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4300000022

第22章 宦途记事(4)

李卫公帖

李德裕是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登基后,被牛党谗害而罢免官职,先是在大中元年(847年)贬职为潮州司马,第二年再次被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司户参军。李德裕的一个表弟在朝廷担任侍郎,派人往崖州送了很多东西。李德裕回信表示感谢,写道:“上天要让人称心,穷困愁苦,那么人情形势是不会怜悯他的。即使是骨肉亲情,也很难得到他们的问候书信,那些平日里的老友知音,也很少会有人安慰关照他。阁老您素来仁慈,顾念旧情,又派人来看望我,送来了这么多东西。我铺纸提笔,感激涕零,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啊!”

信中又写道:“我身处逆境,今在这茫茫大海中,很少有入来体恤帮助。过去的积蓄,早已耗费一空,现在百口之家饥饿难熬。只痛心我就要告别人世了,还要做个饿死鬼。十月末,我卧床几十天,既无药物,又无医生,只好听天由命,侥幸活几天罢了。”信的后面落有时间署款:“闰十一月二十日,从表兄崖州司户参军同正李德裕书告侍郎十九弟。”

李德裕所说的闰十一月,正是大中三年(849年)。这时他到崖州才有十几个月,可他却已穷困无比,残喘苟生到这样的地步!《唐书·李德裕传》上说:“贬之明年卒。”就是说在这封信发出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当时的宰相都是他的怨仇政敌。虽然是骨肉至亲,平生旧交,都不敢和他互有音讯。然而这个侍郎能一再派人去赠送衣物,体恤落难的人。他的仁义之心真是超俗非凡,只可惜他的真实姓名难以查考了。李德裕的这封信收藏在宫中,后来交付秘书阁,今天在道山堂西面有原书碑文。

宋绍兴时期,赵鼎被奸臣秦桧及朋党谗害贬至崖州。当时的士大夫们像惧怕老虎一样恐惧秦桧一党,因此无人敢再和赵鼎往来,这时张渊道任广西长官,几次派遣人送来书信、衣物、药品、酒水和食材等物品。赵鼎曾回信表示感谢:“我赵鼎一生那样待人如己,现在竟然到了如此境地!”他诉说酸楚寒苦的逆境与李德裕当时的境况相同。不久以后,赵鼎在崖州死去。他的书信一直存放在张渊道的手中。

姚崇的曾孙姚勖原先深得李德裕的喜爱,后来李德裕被流放后,朝廷查究李氏党羽,姚勖不敢去探望他。等他到了崖州,家庭生活困窘,缺衣少食,姚勖多次送去衣物,不因时局无情而失去仁义,他可称得上是和某侍郎一样仁慈重情义的人了。

李宓伐南诏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南诏叛变朝廷。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伐,结果战事不利,损失了六万兵将。杨国忠掩盖了事情的真相,仍然向朝廷告捷。当时,官府招募士兵征伐南诏,百姓都不愿意应募,杨国忠就派遣御史到各地监督地方强行征兵。百姓一旦被挑中,即刻押往军营。御史所到之处,怨声载道,哭声一片。天宝十三年(754年),剑南留后李宓带兵七万讨伐南诏。南诏采用诱敌深入、坚壁不战的战术,来耗费唐军的兵力。

后来,唐军的粮草穷尽,加上南诏流行瘴疫,饥死、病死的士兵高达总数的十之七八。李宓被逼无奈,率军撤退。南诏军队乘胜逐北,俘获了李宓,唐军全军覆没。杨国忠依然给朝廷告捷,唐玄宗坚信不疑,继续向南诏派兵。

以上是《资治通鉴》中的记载。

《旧唐书》载:李宓率兵讨伐南诏,与蛮兵激战于西洱河。粮食吃完后,李宓率军后撤,由于马陷到桥下,他本人被阎罗凤擒获。

《新唐书》载:“李宓在西洱河战败身亡。”

我曾看到《高适集》中有《李宓南征蛮诗》,与前面三本书所谈的事实大有出入。诗序中说:“天宝十一年(752年),皇帝下诏讨伐南诏,宰相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主持此事,上奏皇帝推荐前云南太守李宓渡海自交趾攻击南诏,来往数万里。天宝十二年(753年)四月,李宓回到长安。人们因此知道朝廷所派之人很有才干,而李宓也确实效忠朝廷,高适作为李宓的旧友,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他的诗内容是:‘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饷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收兵列亭侯,拓地弥西东。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高适所反映的情况未必都是真实的,但是当时的人写当时的事,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李宓并非败死于南诏,最后又回到了长安,归期也不是天宝十三年(754年)。另外,诗中反映的唐军把老鼠、小孩当作食物,可以看出当时粮食极为匮乏。军队并不是得胜归来,这一点千真万确,没有任何可疑虑的。

虢巨贺兰

谁都不愿看到国家出现危难,一旦发生了,作为臣子的就要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假如享用着高官厚禄,一切都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国家的危难漠不关心,即便时过境迁,忠义之士听到这种事情,也会勃然大怒。

唐代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虢王(爵封号)李巨当时担任河南节度使,后来被贺兰进明接任。两人拥有精兵数万,管辖着中原这一战略要塞,他们兵精粮足,却观望不前,对平定大业不但没有立下功劳,反而助长了叛乱者的嚣张气焰。

李巨驻守彭城(今江苏徐州)时,平叛名将张巡驻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张巡所率将士,是安禄山反叛后招募而至的,此时已多立战功。张巡就派人向李巨要空白委任状和赏赐物,以奖赏立功将士。李巨却只给了三十个委任状,不肯发给赏赐物,使张巡军心不稳,守不住雍丘,只好移军睢阳,与另一平叛名将许远汇合。起先,李巨不顾睢阳太守许远的反对,把睢阳的六万石军粮的一半拨给濮阳郡和济阳郡。这两个郡得到粮食后,却投降了叛军,而睢阳的粮食很快就消耗完了。颜真卿也在平原(今山东平原)招募军兵十万,已攻下魏郡(今山东大名北)和堂邑(今山东聊城西北)。这时候,贺兰进明为北海(今山东潍坊)太守,也起兵平叛。颜真卿写信要贺兰进明与自己合兵,贺兰进明就率军北上,渡过黄河来到平原,颜真卿与贺兰进明共商军政大事,军权逐渐落在贺兰进明手中。

后来,贺兰进明朝见皇上,说房琯的坏话,被唐肃宗采纳,唐肃宗就把他从岭南节度使变为河南节度使。张巡在睢阳被困,粮食吃光了,最后不得不吃死人的肉。张巡派猛将南霁云向贺兰进明的驻地临淮告急。临淮离睢阳仅三百里,而贺兰进明却拒不发兵救援。睢阳终于被攻破,张巡等人壮烈死难。

平原、睢阳的沦陷,与李巨、贺兰进明的关系很大。但是当时的朝臣,却不向皇上揭发两人的恶行,使两人长期官居要职。但是,不到十年,李巨被贬到了遂州,被段于璋杀害;贺兰进明受到第五琦一案的牵涉,丢掉了御史大夫这个显官,被贬谪而死。真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王安石弃地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派使节萧禧来交涉宋辽河东路的边界事务,结果未能达成所愿。第二年,萧禧再次为此事而来,坚决要将代州(今山西代县)天池分水岭为两国国界。神宗下诏书询问老宰相文彦博、富弼、韩琦、曾公亮的想法,众人都说不能答应辽国的荒谬要求。那时候,王安石任宰相,发表意见说:“想要从对方那里争取东西,一定先要给他一点利益。”皇帝听取了王安石的建议,就将地割给了辽国。

过去宋辽边界在黄嵬山麓,可以居高临下威胁辽国的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武州(今山西神池)。现在把天池分水岭当作分界线,辽贼反而居高临下威胁我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算起来,这次大宋一下丢失国土东西七百里长。而宋仁宗庆历年间,辽贼要求大宋割让关南十县,当时朝廷正顾虑西夏,只不过每年多给辽贼一些钱粮来搪塞辽贼的贪欲,对于土地,则寸土不让,再说,熙宁年间大宋的兵力强于庆历年间,却因为萧禧赖着不走,就轻易割让疆场要塞,实属不妥之策。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大言不惭,实际是他无力击退辽贼的荒谬要求。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说:“鲁肃劝说我将荆州借给刘备时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这是鲁肃认不清时局,才口吐妄言啊!”王安石的话也是如此。

记张元事

自古蛮夷之国(指少数民族国家)的奇人异士到了中原,一定会委以重任。由余原本是西戎人,春秋时秦穆公听取他的策略,消灭了西戎,疆土扩大了一千多里,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他的像汉代的金日,唐代的执失恩力、阿史那社尔、李临淮、高仙芝等为中原立下大功的蛮夷奇人,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反之,中原有才之人为异邦出力的,甚至辅助他们和中国(指中原汉族人的国家)树敌的也不在少数。春秋时期,原本是晋国人的贾季跑到了北狄,晋国王公大臣日夜担惊受怕,都觉得国家危急的时日已至;东晋桓温不重用王猛,最后他被敌国秦王苻坚委以重用。这些均是古时的实例。

然而,这种事在我大宋竟然也会发生:西夏原来是我们的臣国,但是后来却叛变了大宋。他们叛变的主帅就是我国华州(今陕西华县)的奇人异士张元和吴昊。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此事的因果缘由,国家的史书却不记录。一直到后来,《田承君集》才这样记载道:

张元、吴昊和姚嗣宗都是关中人。他们风流倜傥,胸怀大志,每个人都有像苏秦连横,张仪合纵那样的才智谋略。他们三个都是要好的朋友,常常在一起针砭时弊,各抒心中志向,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们。他们曾漫游塞上,指点江山,纵情谈论塞外风土人貌,都有精心治理西夏的想法。游崆峒山时,姚嗣宗诗兴大发,在山中一座寺庙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云:“南岳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无语,饱听松涛春昼眠。”

当时朝廷南方叛乱还没有平定下来,陕西一带和西夏也开始发生冲突。如果这冲突再进一步扩大,发展为战争,朝廷就会疲于征战,国家就难以太平了。因此,当时的边防大帅范仲淹巡视防务时看到了这首诗后,不禁大吃一惊,感到写诗的人非同一般。

姚嗣宗还有别的诗。其中“述怀”一首有“大开双白眼,只见一青天”;另一首诗中有“踏破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样的句子。

张元也有诗传世。他的《雪》出口不凡:“五丁仗剑决元霍,直取银河下帝畿。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他还写过一首《鹦鹉诗》,诗的结尾是:“好着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

这些诗都是何等的自负啊!同时,诗中又有着宏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还把他们对朝廷的希望,他们那种怀才不遇的心情,甚至那种朝廷如不启用他们,就要“飞去别人家”的心情都表现出来了。

吴昊也有诗,但不知为什么,他的诗却一首也没有传下来。

从这些诗中可以想见这几个人绝不是池中之鱼,也绝不是一些甘居人下的人。他们长期怀才不遇,心中都感到失望。但他们到底还是大宋的臣民,因此决定作最后一次努力。本来他们打算去见当时的边帅韩琦和范仲淹,但他们感到登门拜访有点低三下四,说不定还会被认为是混饭吃的庸人。因为有这种羞耻感他们便决定不去韩府和范府,却想了另外一条妙计,他们弄了一块大青石,把三人的诗刻在上面,派几个强壮的汉子拽着大青石在官道上奔走,他们自己跟在后面号啕大哭。当时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围在四周看热闹。接着,就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韩琦和范仲淹,这也正是三人的目的。没过两天,韩、范两位元帅果然派人请他们到帅府相见。宾主谈论时,三人滔滔不绝,对答得十分得体。可惜的是,韩、范两位元帅一时拿不定主意是否向皇上上书推荐他们。正在踌躇犹豫的时候,张元和吴昊一气之下,和姚嗣宗商量要投奔西夏,姚嗣宗主张再等一等,张、吴两人却没了耐心,连夜走了。等到姚嗣宗把消息告诉范仲淹,范仲淹急忙派骑兵去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范仲淹只好上表,把姚嗣宗安排在自己的幕府里。

张元和吴昊到了西夏,西夏王郑重地接待了他们,并把他们当作主要的出谋划策之人。接着,西夏王靠他们三人的谋略,自己称帝,公然和宋朝相对抗。两国在边界交兵十多年,宋朝当时,感到非常疲惫,军无斗志,民不聊生,局势很被动。这都是张元和吴昊造成的。

张元和吴昊两人的妻儿老小都在宋朝。两人投奔西夏后,朝廷将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囚禁在随州(今湖北随县)。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西夏却派了间谍,想方设法假传圣旨将他们放了,而朝廷竟然无人知晓此事。直到后来,有传闻说西夏人敲锣打鼓,在边境将两家的家人都接到了西夏,朝廷才醒悟过来。也直到此时,宋朝边将才明白如何礼贤下士,但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田承君集》所记载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但是我细心想了想,却认为有些不对:西夏元昊称帝和宋朝平起平坐应当是张元和吴昊去了之后,但是韩琦是康定元年(1040年)当上了边帅,范仲淹也是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当上边帅的,此时西夏叛变已经发生,张、吴两人怎么会还在关中呢?假如此时两人还在关中,那么元昊称帝就不是由于有了他们的辅助了。难道是《田承君集》在记事时没有搞清楚年代?但是张元、姚嗣宗的诗作,一些“笔谈”之类的书上有记载,更有意思的是:张元、吴昊两人的名字合起来正是西夏皇帝元昊的名字,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

同类推荐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大学》将人的修身作为核心基础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就应该以德为本。《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大学》《中庸》整合编撰成了一本书《大学·中庸》,里面包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价值反思和体验,由此也向当代读者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思想表述才能,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内容有四部分组成:原文、注释、译文、读解。注释简要明了,读解到位,对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附录纂疏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热门推荐
  • 两个世界十厘米

    两个世界十厘米

    希望大家收藏收藏,有个人气就行。故事节奏较快,跳跃性强。两个人总有无数种相遇,这算一次。
  • 空白的背后是无尽的温柔

    空白的背后是无尽的温柔

    这是一篇重生文,从高中时期到大学时期。顾乔在大学毕业时弟弟顾黎突然自杀了,为了给弟弟报仇,她独身一人去找了造成她弟弟自杀的罪魁祸首,不幸被刀命中,本以为就此死去,却没想到回到了六年前刚上高二的时候。上一世,顾乔对苏言轻并不熟悉,在成绩榜上见过他迷糊的照片,从同学的口中听过他的事情,在办公室里听到过老师们对他或好或坏的评价。有时候,顾乔会想,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有两个原因:一是去救助她的弟弟顾黎,另一个则是再次遇到苏言轻。也许所谓的记忆的空白只是因为你没有参与其中,当你换一种方式时,就会发现空白的背后藏着的是无尽的温柔。
  • 烟与嫣

    烟与嫣

    人嘛,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我把故事讲给你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重天战帝

    九重天战帝

    在遥远的天玄大陆上,成为一名战士,近乎是所有人一辈子的骄傲!而你的身上,则流着天生战士的血液!你以小小年纪,获得别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成就!却又遭遇变故,成为众人群嘲的废人。可别人越是嘲笑,你越是坚强;越是羞辱,你越是强大!直到你又一次冲破束缚,你便成为了真正的战帝!一帝,战九天!
  • 系统重生之逆天国民女神

    系统重生之逆天国民女神

    回到了小时候,她会选择同样的路吗?初中退学的她上了职中到了后来就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这一世唐婷婷强势归来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英雄联盟之战无不胜

    英雄联盟之战无不胜

    每一个屌丝,心中都有一个女神梦。屌丝黄胜杰当众表白遭女神羞辱,女神告诉他:“青铜渣渣连跟我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在全校同学的热嘲冷讽之下,承受不住打击的黄胜杰选择轻生,在学校卫生间割腕自杀。被老师发现后送往医院,失血过多本已无力回天,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死过一次的黄胜杰,从此整个人大变样,原本是青铜渣渣的他,突然间有着常人无法匹敌的超级意识,任何GANK在他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黄胜杰:“从这一刻开始,我将战无不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