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200000003

第3章 “孝”,没那么简单——古代为何以“孝”选官(1)

一、“孝”是诸德之本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中国就没有所谓的伦理道德。中国传统的伦理实际上是三位一体,血缘——宗法——政治伦理的统一。孝从产生之初,就被血缘之情和宗法意识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汉朝时期,推崇“以孝治天下”,统治者将“孝治”从理论设想正式推向了实践的舞台。由此看来,孝本来就是维系血缘之情的纽带,又是作为人修身立身的根本,同时,孝还是君主治理天下、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孝是修身养性之基础、齐家治家之良方、君主治国之根基。

在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孝的观念随着历代学者的阐述和统治者的推崇而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如选官制度、古代法律、古代教育,等等,这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孝”在传统道德中的影响力。

(一)孝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包罗万象,文化的中心当属儒学。当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后,孝道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封建统治集团维护自身统治的武器。儒学的核心是“仁”,而仁爱的精神,则完全是由孝道出发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孝既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阐述“仁”的思想时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孔子将孝与仁、孝和悌结合起来,认为子女对父母的孝,是仁的基本表现,也是仁的根本。孔子将仁建立在孝的基础上,使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有了更加牢靠的根基,也成为后世崇孝的重要原因。

从儒家孝道的主要内涵来看,它既是一种伦理道德准则,体现了亲亲、尊尊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它也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评判人们品行的准则。孝从最初的家庭伦理延伸到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用来协调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国家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恪守孝道不但会和睦家庭甚至整个家族,而且能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畅达。如果全社会都恪尽孝道的话,整个社会就会稳定,就能实现“孝治天下”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成为孝子贤孙之后,会成为个人通往仕途的强有力的筹码。由此可见,人在一生当中,既是家庭中的一员,又是国家的子民,因此,人们一生都处于孝道意识的范围中,从而很好地维系和强化了社会等级秩序。

儒家的“孝治”所主张的不仅仅是“孝亲”,还要用“孝亲”的精神,推及于治国、平天下。因此,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备受统治者的推崇。而作为儒家伦理思想核心的“孝”,被统治者拿来作为选拔官员的工具就不足为奇了。

(二)孝与诸德的关系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后,孝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人们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先秦儒家强调“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诸德之首,换句话说,孝是一切道德品行的根本。人世间诸多美德,绝大多数都是由“孝”衍生出来的。孔子的弟子曾参可以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孝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参透孔子“孝是诸德之本”的第一人。他曾经从仁、义、忠、信、礼、行、强、乐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德本论”。由此看来,曾子把“孝”置于极其尊贵的位置,认为“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实现一切善行的根本和力量源泉。而在战国时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中,更是把“德之本”的观念发展到了极致。放眼望去,在众多美德当中,除了孝,又有谁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呢?

《孝经》认为:“夫孝,德之本也。”在诸多伦理道德中,孝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孝”既然作为诸德之本,与诸德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很明显,孝并不是孤立的,它和诸德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尽管如此,作为诸德之本,孝依然具有其本身的特性,也正如此,孝深深地影响着诸德,对诸德具有统摄和指导作用。

一般提到诸德,最先映入我们脑海中的便是仁、义、礼、智、信。孔子崇尚“仁”,在其构建的儒学体系中,“仁”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思想。“仁”首先是人的内在情感,在孔子看来,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普遍存在的情感,这就是“仁”。孟子继承并进一步阐述了“仁”的思想,认为“仁”是由人天生具有的恻隐之心而自然萌生出的爱人之心,即“仁者爱人”。那么“仁”与“孝”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简单说,“孝”是实现“仁”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仁”是一种泛爱之心,是最高的道德理想,而“孝”则更注重血脉亲情。因此,要实现“仁”的最高理想,必须从践行孝道做起。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又何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呢?孔子将“仁”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希望能将这种原始的亲亲之情延伸开来,从爱父母、亲人推及更广泛的爱人。打个比方,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孝”即树根,而“仁”则是树枝、树叶,需要从根中汲取养分。这就是“孝为仁之本”。

“孝”与“义”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义”可引申为“正义、道义”,“以义事亲”乃为大孝。所谓“孝”,既应该顾及亲亲之情,也不应该抛弃社会正义。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作为长辈,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盲目地认为“孝”大于一切,忽视了“正义、道义”的存在,那么这种“孝”便沦落为最低层次的“愚孝”,最终将会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中。孟子就曾说过:“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证明孟子也主张在父母犯错的时候,做子女的不应该一味地顺从,而应该大胆地规谏。对于“以义事亲”,荀子亦有同样的看法,“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所理解的大孝,恰恰是遵从“正义、道义”,不唯父母之命是从。由此可见,孝与义是融会贯通、互为表里的,内有孝之心,外有义之行。

在孔子创立的儒学体系中,“礼”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既指狭义的礼节、礼仪,也指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就“礼”与“孝”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源头,二者均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出现较早的观念,并且都是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在祭祀祖先时,一方面要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追忆之情,这种情感实际上就是“孝”的最初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祭祀活动中,要借助一定的礼仪,合乎礼仪的孝行才更被人称道。儒家思想认为:恪尽孝道,善养父母,不能违背最基本的礼法规范。孟懿子曾向孔子问孝,孔子对曰:“无违,”并进一步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这恰恰体现了“孝”与“礼”的密切关系。如果说,“孝乃诸德之本”,那么,“礼”便是指导孝行的具体原则和规范,换句话说,人们的孝行必须通过合乎礼仪的行为外显出来。子女仅为尽孝道而违背礼法规范,只会给父母徒增烦恼,那就是大不孝。

恪尽孝道需要人们遵循礼法规范、维护“正义、道义”,那么如何做到合乎礼法与正义的“孝”呢?这就需要人们具备分辨是非的判断力、明析善恶的洞察力,在尽孝时张弛有度、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即是儒家所说的“智德”。“孝”不是一味地顺从、盲从,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觉悟,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比如说,做父母的提出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子女不具备“智德”的话,极有可能为了尽孝而唯父母之命是从。因此,一个人只有拥有“智德”,才能更好地恪尽孝道,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

“信者,诚也。”就“信”的构字结构看,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那么“孝”与“信”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孝”乃是人性中最朴实、最纯真的感情,是人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其间没有掺杂任何虚伪。因此,“至孝”之人必是“至诚至信”之人。如果一个人在“孝”的情感中混入了虚伪、势利,那这必定是“伪孝”之人。由此可见,“孝”与“信”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总之,仁、义、礼、智、信均为践行孝道的行为规范,在影响“孝”的同时,也受“孝”的制约。孝以其独特的魅力、巨大的能量,对诸德具有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反过来说,只有建立在仁、义、礼、智、信基础上的“孝”,才是大孝。各个朝代在选拔官员时,基本上都注重对道德的考核,而作为“德之本”的“孝”,成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孝”是修身立身之基础

《孝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里阐述了孝的三个阶段,以及这三个阶段所体现出的孝的三个层次。父母给予我们身体、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做才算孝呢?“孝”,就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让父母担忧,这是尽孝的基本。所谓“立身”,可以引申为两层含义,一则要存身,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做冒险之事;二则要有所成就,正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认为这一层含义是孝的最高境界,也是为孝者的终极目标。除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外,还应该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给父母带来荣耀,这样才能更好地尽孝。而“孝”恰恰是修身、修德以达于立身的根本。

有这样一个典故:乐正子春有一次不小心伤到了脚,几个月不出门,而且面带忧虑。他的弟子疑惑不已,便向老师询问缘由。乐正子春说道:做子女的,不损坏自己的身体,在死的时候完完整整地把自己归还给父母,这才是孝。所以说,有教养的人即使在走路的时候都不敢忘记孝道,而我伤到了脚,没有恪尽孝道,因此心里烦恼。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乐正子春的言论有些过火,但是细细品味,却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立身始于存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事亲尽孝的资本,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怎么能谈得上尽孝呢?

除了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之外,还应该以“孝”为出发点,以“孝”的核心精神为基础,做到仁爱、正义、守礼、智慧、诚信,在“孝”的指引下,修身养性。我们现在常提“修养”一词,那么“修养”到底为何意呢?“修养”的现代含义一般指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的风度。然而在古人眼里,“修养”的内涵却不仅限于此。古人的“修养”中还包括“孝养”,强调人要修养的首先是孝心孝德,也就是说通过其行孝的方式和表现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行。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让孟子能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辞辛苦,三次搬迁,成为千古佳话。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杼教子”,给孟子极大的触动。从此,孟子发愤读书,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孟子不负母亲的栽培,立德修身,光宗耀祖,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不正是孝的最高境界吗?

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而惨遭宫刑,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不仅对身体更是对精神的折磨。然而,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其父尚未完成的《史记》,成为一代史学宗师。如果没有对父亲的“至孝”之心,是不可能有如此惊人的毅力的。而也正是因为传统的“孝道”,成就了司马迁。

人生在世,首要的是修养心性,立德正身。正所谓“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道德品行都没有,那么如何让别人信服?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呢?那么“修身、立身”与“孝”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所说的“身”,主要指的是道德修养。孔子认为,“孝是德之本”,一个人若想要修身养性,立德正身,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孝。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连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的孝道都无法做到的话,你能说这个人是有德行的人吗?

宋朝著名的学者司马光有云:“治身莫先于孝。”对此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圣人之德莫加于孝,犹江河之有源,草木之有本,源远则流大,本固则叶繁。”美好的品德就如同江河、草木一般,有了“孝”,江河才有源头,草木才有生命力,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啊!“孝”对于“修身立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们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们生存的力量来源。在常年的生存压力中,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残酷。于是,在艰难中也不断前进,星落云散,始终挺立在世人面前。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烛光,从陨落到奋起,创造新的高峰。
  • 管子(精粹)

    管子(精粹)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博,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时由于功业显赫、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丰富和发展。战国时期管仲学派及其学说进一步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争鸣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体系,从而为《管子》一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本书从《管子》中精心遴选43篇精华篇目,并对原文逐一进行注释和翻译,力求从政治、经济、礼仪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管仲的执政见解与措施,准确阐释管仲的伟大思想,是现代人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资料。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详解易经系辞传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热门推荐
  • 海贼之纪元新章

    海贼之纪元新章

    这是海贼王的世界?是的,可是为什么与我看的不一样?巫师夺舍?王室夺嫡?还有那些奇怪人物,他们神秘,强大,他们无法说出那两个字。欢迎来到无尽世界中的海贼王。
  • 重生很美丽

    重生很美丽

    彭芷韵,平凡如土,自卑如她,艰辛如狗。一朝猝死无人知无人晓无人送,悲哀至极,如果有如果,如果有来生她不愿再如此窝囊。人生一闭眼一睁,前世恍如梦境,重生20岁,这个花样年华。当年失去的朋友,她要要回;当年失去的理想,她要实现;当年没有的东西,她要创造。空间在手,中青我有。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只愿与你分担所有.....也许文文小有波折都只是为了后面的大爱,结局完美,大宠无限1V1.敬请期待,么么哒....
  • 邪皇绝宠:吃货皇后很倾城

    邪皇绝宠:吃货皇后很倾城

    睁开眼睛,一脸懵逼啊!什么情况?!旁边这个一脸杀气的货是谁?自己不是追小偷来着么,这怎么……“朕是不会看上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某男无情的说到。“额…大哥…你谁啊?!”“……”而另一边,堂堂凤凰国皇上只因游山玩水,便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看上的却是别人家的皇后,“那又何妨,她只能是朕的女人,朕就是要横刀夺爱。”这个皇上邪魅一笑。先把你骗到我的皇宫里来再说,我们,来日方长。
  • 小狐妖之东方妖道

    小狐妖之东方妖道

    简介就一句话。大爱容老板——语录摘要自某坏鸟妖道。狐妖群:980751526密码是五个字:大爱容老板
  • 闪婚

    闪婚

    “离婚!”男人声音有藏不住的失落。“好!”她二话不说,净身出户!“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滚!”“好!”不痛不痒的一个字,就算被那个她称之为‘妈’的女人赶出家门,她也是眉头都不皱一下!从豪门中挣脱出来,当她终于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时,她忍不住放声大笑!“为什么对我一点都不留恋?你真狠!”这是前夫说的话!她笑了,笑得有些没心没肺,“是你提的离婚,忘了吗?”某男脸上冒出三条黑线!!!“学姐,你为什么就是不接受我的爱?”这是大学学弟说的话!“姐姐我不喜欢幼-齿的!”“我只比你小一岁!”“一岁不也是小吗?”某男彻底无语的表情!!!“跟我结婚吧!”这是她老板说的话!“我对同性恋不感兴趣!”“都跟你说是双性恋了!”“我对变态不感兴趣!”某男一副咬牙切齿想杀人的表情!!!“我养你吧!”这是帅得不像话的青梅竹马说的话!“我有手有脚,干嘛要你来养?”“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我在向你求婚呢!”“滚出我家!”某男没了下话,只剩下唉声叹气!***推荐自己架空文《男祸》看女王的后宫祸乱:龙凤胎的诅咒聪明姐姐傻弟弟,当他们的出生被命运烙下诅咒,便断定了纳兰衍月一辈子还不完的感情债!无奈,她被迫忘记身份忘记性别,以男儿身登王称帝!纳兰漓天,一个以影子生存在她生命里的男人!白天,他是她的贴身侍卫,彬彬有礼;夜里,他是她的床上伴侣,猛如狼虎!司傲晨,目中无人,狂妄野性的将军!笃定了要与她纠缠一生,管她是男还是女,他照单全收!徐墨翟,神秘国舅爷!整日扬着一张俊美无俦的无害脸孔招摇撞骗,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情感的惊涛骇浪。樱落,绝世神医!不择手段得到她,哪怕被恨也无妨!雪刹,雪隐国国主!囚禁她,禁锢她,甚至用刀在她身上刻下永生的羁绊,只为要与她‘刻骨铭心’!纳兰衍月,一个坚强的王者,究竟她能否冲破命运的桎梏,在感情的纷乱错综中找回自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推荐自己现代文《撒旦夺欢》看情妇组织里蜕变的她如何将男人踩在脚下!!!
  • 一念倾情

    一念倾情

    他在她耳边呢喃:“宁婉,我不是这么好打发的,没我的允许,谁敢娶你?”所以他毁了她的订婚宴,逼走她的未婚夫。他说宁婉,我等了你十三年,不是看着你嫁给别人的。她说萧云卿,你就算用一张薄薄的纸把我给拴住,我的心仍然不在你那儿,我一定会让你后悔娶了我。他说宁婉,如果我的心掏空了,还换不到你的心,那我就把剩下的这副躯壳也给你,随你处置。你要啃要咬,要撕要扯,要杀要剐要泄恨,我都由你!*他逼她跟他结婚,却在他们结婚一年时,让她得知好友怀孕五个月。“今天真是……谢谢你们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她笑,昂首转身,却随着汽车的爆炸,尸骨无存。“娃娃——!”他红着眼眶大喊,却再也唤不回她。*还记得那一年,樱花树下,他指尖缠绕细腻发丝,眼带温润,娃娃,长大嫁我可好?好字萦绕耳边,却是谁忘了当初誓言?樱花树下,幽香犹在,回首,却不见我的娃娃。*
  • 最后一个魔女生还者

    最后一个魔女生还者

    魔女族最后幸存的少年,周游英国,搜集魔物,装到箱子里,与伙伴反抗教会拯救魔物的故事。
  • 冲破大宅院

    冲破大宅院

    身为京城中模范世家女的她,以前竟然是天天都打还上房揭瓦的调皮鬼。让她产生变化的原因到底是道德的重建还是人性的升华??————————————————————————————————身为京城中模范世家女的她,居然要和夫君阵前杀敌却铩羽而归。让她产生变化的原因到底是和谐的生活还是命运的摆布??————————————————————————————————冲破大宅院,不做世俗人!冲鸭!!本貌温柔贤良,实则心中如一匹上了缰的野马,当那根绳子断了的时候,就是野马奔向草原之时。冲破大宅院,不做世俗人!冲鸭!!!PS:因为成(男)长(主)所以可能女主前期和后期的心境会有很大的变化。日更日更,风雨无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新七宗罪(三)

    新七宗罪(三)

    当人们合上了眼睛,整个世界就陷入了黑暗之中。但世界并没有欺骗我们,阻挡我们发现真相的,只是自己的眼皮。可是睁开就能看到真相么?这时,柜中人正屏住呼吸,通过一道狭小的缝隙,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外面的世界。那床上的女孩似乎察觉到柜中有人,但只是惊讶了一下,恐怖的神色在脸上稍纵即逝。我似乎增加了她的恐惧。柜中人暗暗地想。但不论有多恐惧,女孩都无暇顾及这边,一个男人正企图侵犯她,女孩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尽管那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