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100000007

第7章 梁漱溟生平及其心思历程(3)

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单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可以包括求知识……它不是一种目的。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假如求知识以致废寝忘食,身体精神不健全,甚至所知愈多头脑愈昏,就不得为善学。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一句话,这观念最正确。这个“学”显然是自学,同时这个“学”显然就是在说一切做人做事而不止于求些知识。

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

梁漱溟把“学”、“问”看成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认为学习知识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应是能根据学习的东西,在健康体魄的支持下,去“做人做事”。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梁漱溟才不可能在佛道上走得更远,信奉儒家面对现实生活,是他的必然选择。

四、梁漱溟的心思历程

梁漱溟的一生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他6岁启蒙读书,却还不会穿袜子;小学时分别于两度家塾和4所小学求学,却未读四书五经,学的只是ABcD之类;只有中学文凭,却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在城市喧嚣声中长成,却热衷于偏远乡村的建设;一生精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文化,却念念不忘佛家思想,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激活了我们的探求欲,牵引着我们对先生的心思历程孜孜以求。

梁漱溟的早年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是由人生所遇见的问题引发。他说:“我常常说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为三期,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返到古印度人的世界,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后来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

(一)早期的功利派思想与近代西洋功利主义

同符大约从十几岁开始用心思起,到20岁左右止,梁漱溟所关注的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救治社会流弊。此时,先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没有与民族问题、中国问题相联系,是一般性的人类社会的出路问题,这主要是受其父亲的功利思想影响。囿于这一思想,梁漱溟看待问题的眼界总游离于成败得失之间,以功利作为价值判断和是非得失的标准。于是,受此影响,他对社会问题的判断也几经变迁,徘徊不定。起初,他认同梁启超、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但不久便同情和倾向于革命,以他的“社会主义##来救治时弊。虽然,梁漱溟一度几乎是“激进于社会主义”,认为当时人们所提出的种种救国方略“事属过去,其方兴未艾者,独社会主义耳”。但是,他的社会主义热情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民国初年,社会党党魁江亢虎等人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激起了梁漱溟对其投机主义心理的憎恶,使他“对社会主义隔膜了”。

梁漱溟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果实被少数军阀窃取,而且他们潮起潮落、走马灯似的操持政府的权力,使得社会变得越发严酷、秩序更为混乱。他深陷困境,感到原先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不足以评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精神世界出现了严重危机,两度自杀未果。

梁漱溟后来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反省,认为这是一种褊狭的见解。就其一个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而言,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就先生本人而论,这并非理智的选择,而是当时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致。父亲的言传身教铸成了他评判事物的潜在标准,而社会态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潜在意识。近代以来的救国呼声、西方文化的冲击与传播、亡国灭族的空前危急、宋明以来空乏学风所导致的种种流弊,都引导着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功利主义的道路。

(二)皈依佛学、潜心佛法是其自觉选择

梁漱溟在解释功利主义价值观在其内心失落,并使他转入佛学时强调了三点原因:“第一,感情真挚易多感伤感触,佛家所谓烦恼重;第二,事功派的夸大心理易反动而消极;第三,用思太过,不知自休,以致神经衰而神经过敏。但在主观上则有一套理论,持之甚坚且确。因为发生厌世思想,则根本否认人生,更不讲实利。”这种解释是符合梁漱溟的思想实际的。遇事总要认真对待的梁漱溟,对所有问题都要用心思加以解决,问题愈复杂,他用心就愈过、愈苦。一旦遇见内心已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就会导致精神结构失衡乃至崩溃。

梁漱溟皈依佛学的思想大约从20岁起到29岁放弃出家的念头止。这一时期的问题不再是从人生角度所感受的社会问题,而是人生问题本身。如果说接受西洋功利主义思想是无意识的选择,那么,崇信佛学、折入佛家一路完全是他自觉的选择。

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第二次选择具有强烈的主观自觉,并认定他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是适合他的生活和人生观的,也正契合了他内心深处的追求和理想。梁漱溟认为打破他功利主义狭隘观念束缚的是他的同学兼师友郭人麟。以前他只是自负救国救世,建功立业,但在人生思想上却是浅陋。“对于古今哲人高明一些的思想,不但未加理会,并且拒绝理会之。益受先父影响,抱一种狭隘功利见解,重事功而轻学问。”但自从遇到郭人麟后,几次交谈,竞使他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郭君精于老、庄、易经、佛典,而且喜欢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上的崇拜及至人格上的尊敬,梁漱溟便“尊为郭师,课暇就去请教,记录他的谈话订成一巨册,题日‘郭师语录”。从此“不敢谓佛老为绝无道理矣。”

梁漱溟思想的这一巨大变化是思想取向上的对立两极从一个极端跃入另一个极端,这一转变过程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折人佛学一路呢?有何内在的必然性呢?首先与他重人生的态度有关。早期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过早地承当了为国家命运和前途思考的任务。“为了救国,自然注意政治而求政治改造。”而当他面对政治的黑暗无可奈何之际,便又转入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当他把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便由“利”与“害”的问题转到“苦”与“乐”的问题上来。

梁漱溟从个人的生存体验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有对生活的苦乐感受。什么是苦?

什么是乐?梁漱溟认为,所欲得遂则乐,所欲不得遂则苦。欲望源自何处,又如何使欲望得遂呢?“欲望出自主观,其或遂或不遂则视乎客观际遇;是故苦乐殊非片面地从主观或片面地从客观所得而言之者。”也就是说,苦乐产生于主客关系之间,既不单纯取决于客观方面,也不单纯取决于主观方面。深感到功利主义无法解决苦乐问题、尘世的混浊、心的难测、世事的变故、生的多难、价值的失落、生命的元依,他由“人生问题烦闷中发生厌世出世之思想”,折入佛学一路便成为他思想的归宿和取向,实际上也是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反动。抛弃了功利主义也就抛弃了对任何利害的追求和愿望,没有了利害观念也就没有了烦恼i。他的《究元决疑论》就是“为世间拔诸疑惑苦恼”而著。他循着人生问题,层层追问,步步究疑直至根本,即人心问题,这正是他后来又转向儒学的内在契机。此时的粱漱溟不是要真正解决苦恼问题,而是考虑如何取消这一问题,所以此时他没有转向儒学而转向了佛学。

沉浸佛学,数年不返,得意于自己构筑的理想天堂,拒绝一切外界的诱惑而专心于佛学。他如此自述:“大约十六七岁时,从利害之分析追问,而转入何谓苦何谓乐之研索,归结到人生唯是苦之认识,于是遽尔倾向印度出世思想了。十六岁曾拒绝母亲为我议婚,二十岁开始茹素,寻求佛典阅,怀抱出家为僧之念,直到二十九岁乃放弃。”对于正处于苦闷彷徨的梁漱溟来说,佛学是最好的逃避场所。不难看出,梁氏选择佛学完全是出于理智与自觉。不过,梁漱溟内心深处的功利主义与其虚幻世间人生的现实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因为他折入佛学一路的根本动力是要为世间“拔诸疑惑苦恼”,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在。

实质上,佛教所走的生命超越之路就是弃决身体欲望的禁欲主义。殊不知就在欲望向主观上求“得遂”的情形中,也并不注定要退缩地放弃生命,尚应在承认“身”的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强调心对欲望的调控。躲进美丽的虚幻天堂中总是暂时的,现实的烦恼并没有远梁漱溟而去,国事、家事、人生诸问题一刻也不曾停止地缠绕着他,一旦遇到契机,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便会重新产生新的分裂。梁漱溟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内心的自我折磨,至二十八九岁时便由佛学转入儒学一路,重新回到了现在的人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写作与出版反映了他内心的斗争及其转变的完成。

(三)对苦乐人生的重新诠释——由佛转儒

梁漱溟对佛学的研究与信仰是从他对人生苦乐问题探寻而形成的。他起初认为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欲望的满足也就没有终极,结果是欲望无论满足与否,人都将在痛苦的体验中煎熬。于是,他认为只有在精神上达到无生,即信仰佛教,才能清除痛苦。然而,梁漱溟在阅读儒家经典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种与他最初秉持的佛学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他后来回忆说:“一旦发现儒书《论语》开头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直看下去,全书不见一苦字,而乐字却出现了好多好多,不能不引起我极大注意。”梁漱溟由此受到启示,人生的各种欲望是可以被超越的,痛苦当然也不例外。这一点引发了先生最终归于儒学,并终生追求、不再改变的显性因素。

梁漱溟虽然没有谈到他父亲自杀一事对他思想转变的直接影响,但是从他对父亲的怀念和对违背人情的禁欲主义的认识,幡然悔悟了现实世界和传统伦理道德力量之所在。尽管梁济自杀与梁漱溟最后公开放弃佛学而献身儒学之时还有两年半时问,但却是他由佛转儒的直接而潜在的原因。在梁漱溟后来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尽管佛学依然共存其中,但他的旗帜与思想的主导乃是儒学而非佛学。如果说由功利主义转入佛学一路,是梁漱溟思想的消极退隐、被动抗世,那么由佛转儒可以说是他本人思想的向上提升。

暂时的避世不仅没有为梁漱溟换来真正的安和乐,而且使他愈加矛盾和痛苦。救世的愿望时时撞击着他不安的心灵,为了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理论的解脱,梁漱溟开始阅读、关注儒家经典。《论语》之“乐”字一开始就扣紧了他的心弦,契合了他深层意识观念,重新开启了他早已有之且人为压抑下去的欲念和愿望,引起了他极度的兴奋,这才是他思想的真正归宿,也为自己找到了理论的根据和源头,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修正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信仰。

梁漱溟将人心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智,它使人同外界相互区分,是欲望之源;另一部分是情感本能,等于儒学中所谓的人的善本性。至此,梁漱溟正式为儒学在人类文化中找到了位置。他不仅承认儒学的合理性,而且将儒学的地位置于西方文化之上,这标志着先生新儒学思想的初步形成。“仁者不忧”是梁漱溟改变自己信仰的根本所在,“乐以忘忧”是梁漱溟心灵沟通的桥梁。苦与乐,这不仅仅是感受的两极,而且还是两种引起内心矛盾和冲突的思想和观念。如何消解这一冲突是梁漱溟不断修改自己思想观念的内在动力。孔子“乐”字成了他思想转变,即由佛转儒的内在契机。综观梁漱溟思想发展和转变的轨迹,不难发现,他所理解的孔子和儒学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生命经验和体悟。他回归孔子儒学的思想进路是泰州学派。从泰州学派突然切入儒学的那一刻在梁漱溟的生命体验中留下了极其深刻难忘的印象,完全是对整个生命的提升,心灵所发生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此做过生动的描述:“机会是在1920年春初,我应少年中国学会邀请作宗教问题讲演后,在家补写其讲词。此原为一轻易事,乃不料下笔总不如意,写不数行,涂改满纸,思路窘涩,头脑紊乱,自己不禁诧讶,掷笔叹息。即静心一时,随手取《明儒学案》翻阅之。其中泰州学派王心斋一派素所熟悉,此时于东崖语录中忽看到‘百虑交铜,血气靡宁’八个字,蓦地心惊:这不是恰在对我说的话吗?这不是恰在指斥现时的我吗?顿时头皮冒汗,默然有省。遂由此决然放弃出家之念。

是年暑假应邀在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题,回京写定付印出版,冬十一月结婚。”梁漱溟不仅放弃了自己的学说,也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尽管他终身吃斋,但在尘世中要过儒家生活,承当起儒学的改造与复兴的历史使命。后来梁漱溟曾追忆泰州学派之所以能打动他的原因时说:“我曾有一个时期致力过佛学,然后转到儒家。于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人的是明儒王心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是如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领会。”从泰州学派再到陆王心学,扩展到整个儒学,梁漱溟的儒学就成了心学。对心学的重新开启及其张扬,日后成为现代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这也许是梁漱溟当时所不及考虑的。

从梁漱溟一生的经历来看,他最后选择儒家生活是其在人生实践上生命本质过程中所找寻到的“对”,是走向“理性”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从梁漱溟早年思想再转再变的过程来看,选择“出而不出,不出而出”的世间生活,也是符合他本人的个性的。

同类推荐
  •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经典力作。本书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女性心理学;文化与神经症;神经质的内疚感;精神分析疗法等。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放飞心灵的蓝天:如何面对压力和抑郁

    放飞心灵的蓝天:如何面对压力和抑郁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

    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

    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习得共情的技巧,你才可以拥有高情商。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亲弟弟大卫、毕业于美国常青藤耶鲁大学的戈登,以及单身母亲卡罗琳等人的故事来探索共情的作用;作者解释了共情与同情的不同,如何利用共情寻找爱情,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的共情式聆听者,如何运用共情创造持久的亲密关系,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阴暗面对生活的糟糕影响。此外,作者认为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并阐述了如何借助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等8种行为来获得共情能力。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拒绝接受普遍的医学标签和治疗人类痛苦的创新实践,也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因共情缺失致弟弟自杀的人性沉思,更是一个教人们如何伴爱的人度过悲伤、无助、迷茫和绝望时刻的实用指南。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精心寻觅了许多实验,让读者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透过有趣的林林总总的实验,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悟与提升。读经典实验,你会有一种破译成功人生密码的惊喜和幸运。
热门推荐
  • 嫡女王妃惹不得

    嫡女王妃惹不得

    【已完结】【新书《重生后我每天都想搞事情》已发,请大家多多支持!】睁眼发现在古代,娘亲没有,爹爹少爱。面对狠毒的姨娘,嚣张的庶姐庶妹,某女双眼微眯:渣渣们,放马过来吧!【搜索书名或者萌不萌,即可查看所有书籍,已有多本完结书,坑品保证,请放心入坑。】
  • 高冷竹马要醋翻天了

    高冷竹马要醋翻天了

    震惊!肤白貌美活泼可爱的她魂穿了!穿成欢喜冤家的竹马大佬,桃花太多,她掐!学习太难,她努力!长得太帅?没卵用。白糖糖表示,她做不到大神的高冷啊! 然鹅轮不到她拒绝,高冷竹马魂穿到她的身上,直接将她的头发剪了,练跆拳道,打篮球,修炼学霸,转变得连她的亲妈都不认识…… 为求恢复原身,相差三岁的竹马大神直接跳过高中,考进和她相同的大学,步步紧逼,他凤眸一眯:“如果换不回来,你就永远待在我身边做跟班-” 可怜巴巴的白糖糖:“我才不要跟着你这个大魔头!”(前期一直宠,后期女扮男装逆袭学霸)
  • 魔王成了宠物猫

    魔王成了宠物猫

    统一魔界的史上最强魔王降临人间……变成了高中生龙小辰的宠物猫!魔王猫:“喵喵,大胆人类,还不快给本王跪下!!”龙小辰:“……今晚的猫粮不想吃了??”欢迎开启千年一遇的魔王养成计划,惊喜等着你。这是一个少年通过养猫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plus青春+成长)
  • 潇潇慕雪

    潇潇慕雪

    方雪原以为会在平淡中度过自己剩下的日子,却没料到她能再遇见慕白,让她人生最后灰暗的时光多上一些色彩,或许这就是她一直挂在嘴边说的,刚好遇见吧。
  • 泣血追踪(上)

    泣血追踪(上)

    我想告诉你的是《天涯》全体编辑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敬意编发了这组稿件。洋洋四万余言的文章,带着你们风里雨里的劳顿,将你们希望与绝望交织的行程重现在我们面前时,距离那场吞没了89个年轻生命51个健康女子身陷残疾困境的火灾已经七年了。在亡灵随着岁月更迭悄然远去烈焰焚烧过的废墟上又盖起了新厂房,聚集了更多新来的打工妹(甚至还包括那次灾难的幸存者),遗忘一天天把人们最初的愤怒与同情冲刷干净的日子里,你们一直用执着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受害者和她们的家庭,并且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替他们争得了意想不到的补偿。
  • 罪爱

    罪爱

    晚上九点四十,非高峰时间,地铁穿过黑洞,呼啸着停在方子墨面前。方子墨有点犹豫,迈出了一只脚,却停住了。地铁奥体站,离起点只有两站,车厢里人烟稀少,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旁若无人地亲热。方子墨觉得,这种地方,并不适合他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五分钟。手机这时响了,甜腻的声音提示他:你有一条短信息哦。发信人是丁志诚。方子墨犹豫了一下,把手机捏在手里,在车门关上的那一刻,从门缝里穿了进去。为了离那对情侣远一点,方子墨缩到车厢的一角,找了个位置坐下,滑开了手机屏幕锁。
  • 爱在晨光熹微时

    爱在晨光熹微时

    二十七岁的小会计,长相一般,家境一般,还有些迟钝,最大的愿望不过是以后能有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曾经有个男朋友,被闺蜜抢,去相亲,被人家长辈嫌弃。一贯倒霉的她突然被王子撞了一下腰,之后……闪婚了。*顾子熹不爱周晓晨。这是一早便知的事实。不要紧,让她来爱他好了。蜜月,他说工作忙,于是她带上公婆一起旅行。婚后没几天,他就将别的女人带进了自家卧室,她怀了孩子,他只冷冷地甩下一句,“打掉!”为他,迟钝愚笨的她出尽了百宝用尽了脑细胞,美味的汤滋了他的肠润了他的胃,却始终唤不醒他的心,在最危险的车祸时刻,他怀中紧搂着的竟是另外一个女人!*这一段她用尽毕生的勇气投入的婚姻,是否该抽身远离?(其实这是一个暖暖的用心去爱的婚后故事,呵,看下去便知。)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

    玛丽·林洛克斯被送到密塞威特庄园去跟她叔叔一起住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她是自己见过的长得最不招人喜欢的孩子。这是真的……
  • 重生娱乐圈:复仇娇妻,太撩人!

    重生娱乐圈:复仇娇妻,太撩人!

    “嗯……唔…好疼……” 闻人舞下意识缩缩红肿不堪的脚踝,却在下一秒被男人捧在掌心……– 闻人舞做梦也没想到重生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在自己身上,还重生到十年前,一切还未发生……前世,父母遇害,家族败落,就连对一切都不知情的胞弟也落得一个痴傻的结局,闻人舞隐忍八年,才终于得偿所愿,报得血海深仇,却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一世,前世记忆在手,闻人舞势要在一切发生之前先下手为强,却不想自己以为的前世也只是自以为……不仅如此,就连这仇报着报着……也变成了抱着抱着!看着一步一步朝自己靠近的某人,闻人舞惊恐:“哎哎哎……那个谁,你别过来啊……再过来我就……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