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800000001

第1章 钝词:拥紧,用生命温暖那些生锈的词语(1)

想起陶

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来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自心间轻轻流淌。陶是怎样走来的,是哪一个祖先为了将易逝的光阴,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却安放着乡村的海与河。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父亲在老场上碾麦,在老河滩上赶着他忠诚的老牛耕耘土地,母亲把食物装进陶里,就装下了一生的温暖,还有她全部的青春年华。夕阳下,田埂上,父亲一边剔着牙,一边笑看母亲的脸——这一望咋就过了那么多年?一只崭新的陶罐老了,它钟爱一生的女人老了,甚至那头老牛也眼神浑浊,哞声悠远而苍凉。

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柴火的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我是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土地那么大,又那么小,春夏秋冬,只一蜷,就缩回了陶里。乡下的母亲善于腌渍,把清灵灵的菜,把白生生的鸡蛋鸭蛋,在某个晴天的午后,虔诚地封存,撒一把生命的盐,这日子就有了延续的热能。我在旁边看,看一大堆青青的菜蔬一闪身就躲进了陶里,陶土的骨骼也觉得那样温暖;看着那些白生生的鸡蛋鸭蛋,没过几天便被母亲煮熟了,剖开,金灿灿的蛋黄流光溢彩,恰似漫天的云霞;很多次放学后,我踮着脚尖,用脏兮兮的小手探进放在高处的陶罐,一声脆响,破碎的陶片、仅有的些许砂糖撒落一地——母亲还笑吟吟地站在一旁,看着泪光盈盈少不经事的我……

陶走得很累,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了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她的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陶,你发现没有——圆圆的口径,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而她,在漫长岁月的某天,悄然破碎,甚至找不到一点可供回忆的残片。

陶,不争辩。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罐清凌凌的河水,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辛劳的母亲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轻柔的月光下,母亲燃起一盏灯,小小的陶盏里有一条棉质的灯芯。手中的纺车嘤嘤转起来了,手中的梭子咔嗒咔嗒在织布机上穿梭;或者左手鞋底,右手针线,母亲把针尖在鬓发间轻轻一抹,飞针走线着乡村的光阴。那次回家,我又看见那只小小的陶盏,在角落里,落满了尘埃,青色的釉,小小的口,心头却流溢出一种别样的温暖。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母亲在这样的陶盏下熬白了头发,熬老了岁月,当她们蹒跚走过朴质的乡村小路,会不会还能遥望到一处远方的灯火,甚至,还有一个人美丽的青春。

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每一个陶都有自己的来路,是河滩,是沟渠,还是来自于一抔远古的泥土,那上面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了吧,贫穷了吧,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只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之河。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母亲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往后,她装在陶里的那些冷冷暖暖的日子,小河边浣洗的那些衣衫,她曾经如花的容颜,将寄身何处?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个人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当某天的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被人抚摸,称赞。

——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

囤里春秋

在乡村,谁家没有一围老囤。或是田间沟渠里挖来的泥土,几块砖,圆圆地一绕,就圈住了村庄的春秋;或是一张长长的竹席,细密的竹篾,左插右插,细密如母亲的针脚,紧紧拥抱着那些亲亲的粮食,温暖而有了依靠。一围老囤,不像村口的老井那般深不可测,也没有那么多倒映月光的波光晶莹,老囤不声不响地靠在土墙一角,躲在岁月的深处,却时时紧牵着庄稼人的神经。老囤满了,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意盈盈;老囤瘪了,哪一家不哭丧着面孔?这青青黄黄的日月,全靠着一围老囤呢,风雨同舟,飘摇在这泥土的海洋里。

老囤该是乡间最大的器皿。不像碗,直接享受着烟火的温暖;也不像陶罐,盛来盛去,都是酸酸咸咸,甚至有些发霉的日子;更不像一口老牛面前的食槽,深深浅浅,有了黄黄的麦秸和青青的野草,就能有滋有味地倒嚼半天。老囤的肚子在秋天开始饱满,那些行走的庄稼们摇身一变成了粮食,被风吹净,被太阳晒干,然后丢进嘴里,嘎嘣一咬说:嗯,干了九成九,可以装囤了。囤是在秋后的某个晴天打扫干净的,把旮旯里的虫屎扫尽,把老鼠的洞口填死,把一张新崭崭的塑料纸铺在暄腾腾的干草上面,喊几个有力气的装下新打的粮食。

人吧,都是越吃越饱,老囤的肚子却一天比一天扁,当初吃下那么多粮食,却要面对乡村这一年到头河一样长的日子。有会过日子的,薅点田间地头的野草也能糊弄一回肚皮,再不就烀一大锅地瓜,猪吃,羊吃,人也胡乱塞饱了肚皮。所以到了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看看自家的囤里还有那么一些粮食,夜里睡觉就踏实了许多。有不会过日子的,眼看着打了那么多粮食,就好像有了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村口来了换稀罕物件的,忙忙扛了半口袋粮食,说什么也要尝尝鲜。一次,两次,过年了借了半瓢面算是吃了过年的饺子,眼前那么大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该如何打算?

老囤不简单,盛下天,盛下地,装着乡下人那么多冷冷暖暖的日子;老囤最简单,一加一等于几,老囤一生下来就会算。老囤是老了,却一直透着一股子福气,“五谷丰登”四个大字还贴在上面。

满仓,满囤,老哥俩儿像往常一样靠在墙根下晒太阳。满仓递给满囤一把烟叶一张白莲纸,说今年的粮食装得溜溜尖。满囤张着没牙的嘴吐了一口烟圈:是啊,风调雨顺哩,咱老百姓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寂静的乡村上空,云飘过,太阳东升西落,一盏明月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圆满着简单的轮回。是日子就有盈亏吧,你看乡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走来,走过破败与沦陷,也走过绝望与痛楚,还是走到了今天。土地永在,村庄永存,哪怕只剩下一小片自由的泥土,种子的灵魂也会生根发芽。在春天破土,于夏日拔节,在秋风飒爽的季节,把收成挂满枝头,让农人们单纯地微笑,满足而幸福。

我有些时光该是在高高的围囤里度过的吧。模糊记忆中,母亲将我放在里面,去操持家务。粮食认识我,我不认识粮食,一次次在粮食的波涛中站稳脚跟,又一次次被摔倒在数不清的粮食里,鼻孔里,嘴巴里,到处都是粮食的气息。哭累了喊累了的我在粮食里沉沉睡去,醒来时却发现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在乡下,你可以不认识一个走南闯北的小贩,但绝对不能忽略一围老囤的存在。母亲的血汗,父亲的血汗,祖先的血汗,被简化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形状,缺了,满了,哭了,笑了,哪一天不和老囤息息相关?或许,长大的你终于走出泥土的牵绊,再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在泥土里刨食,你的信息是现代化的,你的衣着是最时尚的,甚至连你的居室里都找不到任何一粒粮食,你会不会以为,人的一生,或许离了老囤一样可以潇洒?但错了,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家伙,不具备食肉动物强大的消化能力,你的血液需要植物蛋白的填充,你的肉体需要庄稼绿色的能量,甚至你的那一件美轮美奂的睡衣,也来自某一种植物的纤维。

——即便生活再怎么富丽堂皇,你能离开一围老囤里封存的粮食?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会打开一扇窗,透过乡村单薄的月色,我看见时光深处的一围老囤,没有锦绣的蕾丝花边,没有钢筋水泥的拒绝与冰冷,那是储藏火焰与热能的地方。我们来自远古的某个地方,学会了书写与思考,学会了优雅与尊贵,也学会了傲慢与偏见。但是,你看老囤是多么真诚,吃进去多少,就吐出来多少,只为温饱我们自私的灵魂。

我知道,我们真正走到了十字路口,当土地上不再盛开欲望的花朵,很多人躲在暗处预谋着罪恶。或许,明天那里将是高楼林立;或许,明天的明天,那里将是仅供某些人娱乐的豪华场所;或许,不远的将来,那里,那里,还有那里都成了一块块炙手可热的地皮。

——地皮,一个多么贫乏的词汇!当土地一旦沦为地皮,那预示着繁荣还是贫瘠?繁荣的,或许只是一些麻木的灵魂;贫瘠的,却是我们再也触摸不到的土地。

扯得有些远了,一围乡村的老囤,怎么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老囤就是老囤,不争不抢,学不会中饱私囊,也不理解暗度陈仓,谁打下的收成,便由谁照管,老囤不过是收成暂时存身的皮囊。也许,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摔倒在粮食海洋里哭泣的孩子了,但是,那么多老囤陪伴的春秋又怎能忘记?

春是春,秋是秋,老囤,只不过在见证天理。

柴门风雪

柴门在记忆之门的门外,轻轻打开,浮现出温暖的面容,窄窄的门框,薄薄的木板,透过去能看见岁月深处的模糊与清晰。我相信,只要有家的地方都会有一扇单薄的柴门,你看不见它的孤单与落寞,而远去的无奈也只在眼神与心灵交互的刹那,化作一股暖流瞬间流遍全身。柴门不说话,敞开或闭合,沉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朝向一架温暖的老屋,朝向老屋里摇曳的灯光和远行的旅人。

每一个旅人在即将远行的时刻,都免不了和柴门轻轻握别,童年的气息,母亲的气息,柴门里的蔬菜瓜果与烟火的气息都将渐行渐远。天,晨曦微露,星,黯淡了光辉,人生的一卷长路在远方铺展,徘徊或踟蹰,留恋或珍藏,柴门总是在深情地守候。

与柴门相守的人,是一生勤劳的农人。鸡鸣犬吠的召唤,打开漫天霞光;或者,我们的父亲母亲仅仅是用一围低矮的土墙、一架风雨飘摇的老屋和一扇单薄的柴门,就围困了自己漫长的一生。儿女在长大,在长高,在把目光投向柴门之外的时刻,他们的心头微微震颤,知道这低矮的围墙、单薄的柴门将不是所有能与之终老的时光。风云际会,河汉浩渺,或许远方有着父亲母亲终其一生也不能参悟的深刻与繁琐。但乡村的路终究是简朴的,单纯的,我们的父亲母亲从来不屑打听,包括草,包括庄稼,包括村子里那些鸡飞狗跳的事情,总以为成长是一件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

蓦然回首,风霜落满了鬓发。

乡村老了,操劳一生的父亲或母亲手把着柴门远眺,他们单薄的身影像极了柴门老朽的模样。断了一截的门框、在风中摇摆的木板、苍凉的吱呀声像一把锋利的锯子划破暗夜的帷幕。

若是在久远的年代,是不是也会有一个落寞的征人,刚刚从战鼓厮杀声中苏醒,遥望故乡所在的方向?朔风凛冽,冰雪刺骨——一扇柴门竟成了无边却奢望的温暖。那封写给家乡的信笺呢,是否还在驿站上停泊?那沾着体温寄给妻子的手帕呢,是否依旧在夜色中跳动着爱的火焰?

柴门,等待的柴门。有离别时的隐隐疼痛,有眺望时的无限落寞与感伤。只是,童年的重逢呢——大地深处那一扇柴门的吱呀声响了很多年,始终未消逝生动的面孔。

同类推荐
  • 什么是杰作:拒绝平庸的文学阅读指南

    什么是杰作:拒绝平庸的文学阅读指南

    《为什么读书》之后,“法国最狂热读者”再论《什么是杰作》。什么是“杰作”?“杰作”这个中世纪形容艺术品的词汇,是从何时开始用于文学?文学杰作有评判的标准乃至配方吗?怎样确认一本书是否为杰作?谁来确认?杰作是不朽的吗?人们今天是否还需要杰作?……本书试图回答林林总总关于杰作的问题,就这一令人生畏的概念展开有趣有益的思考,其目的是消除杰作的神圣光环,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杰作。从荷马、海涅、贝克特到托马斯·伯恩哈德,丹齐格往返于经典与当代作品之间,书中既能看到他对普鲁斯特的不俗见解,也有关于乔伊斯令人意想不到的分析评论。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扬鞭集

    扬鞭集

    本书分两部分:一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二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有名篇《相隔一层纸》、《铁匠》等。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 赵大年卷

    赵大年卷

    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本书收集了作者的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小,就是短小,每篇五六百字。一篇一页,每篇配一页插图,文图并茂,更好看。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 一个故事、一点醒悟、一篇文字、一幅图画,互相映衬,蕴涵了生活多彩的色调与悠长的滋味。
热门推荐
  • 珠联“碧”合

    珠联“碧”合

    许碧合一心想成为一个婚纱设计师,为此她参加了JR的比赛,想要获得成功。在感情上,她为了能找到自己的王子,一次次地失恋然后再站起来,她的身边始终有自己的青梅竹马何仲谦相伴。她在遇到初恋陆成铭之后觉得自己找到了王子,却发现对方选择了未来。在朋友的点拨之下她恍然发现,其实这么多年她一直寻找的王子就在自己身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何仲谦。两个人一起努力参加比赛,最后因为意外何仲谦失去比赛资格,许碧合获胜,一个人远走他乡,最终学成归来……
  • 我欲乘风归琼楼玉宇

    我欲乘风归琼楼玉宇

    走过漫漫黑夜,身边无一丝光亮。孤身一人的她,独立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直到他回来,她终于又张开了双眼。“怎么不吃东西?”“他们…离开我了,永远的离开了……”他叹息一声,轻抚她的背,“还有我。”其实他对她也有伤害不是么?但是对她的思念,对他的关爱,两人还是互相靠近,治愈着彼此的伤口。暖心甜蜜小治愈,点进来不要错过呀~
  • 下矮桩

    下矮桩

    面对柳正发,县政协主席白光斌即使多年后仍会想起自己当初穿街过巷胆战心惊去找遛着肇的那个遥远夜晚。那时,那个人要白主席给他下矮桩是为了一句话;那个人曾向他卑躬屈膝下矮桩也是为了一句话。一句狠话。嘿嘿——白主席笑了两声,山不转水转。他自己都听得出来喉咙里的干笑。这种干笑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领略。干笑了两声后,他又一脸苦相,自顾自地摆了摆头,从不下矮桩的他现在不得不去向那个人下矮桩了。谁会相信当初气头上的一句话会让人怀恨在心,并在多年后兑现。
  • 韦庄逆天行

    韦庄逆天行

    韦峰,字色之。先天不能修行道法,但是他却有颗不放弃的心,决定逆天而行,励志要成天下第一
  • 寻仙岛日记

    寻仙岛日记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都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学生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把一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若不是这本日记,我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曾经发生过........
  • 我的青春电子竞技

    我的青春电子竞技

    从rank路人到职业新秀再到低谷深渊,最后登临绝颠,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哪怕意识操作大不如前,我也要坚定信念,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英雄联盟
  •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富论(II)(英文版)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富论(II)(英文版)

    Adam Smith was a Scottish moral philosopher, pioneer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a key figure in the Scottish pgsk.com Wealth of Nations Published in 1778, was the firstbook on economics to catch the public's attention. It provides arecipe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that has not been bettered since,based on small government and the freedom of citizens to act intheir best interests. It reassuringly assumes no knowledge of itssubject, and over 200 years on still provides valuable lessons onthe 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 我不是毁灭日

    我不是毁灭日

    一闭眼,一睁眼,怎么到了太空?等等,穿越了,还有金手指,自己还吞掉了一个狍子。变成了超级反派毁灭日?DC还是漫威?“宿主,根据推算,您进化到七阶所需要的奇迹之力,只有干掉目前为止漫威电影宇宙出现的所有剧情人物才能凑齐,四舍五入一下就是要与整个漫威电影宇宙为敌。”“……”我不是毁灭日啊,我只想做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而已,为什么要这么为难我?一切从漫威开始,穿梭诸天万界。
  • 翡翠神书

    翡翠神书

    饱受失恋折磨的凡女周紫菱,在生死一线之际巧与即将崩溃的神器翡翠城结成契约,在守护者青龙的帮助下,努力修炼,修复神器保住小命,同时与酷帅强大第一门派长老边谈恋爱边对付暗魔保护世界和平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神奇有趣、曲折浪漫的故事。
  • A Ride Across Palestine

    A Ride Across Pales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