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0600000026

第26章

定犍度第七之一

过去得 是谓缘 解脱 阿那含 一行观在后

过去得跋渠第一

若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设得过去彼得过去法。若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谛断思惟断。若得不断法。彼得不断。设得不断彼得不断法。诸法善无色生彼善心俱耶。设善心俱彼法善。无色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谛断思惟断不断。法无色生彼不断心俱耶。设不断心俱彼法不断无色耶。一切初禅五种耶。一切第二禅四种。一切第三禅五种。一切第四禅四种耶。味相应初禅。入当言味起当言味耶。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入当言味起当言味耶。诸味相应初禅。彼一切隐没无记耶。设隐没无记。彼一切味相应初禅耶。诸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彼一切隐没无记耶。设隐没无记。彼一切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颇不入初禅入第二禅耶。颇乃至不入不用定。入有想无想耶。颇不入初禅生初禅耶。颇乃至不入有想无想。生有想无想耶。若得初禅非第二。彼命终生何所。若乃至得不用定。非有想无想。彼命终生何所。云何意所念入慈。云何意所念入悲喜护。慈何系结灭。悲喜护何系结灭净。初禅何系结灭净。乃至有想无想何系结灭。初解脱乃至第八解脱。初除入乃至第八除入。初一切入乃至第十一切入。法智乃至道智。空无愿无相何系结灭。慈报何所受报。悲喜护报何所受报净。初禅报何所受报净。乃至有想无想报何所受报。初解脱乃至第八解脱。初除入乃至第八除入。初一切入乃至第十一切入。知他人心智等智报何所受报。此章义愿具演说。

若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设得过去彼得过去法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无为(过去竟)。若得未来法彼得未来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设得未来彼得未来法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无为(未来竟)。若得现在法彼得现在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设得现在彼得现在法耶。答曰。或彼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无为(现在竟)。若得善法彼得善耶。答曰。如是。设得善彼得善法耶。答曰。如是。若得不善法彼得不善耶。答曰。如是。设得不善彼得不善法耶。答曰。如是。若得无记法彼得无记耶。答曰。如是。设得无记彼得无记法耶。答曰。如是。若得欲界系法。彼得欲界系耶。答曰。如是。设得欲界系彼得欲界系法耶。答曰。如是。若得色界系法彼得色界系耶。答曰。如是。设得色界系彼得色界系法耶。答曰。或彼色界系。或不系。若得无色界系法。彼得无色界系耶。答曰。如是。设得无色界系。彼得无色界系法耶。答曰。或彼无色界系或不系。若得学法彼得学耶。答曰。如是。设得学彼得学法耶。答曰。或彼学或非学非无学。若得无学法彼得无学耶。答曰。如是。设得无学彼得无学法耶。答曰。或彼无学或非学非无学。若得非学非无学法。彼得非学非无学耶。答曰。或彼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设得非学非无学。彼得非学非无学法耶。答曰。如是。若得见谛断法。彼得见谛断耶。答曰。如是。设得见谛断彼得见谛断法耶答曰。如是。若得思惟断法。彼得思惟断耶。答曰。如是。设得思惟断。彼得思惟断法耶。答曰。或彼思惟断或不断。若得不断法彼得不断耶。答曰。或彼思惟断或不断。设得不断彼得不断法耶。答曰。如是(得竟)。诸法善无色生彼善心俱耶。答曰。或法善无色生。善心俱。不善心俱。无记心俱。云何法善无色生善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善。是谓法善无色生善心俱。云何法善无色生不善心俱。答曰。如不善心若退若生善法得生。是谓法善无色生不善心俱。云何法善无色生。彼无记心俱耶。答曰。如无记心。若退若生善法得生。是谓法善无色生无记心俱。设诸法善心俱生。彼法善无色耶。答曰。或法善心俱生善无色无记无色。云何法善心俱生善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善。是谓法善心俱生善无色。云何法善心俱生无记无色。答曰。如善心胜进无记法得生。如住善心无记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善心俱生无记无色(善竟)。诸法不善无色生。彼不善心俱耶。答曰。或法不善无色生。不善心俱无记心俱。云何法不善无色生不善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不善。是谓法不善无色生不善心俱。云何法不善无色生无记心俱。答曰。如无记心若退若生不善法得生。是谓法不善无色生无记心俱。设诸法不善心俱生。彼法不善无色耶。答曰。或法不善心俱生。不善无色善无色无记无色。云何法不善心俱生不善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不善。是谓法不善心俱生不善无色。云何法不善心俱生善无色。答曰。如不善心若退若生善法得生。是谓法不善心俱生善无色。云何法不善心俱生无记无色。答曰。如不善心若退若生无记法得生。如住不善心无记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不善心俱生无记无色(不善竟)。诸法无记无色生。彼无记心俱耶。答曰。或法无记无色生。无记心俱善心俱不善心俱。云何法无记无色生无记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记。是谓法无记无色生无记心俱。云何法无记无色生善心俱。答曰。如善心胜进无记法得生。如住善心无记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无记无色生善心俱。云何法无记无色生不善心俱。答曰。如不善心若退若生无记法得生。如住不善心无记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无记无色生不善心俱。设诸法无记心俱生彼法无记无色耶。答曰。或法无记心俱生。无记无色善无色不善无色。云何法无记心俱生无记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记。是谓法无记心俱生无记无色。云何法无记心俱生善无色。答曰。如无记心若退若生善法得生。是谓法无记心俱生善无色。云何法无记心俱生不善无色。答曰。如无记心若退若生不善法得生。是谓法无记心俱生不善无色(无记竟)。诸法欲界系无色生。彼欲界系心俱耶。答曰。或法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色界系心俱。无色界系心俱。不系心俱。云何法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欲界系。是谓法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云何法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答曰。如色界系心。若生若胜进欲界系法得生。如住色界系心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云何法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答曰。如无色界系心住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云何法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答曰。如不系心胜进欲界系法得生。如不系心住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设诸法欲界系心俱生彼法欲界系无色耶。答曰。或法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色界系无色。无色界系无色不系无色。云何法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欲界系。是谓法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云何法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答曰。如欲界系心。若退若生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云何法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答曰。如欲界系心。若退若生无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云何法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答曰。如欲界系心退不系法得生。是谓法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欲界竟)。诸法色界系无色生。彼色界系心俱耶。答曰。或法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欲界系心俱。无色界系心俱。不系心俱。云何法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色界系。是谓法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云何法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答曰。如欲界系心。若退若生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云何法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答曰。如无色界系心住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云何法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答曰。如不系心胜进色界系法得生。如不系心住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设诸法色界系心俱生。彼法色界系无色耶。答曰。或法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欲界系无色无色界系无色不系无色。云何法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色界系。是谓法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云何法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答曰。如色界系心。若胜进欲界系法得生。如色界系心住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云何法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答曰。如色界系心若退若生。无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云何法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答曰。如色界系心。若退若胜进不系法得生。是谓法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色界竟)。诸法无色界系无色生彼无色界系心俱耶。答曰。或法无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欲界系心俱。色界系心俱。不系心俱。云何法无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色界系。是谓法无色界系无色生无色界系心俱。云何法无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答曰。如欲界系心若退若生。无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无色界系。无色生欲界系心俱。云何法无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答曰。如色界系心若退若生。无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无色界系。无色生色界系心俱。云何法无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答曰。如不系心胜进。无色界系法得生。是谓法无色界系。无色生不系心俱。设诸法无色界系心俱生。彼法无色界系无色耶。答曰。或法无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欲界系无色。色界系无色。不系无色。云何法无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色界系。是谓法无色界系心俱生。无色界系无色。云何法无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答曰。如无色界系心。住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无色界系心俱生。欲界系无色。云何法无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答曰。如无色界系心。住色界系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无色界系心俱生。色界系无色。云何法无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答曰。如无色界系心。若退胜进不系法得生。是谓法无色界系心俱生不系无色(无色竟)。诸法学无色生。彼学心俱耶。答曰。或法学无色生。学心俱。非学非无学心俱。云何法学无色生学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学。是谓法学无色生学心俱。云何法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答曰。如非学非无学心。若退若胜进学法得生。是谓法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设诸法学心俱生。彼法学无色耶。答曰。或法学心俱生。学无色。非学非无学无色。云何法学心俱生学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学。是谓法学心俱生学无色。云何法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答曰。如学心胜进非学非无学法得生。如学心住非学非无学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增益多竟)。彼诸法得生老无常。是谓法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学竟)。诸法无学无色生彼无学心俱耶。答曰。或法无学无色生。无学心俱。非学非无学心俱。云何法无学无色生。无学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学。是谓法无学无色生。无学心俱。云何法无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答曰。如非学非无学心若退若胜进无学法得生。是谓法无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设诸法无学心俱生。彼法无学无色耶。答曰。或法无学心俱生。无学无色非学非无学无色。云何法无学心俱生。无学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无学。是谓法无学心俱生无学无色。云何法无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答曰。如无学心胜进。非学非无学法得生。如无学心住非学非无学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无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无学竟)。诸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彼非学非无学心俱耶。答曰。或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有漏)。学心俱。无学心俱。云何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非学非无学。是谓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非学非无学心俱。云何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学心俱。答曰。如学心胜进。非学非无学法得生。如学心住非学非无学根(五色男女命苦忧也)。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此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学心俱。云何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无学心俱。答曰。如无学心胜进。非学非无学法得生。如无学心住非学非无学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非学非无学无色生无学心俱。设诸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彼法非学非无学无色耶。答曰。或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学无色。无学无色。云何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耶。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非学非无学。是谓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非学非无学无色也。云何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学无色。答曰。如非学非无学心。若退若胜进学法得生。是谓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学无色。云何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无学无色。答曰。如非学非无学心。若退若胜进无学法得生。是谓法非学非无学心俱生无学无色(非学无学竟)。诸法见谛断无色生。彼见谛断心俱生耶。答曰。或法见谛断无色生。见谛断心俱。思惟断心俱。云何法见谛断无色生。见谛断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见谛断。是谓法见谛断无色生。见谛断心俱。云何法见谛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答曰。如思惟断心若退若生。见谛断法得生。是谓法见谛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设诸法见谛断心俱生。彼法见谛断无色耶。答曰。或法见谛断心俱生。见谛断无色思惟断无色。云何法见谛断心俱生。见谛断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见谛断。是谓法见谛断心俱生。见谛断无色。云何法见谛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答曰。如见谛断心若退若生。思惟断法得生如见谛断心住思惟断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见谛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见谛竟)

诸法思惟断无色生。彼思惟断心俱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名门夫人:婚心叵测

    名门夫人:婚心叵测

    她是他的专宠,眉间宝石,是他的标志!他的冷笑,将她的心完全撕碎。离婚协议接踵而来。时过五年,她推着坐轮椅的男人,强势袭来,白发如霜,身旁的五岁孩童,散发着王者气息。他远观着她,那男人,那白发,那缩小版的自己,刺痛了双眼!她的一生,由他所毁,遭他所灭。缠缠绕绕,命运的转轮让他们无法脱离彼此的轨道。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简方书

    简方书

    世上的每一件事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件事都藏着委屈。
  • 异世幸存者

    异世幸存者

    多年前,一场所谓的“天选”运动让所有的非异能者身处险境。他们不得不在新的星球安身立命,偏居一隅。某一天,柳未珂突然发现自己能识人过去,预见未来,而越来越多的异能人也在周围出现。那在暗中窥视的人如蛆附骨,如影随形,新的危险已然再度降临。
  • 勿忘草牵绊星辰花

    勿忘草牵绊星辰花

    经历三世,悲欢离合都尝遍,梦回三生,你勿忘我。第一世,他是秦王嬴政,她是赵国大夫之女,救他一命,相约永世不忘。第二世,他是大唐太子李弘,她是大唐太子妃‘哀皇后’,只愿他好。第三世,他是帝国少爷,她是帝国神秘总裁,真正尝到离合的离。
  • 彼岸花开,时正盛

    彼岸花开,时正盛

    在遇到时盛之前,盛彼岸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个人可以把自己宠成一位小公主,捧在手心里疼爱。也不知道居然有个人,能把鱼做的那么好吃!时盛曾经问过她一个问题,“鱼和我在你心里,哪个比较重要?”盛彼岸那时的回答是:“师兄,你怎么和鱼比啊……”再后来,时盛如果再问她这个问题,盛彼岸一定会很认真地回答他:你。虽然世界上有千种风景盛于你风姿,万种瞬间耀于你光芒。世界上却没有什么东西,比得过我心中的你。虽然手很短,但是尽力想抱住你;虽然心很小,但是努力想装进你。风景正好,因为你来了;你来了,所以风景正好。[甜宠文~水肿萌脸腹黑男时盛,萝莉御姐吃货盛彼岸~火花蹭蹭蹭~]已完结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天台传佛心印记

    天台传佛心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灵宝可梦之第二现实

    精灵宝可梦之第二现实

    一个链接现实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宝可梦游戏?在一个新的游戏时代,宝可梦又会带来怎样的不同?这个名为《精灵宝可梦-第二现实》的游戏吸引了无数玩家。然而,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训练家却发现这个第二世界并不简单。
  • 爆宠小王妃,王爷很妖孽

    爆宠小王妃,王爷很妖孽

    【新书《我是死对头的白月光》】此书早期练笔作,雷多自避。一个养成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