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200000025

第25章 明清时期的以孝选官(5)

一是将父母接到身边尽孝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事君与奉亲不得兼顾,直接原因在于官员往往在异地任官。自汉代以后,本地人不得在本地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逐渐形成,明朝继承并严格执行了前朝的地域回避制度。“国家用人,不得官于本省。盖为族闾所在,难于行法,身家相关,易于为奸,故必隔省而后可焉。除医官、阴阳官、学官等,一律实行隔省为官。”隔省为官,任职多在千万里之外,此举造成孝子与父母在地域上的分离,彼此相隔遥远,音讯难通,侍奉双亲只能是一种空想。这不仅有违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还使以孝治国的政治目的难以实现。那么解决官吏与父母两地分居的一个办法便是将父母接到官员任职的地方,父母就可以得到儿子悉心的照顾。受历史上移亲就养制度的影响,洪武初就有官吏移亲就养,与之相关的制度也相继颁布实施。洪武十七年,明太祖为了勉孝劝廉,诏许凡远在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给予舟车,俾得迎养。洪武二十六年(1393)《诸司职掌·侍亲》规定:“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之上,许令移亲就禄侍养。”后来的《明会典》亦准此制,明代移亲就养制度正式定型。明朝人极其重视移亲就养,如洪武十三年,西安府盩县丞陈子都奔波三千里,迎其父母以就养。永乐时,云南左参政崔恂孝事其母,居官虽远必亲迎就养。句容县令徐居仁,上任旬月便慨叹“君禄不能逮其亲”,遂“择日遣使,迎养其父。父子相聚,欢动颜色,邑之老少,聚观道路,莫不叹赏”。一些朝中大臣,像永乐时修撰罗汝敬之父、黄淮之父,天顺中李贤之父就养京师,得到朝廷的恩赐,一时传为佳话。移亲就养,阖家团圆,成就了一些官吏尽孝至极的私人生活。正德初,徽州知府熊桂把老母由江西迎养官邸,“朝必入省太夫人,而后出理公事。馔醑必躬执,公闲即怡怡侍侧,承颜顺色,弗少懈”。徐咸,海盐人。正德十二年春,徐咸任南京兵部主事,奉迎父母就养于南京。他的一些同僚也有迎养父母在南京的,时车驾主事徐晋的父亲82岁,武选郎中汤继元的父亲66岁,职方主事顾璁的父亲58岁,武库郎中欧阳铎的父亲64岁,考功主事王銮的父亲75岁,御史王以的父亲68岁,于是,这些父亲相伴而游,设宴于报恩、天界等寺,南京胜境无处不至,南都人传为佳话。诚然,移亲就养为明代官吏尽孝提供了一种方式和选择,但以移亲为手段,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年老体弱者难以承受。此外,年老之人往往安土重迁,难舍故里,加之水土不服,往往客死异乡,因此,许多老人不愿随儿子到外省去住。针对这种问题,明朝除了准许官吏辞职终养外,还对移亲就养制度加以改革,出台了与之相关的改授政策。

二是改授官职。改授政策旨在使官员任职之地尽量靠近其故乡,便于官吏侍奉父母。在倡导孝道的封建社会,此法其实早已存在。到了明朝,虽然仍严格执行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但为了宣扬孝道,仍然会做出特殊的规定,准许需要尽孝的官吏在邻省或本省任职。顾炎武曾考证过,“唐朝人得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近地谓之量移”。嘉靖元年八月,河南右参议徐文溥以母老乞休,抚按官上奏说,“徐文溥操持清慎,过早退休,不无可惜,乞量移邻近省分,以便迎养”。具体而言,改授官职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地方官的调职。洪武四年,调河南府知府徐麟为蕲州府知府。徐麟乃蕲州广济人,太祖为照顾徐麟侍奉八旬老母,特别开恩准许他在原籍任官;焦芳,河南泌阳人,天顺八年进士,弘治初,焦芳任四川提学副使,此时他父亲81岁,母亲77岁。焦芳上疏称父母年老,路途遥远,不便于接养,要求辞官回乡尽孝,孝宗感念他曾在东宫侍讲的情分,调焦芳于湖广;姜昂,字恒俯,原籍太仓,任河南知府。他上疏称母亲年老,请求回到原籍任职便于尽孝,朝廷准许他调任宁波知府。在明朝历史上,像徐麟那样改任原籍的例子不多,大多数地方官还是会改调到邻省,这既符合选官的地域回避制度,又照顾了奉养双亲的孝道行为。任官所在地与原籍的距离缩近,大大方便了官员的探亲或迎养父母。

相对中央机构、地方州县的官员,教职只是一个职微权薄的闲官,手中的权力很有限,即使在本地任官也难以形成庞大势力。所以明朝虽严格执行异地为官的政策,教职却不在禁止之列。洪武间,定南北更调制度,南方人在北方任官,北方人在南方任官。其后官制确定,自学官一职外,其他官职都不能在本省任官,不再局限于地域的南北了。因此,一些人本不是教职,但为了解决尽孝和路远等问题,请求朝廷改授教职。这可视为第二种。永新人戴礼,永乐十三年进士,按照惯例,登进士者观政于诸司,然后授官。由于其母年高,他恳请就近教职以侍奉母亲,朝廷遂任命他为衡州府学教授。衡州距离永新不过五百里,戴礼就将家人接到衡州奉养。弘治元年,改除云南按察司佥事林淮为常州府儒学教授,以便他就近养母。林淮在奏疏中说:“云南路远,母老不堪就养。辞官则家贫难供朝夕,置亲则无人可托。乞授以本处或附近府县学教授、教谕,以便养母。”万历时,漳州府学教授王启疆升彰德府涉县知县,仍愿改教职以便侍亲。像戴氏、林氏、王氏这样改授教职实际上是辞去显赫的官位而改任地位低的官职。明人刘球在朋友由通判改任教职时说:“自通判而视教职,其位之崇卑,秩之厚薄,固然不侔矣。乃欲辞此以居彼,是岂利于富贵者之所能为哉?”父母需侍养,官员不得不辞高官厚禄而改任教职。这种不得已的行为恰恰彰显了孝道,所以改授的请求可以得到朝廷的同情和赞许。

还有就是北京官改南京官。这可视为第三种。原籍在南方或边远地区的京官要把年迈父母接到京师奉养,都要面临路远、父母年老等难题。为了能够孝养父母,通常的做法除了改授教职外,就是改授南京官或邻近原籍的地方官。例如正德十三年改国子监司业景赐为左春坊左中允,管南京国子监司业事,景赐上疏称母老,请求改官便养,朝廷准许;叶茂才,无锡人。“性至孝,痛母先逝,事父逾谨。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三月,旋告改南迎养,遂得南京工部,榷税芜关。”汪循,休宁人,弘治九年进士,以无法尽孝担忧,想调任临近原籍地,以便于奉养双亲,被调任永嘉知县。徽州太守熊桂,江西新建人,在朝为官,无法将双亲接到京师奉养,遂辞去京官。正德初,熊桂力求补外郡便养,得徽州。无论是改南京官还是改为外僚,从仕途来看,都是一种委曲求全。

三是辞官回家尽孝。无论是迎养还是改授官职,都没有彻底解决明代官吏尽孝难的问题。迎养之难,一是任职的路途遥远,二是在就近地难找到合适的官缺,以至许多官员不能实现将父母接到身边奉养的愿望。因此,明朝政府在采用以上两个办法之外,还继续推行历史上的辞官终养政策,即允许官吏辞职回家照料年迈的父母,等到父母病愈或父母过世守孝期满之后,再补任官。明代的辞官终养之制初见于洪武三年(1370)二月,明太祖于后苑见巢鹊卵翼之劳而思母子之恩,乃令群臣有亲老者,许归养。镇抚陈兴之母八十多岁,太祖赐白金、衣帽准其回家尽孝。在太祖看来,表彰个人的孝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孝风。官吏辞官回家尽孝,是孝道文化的个人实践,不仅可以解决官吏本人尽孝难的问题,还具有改良社会风气的功能。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官吏终养制度的一些关键要素:一是年龄限制。官吏的父母必须年满70岁,官吏才能提出辞职终养的请求。很多情况下,七八十岁的老人已日薄西山,很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子女养老送终,回家尽孝的目的就在此。二是家中人丁不旺。提出终养请求的官吏,家中必须没有成年的兄弟、子侄。明人程敏政说:“皇明以孝治天下,凡廷臣之离亲久者许归省,亲老而无他子者许归养,著于令。”嘉靖初,户部侍郎邵宝疏请终养,他说自己无兄、无弟、无子,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实在没有办法,所以他的请求获得批准。相反,如果官吏家中有其他可以尽孝的人,则不符合规定,还是不能辞职终养。如成化时河南人郝世瞻以有弟,例不得终养,最后以病假告归。嘉靖十三年(1534)后,明朝对终养官吏“家中有无余丁”作出了更为详细但也更为宽松的规定,如兄弟俱为官、兄弟有病不能尽孝、兄弟同父异母者,都被视作家无余丁,都会被准许辞官终养。三是吏部考核实情。吏部首先要对辞官终养的官吏进行复查审核,包括弄清楚该官吏的父母年龄、有无兄弟等情况,防止官吏以终养为名逃避任官。获得批准的官吏辞官离任后,吏部要报缺,并要备案,以便后备官员的替补。官吏在父母病愈或过世守孝期满之后,必须到吏部报到补官。辞官终养,在家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邵宝在家侍养老母超过8年,才重新入仕。祁彪佳,天启二年进士,侍养归家居9年,母服终,召掌河南道事。如此漫长的辞官家居生活,给官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济上,失去了在职时的俸禄,原有的柴薪、养廉等收入也没有了,一些清廉之官会因此面临生活的窘境。如正德时御史陈茂烈以母老辞官,家贫难以赡养。政治上,在任时间会被累积,期满才可获得升迁,累积在职的时间显得非常必要。而辞官终养的时间按照规定都要扣除,不能累积,就难以获得升迁,可见辞官终养对仕途升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与迎养、改职相比,辞官终养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般是在无法改职、迎养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采取的办法,它对官员自身和家庭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有时一些官员孝心卓著,可以抛弃功名利禄,毅然辞官养亲,但家中父母却不愿意儿子为自己自断前程。从父母的角度看,儿子为官与辞官其实是一种矛盾,儿子辞官终养,能够解决父母年老、身边无所依靠的忧虑;另一方面,儿子离家为官,可以获得升迁,光宗耀祖,所以虽不愿意儿子离家任官,但心中也有一些自豪感。

需要注意的是,明代弘孝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投机行为,有些官吏利用这些政策为自己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例如,改授近地,有可能使有些官吏以养亲为借口,逃避路途遥远的任职。辞职终养,表面上看是孝行的体现,实际上有些人辞职养亲的目的却不一定是出于尽孝,而是心怀鬼胎。最能凸现辞职养亲有功利性的就是因病而辞官。明朝规定,州县官如果长期患病不能任职,可以辞职回家调养,病愈后再出来做官。因此,一些外任官便在自己生重病时,以尽孝归养为由,辞职回家,既可养病,又能与家人欢聚,等到父母过世守孝期满后,按照终养规定,重返官场。总之,以上种种行为违背了孝道制度承载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原则,可以看作明朝官吏孝道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应当仔细辨别,从整体上研究明朝官吏养亲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

    本书作者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了5年时间,其间游历了中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本书即是作者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观感和思考的记录,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体深入地谈论一个方面或问题,并且多是对于中国的赞美之词。武汉纺织大学的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已对原著进行了删节。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热门推荐
  • 废后重生:腹黑王爷宠上天

    废后重生:腹黑王爷宠上天

    她是镇国将军府嫡女,个性张扬跋扈,却偏偏觅得良人,母仪天下。在她庆幸老天偏袒之时却被打入无间地狱,腹中孩子无辜遭殃,乔家满门抄斩,得知这一切全都是夫君的手段,她含恨而终。不想重生未嫁之年,一改往日脾性,明里端庄自持一改往日张扬,暗里耍阴谋玩手段定要报仇雪恨。他是权倾朝野的一代贤王,手握重兵却从不僭越,皇帝信任,百官拜服,却偏偏对她生情放在心尖上疼爱。面对昔日仇人,她势要将他们拉下云端,让他们也尝尝坠入地狱的滋味。权谋与血恨注定交织出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而他却是这唯一的变数。可面对紧追不舍的腹黑王爷,她又该如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农妇不简单

    这个农妇不简单

    姚家倒贴,刚订亲半月的女儿,被退婚了。一穿越来就成了村里的名人,姚茶茶却是不甘心,要出名,怎么样也得名满天下!成名路上不容易。极品亲戚来拦路,姚茶茶来者不拒,斗得极品亲戚见到自己掉头就走。建新房,买良田,开铺子,办作坊,和郡主交朋友,日子倒也还行!昔日未婚夫君找上门,好心施舍自己一个小妾的名分。某人知道后,一改向来的温文尔雅,怒声宣布:“这是我女人,谁敢动!”
  •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WM归你,你归我

    AWM归你,你归我

    某人从小就发誓,这辈子我非言叶不娶,非言叶不嫁!言叶不愿意嫁我的话,我就娶她,她要是不愿意被我娶的话,我可以嫁给她!可惜某人在言叶的生命里一消失就是三年。等到某人再度出现的时候,言叶的身边却是围绕了无数美男。言叶表示:姐的身边没有你的位置了,下次请早!某人却是完全不生气,依旧是死皮赖脸留在言叶的身边。言叶忍不住问:你是不是男人啊,这都不吃醋你真的喜欢我?某人臭屁一哼:你挑中哪个直说,哪个都是我!言叶:……某人宠妻三大准则:爱言叶,更爱言叶,最爱言叶!
  • 重生之重回玄黄

    重生之重回玄黄

    黄玄机渡劫被暗算,带着迷惑重生在水蓝星的一个普通人身上。靠着普通人之身,修五行之道,何时才能回去找到答案?虽然回去遥遥无期,但是可以在修炼之时打打敌人,英雄救美。看来重生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嘛。
  • 寒门长媳

    寒门长媳

    本文1V1+爽文+宠文!女主性格彪悍,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男主被调教,无限宠爱信任女主,忠犬型。扬州唐家次女唐惊燕,年少轻狂,泼辣狠戾,一朝嫁入京城名门。谁知夫家已是个空架子,成了“寒门”。新婚过后,娘家来人,一场阴谋,用毒害死她。唐惊燕醒过来时,脱胎换骨,体内已经换了另一个人,绝代风华!虎视眈眈的娘家,精明能干的小姑子,唉声叹气的婆婆,哭哭啼啼的小妾,还有因杀人下狱的纨绔夫君…一堆烂摊子留给她,她明明想做贤惠妻子的好不好?!且看“唐惊燕”如何逆转局势,击破阴谋,获得新生!片段一:去乡下收租,她看了看账簿,“就这么点儿钱?”婆婆叶氏望着远处田地,可怜道,“账房先生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都很可怜…”相公点头,“是啊是啊。”她横瞥二人一眼,“雨水充沛,万里良田,收成哪里不好?”过一日,婆婆和相公面对着她收上来多一倍的租金,目瞪口呆。片段二:美丽的郡主上来挽着她的手,甜笑,“以后你我是平妻,共事夫君,你要多提点我啊。”她招来家中小妾丫鬟,道,“叫声‘姐姐’来听,我就提点你。”郡主磨牙,“姐、姐!”小妾低声,“上个叫夫人‘姐姐’的,都死了三年了。”面对着郡主发青的脸色,她满意笑,“府上长媳,从来只有我一个,没有平妻一说。”扭头,“是不是啊,相公?”相公严肃进门,“娘子说的是。”
  • 智能是个阴谋

    智能是个阴谋

    就在人们不断的推出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是否想到?人们不光是在拖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创造者其他的物种。当一个新的智能生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也将受到威胁。
  • 萨瓦纳湾

    萨瓦纳湾

    《萨瓦纳湾》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戏剧,讲述了舞台演员玛德莱娜年轻时在各国红极一时,老了失去记忆,像幽灵似的住在女儿溺死的海湾附近。每天晚上有一位少妇来看望她,那是她的外孙女,力图帮助外祖母回忆起她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母亲的旧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书之国宝级女神

    穿书之国宝级女神

    简安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刻穿到一本甜文小说?弥补前世遗憾?做个科研小学神?国民女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医学奖的简安:看着一大群追着要签名的迷弟迷妹简安一脸懵,心想,我哪时候这么火了?!从此,世界因她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