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700000005

第5章

阿秀父亲个子瘦小,没有力气,也不会种田,所以才会被安排在食堂煮饭。大家对即将要分田到户都充满期待,唯有他心怀忧惧。

分田到户

分田到户当然同一个队长的死亡没有关系。可南江村一生产队的食堂、队屋确乎都是随着老王队长的死而消失的。

老王队长死时五十三岁,出殡时扎了五十三朵纸花球,堪为一时盛事。我们那帮鼻涕小孩对死亡全无概念,一心思谋着呆会儿要去抢纸花球,其中就有老王队长的孙儿曙光同孙女春玲。可我们又对死人的花球到底能不能抢,都心存疑惑,不敢乱来。

老王队长知书达理,被乡亲们誉为全村第一贤人。他的死让大家颇为伤感,尤其是我父亲母亲,唏嘘不已。老王队长是肝腹水死的,俗称“大肚子病”。他生前一到我家来,就要逗我:“三丫头呢?三丫头呢?我要把她捉去卖了。”那时候我还小,以为是真的,虽然我父亲一再告诉我说老王队长是逗我玩的,可我还是吓得躲在门后头不敢出来。老王队长明知我躲在门后头,却故意说:“咦?三丫头哪里去了?怎么找不到了呢?”我一定要躲在门后头偷偷张望,直到老王队长离去,我才敢从门后头走出来。所以,当阿秀同姐姐她们商量要去抢老王队长的纸花球时,我想我再也不会被老王队长捉去卖了,心里暗暗欢喜。

我对老王队长的老伴俞婆婆也印象深刻。俞婆婆长得慈善可亲,自称有病,村子里别的女人都到田里出工去了,只剩她坐在自家后门口大樟树下看她孙女春玲同我们在树下跳绳、踢毽子,且她每日吃一种圆圆的用黑壳子涂蜡封起来的状如黑牛屎的保健药丸。她家后门口那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阳光漏下来,光影斑驳,显得春深似海,极阴凉,是我们儿时的乐园。等我们玩疲了,乏了,她就伸手摘下一片樟树叶子放在唇间吹,吹出清丽婉转的哨音来哄我们玩。我们听了,也嚷嚷着一人要了一片樟树叶子来吹,却“噗噗”地吹不成调,但也不气馁,一路“噗噗”地吹着到别处玩去了。那时候,俞婆婆总会望着我们的背影微笑。

老王队长长于人事,他几个儿女皆被弄到镇上去工作了。那时候,镇上工作的人地位很高,非常瞧不起乡下人,对乡下人的啰唆极不耐烦。春玲妈妈就在镇上供销社上班,生得洁净秀美。但我母亲拿布票去供销社扯几尺做衣服的花布,春玲妈妈会把货架上的布几乎搬完让我母亲细细比较挑选,也不做厌烦脸色。

老王队长去世之后,俞婆婆就带着曙光同春玲住到镇上去了,只留下她小儿媳妇三英婶子一个人在乡下种田。分田到户之后,我母亲每念叨起俞婆婆,总说俞婆婆福气好,养的儿女有出息,她自己也聪明,会做人,说有病常年不出工,其实大家都知道她没病,却谁也不好意思挤对她。我母亲说那话时,我知道我母亲心里是嫉妒俞婆婆的,如果老不分田到户的话,那股不平之气大概就会一直积存在我母亲心里。

正式分田到户是在一九八一年,那年我刚入村小学读书。南江丘陵地区,水田旱地高低错落,并不规整。分田到户之前,父亲同村里其他干部一起将所有田地重新丈量一遍,再依据水利便利与否,土地肥瘠不同和离家远近等等因素分为许多等级,互相搭配,分与众人,却也不能做到绝对公允。对无法做到绝对公允的事情,农民们最朴素的解决办法就是抓阄,无论抓到什么,都会被视为天意,毫无异议地接受。随着一个个纸团被打开,我家八口人,所分得的十亩水田,十亩旱地,与李家合分的一头母牛都被落实下来。那十亩水田十亩旱地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几乎遍布了村庄的各个角落。

分田到户时,我爷爷奶奶都已经七十多岁。孩子中我哥哥最长,但仍未满十二岁,以下两岁一个往后排,我姐十岁,我八岁,我妹六岁。全家老少八张嘴,全都如梁上嗷嗷待哺的乳燕,指望着我父亲母亲。但家中却一贫如洗,就只有父亲亲手砌的那一溜土砖屋。但我父亲母亲却非常欢喜,虽然负担十分沉重,但有了这十亩水田十亩旱地,他们就有了要白手兴家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母亲,一生好强,她决心要把家里置得比乡亲们更好,可家里老的太老,小的又太小,负担太重,她因此不得不辛苦劳动近于拼命,又勤俭持家,节省到近于刻薄的程度。父亲好性情,体谅母亲生得娇弱,又过于劳苦,一生处处迁就顺从母亲,遇母亲急躁恼怒甚至无理抱怨时,父亲也从不出恶声。

从此之后,这几块水田旱地便与我们全家人血脉相牵,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识农事

分田到户让每一个农村家庭都有着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的意味,而我对于人生开始有连贯的,完整的记忆,也恰是从分田到户之后开始的。

那时候,我父亲刚刚三十出头,虽当了多年会计,可于农活上的经验却远胜于我爷爷,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我想,那是因为我爷爷虽在南江地面上给人做了多年的长工与短工,可毕竟是从水面上漂泊而来,对于土地,始终缺乏我父亲那样深刻的理解吧。我父亲生长在南江的地面上,一辈子都在与泥土打交道,他就如同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株庄稼,同大地有着血脉相通的灵犀。

春分前后,气温变化不定,我父亲每天打开大门都要走到院子里望望天,搓搓手,在心中默默判断一下天气,作出是否可以开始泡种育秧的决定。毛伯挑一担柴草从我家屋场经过,也会同我父亲商量:“你种谷浸水没?我看这天气只怕可以泡得种了呢。”父亲便笑笑,往沙堰一努嘴:“噜,我刚刚才把两麻袋谷种浸到沙堰里了。”而队里其他人对于哪天可泡种,基本上都是看我父亲同毛伯两人的行动来行事。

队里最懂技术最长于农事的,要数我父亲同毛伯两人。毛伯的父亲是老式文人,一手毛笔小楷最为人称绝。农村里除了学生的课本,有字的纸张极其难得,他狂热地搜寻各种旧报纸旧日历来看,只言片语都不放过,且做一切事情都喜欢从文字上去找依据,为人高义有古风,同我父亲最谈得来。毛伯于文化上未承袭到他老父,识字不多,农事上的学问技术也都同我父亲一样,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但他为人正派和顺,谦虚重礼,又与我父亲年龄相若,同我父亲最相密厚。我父亲于农活上的许多事务,都只同我母亲和毛伯两人商量,不再问计于我爷爷。我爷爷年岁已高,又有病,技术上又不如我父亲,已乐得将一切事务交由我父亲处理。

泡种育秧是水稻栽培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性最强,最关键的一环,过程精细复杂。首先就得判断气温同池塘里水温是否已适宜泡种。几麻袋谷种在池塘冷水中浸泡过一两天之后,取出沥干,再用温水浇透,倒出来堆在墙角用烂棉絮枯稻草捂起来让它发芽。这些温度的监测都没有温度计,只能靠经验判断拿捏。春天气温多变,得随时注意被捂起来的谷种的温度同湿度。父亲与谷种之间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感应,他总能感知到谷种的变化和需要,就好像他心里也有一堆谷种在同灶屋里那堆谷种起着同样的变化似的。他本来在院子里同母亲一起掀晒稻草,忽然脸上会浮起一个温和神秘的笑容,放下铁叉,走进灶屋伸手进谷堆抓起一把谷子看看闻闻,接着或给它浇温水增温,或是松松稻草降温。

分田到户之初,父亲同毛伯两人常被人请去看谷种。有时候,有人家里谷种都烂出酒味了,还请父亲去看。父亲每同毛伯讲起,便摇头叹息。

父亲说,家中有谷种在等待发芽时,切不可口出污言,不可骂架争吵,亦不可饮酒,有饮过酒的人来家中串门也不可,否则谷种一定会烧坏掉。这都是对谷神的敬重。待谷种撒到秧田里去的那一日,奶奶则总会想办法弄一点肉吃,再拿韭菜煎一个鸡蛋。我问奶奶这又是为何。奶奶说因为从这一天起,插秧的人就要一年忙到头,再无闲日了。

育谷种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黄瓜、辣椒、四季豆都还没有下种,奶奶的菜园子里还没有多少新鲜蔬菜可以吃。餐桌上常见的只有腌萝卜、霉干菜或者干炒剁辣椒粉。我一见那些干菜就皱眉头,一点吃饭的胃口也没有。肉更是一年也难吃上一两回。撒谷种那天,奶奶将半斤猪肉剁得细细的,和着一大钵干豆角炖了,那干豆角也就有了肉的味道,变成了美味佳肴。我同妹妹一人盛了一大碗饭,端到院坪里坐在石磙上去慢慢享用。妹妹最爱吃瘦肉,我就把我碗里指甲大小的一片片瘦肉都挑给妹妹。妹妹知道我爱吃肥肉,就把她碗里星星点点的肥肉都挑给我。早春的风吹拂在我们脸上,凉凉的,软软的,令我觉得撒谷种的日子真是美妙。

天气渐渐燥热起来,成百上千只青蛙在水田溪沟里彻夜鼓噪,父亲撒在秧田里的秧苗一日翠似一日,渐渐葱茏如毯。那些开得如花海一般的紫云英水田已经被父亲新翻耕过,同时放进春水。父亲换上铁齿耙驱赶水牛继续在田间耙整。哥哥同母亲相互合作用护板拉新泥护住田埂使之绝漏。姐姐则用木棒在田埂新泥上杵个小小泥窝,撒上几粒黄豆,再抓一把草木灰覆上,等早稻收割后,田埂上的黄豆也将成熟了。我同妹妹还小,还未懂得农事的艰辛,只好玩似的手牵手把垄上翻耕过的紫云英草踩到泥水里去。春水浸脚有微微的凉,空气中有新耕泥土同花草的芬芳,有新燕低飞,沟渠里清亮的溪水在绿草上丝绸般流淌,又旁边水田里也有做事的农人可以看,野地里四处有黄鹌菜开出黄色小碎花,阳雀不知在哪里声声叫唤,真觉得春光无限好。

父亲双脚分立压住铁耙让牛拉着走,他嘴里吹着驱牛的口哨,牛鞭不时高高扬起,却从来舍不得落在牛身上。牛嘴套上了竹篾嚼头(竹笼),遇上嘴边有未及掩覆的青青紫云英草,它也吃不上一口,很可怜。黑黑的小八哥鸟却一点不怕人,七八只一起结伴飞来,几只落在土块上啄食草籽,几只落在牛背上。哥哥说,把八哥鸟的小舌头剪掉一点,它就可以学人说话了。我一直都想捉一只来关在笼子里教它说话,可总是捉不到。

水田整理细柔匀净了,便可开始插早秧。哥哥姐姐要正式进入角色学习插秧,我同妹妹只打边索,插场线。妹妹才六岁,晒得黑黑的如一只小鼬鼠,头顶扎着一对小羊角辫,又伶俐又乖巧,是我们全家人的小开心果。她站在水田里学插秧的样子实在太天真可爱,引得从田埂边经过的村民都要停住脚,“幺妹幺妹”地喊着逗她玩,又叹息说我母亲把这么小的人儿也拉出来干活儿。我母亲则笑笑不答。母亲从我量索的这头栽,一场横排过去可栽七行,可栽到我妹妹那头,渐渐宽度不够了,到最后只能栽五行,她直起腰来说:“幺妹,你量窄了。”父亲一听明白了,立即走到田头示范给妹妹看,说田埂是斜的,棍子不可顺着它量,得摆平了。妹妹冰雪聪明,居然一看就懂,再没错过。

种谷生得不好的人,这时候开始犯难,来到田边嗫嚅着要找我父亲借一两亩田的秧。父亲稍稍算计权衡一下,若自己不特别紧缺,一般都会慷慨答应。待来人走后,父亲却交代我们插细些,匀着点儿。初分田到户时,农具一下置不全,又有许多人种田技术不精,借秧、借牛、借打稻机都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利害轻重,彼此慷慨相助,从不吝啬。能藏富于民其实是不用害怕的,怕只怕遇上烂年景,大家的秧苗都烂在田里,只生稀稀几根,那才会让人着慌。

分田到户后的第一个“双抢”

南江水稻种两季。盛夏之时,早稻成熟,收割之后要立即抢插晚稻。抢收抢种,我们称为“双抢”。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俗语里“双抢”的这一“抢”字也有此妙,使农人辛劳紧迫状毕现。

分田到户之后的第一个“双抢”,我正读小学一年级,这也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暑假。那天,我高高兴兴拿了通知书回家,半路上便听人说我母亲在子耳曲扯稗子草时被毒蛇咬了。快跑回家,只见母亲正坐在堂屋里,徐妈、珍兰妈妈、三英婶子等一些女人正围着我母亲问长问短。母亲是正午时分被蝮蛇咬伤的。蝮蛇俗称土屁股蛇,以盛夏时毒性最强,而一天中又以正午时分毒性最强。幸而母亲娘家的堂兄(我栋舅)善治蛇伤,且医术极高,他已由八里外的万家坡赶来给母亲敷上了草药。

母亲背地里咕哝着抱怨爷爷,因为是爷爷反背着双手在子耳曲附近转了一圈回来后,告诉母亲说田里还有稗子草,叫母亲去扯了。母亲觉得马上就要“双抢”了,谷都要割了,几株稗子草其实不扯也罢。可爷爷是长辈,虽不多参与农事管理,但说出来的话依然有着不可违逆的分量。

同类推荐
  •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向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重温这段历史,总能令人心潮澎湃,读着耳熟能详的一代伟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李维汉、蔡畅、何长工、徐特立……每每令人肃然起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探寻真理、解放思想的途径。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以及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精选他的小说和散文若干篇。他的作品重点在于表现由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中,农民与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意识作风和道德风尚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旧思想、旧习惯的克服过程。
  • 卧龙圆梦

    卧龙圆梦

    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创作发表的作品数十篇,内容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游记、随笔”等9个部分。作者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以简洁精练的语言予以描绘,言志抒情,咏物纪行,文笔清新,质朴率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的美好情怀。
  • 客家往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客家往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讲述客家人的散文集。南迁,北上,东去,西进,下南洋,渡东海……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一部漂泊史。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穿越之殖民大亨

    穿越之殖民大亨

    高羽稀里糊涂的穿越到19世纪科技的平行世界。且看众人如何北拒土著,东征西讨,殖民荒野。“高总督,城里的宅子给您修缮好了,您看什么时候过来住?”“让给赵市长吧,我还是喜欢我那山脚的大庄园,气派!”
  • 木叶之蛇姬

    木叶之蛇姬

    来自现世的失忆穿越者,带着前世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习惯,在火影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天下!zhiyu文,慎入。正规群:红莲书屋,群聊号码:614752781
  • 小狐狸离家记

    小狐狸离家记

    《动物自立童话》之一,《小狐狸离家记》是一部中长篇童话。在一座丘陵里,狐爸爸把他的两个女儿赶出了家门,让她们流落到野外。外面的世界到处充满了凶险,不仅有天上的鹰,还有地上的狼,以及人类和狗,这些天敌会时刻要了她们的命。狐姐姐不幸死在人类挖掘的陷阱中,但狐妹妹花旦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同黑狗和农民们斗智斗勇,不仅一次次成功逃生,还对伤害她的人进行了报复。这篇童话借由小狐狸的形象为小读者们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榜样。
  • 帝御仙尊

    帝御仙尊

    天地间本没有善于恶,更没有仙与魔,都说仙、魔自古不两立!但今天,一个少年就要打破这万古铁律,我若为仙,世间无魔,我若成魔....
  •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不由己:总裁大人离婚吧

    情不由己:总裁大人离婚吧

    渣男出轨,她被南海市最有钱的男人接手,娶她为妻。人都说楼羽命好,有乔斯言百般呵护,万般宠爱,可只有她知道,乔斯言真正在乎的其实是...怀孕六月,她带着未出世的孩子仓皇而逃,本以为从此山高路远,再不相见,却不想重逢来的那般快。他咬牙切齿:“逃了这么久,你还想去哪儿?”楼羽怒瞪:“我们已经离婚了,我干什么你都管不着。”“离婚?我不签字,你永远都只能是我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屠杀灵魂

    屠杀灵魂

    汇园印染公司紧临长城市北环路边,总经理凌刚虽然刚满三十岁,但已拥有两千万私有资产。这会儿,他把他的黑色奔驰小轿车稳稳地开到车库,下了车,直奔车间。他的车间高大宽敞,两台百米长的平网印花机正一刻不停地在白布上印制着设计精美的彩色图案。他见自己聘用的技术厂长江长福正在平网的一端仔细地验布,便问:“江厂长,无锡那批布印好了没有?”江长福扭脸一看是凌刚,忙站起身说:“唔,凌总来了。无锡的布刚印完,现正在印广州那一批布。”凌刚松了一口气,说:“天都黑了,你没吃饭吧?走,跟我到门口的饭店喝杯酒。”他见江长福一边用棉纱擦着手上的黑油一边跟他走,知道他也饿了。
  • 无敌正德

    无敌正德

    穿越到明朝成为正德皇帝朱厚照,我没别的优点就是能打!
  • 塔罗天使

    塔罗天使

    在埃及图书馆遭遇“祝融之灾”后,唯有《塔罗》一书保存相对完整。为了防止这部神秘之书落入异族的魔手,神职人员便将它用图画的形式绘在卡片上,交付于神官之手。最后,由亚历山大带入欧洲,于中世纪左右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玩的塔罗牌,它是神秘与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