四言杂字》、《六字杂言》、《教儿经》、《好人歌》等蒙书也都有教孝的内容。

五、《女孝经》与女子孝教育

孝为百善先,孝不仅是男子首要的伦理义务,也是女子的首要伦理义务。女性一生中,以其人生阶段的不同,分别扮演了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角色,古代女子在未嫁时,在家孝顺父母,既嫁后,孝顺公婆并侍奉丈夫,还要生儿育女、承续香火,教育子女、为人母仪。女性的作用在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对女性进行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和地位的不同,女子的孝教育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中国古代女学教材的内容全部集中于妇德、妇职和闺门礼仪方面,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古人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在女学教材中很少出现天文、地理、文化、数算等内容,更多的是女子的品德和孝道的教授。为了对女子教孝,甚至出现了模仿《孝经》的《女孝经》。

(一)《女孝经》教孝

《女孝经》的作者是唐朝散郎侯莫陈邈的妻子郑氏。“侯莫陈”是三字复姓,现在已很少见,此人的名字并未出现于新、旧唐书中。据说,他的侄女嫁给了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妃,作《女孝经》的目的是为了告诫侄女永王妃“为妇之道”。全篇论述女子应遵守的礼教,题材也模仿《孝经》,并以孝为纲要和最高道德准则。虽然说明是为了教导侄女而作,却又将其献于君王,这些应该都是在迎合唐玄宗大力提倡孝道并且亲自注释《孝经》的举措。《女孝经》的内容也模仿《孝经》,分为十八章,现将《女孝经》与《孝经》的各章标题列于下表,其中相同章名用粗体字标出,以便对比。

《女孝经》与《孝经》的各章标题对比表

《女孝经》各章均采用班昭与诸女问答的形式,以孝为纲,阐释妇道。《后妃章》、《夫人章》、《邦君章》、《庶人章》分别讲述自后妃至庶人各种身份的女子之孝。后妃应该关心的是如何为君王进贤言,使君王不贪恋美色而专心朝政;诸侯夫人要正直公正,仪表不失,使家族和睦,永保其宗庙社稷;公侯之妻要遵守礼教,言行要严格遵照规范;庶人之妻在家庭里要先人后己,勤劳节俭,孝敬公婆。

《事舅姑章》讲述女子对公婆应尽的义务。首先要向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敬重和关心。鸡叫第一遍,媳妇就要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后拜见公婆;冬天要保证公婆屋子温暖,夏天要使公婆居处清凉;晚上要服侍公婆就寝后自己才能歇息,早晨则要前往省视问安。对公婆要绝对顺从。

《三才章》讲述女子如何侍奉丈夫。女子要把自己的丈夫视为天,以仁爱、恭顺之心敬奉丈夫,是天地间历久不变的道理,也是女子必须做到的。女子要给丈夫更多的关爱,女子要率先做到对丈夫尊敬和谦让,女子还要时时劝谏丈夫,避恶从善。

《孝治章》、《贤明章》等其他各章,也都是宣扬女子要品德端正、敬奉公婆、侍奉丈夫、不忌妒、善教子女等女子应有的行为规范,内容多有重复。

女子虽然要顺从丈夫,但并不是一切都听从丈夫的。《谏诤章》里,作者举例子说明女子对丈夫不当行为,应该加以智慧地劝谏。周宣王早上起得很晚,经常错过上早朝,姜后就摘掉首饰,穿上素色衣服,向宣王请罪,宣王从此每天都早起上朝。汉成帝喜欢班婕妤,命班婕妤与自己同乘一辇,班婕妤辞谢说:“我听说三代的贤明君主都让贤臣伴随在身边,但没听说他们和宠爱的姬妾同乘一辇的。”成帝为之动容。楚庄王沉迷于游猎,樊姬苦劝不听,于是,她不再吃野味,楚庄王很是感动,便不再打猎了。作者由此说明,天子有诤臣,即使昏庸无道,也不会失掉天下;诸侯有诤臣,即使昏庸无道,也不至于失掉自己的封地;大夫有诤臣,即使昏庸无道,也不会失去自己的采地食邑;士人有诤友,就不会名声败坏;父亲有诤子,便不会作出不义之事;丈夫有诤妻,就不会走上不合礼法的歧途。所以,如果丈夫所做之事不合道义,就要直言规劝,一味地听从丈夫的命令,怎么能算是贤惠呢?

《女孝经》与《孝经》一样表现出封建礼教的思想,带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自然要拒绝这些糟粕思想。但体会其写作本意及有关女子美德的提倡,对于今天加强人们道德修养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同类推荐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本书选取“中国梦·云南故事大型征集活动”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云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砥砺前行、昂扬奋进,传递普通人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富有时代特色的风貌和情怀。内容包括对云南的珍爱之情、对故乡的发展之梦,既有常年守护雨林的小姐妹真情告白,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随想,还有知识青年的云南记忆和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两个地主(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两个地主(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屠格涅夫的抒情笔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总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掺杂进抒情,使得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自然之美。屠格涅夫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他的文笔甚至影响到后来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鲁迅就曾不止一次向中国青年推荐屠格涅夫,称他是真正的俄罗斯语言大师。
  •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这是从蔡旭50年来创作的3000余章散文诗作品、出版的24本散文诗集里筛选的选本,记录了从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子到“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的成长历程,及用260余章代表性作品吟唱的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生活的深情与爱。
  • 解救金发女友

    解救金发女友

    “姑娘啊,姑娘啊,漂亮的姑娘啊!”我扯起嗓子朝那些来巴尔的摩臭名昭著的街区寻找刺激的男人们喊道,“这里有金发女郎、黑发女郎,还有红发女郎。趁她们热情似火,赶紧来吧!”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第二年,这里唯一穿制服的就是警察以及来自港口的几名外国水手。“她们就在里面,就在这儿,请你进来吧。伙计们,来吧!九个漂亮的姑娘,可只有八件漂亮的衣裳!”星期一的夜晚对我来说十分漫长,大概也只有我还在跟人逗乐。在作为私家侦探忙碌了一阵之后,我遇到了业务上的淡季。于是,万纳西俱乐部业余守门人一职便成了我维持生活开销的临时差事。
  • 弹指惊雷

    弹指惊雷

    本书连载时约三十二回,后出版时因故一分为二,分为《弹指惊雷》和《绝塞传烽录》两部小说。杨炎母亲为女侠云紫萝,父亲却是大内卫士的杨牧,义父是一代大侠缪长风,师父为天山派掌门唐经天,还有一位同母异父的哥哥孟华。不幸的是,杨炎在十一岁时,在乱军中为清廷军官所掳,幸被武林异人隐居于西藏大雪山的龙则灵相救,杨炎认龙为爷爷,七年间练成了一身惊人武功。
  • 重塑辉煌人生

    重塑辉煌人生

    33岁的地产销售许戈重生了,这一次,他决心拥有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他创造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帝国,餐饮,地产,体育,互联网……《时代周刊》说他是二十一世纪真正的大商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惊心动魄的商战,有绚丽多彩的旅行,有命运的纷繁交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这一次,许戈不负此生。
  • 穿越王妃很倾城

    穿越王妃很倾城

    一场车祸,再睁眼,差点砸到一个大美男。什么?她是名门小姐?什么?他是狠辣王爷?什么?自己竟要被指给他做妻子?淡定!淡定!空间在手天下我有。 狡猾的姨娘、做作的庶姐、愚蠢的庶妹, 来一个戏一个,来两个耍一双, 异世宝器用不了? 没关系! 种种菜啦、浇浇花呀…… 穿越中医小姐×腹黑霸道王爷。
  • 我真是大德鲁伊

    我真是大德鲁伊

    新书《奶爸的灭世系统》上线,这是一个逗逼欢乐向的故事。身为大德鲁伊的洛云·风语者,变成了都市中的单亲爸爸。还带着一个有德鲁伊天赋的女儿。女儿是个不省心的熊孩子。除了天赋超群,没事就变熊坑爹以外,最热衷的就是给自己加冕为皇。“瑶瑶是七海女皇,没有人能抢女皇的宝座。妹妹也不例外。”女儿洛瑶如是说。
  • 末日之901系统

    末日之901系统

    当末日来临,昔日的朋友抛弃了往日的友谊,爱情和亲情在末日的残酷下变得一文不值。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这个末日带来的并不只是灾难,同时还有希冀。在人群当中出现了变异者和异能者这两种“救世主”。余零,作为末日爆发之前一个小小的人物。在这个残酷的末日之中,逐渐的变成了一个强大而神秘的人。随着末日的秘密被揭出,她身上的秘密也一层层被揭开。她的身份和故事,连着她被封锁的能力和记忆。她将带着这些属于她自己的东西愈走愈远。
  • 朝鲜战争日记(1951—1953)

    朝鲜战争日记(1951—1953)

    早晨,我将背包打好,躺下休息,准备夜间行军。外边,房东大娘烧水时的默叨声却扰得我再也睡不着。几天来,不知怎的,大娘老是不愉快,稍不顺心就骂几句,平常和蔼带笑的脸孔现在是很少看到,即使偶尔一笑,也是那么勉强,笑得很难受。在我们背好防空网练习行军时,她常常倚在篱笆上看着我们的行列发呆。其实,我们彼此的关系很好,我一有闲暇就给弟弟妹妹补习功课,大娘也常拿些东西送给我,虽然每次都因为我不收东西惹得她生气,但她知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纪律。
  • 异常机凯种的位面之旅

    异常机凯种的位面之旅

    本书没有简介,看见没有人写游戏人生的同人,就我自己写着给自己看了,凑合凑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