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000000013

第13章 魏晋南北朝乱中之“孝法”(3)

首先,继母子关系的缓和当归因于魏晋“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众所周知,曹氏、司马氏以篡位得天下,用“忠”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只能是乱贼逆臣,他们自己来谈“忠君”实在难以服众。此种情况下,魏晋统治者移忠入孝,以“孝”作为治国的根本,以此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以及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魏晋统治者不仅下诏宣“孝”,而且亲自讲《孝经》。在“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下,一切都纳入“孝”的轨道。关于父母的概念,除了自然血亲之外,当然还包括继母及拟制血亲。所以,魏晋统治者一再重申“继母如母”,将对继母尽孝的行为从礼制上的提倡转向法律上的规定。这也证明了魏晋时期继母地位的提高:继母可以不慈,可以肆意扑责继子,继子却不可以反抗或告发继母,只能是“恭谨有加”,才能得到当时社会的赞赏,否则将以不孝罪重处。另外,魏晋时期将“孝”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许多士族子弟为谋取功利沽名钓誉,将行孝极尽夸张地演绎。从这出发就不难理解“六岁丧继母而哭泣如成人”的情况了,他们的目的是获取“中表异之”,为以后的仕途铺路。

其次,从魏晋士族阶层的家族观念来看。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以来,高门大族就把持了仕途的特权,由此形成了选官上重门第之风,一些家族因此累世公卿,逐渐掌握了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大权。这样,出身门第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士庶之间以及士族内部门第高低的界限十分严格。文化上士族用礼法来标榜自己的高贵身份,而“孝”是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必然大力提倡孝道。同时,由于魏晋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政权更迭,人们更加感到时世的无常,由此对家族关系产生强烈的依赖。而士族阶层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累世特权,他们为了保证这种特权不因时代的动荡变迁而没落丧失,必然十分重视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孝道”作为协调家庭内部矛盾维护家庭稳定的工具。就西晋初年的显赫家族傅玄一家而言,就是“孝”的典范。傅玄子傅咸“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又傅玄的侄子傅宣“六岁丧继母,哭泣如成人。”正因为魏晋世家大族对“孝”的极端重视,才使行孝在当时蔚为风尚。

最后,从继母的实际地位来考察。魏晋时期,严格尊卑贵贱,以致“士庶不婚”。因此,在士族阶层内部,即使“继室”,娶的也大多是出身高门的女子,所以继母的地位往往比较高。如果“继室”的门第出身比“正室”还高,那么,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名分就比较高,就没有礼制规定“继室”原则上不能膺越正室名分的限制了。另外,魏晋时期妻妾的界限也泾渭分明,是不准乱妻妾位的。所以妻死或被逐出,妾也难以代正室治理家事。正如颜之推所说的“鄙于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唐代官员褚遂良也说“永嘉以来,王途不竞,在于河北,风俗顿乘,以嫡庶若奴,妻遇妾而如婢”。由此可见,妾是不可以上升到妻的地位的,“续室”都必须“重娶”而来,故继母的实际地位提高了。

综上所述,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下,士族子弟以“孝”作为维护“累世公卿”特权及追求名利的手段,加上继母出身比较高,继母子之间的关系已完全融入了“孝道”之中,所以继母子之间的关系由冲突转入和谐的状态是必然的。

先秦儒家把复仇当作是一种权利和责任。但从国家和法律的立场看,复仇蔑视法律权威,侵犯国家司法权,因此,法家从维护君权出发,主张生杀予夺权属于国家,反对复仇。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势力较为强大,孝道伦理已经上升到一种高度,所以复仇的风气很盛。一般来说,血亲复仇是儒礼所崇尚的,但是法律却是禁止的。如果家国一体的格局瓦解,国家权力集中,必然会导致对复仇的禁止;相反,如果宗族强大,皇权衰微,就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家政权对复仇进行扼制。这一时期,统治者虽然也颁行过一些禁止复仇的法令,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宽宥,甚至褒扬复仇占据了主流。

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青州袁谭残余势力的时候,就下令不得报私仇,目的是促进当地社会的安定。魏文帝黄初四年(233)又下诏全国如果发生复仇案件就要诛灭九族。统治者屡屡下达命令,禁止复仇,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复仇之风的严重程度。魏律规定政府出于捍卫“孝道”,允许复仇合法化;但为防止冤冤相报,又对复仇的范围作了限制,即只有在凶狠地斗杀了仇人,凶手在被劫捕而逃亡时,被杀者的子弟才可以追杀逃亡的凶手;但如果经过大赦或者是过失杀人,则不许复仇。

法律虽然明文有禁,但由于魏晋南朝时期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加之“孝道”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民间怨杀复仇几乎无一不赦,几近明罚暗纵,甚至对国法应该严惩的也加以宽宥。由于复仇者不仅不受法律制裁,还常常得到社会舆论的褒美,甚至有人还凭借此举大获声名,以至飞黄腾达,仕途顺畅,于是视“复仇”为“义举”而行之者大有人在,这种恶劣风气,不能不说是“孝道”恶性发展的结果。

苏峻之乱时,江播曾协助韩晃攻破宣城,杀死了桓彝。桓彝之子桓温年仅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咸和六年(331)桓温十八岁,恰遇江播病死,他的三个儿子正在居丧。桓温诡称是吊唁的宾客,混进江家,将江播的三个儿子全都杀死。此事不仅无人追究,相反,还被时人所称颂,桓温此后受到朝廷重用,成为显赫的高官。又如晋废帝太和年间,吴兴人王谈的父亲被邻人窦度所杀。当时王谈年仅十五岁,待他长到十八岁就秘密买了插刃,假装耕耘,暗地守候在窦度的船经常出入的桥上,当窦度行于桥下不备之时,“以插斩之”。太守孔严“义其孝男,列上宥之”。

还有的亲手杀死仇人之后,还以灭其家族为快。如王敦的心腹沈充,兵败逃回吴兴,误入他的旧部下吴儒家。吴儒为封侯取赏,杀死了沈充。沈充的儿子沈劲因系叛党之子,依法当连坐受诛,然而乡人钱举把他藏匿起来,一直到遇赦获释。后来沈劲“竟灭吴氏”。后来由于在洛阳抵御慕容悟的进犯而捐躯,沈劲还获得了忠义之名。

南齐时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连环报复案。朱谦之的父亲朱昭之将其妻假葬于田侧,不料,却被族人朱幼方放火烧死。谦之虽小,但听姐姐秘密告知真情后,一直将此仇铭记在心。长大后,朱谦之不婚娶,一心报仇。永明年间,他终于找到机会,亲手杀掉了朱幼方,然后到官府自首。

同类推荐
  • 南康笔记

    南康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修志、南康地理、南康地名考、南康八景及文化思考、南康之民风、南康人口、苏访贤及神祇信仰、南良大族邓氏、唐江传奇卢屋村、谭邦古城、山水深处邹家地等。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有着两千年的治陶史、一千年的官窑史、六百年年的御窑史,并孕育了浮梁茶文化、乐平古戏台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被后人称作“千年古镇、中国名城、世界瓷都”。第一辑收录了30余篇文章,分为学界视野、陶瓷史话、御窑寻踪、文史钩沉、人物春秋、古镇遗韵、耕读人家等部分,以陶瓷文化为重点,挖掘景德镇区域内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考据有源、调查到位、论证有据,追求“原真性,原生态,原文化”,实现“越是本土化的文化越具有国际性”的目标,为保护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尚书(全集)

    尚书(全集)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是虞舜(五帝之一)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热门推荐
  • 千凰战神

    千凰战神

    他,神国崩坏以来天赋第一人,举手抬足间天下变色的人物,心中却只容得下她。她,出身平凡,却身怀绝世秘密,强势崛起的她唯独拒绝不了他的宠溺。
  • 前清旧梦

    前清旧梦

    爱上一个人,可否是罪过?时光流逝,千帆过尽,那些痴情人的耳畔依然听不到回答。若是,为何还要相遇,且心底执着不知悔恨?若不是,那你为什么此刻,不在我身边?只道是万劫不复,恨红尘却把终身误。
  • 师叔带带我

    师叔带带我

    低武世界灵气入侵,陆云带着自己开发的符阵系统穿越而来,挽门派于将倾,带三个师侄女与人斗智,与妖斗力,莽天莽地莽空气,一路猥琐而坚韧!主角走猥琐辅助流,智商在线故事精彩,小白老白都可品尝。字数少,可以先收藏推荐,本书大纲完备,作者提百万正在开足马力码字。
  • 礼仪金说3:服务礼仪

    礼仪金说3:服务礼仪

    在我国古代礼仪典籍《礼记》中有道:“礼之以和为贵。”作者也一向认为:讲究礼仪,意在善待别人;推广服务礼仪,意在营造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 花都极品道士

    花都极品道士

    一夜之间,道派之首紫薇覆灭。从此,一位神秘道士凭空出世。……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且看道士钟禾,如何在这花都之中乘风而起,龙翔九天!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两次为人前传

    两次为人前传

    本书是前传,没有简介,喜欢的朋友可以读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反派是系统

    快穿之反派是系统

    凉月被一个名叫感化系统1026的系统给签订,然而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拥有这个系统,也不知道自己生前是怎么样的人。直到在某一天她遇到反派大大。反派:我是你的系统!凉月:我知道!所以反派大大我们时候去洞房!反派:我很凶很凶!凉月疯狂点头:奶凶奶凶,你对我可温柔了!凉月成功扑倒了她的系统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