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6900000002

第2章 教海泛舟学做人师(1)

于漪[1]

我学的是教育,对教育一往情深。我梦寐以求的就是当一名好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做人的良知和金色的希望。我憧憬着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青枝绿叶,花朵芬芳,果实累累,自己作为输送生命养料的泥土,能够分享快乐和幸福,享受精神的富有。

我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梦想,是因为求学时有幸遇到了许多位学高德馨的好教师。他们在教课中情不自禁表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思,常使我心灵震撼,激起我无尽的遐想;他们传授知识、剖析问题时的一语中的,鞭辟入里,常使我茅塞顿开,感觉天朗气清,快乐无比。上课求知明理是我的期盼,更是我的幸福,我不仅对老师的崇敬爱戴充盈胸际,而且经常能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当教师的强烈愿望。人不可能自然成才,总要靠培养,去除蒙昧,走向文明。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播火者,我要像我的老师那样“三尺讲台倾注爱”,编织人生的理想。

[1]于漪《教海泛舟学做人师》,载《人民教育》,2010(17):53~59

要委曲中起步

怀着满腔热情,带着感恩之心,我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太大了。想,很美,做,可得站在地上,不能在半空中飘浮。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还有些熟悉,文、理学科教学则甚为陌生,无论教哪个学科,都得从头学起。

学校原本要我教历史,当我正沉浸在背诵中国古代史重要历史年代、熟悉历史事件、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时,校领导突然叫我改行教语文。教历史,已是勉为其难,缺少专业学养,改教语文,岂不是又要另起炉灶?汉语拼音、汉语语法都没学过,起码的基本功都不具备,怎么教啊?别说误人子弟,就连课堂上一节节站下来也十分困难。于是,我诉说自己的难处,谁知领导说:“战争中学习战争,哪有先学打仗再去打仗的?这是‘最高指示’。”我无法再开口,认了,两分钟就解决了改学科的大问题。

那个年代,没有教学参考书,全靠自己独立钻研,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教。自由度是大的,但教得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我这个年轻教师却没有把握。那时,课堂闭锁,不可随便进别的教师课堂听课、学习。老教研组长教得好,琴棋书画也行,令我羡慕。于是我向他央求了多次,希望能听他一节课。可他就是不吭声,不应允。

俗话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我一清早就到学校,积极主动地把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包下来,扫地、擦地板、抹桌子、泡开水、倒痰盂,想以勤劳“感动上帝”。然而,终未见效,仍然未给我听课学习的机会。

一天,老组长突然来听我的课。推开教室门,见他坐在最后一排的椅子上,一脸严肃。由于毫无思想准备,腿不由自主地“弹起了琵琶”。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在教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正对作品中的“将军”和士兵“小李”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我定了定神,把课上了下来。学生认真阅读、听讲,我自认为讲得还是有条有理,过得去。

课后,他找我谈话。轻描淡写地肯定了我的板书、语言,又郑重其事地说:“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儿,你还不知道,人物形象分析是这样贴标签的吗?”“轰”,如五雷轰顶,头脑炸开了似的。怎么办?我只得低声下气向他请教该怎么教,但他仍一脸严肃,金口难开,不吭声。他在办公室时一天难说几句话,我们都怕他。

“门”在哪儿都不知道,我是名不合格的语文教师。专业不对号,一改再改,须知隔行如隔山,说说轻巧,我一肚子委屈。委屈又有什么用?路还得往前走。既然改了行,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把责任往客观推,永远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语文教学的大门究竟在何处?脑子里整天翻腾着这个问题,即使路漫漫其修远,我也要寻找。不仅要找到门,而且要登堂入室,深味其中的奥秘。老组长这句“金石之言”成为我在教学生涯中不懈追求的动力,我常常反躬自省:“你入门了没有?‘堂’在哪里?‘室’在何处?你清楚了多少?一名对学科教学不入门,不辨堂室的教师怎能称职?怎能对得起学生?”外在的压力化为我内驱的动力。从此,夙兴夜寐一灯明,寻寻觅觅。

一方面,我着力打基础,从语言、语法、修辞到中外文学史、经典文学作品,广为涉猎,吮吸其中琼浆,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广泛地寻找借鉴,从中探索入门的途径。我到记忆中去搜索当年自己在中学求学时,语文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哪些课拨动我们心弦,使我们激动、感奋,引领我们在优美的语言文字、精辟深邃的思想里遨游,使我们享受语文,享受文化,享受快乐,经久不忘。我又从比较中学习,传统教法是什么,流行教法怎样,国外怎么教他们的母语(尽管资料凤毛麟角,当时封闭,也可体悟一二),经常阅读有关报章杂志,比较利弊得失,逐步形成对语文的一些看法。我还会到语文教育论述中寻觅。张志公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对语文教育的众多论述,从识字教学到工具书的使用,从阅读教学到作文训练,我认真阅读,逐一推敲,从中寻觅有效的途径。

为了进入语文教学的大门,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思考、实践。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真心实意虚心求教;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查找自己教课的差错、缺点、不足,每节课写“教后”,记录下歪歪斜斜的脚印,寻找语文教学的规律。

“可惜我不会”

教了三四年,那种上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有所稀释,对语文教学的门径似乎有了点领悟。但有个问题又常让我心神不安。课上学生颇有学习气氛,听讲也很专心,但进步不明显,尤其是部分同学的作文,长进很少。为此,课后我常与学生聊天,了解症结所在。不少学生自责,说自己基础差、不努力,有位课上从不发言的男同学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上语文课,你讲得很好听,可惜我不会!”说“可惜我不会”时还低下了头,露出些许歉意。

淡然一语重千钧。教课,学生没学会,我这名教师“合”的什么“格”?我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很大努力,讲得一清二楚,怎么学不会呢?别说打业务底子,力求摆脱知之甚少甚浅的窘境,告别孤陋寡闻,就是对教材我也是潜心研究,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起码三四个来回,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意图等,弄得一清二楚,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钻研一篇教材,有时要花10小时、20小时,甚至30小时。我深知教师对教材若明若暗,一问三不知,别说有损教师的形象,起码愧对自己的良心。基于这样的认识,备课非认真读书、非刻苦钻研不可。3篇、5篇、8篇、10篇,上百篇独立钻研,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往往能一眼看到底里。现在看来,真得感谢当时没有可提供抄袭的种种教学参考书,非自己学会走路不可,否则,高中课堂是站不下来的。阅读教材的本领真是逼出来的。

当时,学生的话语看似平常,但激起了我的深度反省。不可否认,我是努力的,但我只着力于“心中有书”,忽略了“目中有人”。我误以为只要讲清楚,学生就会懂,就能学会,越俎代庖,荒唐可笑。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者是第一因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教学。杜威对此有一精彩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还谈得上什么教学?同样道理,课堂里有学生,但脑子里没有他们活生生的形象,不研究他们的实际,岂不和没有学生一样?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钻研教材、使用教材正是为了教学生,教好学生,我这种有书无人、重书轻人的教学,在不经意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当然不可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师要疏通了解学生的渠道,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书面作业,与他们的家长接触,处处做有心人,让学生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生理特征等各种信息进入自己的脑中,分别储存起来。无论教哪个年级、哪个班级,总要精心地走进学生世界,课内课外了解,直接间接了解。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教学生要“观其所以”,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观其所由”,观察学生所走的道路;“察其所安”,考查学生的意向;“退而省其私”,考查学生私下的言行,摸清学生的个性,目的在于给他们个性中智慧的花朵提供发展的条件。我采用观看、倾听、询问、调查等多种方法,探索学生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有些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感同身受,共同探寻破解的方法。此时此刻,学生就不再是一个个名字,一张张卷子,一笔笔分数,而是立体的、灵动的、各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化着的、发展着的形象,充满希望,有无限的可塑性。

我这个人真懵懂,教了那么多年才开始接触到教育的本质,才懂得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是我的教育对象;才懂得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到点子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离开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悉心研究,那只能是在教教材,在表演给学生看。课如果只教在课堂上,就会随着教师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特别是母语教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应力求惠及终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有一件事又给了我新的思考。一天下午,学校请来了一位同志作报告,会议结束,我与学生走出礼堂,边走边谈。我说:“今天报告的内容比较好,谈青年学生如何求知、如何成长,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名调皮的男同学冲着我说,“好什么啊,他讲了150多个‘这个’,其他我什么也没听到。”说着就把练习本打开给我看,上面画了计数的一个个“正”字。我愕然了,想不到语病有那么大的危害,把讲述的内容也掩盖了。事后我反躬自省,深感自己的教学语言毛病不少。一是啰唆、重复、不简洁;二是词汇贫乏,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大白话,无色彩,无味道;三是有语病。我是江南人,半路出家,语音不准;脑子转不过来时,我会下意识说“呶”,思维跟不上,下面的话找不到适当的词,就来个“但是”,其实,根本不需要转折,我却乱转折。

用清楚明白的语言传授知识、启发思维是教课的基本条件,含含糊糊,闪烁其词,杂乱无章,学生就会坠入云里雾中,得益甚微。教学用语里既要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谨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含量,学生学习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之中,就会受到熏陶与感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在行动上下苦功。我的目的是力求“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不能说的是一套,自己行的却不一样。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清除语言中的杂质,提高语言的质量?我是多管齐下。一是训练自己思维的条理化,锻炼“心明”,促进“言明”;二是勤奋阅读,增加知识素养,丰富词汇量;三是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当时年纪轻,有劲儿,追求完美。我把上课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词、句删除,把不合逻辑的地方改掉,然后背下来,进而口语化。这样一来,啰唆、重复、语病大大减少。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中国名山甚多。古代帝王常常把五岳看成神的象征,虽然实际上它们仅仅是地质运动和自然风化的产物。但源远流长的五岳名山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质的一部分。《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逻辑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逻辑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朗诵诗歌集

    朗诵诗歌集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李嘉诚传

    李嘉诚传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李嘉诚传》以时间为轴,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宿主只想红

    宿主只想红

    云晚的任务,就是为了完成宿主的愿望,再让自己吸粉无数,坐拥千万粉丝。
  •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这一部书是自己的心情日记,有事没事总是喜欢写一写,记一记。你经历的事情多了,懂得自然也就多了!
  • 丢失在风里的爱

    丢失在风里的爱

    深夜,雨奈工作室里,坐在电脑前的慕静心正专心致志地敲击着面前的键盘,而整个工作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键盘与鼠标的声音“只想和你静度时光在每一个早上看见你和阳光都在………”铃声的响起,慕静心呼吸一滞,心跳突地加快,思绪也变得凌乱不堪。脑海里呈现出一个男人的面容,因为这个铃声是专门为他而设的。看着这烂熟于心的一行数字,手指在播听键上空挺顿许久,终于还是滑过。抬手将手机放在耳边,“下楼”专属于男性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熟悉而又陌生……
  • 想和你在一起是真的

    想和你在一起是真的

    网爆:当红小花旦国民初恋女友扯证了。宋清晚520在微博晒出结婚证照,配文:我的男人。某篮球明星也同时晒出结婚证照,配文:我的女人。男粉纷纷哭晕在厕所,女粉秒变颜狗,对宋清晚老公陆善言纷纷路转粉。――(微博瘫痪24小时后恢复正常,程序员表示无语,特喵的老子正在结婚,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1Ⅴ1甜文,看当红小花旦如何花样厚脸皮追到男神。
  • 极品战圣

    极品战圣

    今生你若杀不死我,我定于你血战到底;今生你若羞辱与我,我定要你加倍奉还,今生你若瞧不起我,我定要闪瞎你的钛合金狗眼。不能修炼又如何,我领悟天地气象八卦,天若欺我,定要将其踩在脚下。
  • 穿越之砸个美王爷

    穿越之砸个美王爷

    老天不用这么惩罚我吧,只不过就是想偷一根那农民伯伯的甘蔗而已,就让我从悬崖掉下去,偏偏这一掉还掉到了一个不知名的王朝,砸进了一个“如花似玉”赛是天仙的美人王爷怀里,别说这王爷还真是机车得可以,只不过是去了趟青楼,略显才艺,他有必要给人家包爷爷比脸黑吗?切!他是‘美人’脸,又不是包公脸好不好?再说了,这男人去青楼就是天经地义,这女人去就成那不知廉耻了?切!偶才不吃那一套的呢!!哼哼!凭他也能拦住我?那我就不是我了!来自现代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古人吗……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搞笑诙谐的对话情节,美丽如画的环境烘托。使《穿越之砸个美王爷》成为少男少女不得不看的唯美爱情小说!--------------------------------------------------------------------------------------------------求收藏,求推荐~~嘿嘿~说真的,很感谢大家这么支持我的文,我看着收藏和票一直在涨,还有留言越来越多,真的很高兴。不过看很多游客状态的留言呢。希望大家登陆个收藏下支持我吧~~谢谢拉~--------------------------------------------------------------------------------------------------此文很轻松。相信羽瞳的收藏个。更新说明:心情好时一天一更,更好时二三更,心情不爽时,二三天,甚至三五一更均有可能,具体爽不爽看读者大大的票票和收藏决定--------------------------------------------------------------------------------------------------■本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推荐玄幻文:《朱砂血印》
  • 诸蕃志

    诸蕃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本书作者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司法实务的实际要求出发,选择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解读法律文书学这门课程。既有对古代和国外情况的介绍,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又能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入手,重点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文书制作方法,选用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型案件材料进行评析,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