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12

第12章 回忆父亲(二则)(2)

出城隍会,照例由一队人马在前面鸣锣开道,然后就是各街坊的“抬阁”和“地戏”,在喧天锣鼓声中慢慢地依次走过。队伍的中间是一台十六人抬的大轿,里面坐着城隍的木像,面施彩漆,身穿神袍,轿前有“回避”、“肃静”的大木牌,前呼后拥,十分威风。但是大轿在经过我家旁边的修真观时,却突然锣鼓息声,抬轿的人要一齐跑步,飞速穿过观前的那一段街道。这是有名目的,叫做“抢轿”,因为修真观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城隍是玉帝手下的小官,当然不能大模大样地经过修真观,只能跑步通过。城隍大轿的后面,又是“抬阁”和“地戏”,最后就是“犯人”的队伍。“犯人”仍穿家常的衣服,但一律围一条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铐”;所谓“手铐”其实是一副手镯,有金的也有银的,用一根带子系牢,挂在“犯人”的脖子上。整个出会的队伍要在乌镇的四栅(东南西北栅)周游一圈,“犯人”也要跟着兜一周。

祖母让我去扮“犯人”的那一年,我九岁,正是最爱玩耍的年龄,对于能够亲身参加出城隍会,自然十分高兴,随队伍绕着四栅走了十多里路,竟一点不感到累。不过事后想想,又觉得不上算,因为“犯人”只能跟在出会行列的末尾,一路所见只是前面“抬阁”的背影和两旁围观的人群,实在没有扒在我家老屋临街的窗台上看下面经过的队伍来得有意思,而且在窗台上连“抢轿”的场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另外,我虽然当了一次“犯人”,父亲的病却未见有一丝的好转。

母亲现在不得不日夜守着父亲。白天,她经常替父亲拿着翻开的书籍竖立在父亲胸前让他看,而在看完一页以后翻过新的一页。父亲此时连举手捧书也觉得困难了。他自己叹气说:“怎么,筋骨一点一点僵硬了。”当真,他巍颤颤地举起手来时,五个指头拿东西显得不平稳,而且举了一下就觉得“重”,不得不放下了。

那时,弟弟住在外祖母家,宝珠(宝珠一一作者的舅妈。)管他。我每天到隔壁的立志小学读书。我每天下午三时便放学了,回家来,母亲便教我坐在床沿,执着书,竖立在父亲胸前让他看。而乘此时候,母亲下楼去洗衣服,因为父亲大小便都在床上,衣服得一天换一次。

有一天,我正在执书让父亲看,父亲忽然说:“不看了。”停一会儿,又说:“拿刀来。”这是指我们房中的一把剖切瓜果之类的钢刀,长方形,长有半尺,宽有寸半,带一个木柄,我拿了刀来,问道:“做什么?”父亲说:“手指甲太长了,刀给我。”那时我原也觉得诧异,手指甲怎么能用刀削呢?但还是把刀给了父亲。父亲手拿刀,朝刀看了一会儿,终于把刀放下,叫我拿走。父亲也不看书了,叫我去看看母亲洗衣完了没有。我下楼,看见母亲已洗完衣服,就对她说:“爸爸欲剪指甲。”

母亲就上楼去了。后来我再进房去,看见母亲坐在床沿上,低着头,眼眶有点红,像是哭过。到晚上,等父亲睡着了,母亲悄悄告诉我,父亲叫我拿刀给他,他想自杀。原来母亲听我说父亲要剪指甲,进房后就要给父亲剪指甲。

父亲自己却把刚才想要自杀的事告诉了母亲,他说,。“病是一定没有好的希望了。这样拖下去,何年何月可了,可不把你拖累了么?”而且他自己也一天一天不耐烦了,一举一动都得人帮助,这也不好受呀。父亲又对母亲说,虽然暂时不缺钱,但明知病不能好,每天化不少钱弄吃的,这不是白化了吗?还不如省下来,留给母亲和我们罢。父亲又说:教养两个孩子成人,没有他,母亲也会办得很好,只要有钱,母亲什么都能办好。这都是父亲想自杀的原因。

据母亲说,父亲终于答应,不再起自杀的念头了。但是母亲仍不放心,切实叮嘱我:以后把刀子藏好,剪子也要藏好,都不许再给父亲了。

隔了一天,外祖母带了宝珠和阿秀来了。外祖母对母亲说:“你说暂时瞒着姑爷,我却要推开天窗说亮话。”父亲摸不着头脑。外祖母又说:“请郎中瞒着病人,不好。”父亲听这样一说,便猜着几分了,说:“又有什么和尚道士会医的罢。”外祖母说:“不是和尚道士,是东洋鬼子。”于是就一五一十都说明白。原来是母亲听说南浔镇(离乌镇约二、三十里,太平天国后许多暴发户都出在这个镇上)有个西医院,医生是日本人,请外祖母设法打听。外祖母派陆大叔去了一天,打听明白,这个医院的日本医生可以出诊,诊费每日十元,外加伙食费每日五元,药费另算,到乌镇来回作三天算,如请来诊,合计大概要五十余元。

父亲听了摇头,说:“何必化这笔冤枉钱。日本人未必有本事治这怪病。”

外祖母说:“姑爷,管他能治不能治,请来识识也好。五十多块钱,我还不算一回事。

母亲和宝珠也帮着说。父亲最后只好同意。于是母亲写了封信给那个医院,请于五天后派医生来镇,并付定洋四十元。

大约十点钟,医生来了,却是个女的,三十来岁,带个翻译,四十左右,还有个女看护(中国人),二十来岁。外祖母问那翻译:“医生呢?还在船上?”翻译指那日本女人,说她就是医生。外祖母很不高兴,正想发作,幸而母亲下来了,对外祖母说:“女的也一样,请他们上楼罢。”于是都上楼去,挤满了一房。

女医生倒很大方,脱了木屐,爬到床上,开始诊病。此时正当初夏,气温较高。

翻译说,病人该脱上衣。母亲和宝珠,那个女护士,三人一齐动手.才把父亲的上衣脱下。照例听、敲以后,医生按着父亲的胸脯,问“痛不痛”?又使劲捏住父亲的手臂关节,问“痛不痛”?父亲都摇头。医生向翻译叽哩咕噜说了几句。

翻译说:该脱裤子看看。外祖母听着笑了。宝珠有点害羞,站远了点儿。母亲便同那女护士替父亲脱裤子。医生按着父亲的支起的两腿,又向翻译说了几句。

翻译问:病人的腿能不能伸直?老是这样支起的吗?母亲叹气回答:一年多了。

医生又把听诊器按在病人肚上,这边,那边,听了好一会,又要父亲侧卧,把听诊器在背脊从上到下都听过了。蹲在床上一会儿,看着病人全身无肉,摇了摇头,这才下床来,向翻译说了句。翻译说:诊断完了,下楼去罢。母亲拿一条夹被给父亲盖好,留阿秀在房,便一同下楼。

到了客堂,外祖母请医生等吃茶点,一边问:这病有办法治么?翻译同医生商量了好多时候,然后回答:老太太明白,病人全身肉都落尽了,又听说饮食照常,这个,你们小心照管,不会马上出事。外祖母又问:这是什么病?翻译又同医生讲了几句,拿起桌子上的纸、笔,写了两个大字:骨痨。

母亲看是“痨”,就有点吃惊,问翻译道:“骨痨是什么?”翻译回答:这是痨病的虫子钻到骨头里去了。

母亲便不再问。外祖母和宝珠也不出声,神色都变了。

女护士打开一个大皮包,医生从中拣出两三个玻璃瓶,瓶内有药丸,也有药粉。医生各取若干,分别包成二十多包,向翻译说了一通。翻译便说:这药丸和药粉每天各吃一包。

外祖母又同母亲、宝珠上楼去,祖母也出面了,同到父亲房里,母亲把医生的诊断简短说了一说,便问父亲:“你知道什么叫骨痨?”父亲想了半天回答道:“中国医书上没有这个病名。痨病虫子是土话。我看过西医的书,说肺痨西医名为肺结核,这结核是菌,会移动。想来是移动到骨髓里去了。这病是没法治了。东洋医生给的药,吃也无用。”

父亲说话时心气平静。外祖母和宝珠都哭了。父亲笑道:“原来说是来看看,弄个清楚,如今知道了是不治之症,我倒安心了。但不知还能活几天?我有许多事要预先安排好。”

从此以后,父亲不再看书了,却和母亲低声商量什么事。一、二天后,父亲口说,母亲笔录。我在旁虽然听得,却不解其意义。母亲一面笔录,一面下泪,笔录完,母亲重念一遍,父亲点头说:“就是这样罢。但是母亲想了一会儿说:“这桩大事,我写了,人家会说不是你的主张,应当请公公来写。”父亲听了,苦笑道:“你想得周到。”于是叫我去请祖父来。祖父来后,父亲不把母亲写好的底稿给他看,而自己再念一遍,请祖父写。最后二句,我却听懂了:“沈伯蕃口述,父砚耕笔录。”还有年、月、日。后来我知道这是遗嘱。要点如下:中国大势,除非有第二次的变法维新,便要被列强瓜分,而两者都必然要振兴实业,需要理工人才;如果不愿在国内做亡国奴,有了理工这个本领,国外到处可以谋生。遗嘱上又嘱咐我和弟弟不要误解自由、平等的意义。立遗嘱后的一天,父亲叫母亲整理书籍;医学书都送给别人,小说留着,却指着一本谭嗣同的《仁学》对我说:“这是一大奇书,你现在看不懂,将来大概能看懂的。”

从此以后,父亲不再看数学方面的书,却天天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讲日本怎样因明治维新而成强国。还常常勉励我:“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并反复说明这句话的意义。母亲要我做个有志气的人,俗语说“长兄为父”,弟弟将来如何,全在我做个什么榜样。

第二年夏季,气候酷热。母亲见从前预备给曾祖父住的两间楼房(家中称为新屋)此时空着,便找人背着父亲住到新屋的靠西一间楼下。安排我和弟弟住在靠东一间楼下。这年夏末秋初,父亲去世了。父亲死时并无痛苦之状,像睡着似的永远不醒来了。当母亲唤父亲不应时,还以为父亲睡酣,但脸上血色全没有了,摸摸脉搏,才知道父亲真个离开爱妻和娇儿,到他常常想念的第二次变法维新国富兵强的中国去了。

我和弟弟正在写字,听得母亲一声裂帛似的号眺,急忙奔去,却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换衣服,我和弟弟都哭了。一会儿,家里人都来了。七手八脚想帮助母亲。但是母亲摇手,泪如雨下。母亲亲手用热毛巾把父亲全身擦干净,换上殓衣,很小心地仍让父亲的两腿支起。

父亲的遗体移到楼下靠东,平常作为会客室的一问。母亲始终只是吞声呜咽。直到外祖母和宝珠哭着进来时,这才放声大哭。

因为天热,第二天就殓了。丧事既毕,母亲在父亲逝世的屋内设一个小灵堂,只供一对花瓶,时常换插鲜花。父亲的照片朝外挂着。照片镜框的两侧母亲恭楷写的对子是: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父亲终年三十四岁。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请你原谅我

    请你原谅我

    一对水火不容的母女;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彻骨伤痛。你憎恨过自己的母亲吗?仇恨隐匿在心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却像病毒一样布满全身,侵入脊髓。你敢直视自己人性中的阴暗吗?那些角落里爬满的虫子,腐烂的花草,生了苔藓的石块,以及根植在内心的不安、惶恐、逃避、惊惧、甚至杀戮。准备好了吗?来体验这场文字制造的海啸。
  •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本书重点研究高等教育写作训练体系转变与文学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美国战后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作为作为理解战后美国文学线索,解读创意写作的奥秘。来自于爱荷华写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大量不断成长中的超过350个创意写作工坊的大量实例,汇成一部文学史巨著,让您开卷有益。
  • 溪风絮语

    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品。遮住作者的名字,不管她的身份,读者仍喜欢她的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
  •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挑一帘烟雨走世界

    这部诗集是商旅诗人汪贵沿先生背着诗意行走在天地之间,对历史与未来,人生与人性通过诗歌旅行去诠释。一路山水,一路风月,将江南的柔情,西部的粗狂,大山的悲壮,戈壁的苍凉在字里行间穿越始终,这是一次诗歌之旅,更是一部诗歌地图。通篇诗作呈现多元,体验独特,意像斑澜,视角新颖,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蜀乱述闻

    蜀乱述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同桌是狐狸

    重生之同桌是狐狸

    五千年前,威震四方的灵界太子突然被囚禁,千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没想到,刚刚重获自由的太子殿下,不在灵界好好待着,居然跑到了人界,还成为了我的同桌,这是什么情况?
  • 愿他的余生有我

    愿他的余生有我

    喜欢了那么久就是没办法知道自己的感情,好不容易知道之后....我表白了,但是他....【剧场】跟你聊天就像考试,总怕发挥不好。
  • 存爹·姚先生

    存爹·姚先生

    刘二喜是骑着高头大马回村的。马是好马,缴获日本人的大洋马,枣红色,甚至比枣红还要红,娇艳欲滴。毛色不仅比东江村所有的毛驴草驴叫驴颜色要鲜亮,个子还高老么一大截子,就是跟保长刘满仓的小儿子上回骑来的马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保长刘满仓的儿子刘青鸣骑的马是匹白马,浑身雪白,一丝儿杂毛都没有,亮得晃眼。刘青鸣的马也是好马,也是缴获日本人的,刘青鸣亲手缴获的。当时战斗很激烈,或者叫惨烈,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刘青鸣杀红了眼,鬼子骑着那匹后来成了刘青鸣的马向那匹马后来的主人冲来,那匹马的后来的主人直直地冲着他后来的坐骑迎去。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萌宠碗里来:厨神大小姐

    萌宠碗里来:厨神大小姐

    娇蛮大小姐花样作死,香消玉殒,神厨特工意外穿越取而代之。没有灵力?抱歉,只是天赋太好来得太晚而已。娇蛮任性?呵呵,让你知道什么是冷面杀手。死缠烂打?师兄,就你这样的,给我一打我都懒得要。不学无术?拜托,没见我身后跟着一只霸气神兽吗。男主何在?嘿嘿,你猜。
  • 重生农家女

    重生农家女

    她重生到乡村,一醒来家徒四壁,且看小女子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 林家公子

    林家公子

    陈以良打趣道:“那得先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若只是一丛狗尾巴草,那便还是免了吧。”林雅客笑而不答,只是请千户闭眼。陈以良连忙照做,觉得脸上一阵清香拂过,继而眼前一片明光大亮。他唤了几声林雅客的名字,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犹犹豫豫地睁开双眼,忽然闻见那缕清香竟是从自己怀中发出。于是低头去看,发现自己怀里揣着一丛盛开的水仙,六片花瓣如冰雪高洁。
  • 斜杠青年闯异界

    斜杠青年闯异界

    斜杠青年张炎火来到异世,系统加身!斜杠系统,体验万千职业与身份!最牛B的掏粪工或者斗罗的唐三?职业举例:掏粪工人,以目前宿主一境修为,能力如下。。。。。。”“咱能不能换个职业举例行不?掏粪工人什么的也太那个啥了,”张炎火实在是忍不住,打断了系统的话。“好的小三。职业举例二:煤矿工人,以目前宿主一境修为,能力如下,初级煤矿感知,臂力大增,熟练使用挖矿工具,对毒气、高温、噪音拥有一定的抗性,并拥有挖洞加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