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0800000026

第26章 旌孝的作用和影响(2)

《明会典·礼部三十七·旌表》载:“国初,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其后止许布衣编民委巷妇女得以名闻,其有官职及科目出身者,俱不与焉。”这就限定了旌表的对象——只让布衣编民委巷妇女得以名闻,而那些有官职及科目出身的人则不予旌表。正德十三年(1518)重申:军民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行卓异者,有司具实奏闻。不许将文武官、进士、举人、生员、吏典、命妇等例外陈请。嘉靖二年(1523)时奏准:“今后天下文武衙门,凡文职除进士、举人系贡举贤能,已经竖坊表宅,及妇人已受诰敕封为命妇者,仍照前例不准旌表外。其余生员吏典一应人等,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足以激励风化、表正乡闾者,官司仍具实迹以闻,一体旌表。”虽然对旌表对象的要求比明初有所放松,但可以看出扩大进来的那一部分仍然属于社会地位较低的。

清朝也意识到:“直省地方有力之家,尚能上达,而乡村贫穷之人,则多湮没无闻。”为官者一定要“遍加采访”,不要遗漏那些贫寒之人,让普通平民百姓也能同沾恩泽。有一些地方官也能够体恤民情,多加采访。曾任多省巡抚和总督的陈宏谋在《广化诲》中提到:“一州一县地广人多,官长不能常与民相见,遂至官民隔绝。”陈宏谋的做法是将地方风俗利弊刊示晓谕各州县,告知百姓。州县官还要下乡询问遵从的情况:“其有孝弟廉节乐善任恤之人,询得其实,或给匾额,或当众称许,或量赏银米,或给贴免差,或详请优奖,以示风励。”曾任多地教谕的谢金銮在《居官致用篇》提到“下乡之时,不厌其多”:

州县乃亲民之官,为之者别无要妙,只一“亲”字。认得透,做得透,则万事冲然无所窒碍矣。下乡之时,不厌其多,必轻骑减从,一箪食茶炉酒榼,行馆即住民居。遇耕民则问晴雨,相慰劳与谈辛苦,察其家口子妇能孝顺否,兄弟能友爱否,地有遗利、人有失业否。遇秀才则与语读书谊,入书斋察童子孰聪颖可成就,询听读书,为正句读,提讲解。当说则说,当劝则劝,当骂则骂,杂以欢谑戏笑,使相浃洽。通食则山蔬脱粟皆可食,遇生则土茎芦席皆可坐。如此所至,闻风相率而来,遇小事便与主断,不用告状。行之一二年,则诸乡之是非、贤不肖皆了然于心目。如此者,何利不兴,何弊不可除,何凶不可缉,而又何贫之足愚矣。

一个亲民的官员跃然纸上,在现在看来也很有借鉴意义。朝廷制定的旌表政策,其效果还要取决于基层官员的贯彻执行。按谢金銮所认为的,下乡要“不厌其多”,与民众吃住在一起。这样,对那些孝顺友爱之人必能了然于心,虚冒、漏报旌表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

其实在旌表制度实行的过程中,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平等。前面曾经提到过存在差异的建坊银两就是一例。再有,《清会典》规定,宗室、觉罗应族表者,宗人府奏交礼部题请族表;在京八旗及各省驻防应族表者,由部于每岁三月内,咨查在京都统及驻防将军都统,造册报部,核议汇题;各省应族表者由督抚、学政会题,取具册结送部核题。其在部呈请者由部核准,年终汇题,其题后行知本籍,或寄居地方,仍随时行查督抚。并定以限期:直隶五月,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六月,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甘肃七月,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八月。以文到日依限核实咨覆,以备存案,在各省呈请者,限四月。不同的阶层和地域有严格而详细的时间限定,皇族和八旗在旌表上也享有着特权。

四、“里闾闻风,皆敦孝悌”

历代统治者都很注重乡里教化,他们将忠孝教化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加强对人们内心的控制,形成一种有别于政策与法律的约束机制,最终目的是保证乡里的安定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比如乡饮礼,源于周朝,最初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后来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老敬贤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聚会之时也能受到教化。以后历代相沿不绝。到了清朝,各地方官于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在学宫举行乡饮礼,设宴招待本地德高年尊者。乡饮一般会选德高望重的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乡饮宾”又有“大宾”(亦称“正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以致仕官(因年老体衰辞去官职的官员)为大宾,位西北。齿德兼优为僎宾,位东北。次为介,位西南。宾之次为三宾”。其中“大宾”档次最高,一般由皇帝钦命授予。在乡饮礼上,由监礼者举酒致辞:“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毋或废坠,以忝所生。”“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友弟恭”,致辞中充满着对忠孝的推崇。

“里闾闻风,皆敦孝悌”,出自《旧唐书·孝友列传·丁公著列传》。丁公著的孝行感动了邻里,“居父丧,躬负土成坟,哀毁之容,人为忧之,里闾闻风,皆敦孝悌。观察使薛苹表其行,诏赐粟帛,旌其门闾”。

从民众的角度看,由于旌表是直接来自权威机构的一种崇高的政治荣誉,代表最高皇权对被旌表者行为的一种高度评价和特殊表彰,民众通过外在的旌表建筑,能更好地了解政府所倡导的伦理纲常取向。一旦被国家权威机构旌表,其行为模式便会为社会所认同和推崇。这些受旌表的对象多是平时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闾里居民,他们平素的行为都为人所熟知。对民众来说,这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容易受这些旌表对象事迹的感动,愿意从心理上向这些受旌表之人学习。

由于宗族聚居,中国古代居民还往往有着难以割舍的“荣耀乡里”的想法,为国家建立了多大的功业若不能衣锦还乡以报父老,终不为美。若有德有行者受到国家的表彰,在乡间闾里树立某一标志永为流传,则是难得的荣耀。统治者了解这一心理,更是乐意在人群聚居的乡里社会中予以表彰,更好地达到教化的目的。

在统治者的表彰和倡导之下,民众既能从旌孝的实践中获得利禄,又能在孝子顺孙的美誉中博取名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吸引引导着民众逐步向旌表的范围靠拢,旌表在思想教化上起着较大的导向作用。

在旌孝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伪者、奸者出现。张鷟《龙筋凤髓判》卷二“礼部”记载了这样一则判词:

于旦奏:孝门旧多伪作祥瑞,并请破孝门,勒从课。

天地所生,人为万物之贵;人伦所重,孝为百行之原。昔传曾闵之名,今有荀何之誉。孝通厚载,则白兔呈休;孝感圆穹,则丹鸟结庆。与旦巡省风俗,敷畅皇猷,未闻沮劝之方,遽表浇浮之迹。旧蒙旌表,今请剔除。诈浊不逮于诈清,慕善犹愈于慕恶。岂可以己无仁,不信仁者之行仁?以己无孝,即疑孝者之非孝?蛮貊之国,尚或难容;父母之邦,如何自处?糜闲大体,好讦微疵,事既不然,若为通允。

在判词中,判者认为至孝可以招致祥瑞,判者所站的角度是德化的立场,不能因此怀疑孝者“非孝”。“孝门旧多伪作祥瑞”,一个“多”字可以看出孝行招致祥瑞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从而引起一些大臣的异议,认为是“伪作祥瑞”,因而“请破孝门”。

再来看晚唐时期文学家皮日休的《鄙孝议》,其中提到:

今之愚民,既合不掩,谓乎不忍也。既掩不虞,谓乎庐墓也。伤者必过毁,甚者必越礼。上者要天子之旌表,次者受诸侯之褒赏。自汉魏以降,厥风逾甚,愚民蚩蚩。过毁者谓得仪,越礼者谓大孝。奸者凭之以避征徭,伪者扇之以收名誉。所在之州鄙,砻石峨然。问所从来,曰有至孝也。庐墓三年,孝感至瑞,郡守闻于天子,天子为之旌表焉。呜呼!夫古之庐墓,至畜妻子于宅兆之前,其波流弊,至今亵慢焉。有守正者,虽大孝不录,为非者,虽小道必旌。

皮日休认为旌孝中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但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庐墓,还得到了天子的旌表。许多人求旌表是为了避赋税徭役、诈取名誉,反而导致了“大孝”得不到褒扬而“小道”得到了旌表。

既然旌孝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伪滥现象,统治者为什么还要“进行到底”呢?也来看两个例子。据《旧唐书·孝友列传·元让列传》记载:

元让,雍州武功人也。弱冠明经擢第。以母疾,遂不求仕,躬亲药膳,承侍致养,不出闾里者数十余年。及母终,庐于墓侧,蓬发不栉沐,菜食饮水而已。咸亨中,孝敬监国,下令表其门闾。永淳元年,巡察使奏让孝悌殊异,擢拜太子右内率府长史。后以岁满还乡里。乡人有所争讼,不诣州县,皆就让决焉。圣历中,中宗居春宫,召拜太子司议郎。及谒见,则天谓曰:“卿既能孝于家,必能忠于国。今授此职,须知朕意。宜以孝道辅弼我儿。”

元让亲自为母亲奉药奉食,母亲死后庐墓守丧。在元让被拜为太子司议郎时,武则天说了句:“卿既能孝于家,必能忠于国。”这才是历代统治者的真实目的。前面提到明仁宗想让孝子做官,权谨辞谢时,皇帝竟然说:“朕擢卿以风天下为子者,他非卿责也。”提升你是为了给天下为人子的树个典范,其他事对你不苛求。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明昌三年(1192)三月,金章宗旌表棣州孝子刘瑜、锦州孝子刘庆祐。金章宗当时问宰臣曰:“从来孝义之人曾官使者几何?”左丞守贞对曰:“世宗时有刘政者尝官之,然若辈多淳质不及事。”金章宗说:“岂必尽然。孝义之人素行已备,稍可用即当用之,后虽有希觊作伪者,然伪为孝义,犹不失为善。可检勘前后所申孝义之人,如有可用者,可具以闻。”金章宗问因孝做官的人做得怎么样,大臣回答这些人大多不能成事。就算是这样的官,金章宗也不在乎,因为他觉得孝义之人品德没有什么问题,这样的人用着放心,即使是伪孝也“不失为善”,还让大臣推荐“可用者”。

南唐陈致雍在《劾中书不许旌表吉州孝子瞿处圭等疏》阐明了旌孝的重要作用:

臣窃闻中书商量,不许旌表吉州孝子瞿处圭等门闾事。伏以上古之时,人民淳素,故可无为而治。三季浇薄无常行,或可激劝而成。则旌表门闾,是其旨也。中书舍人张纬,不知大体,屡兴僻论,以为乡闾之民,苟避徭役,旌表则递相仿效,止塞则永绝其源。此茸吏无识者之所谭,非大臣佐天子兴教化之良术也。且有(阙)来孝义著闻者绝鲜。陛下之德所感,相继有庐墓者三人。而不以为人化所滋,翻虑其递相仿效。若相率为贼,则实害于时。相仿行孝,又何伤于政。惩恶本欲人惧,赏善本欲人劝。倘递相仿效,则是陛下敦劝之有验也。如不仿效,又用旌表何为?今朝野之间,不义不孝者,何尝不有。风俗若此,正是陛下急于敦劝之秋。或小吏出此无稽之言,犹大臣必须惩绝,况居清切之司,当顾问之地,首创斯议,谬莫甚焉。噫!为人臣子者,上有君,下有亲,何思沮人之为孝?夫王政之基,无先于学;人伦之本,莫大于孝。去年停贡举,已沮陛下教人之为学。此时于激劝,又沮陛下教人之行孝。将顺其美,一何疏哉!伏惟皇帝陛下至德感于上玄,广爱刑于四海。邪见诡说,必不能上惑聪明。臣虽不才,而所务者大,所思者远。恐或有一可之言,是以不敢不奏。

陈致雍在疏中指责了中书舍人张纬“不知大体,屡兴僻论”。张纬认为乡民为躲避徭役而伪孝,如此下去会加剧不良的社会风气,因而不主张旌表吉州孝子瞿处圭等人。张纬的考虑其实是有道理的。陈致雍认为相仿行孝对政治无害,旌表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相互仿效,而效仿做贼而不效仿行孝,才真正“害于时”。

至于“旌孝”的效果到底如何,也要实事求是。“里闾闻风,皆敦孝悌”是一种夸张的记载,是统治者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走样”。

明朝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一书中写道:

旌表孝子、节妇及进士举人,有司树坊牌于其门,以为激劝,即古者旌别里居遗意也。闻国初惟有孝行节烈坊牌,宣德、正统间,始有为进士、举人立者,亦惟初登第有之;仕至显官,则无矣。天顺以来,各处始有冢宰、司徒、都宪等名,然皆出自有司之意。近年大臣之家,以此为胜,门有三坐者,四坐者,犹皆未足,亦多干求上司建立而题署且复不雅。如寿光之“柱国相府”,嘉兴之“皇明世臣”,亦甚夸矣。

文中提到的“国初惟有孝行节烈坊牌”说的应该就是《明会典》中“国初,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其后止许布衣编民委巷妇女得以名闻,其有官职及科目出身者,俱不与焉”的记载。但在明朝中期,立牌坊的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初登第者扩大到一些显官,往往还“门有三座,四座”,而且题署还有夸张之语。这段记载不禁让人怀疑对无权无势的普通民众的旌表能否真正落实。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围绕劳模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生成论、演化论、方法论、价值论、创新论七个方面,从哲学视角解读劳模文化的哲学思想、认识概念、当代价值;阐述劳模文化是什么,挖掘劳模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阐述劳模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精神生产、东北黑土地文化等关系的理论逻辑的生成;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和探讨劳模文化的当代价值及理论创新,认为劳模文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热门推荐
  • 轮回之业

    轮回之业

    “世间所谓轮回,究竟是天道因果的轮转,还是众生不灭的执念……”修道一生,到头来才发现,我的业、我的道,早在与你邂逅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应运而生、逆劫而起的少年,宗门、江湖、境界,武斗、智斗,追溯太古,又将揭开怎样的轮回之业……
  • 炮灰太嚣张

    炮灰太嚣张

    星历9102年,四大隐世家族守护的封印松动,上古神器流落到各个平行世界。寒月凝身为寒月家族继承人“幸运”的被选中,于是,开始了寻(搞)找(事)神器(情)的旅途!并在此路上欢快的越奔越远。“我们是什么?”“反派!”“我们要什么?”“胜利!”“我们怎么做?”“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系统:我不认识这个蛇精病,真的!!男女主1V1
  •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阶段。全书涉及七十多个国家,近两百名国君,三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将臣谋士,四百多场战争,一百多场政变,四十多个典故,大小权谋计策不计其数。文中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对当时社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失败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当然也少不了悲壮与豪情的故事,感慨与激昂的场景。这是一部历史大剧,是一个群雄汇聚的舞台。
  • 苏先生,余生请多多关照

    苏先生,余生请多多关照

    当红小花林酥然,一觉醒来,竟然一下子失去了五年的记忆,并且,暗恋多年的男神,竟然成了自己的隐婚丈夫,更有甚者的,自己还“偷偷摸摸”的,给了自己男神生了娃……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就有个与你男神长得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萌娃:管自己叫妈,请问,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林酥然对于这一认知,是非常懵逼的,要知道,她现在心理才十八岁!!!……十八岁的林酥然,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比专情的小女孩,只不过,为什么她一觉醒来,竟然变成一个花心大萝卜了?拜托,我只爱我家男神一人~
  • 你站在星辰中央

    你站在星辰中央

    因为演“小王子”而走红的简亦承是个表面待人温和,却被激发出怼人技能的男神。都说简亦承能够毫不犹豫怼天怼地怼粉丝,被广大网友呼吁道:来个小姐姐收了他。直到一天,官宣了。小姐姐是温柔可人的夏浅兮,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房有车,还有一身好才华。于是,网友就开始要拆CP了,这么好的小姐姐怎么能和这个大恶魔在一块啊?!但是无论网友怎么努力,简亦承还是日常秀恩爱,撒狗粮。真气人!却又不能拿他怎么办!所以网友们又到夏浅兮那里呼吁,咱们小姐姐一定不能宠着简亦承,他会嘚瑟的!
  • 第一医仙

    第一医仙

    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柴千金,到天罗大陆龙塔的最高守护者,她付出的,一点点收回,她失去的,一点点讨回!谁说医生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给点状态加个血,皮薄肉脆容易死;卖卖小萌装装痴,骗个土豪当金主?她不要变成他人的玩物。华丽转身,从删号那一刻开始。她会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暴!力!医!生!
  • 陈不凡

    陈不凡

    我以为的,永远是我以为。就跟你爸爸永远是……嗯……跑题了。我本来只是这个世界上万千蝼蚁中的一个,生老病死就是平淡的一辈子,然而在我十八岁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教室,女孩,集装箱,前天才少年,巨型面包车……所以……我什么时候开始……就在这里了?
  • 我应该是得罪了老天

    我应该是得罪了老天

    得天眷顾会怎样?遭天恨又会如何?我们的主人公却是既得天眷,又遭天恨。于是一场不一样的人生开始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而且还只有我。”主人公秦天带着这个困扰他一生的疑问,踏上了征程。“我的目标是征服星辰大海,反正作死也不会死,不作死也不会多好受”
  • 骚扰:生命之痛

    骚扰:生命之痛

    性骚扰,这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带给人多少屈辱、隐痛、泪水和阴影!她,小小打字员,面对骚扰一忍再忍,上司却得寸进尺,步步进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