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5100000008

第8章 荣格小传(7)

在《金花的秘密》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荣格这样的评论:“《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心灵,融会着几千年来中国伟大智者们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至今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这是荣格对于《易经》的理解,以及他对于《易经》之情感的表达。荣格说:“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韦尔赫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方对于心理心态的基础。”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

荣格自己曾有过这样的表达:“韦尔赫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是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荣格说:“韦尔赫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这是荣格对于韦尔赫姆工作的理解,也是荣格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

1930年,当韦尔赫姆逝世之后,荣格专门撰写了悼词。其中,荣格这样叙述他与韦尔赫姆的缘分:尽管一位是汉学家,一位是医生;一位精通中国文化,一位根本从未到过中国,也不识汉语,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呢?荣格回答说:“我们相遇在人和人性的领域,它超越了学术的界限,而那正是我们接触的地点,碰撞的火花启迪了我,那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

通过与韦尔赫姆的交往,荣格逐渐熟悉了《易经》和道教的炼丹术。1929年,荣格与韦尔赫姆合写了《金花的秘密》一书,在书中阐述了自己为产生出曼荼罗的意象所做的各种尝试。1940年,《心理学与炼丹术》一书出版,这本书被列为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3.形成新的心理学流派

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之中,荣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不过,荣格本人并不愿意把他的理论搞成任何体系化的教条或者公式,他宁愿积累新的事实,获得新发现,而不愿去对旧的东西进行总结。不过,慢慢的,他将心中的思绪结合,形成了他分析心理学的大纲。1913年与弗洛伊德分手之后,为了与精神分析相区分,开始使用“分析心理学”这一术语,这也是分析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荣格由于对一些缺乏根据的东西如炼金术、星相学、卜卦、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瑜伽术、招魂术、降神术、算命、飞碟、宗教象征、梦和幻觉所产生的兴趣,他和他的学说屡遭批评。当然这种批评是不公正的,荣格不是作为门生和信徒,而是作为心理学家去研究这些东西的。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东西解释了人类心灵,特别是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这一心灵层次的哪些方面。”(冯川译,1987年,19页)

这也给了我们后来人一个提示: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去研究宗教和神秘主义,是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把心理学搞成宗教或者神秘主义,那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在中国,某些心理学工作者或者打着心理学工作旗号的人,曲解荣格分析心理学或者其他心理学流派而实际上进行着神秘主义的事情,虽然是少数,却也值得我们警醒。

无论如何,分析心理学这一心理学流派还是形成不断发展起来。1948年,荣格研究院在苏黎世创立,从此,这里成为分析心理学的圣地。来自许多国家的学生在这所学院的不同系科里学习。1955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成立,分析心理学工作者有了专业的认证组织。尽管荣格分析心理学在大学里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弗洛伊德,但是,人们在逐渐对荣格及其理论产生更多的兴趣。

八、游学世界

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为这是做学问最好的方式,这也同样适用于欧洲人或者说适用于所有的人。读万卷书是对传统知识的吸收,也会随之而产生思辨;行万里路则不仅仅让人开阔眼界,更能从风土人情中获得书本知识的直接体验,甚至于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感受到历史的信息以获得心理的能量。荣格在有生之年曾经到访过许多国家,对于他而言,旅行又不仅仅是做学问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还包含着寻找自己失去了的灵魂的目的。

1.北非之旅

1920年初,一个朋友要去突尼斯(Tunisia)办事,荣格便随同他一起前往。他们3月出发,先到阿尔及尔(Algiers),又沿海岸东行,抵达突尼斯城后,再南行到苏塞(Sousse)。对于荣格而言,这样一个非洲国家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里,由于不懂阿拉伯语,他得以更加专心致志地观察人们的行为举止。有时候,荣格会在一家阿拉伯咖啡馆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去聆听他只字不懂的种种谈话。

离开苏萨之后,荣格南下到了斯法克斯(Safx),又从那儿进入撒哈拉大沙漠(Sahara desert),前往绿洲城市托泽尔。在托泽尔,高耸入云的椰枣树在头上形成绿荫的拱顶,下面生长的桃树、杏树和无花果树十分繁茂,果树下是一片碧绿茂密的紫花苜蓿。几只翠鸟像珍珠似地在万绿丛中飞来飞去。在较为清凉的绿荫中,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影徘徊徜徉,其中还有不少同性恋情人在那里紧紧地拥抱。在这里,荣格仿佛回到了古希腊时期:男人社会和以这种社会为基础的城邦国家。

在撒哈拉沙漠深处的另一个绿洲,荣格看到了一群朝圣者。几百个面目凶悍、提着篮子和又短又宽的锄头的人列队而行,队首是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自然的尊严,似乎已经百岁高龄。荣格尾随着队伍来到他们举行活动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打着鼓,野蛮地呼喊,男人们踏着鼓点搬那装满泥土的筐子,另一批人以狂癫的速度挖掘土地。白胡子老人骑着白骡子缓步走过,每到一处都会增加那里的人们的疯狂。

面对这样的场面,荣格深受启发:这些人摆脱了他们的的情感,经受了感召,将自己的存在置于某种情绪之中。他们意识指导他们在空间的方位,传导来自外界的印象,而意识本身也受到了内部冲动和情感的刺激。但是,意识并不指向思考,自我几乎没有自主权。相比较之下,欧洲人也有这样的问题,只是相对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志和明确的意向而已。

阿拉伯文化给荣格留下了极为强烈的印象。通过这次旅行,荣格得以在欧洲人环境之外的地方来反省自身的人格,从而去寻找被身为欧洲人这个角色所影响和压制的,已经变得不可见得人格。此外,荣格在当地人平静的外表下感到了一种不能理解的不安和躁动。

2.访问美国印第安人村社

荣格感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心理学家要更多的了解自己、了解所在的民族。而了解自己所在的民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寻求一个外部支点,用其他民族的眼光来审视。基于这样的考虑,1924年,荣格再一次踏上了美国之旅,这一次他的访问目标是位于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印第安人村社(the Taos puebl os)。所谓的“村社”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印第安人聚集区,它既像一个小村庄,又有着城市的习俗。在那里,荣格第一次有机会和一个非白人说话,他是印第安人村社的首领,年龄在40~50岁之间,名字叫奥奇维艾·比昂诺(Mountain Lake意思是“山湖”)。

比昂诺告诉荣格,他认为白人都是疯子,荣格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比昂诺说,白人只会用大脑思考,而印第安人用心去思考。这一说法让荣格思索了很长时间。荣格认为,比昂诺击中了白人的要害,白人正是只会用意识去做事,而忘记了内心的感受。

在印第安人村社,荣格发现印第安人都极为沉默寡言,而涉及宗教的秘密时,他们更是守口如瓶,似乎是要保住一个宗教的秘密,这是他们保持自豪感和抗拒统治一切的白人的力量。逐渐变得熟悉之后,荣格才在一次与比昂诺的谈话中了解到,印第安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儿子,他们每天所做的各种宗教仪式,其目的都是要帮助太阳正常地行驶过天空。荣格忽然明白了印第安人的“尊严”所在,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太阳之子的身份。他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具有宇宙意义,因为他们协助天父及一切生命的保护者每日升降。

3.访问肯尼亚和乌干达

1925年,荣格参观伦敦温勃利展览会的时候,那里关于英国统治下各部落的介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决定到热带非洲进行一次旅行。

1925年秋天,在一名英国朋友(Peter Baynes)和一名美国朋友(George Beckwith)的陪同下,荣格启程前往蒙巴萨[21]。到达蒙巴萨之后,荣格发现那里是一个十分闷热的地方,周围是棕榈树和芒果树密林,景色极为优美。荣格一行在蒙巴萨逗留了两天,然后乘坐火车前往内罗毕。在火车行进途中,荣格看到路边上方的一块峻峭的岩石上,一个细高的黑褐色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倚着一根长矛,俯瞰火车,他的身旁耸立着台形的仙人掌。这一幕让荣格感到着迷,虽然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但是荣格有一种似乎早就认识那个黑人的感觉,甚至于感到那个黑人在这里已经等他5000年之久。这种感觉或许正是来源于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吧。

沿着正在建设中的乌干达铁路,荣格乘坐火车到达它的终点,第64站。然后,他们又乘坐大卡车前往卡卡梅加[22]。在专区特派员协助下,荣格等人集合了一队搬运工人,外加3名土著士兵护卫,开始了艾尔贡山(Mount Elgon)的旅行。在一个供旅客休息的圆形草顶涂泥的屋子里,荣格还亲身经历了一大群鬣狗的围攻。

在途中,荣格和他的两位朋友应乌干达总督之请,保护一位从苏丹返回埃及的英国女士(Ruth Bailey)。对于这样的一个偶然事件,荣格觉得这是原型在对他们行动产生影响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加上另外一个人所形成的四人群体,正是三位一体[23]的原型意象,需要第四个来补充完备的表现。

在一位酋长的儿子的引荐下,荣格还访问了一个艾尔贡人的家庭。接待荣格的女主人是人那位酋长的儿子的姐姐,也是这个家庭男主人的第二个妻子。在女主人的身上,荣格感受到一种信心和泰然。荣格认为这是她基于对自己完整的认同所形成的。与这位无论丈夫在与不在都能保持自身完整性的非洲妇女相比,荣格认为,白人妇女自然完整性正逐渐消失,正因如此,白人妇女才日益男性化。

荣格最感兴趣的还是当地人的梦,然而人们似乎都不愿意把梦讲给他听。有一次,荣格和当地一位老医生谈话,当问及梦时,这位老医生顿时泪流满眶,回答说,古时候医生们都做梦,知道会不会发生战争,是不是要下雨,应该把牲口群往哪儿赶。他的祖父也做过梦,可是,自从白人来到非洲,就谁也不做梦了。老医生继续解释说,不再需要梦了,因为英国人知道一切!老医生的话表明,在那里,医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曾具有的权威已被英国人的权威所取代。在这位老医生身上,荣格看到了一个已遭破坏的、过时的、无法复原、日益加剧解体的世界。

沿着艾尔贡山南坡继续徒步旅行,荣格一行进入布吉苏(Bugisu)地区,继而到达姆巴拉(Mbarara),然后到达维多利亚湖畔的金贾(Jinja)。在从阿尔伯特湖到苏丹(Sudan)境内路上的一个村子里,荣格目睹了一次盛大的社交性集会。大约六十人,雄赳赳地全身披挂着闪闪发光的投枪、木棒和刀剑。跟在他们身后不远,依次而来的有妇女和儿童,还有母亲背着婴儿。人们点起大火,妇女和儿童围着篝火坐成了一个圆圈,男人们在外围又组成一个圆圈。男人们跳着舞前进,挥动着武器,接着后退,伴随着野性的歌唱、鼓声和号角声再趋步向前。荣格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里,他挥舞着仅有的武器——犀牛鞭,和他们跳在了一起。

在非洲之旅行将结束的时候,荣格渐渐猜测到,这次非洲探险有着一种隐秘的目的,即逃避欧洲及错综复杂的问题。后来荣格在讲到心理能量的时候曾经提到,当人们心理能量由于受到外在的刺激而无法平衡的时候,可以隐居或者离开生活环境一段时间以恢复心理的平衡。或许,荣格这次前往非洲,正是为了恢复内在平衡。

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航行到苏丹的首都喀土穆(Khartoum),再往北就是埃及了。荣格对埃及文化中复杂的亚洲因素的兴趣不如对含米特人[24]对它的贡献的兴趣大。沿着尼罗河的地理流向,也按照时间的前进,荣格受到的重大启发是,在艾尔贡人中间发现了霍卢斯原理[25]。荣格认为,霍卢斯神话是关于神性光明新生的古老故事,这个神话反应的是人类文化亦即意识,首次把人从史前时代的黑暗中解放出来的情形。或者可以说,人类正是从艾尔贡走向埃及的过程中,实现了由史前蒙昧到人类文明的转变。这一次旅行,荣格正是沿着这条路前行的,对于他个人而言,似乎也是一次心理光明重新诞生的象征之旅。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虽然米德教授发表了许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但却从未用更长的篇幅把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系统地表述出来。本书旨在通过整理材料以及在适当地方参考已发表的文章来做这个系统化的工作。它将是给人们提供一条进入乔治·H·米德的理智世界的自然通道。
  •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

    全书分两部分,主体为十五个心理咨询档案,是北京晚报记者蔡岫(她亦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采写的故事,大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刊登在该报的“来访者”栏目里,成书时进行了深度加工,并撰写了别具特色的心理分析;附录部分为北京资深心理咨询师梁明霞所提供的十五个常见心理问题问答,可作为向导和自助治疗之用。作者称二三十岁的新女性为“轻一代”,“不仅仅是年轻,还由于来自不够温暖的家庭,及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游走等原因,迷茫、脆弱、轻飘飘,时刻都像踩在云上一般。”故事里的主人公被各种难以想象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人生之路走得飘飘忽忽,借助于高品质的心理咨询,心结逐步解开,最终走出了隐秘的心理暗区,自信从容地活在阳光中。
  •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的技巧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效应和方法等影响和诱导对方,以在与人博弈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方法和手段。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若想在人生的较量中成为赢家,实现或保护自身的最大利益,就不能不懂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与技巧。
  • 自诺力

    自诺力

    自诺是自我承诺的简称,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来发挥自我鼓舞、自我激发,发挥最大程度上身心潜能的方式。后来,为高校等研究人员采纳,认为是敢于承担,发挥深爱、自我激励,进而为事业成功、人才辈出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激励方式。本书作者,将可以引导正在奋斗中的人们的自我承诺和激励的方法予以总结和归纳,可以使读者在如何营造一种进取的氛围、环境和成功的条件方面,有着多种的设想和考虑。
热门推荐
  •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两汉卷):秦至东汉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两汉卷):秦至东汉

    本套书旨在帮助青少年轻松了解中国历史,选材上以历史大事件为主,兼有一些充满话题点的趣味历史;叙述上简单生动,让青少年有兴趣阅读;内容与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结合,是不错的历史辅助读物。本书为两汉卷,作者以轻松的笔调引领读青少年者走进历史现场,亲历汉王朝四百年的沧桑历程,再现汉王朝的风风雨雨。书中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方面,不仅为青少年读者还原历史的真实与人物的生动,呈现一幅鲜活的两汉画面,还引领青少年多方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学习相关知识,从中受到启迪。趣看两汉:一代暴君秦始皇功在千秋?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咎由自取?官三代汉武帝败家?汉朝女人专权,都是“明君”?
  • 先婚后爱:老公太缠人

    先婚后爱:老公太缠人

    “小叔,你怎么了……”她害怕地往后退。“我知道你在酒里下药了。”男人低哑的声音响起,“自己点的火,自己负责灭。”为了报复出轨丈夫,她冲动之下爬上了小叔子的床,从此被这个霸道男人缠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我们和离吧!

    王爷,我们和离吧!

    安四锦:谁说世上只能宠妻?!我偏反其道宠夫!身为将军府的三小姐,娶到九王爷,就要把他宠到天上去,他要天上的月亮又何妨?即使他要皇帝的女人,我也能帮他实现,这也算是我最后送他的礼物。浮宸:本王从小就不喜那些长相妖媚的女人,总是做一些惑人的勾当,既然勾引了本王,就不该让我看到你在勾搭别人!本王才不是嫉妒呢!
  • 炮灰不甘心

    炮灰不甘心

    奈何桥上人满为患,望乡台边上孟婆急得冒汗。肿么办,一个个的过了奈何桥,却不喝孟婆汤。问,为何?答,不甘心。于是乎,无所事事在地府游手好闲的姚二灵走马上任了……
  • 最后一个孤神

    最后一个孤神

    宇宙大爆炸,一个完整的大世界变得分崩离析。而在那茫茫无际的黑暗,大世界的碎片历经无数年的演变,各自孕育生命,开启新的时代文明。古宇,大世界巅峰的最强王者,因无法忍受无尽的孤独,封印自己而陷入沉睡。直到大世界崩碎,世界碎片孕育出新生命,步入了新时代后,腐朽的封印才得以破碎,被人发掘后才得以重见光明……
  • 你归时早已物是人非

    你归时早已物是人非

    三年时间,欧阳翎直闯娱乐圈中一线的位置,夺得影后的代名词;六年时间,S市多了一位了不得的太子爷--江慕白;原本完全不可能有交界的二人就此碰撞--
  • 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你一世诺

    许你一世诺

    她记得,他对着那万千山河发过誓,要一生一世守护她,若是你忘了,我便踏遍九洲,行至万里山河,也要将你寻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千零一个国王

    一千零一个国王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蹬地。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长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虽然盘古已经不在了,但听说他还有一个弟弟,就藏在天地间的某处。他的大名叫盘瓜,不过他更喜欢人们叫他,盘小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