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300000003

第3章

【题解】

此诗写游子思乡,登高临望。秋风瑟瑟,秋叶萧萧,愈加见出游子的孤独。作这首诗时,谢朓被任命为萧子隆镇西府中的功曹,随即又转为文学(文学是官名,主管文教之事)。这首《临高台》便是与沈约、王融等诗友的唱和之作。全诗八句,从“思归”起,到“故乡忆”结。明写“思归”之情,实写“倦游”之意。以景衬情,融情入景,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

【注释】

a临高台:乐府题名,属鼓吹曲辞。

b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c极:穷尽。

d寒色:清寒冷落的景色氛围。

e倦游者:厌倦游宦生活的人。

f嗟:忧叹、感叹。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a

南朝齐·谢朓

灞涘b望长安,河阳视京县c。

白日丽飞甍d,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e。

喧鸟覆春洲f,杂英满芳甸g。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h。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i。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j!

【题解】

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诗人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注释】

a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b灞涘(bàsì):灞水岸边。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c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

d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méng):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

e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

f此句形容鸟儿众多。覆:盖。

g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h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i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xiàn):小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j鬒(zhěn):黑发。

【名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临高台a

南朝梁·沈约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b。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至,何用解人忧。

【题解】

本诗为诗人羁旅南京时所写。沈约此作,抒写高台望远而不见的愁绪。诗里没有刻意经营的警句,完全是素朴的家常语,但读来却感到有一种真挚的情思流注盘旋于字里行间。诗人紧紧围绕“望远使人愁”这个主题来写。“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身在江南,而对方则远在洛阳,不但距离遥远,而且南北隔绝。望远本为解忧,但望而不见,反增离愁,则不如不望了。这一联正呼应首联“不可望”“使人愁”,首尾贯通。

【注释】

a临高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齐梁以来诗人已将《临高台》视同诗题了。

b悠悠:连绵不尽貌。

西洲曲a

南朝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b。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c。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d。

日暮伯劳e飞,风吹乌臼f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g。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h,莲子青如水i。

置莲怀袖中,莲心j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k。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l。

楼高望不见,尽日m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n。

海水梦悠悠o,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题解】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注释】

a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b“忆梅”二句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c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d此句意思是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e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f乌臼:树名,现在写作“乌桕”。

g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h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i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j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k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l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m尽日:整天。

n“卷帘”二句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o“海水”一句意为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名句】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度大庾岭a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b,停轺一望家c。

魂随南翥鸟d,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e,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f。

【题解】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可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去国离乡,谁能不生怨思?何况宋之问由宫廷侍臣变而为天涯逐客,由软红佳丽之地到瘴疠炎蒸之乡去受岁月的煎熬。生活的巨变怎能不激起他感情的激荡!从出朝之日起,他就企望着重返放园,切盼着君王再度征召。全诗音韵谐婉,辞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注释】

a此诗是宋之问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

b辞国:离开京城。国,指京都长安。

c轺(yáo):轻便的马车。

d南翥(zhù)鸟:南飞雁,即《题大庾岭北驿》所云“阳月南飞雁”。翥,飞。

e含霁:山雨见晴。

f恨长沙:西汉文帝时,贾谊谪为长沙王太傅,他听说长沙潮湿荒远,伤感不已。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a,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b,汉水接天回c。

冠盖非新里d,章华即旧台e。

习池风景异f,归路满尘埃。

【题解】

这是唐代诗人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先在首联点明题意,异乡之中,登城远望;颔联和颈联敷陈“回望”之所见,有大自然的开阔雄浑,有历史陈迹的没落破败;尾联承接上文的沧桑之意,表达了作者无所归属的悲哀之情。全诗借景抒情,写景气势磅礴,格调清新鲜明。

【注释】

a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

b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

c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d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

e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f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登幽州台歌a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b,后不见来者c。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

【题解】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和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的社会意义。

【注释】

a幽州:古十二州之一,今在北京市。幽州台: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b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c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d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a,遥望黄金台b。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c,驱马复归来。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诗人借古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反映出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进取精神。

【注释】

a碣石馆:燕昭王为邹衍所建的碣石宫,故址在今北京市南。

b黄金台:相传燕昭王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以此延请天下之士。

c“霸图”句:是说燕昭王争霸的雄图已成往事,因而感到无限惆怅。

度荆门望楚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a。

巴国山川尽b,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c。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题解】

这首诗约作于诗人入楚的途中,诗中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具有含而不露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因此他兴奋地、情不自禁地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注释】

a章台:即章华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离湖上,也是陈子昂必经之地。“章台”表明已入楚境。

b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重庆主城区。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

c白云隈:天尽头。隈,山水尽头或曲深处。

在军登城楼

唐·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题解】

《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a,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b苦,鸿雁那c从北地来?

【题解】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却不能北归,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真切动人。

【注释】

a望乡台:地名。这里是借用其名,突出“望乡”。

b南中:南方,这里指王勃客居的剑南一带。

c那:奈何,为什么。

滕王阁诗a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b,佩玉鸣鸾罢歌舞c。

画栋朝飞南浦云d,珠帘暮卷西山雨e。

闲云潭影日悠悠f,物换星移几度秋g。

阁中帝子今何在h?槛外长江空自流i。

【题解】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注释】

a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b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c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d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e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f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g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h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i槛:栏杆。

【名句】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江楼夕望a

唐·崔湜

试制江楼望,悠悠去国情b。

楚山霞外断,江水月中平。

公子留遗邑,夫人有旧城c。

苍苍烟雾里,何处是咸京d。

【题解】

崔湜在中宗景龙二年(708)春赴襄州(襄阳)刺史任,在襄阳的时间不到两年,但是写了不少诗,诗中直接提到襄阳的就有四首,而这恰好是他所有的诗作中写得较好的作品。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乃登高怀远之作。“苍苍烟雾里”似写夕照晚景,其实是写前程渺茫,即所谓借景抒情。

【注释】

a江楼:襄阳城北楼。因临江常称“江楼”。

b去国情:西北可以望长安。

c“夫人”句:襄阳城西北角的东晋夫人城。

d咸京:指京都长安。

古从军行a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b,黄昏饮马傍交河。

同类推荐
  •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年轻的王子在德国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其父突然惨死,叔父抢夺了原本属于他的王位并且娶了他的母后。这让哈姆莱特深感羞耻和愤怒。一天深夜,他遇见父亲的鬼魂诉冤,终于得知这一切都是叔父的阴谋。于是,他决定为父复仇……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是隐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或者精神归宿,但“桃花源”似乎总在变动,一直在更远的地方,大概永远无法抵达,我们却从未停止寻找。在《寻找桃花源》中,卫毅如同一位时间的旅行者,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中穿行,去寻找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里有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还有一百年前的故事。与之平行的,还有卫毅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个“复调”的世界,不同的声音在此汇集,不同的命运互相交织。卫毅有一颗宽广而细腻的心,冷静而有感情,独到而又贴切,他为我们呈现了各种气象万千的人生,这是一幅充满了中国人百年冷暖悲欣的立体图景。
热门推荐
  • 警妻难训:祁少,别放肆!

    警妻难训:祁少,别放肆!

    一场误会,安盛欢认错人,惹到总裁,失身还被逼婚。闪婚嫁入豪门,却被婆婆不喜,小姑子不爱……纵然被总裁大人各种宠,可安盛欢还想逃。“还记得你救过一个男人吗?那就是我。”祁胤凌笑着压了过来。安盛欢哭了:“我救你,但没说要你以身相许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如期重逢,莫言下岭便无难

    如期重逢,莫言下岭便无难

    只一眼,穷尽一生喜欢你林萧然说:“我们命中注定就是要在一起的,她逃不掉,也别想逃走”萧若水的心从最开始的坚定不移,渐渐开始迷茫了,开始看不清了,她……究竟更喜欢谁?更……爱谁?
  • 真皮书包

    真皮书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崔浩

    崔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存在:薛定谔的猫

    如果存在:薛定谔的猫

    我时常梦见一个人,她似是我,却温婉卑微如常物。我时常梦见一个人,她似是我,却张扬偏执如囚鸟。有一天,界裂开了、扭曲了,于是——我们就相遇了。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延伸出了一个平行宇宙的思想争议。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选择或者可能,那平行世界在不同的选择或者可能下发生了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而那些不同人生里的相同的人相遇了呢?当你有一天收到一个装有薛定谔的猫这样的一个箱子时,里面的猫是活着的、还是死的?若是,活着?若是,死的?温婉的沈静姻vs温柔暖男朱古柏张扬的沈静姻vs心理病化姬儒林两个世界、相同的人、不同的遭遇、却有着相同的命。两人从刚开始的梦中相遇、郁郁不得终的双眼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甚至有时候两人无缘无故的交换身体……
  • 宠妻狂魔爱妃要越权

    宠妻狂魔爱妃要越权

    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王爷,仗着自己的身份嚣张之极。他武功高强!是暗藏在江湖门派中的魔王。成婚后,有流言说道:“听说乐贤王爷患有女人恐惧症!”“那他的妻子可倒霉了!”………
  • 荒村

    荒村

    太平村没有神奇美丽的传说,没有如画的山水和迷人的风光,有的只是关于饥饿的记忆。贫穷像不能根治的病症,经年不衰地潜伏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同时他们又世代做着走向富裕的梦。但村庄真的逐步富裕后,年轻一代又开始抛弃了村庄,走向城市,留下一村的老人品味着梦想收割后的荒凉。
  • 至尊庶女:腹黑国师,强势宠!

    至尊庶女:腹黑国师,强势宠!

    她只是一个家中庶出的女子,从小便不得待见。从她遇见他,注定的命运开始交织,她为他血站沙场。他的当朝不受宠的皇子,她费尽心血,助他登上王位,当他君临天下时,却忌惮她的才学和她的功高盖主,想以后该怎么掌控她,帝王永远都摆脱不了那颗猜疑的心,正当为难敌国愿意投降,但却一个条件。要她下嫁!他同意了,宣布圣旨那天,下朝之后,她找到他,第一次她如此愤怒的叫他的大名“上官玄虚,你当真要我嫁给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翻开本书,这里有古今中外各种励志故事,这些故事从努力进取、坚持学习、明确目标等多方面阐述了取得成功的途径。这些故事将像一位良师益友,告诉孩子们要成功势必要跨越很多障碍,只有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走出身边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