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3800000037

第37章 张荫麟 吕思勉 金毓黻讲宋史(8)

尚有一事应附论者,则高宗之建都临安(杭州)是也。宋初太祖幸洛阳,欲弃汴而徙都于是,且谓终当居长安,以太宗力谏而止。及高宗即位于南京,李纲上言曰:“车驾不可不一到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则为巡幸之计,以天下形势而观,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皆当诏有司,预为之备。”(《本传》)按纲此语,盖以“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二语为原则,如能先守而继之以战,则襄阳之地,控天下之中,西可屏卫关陕,北可进取河洛,诚胜于临安万万也。然纲不先举襄阳,而以长安为上者,则以关中为汉唐建都之地,处高屋建瓴之势,为论者所盛称也,不悟唐末以来,中国情势已大异于汉唐,北方外患之重心,由西北渐移于东北,一往而不可返,五代北宋之君,皆不能弃洛阳开封,以西徙于长安,则其故可思矣,且其后富平一战,而长安之地沦于金人,不可再复,宋人仅能退保大散关,凭秦岭之险以保汉中,设先从纲言,都于关中,不惟将踵玄宗幸蜀之故事,而江南亦不可保,岂非失计之尤者乎。愚以进驻襄阳,实为上计,次则退守建康,以示天下豪杰,有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之心,建都临安,则下计也。宋人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正以讥南宋君臣之忘畿苟安,此临安不如建康之最显然者。然考南宋养兵之额,数逾百万,不下于北宋极盛之时,官禄祠祀之费,亦复称是,是时固以财匮为虑,犹能支持百余年而未之失坠,则以江浙为财赋之区,工商发展,过于北宋,国家有所取偿故也。盖从经济方面着眼,临安之地,实过于长安、襄阳数倍,惟都于建康,则进可战,而退可守,并可靠临安之长而有之,南宋之终于偏安,而不能大有为,亦以不能尽用李纲之言,有以使之然也。

总之,高宗中兴之途径有三:上之则恢复太宗太祖以来之故疆,驱逐金人于境外,如汉光武之光显故业,是其例也。中之则支持半壁,保聚一方,使中国全区,不致尽蹂躏于胡骑,如晋元帝之偏安江左,是其例也。下之则内无可恃之贤相,外无善战之名将,苟延残喘,偷息一隅,敌军进逼,随流澌灭,如明福王之溃于南京,是其例也。高宗上不能为光武,下亦不致如福王,终步元帝之后尘,以成偏安之局,所以致此之因,具如上述,是亦不幸中之幸矣。

宋之灭亡

金毓黻

宋代为士大夫之政治,其兴盛由于士大夫,其衰亡亦由于士大夫,士大夫之代表,即为宰相,宋开国功臣之赵普,由书生起家,书生即士大夫之异名,中叶之变法党争,亦为士大夫之交斗。南宋宰相皆兼枢密使,文武兼掌,其权重于北宋,其执政颇久,而后世目为奸臣者,有四人焉,一为秦桧,二为韩侂胄,三为史弥远,四为贾似道,此四人亦属于士大夫之林者也。秦桧主和,韩侂胄主战,皆与对外有关,前已论之,史弥远主谋诛韩侂胄,又于宁宗之末,摈皇子贵诚,援立理宗,皆无关于一代治乱之大,故亦置而不论,其收宋室之终场者,则为贾似道,吾敢断言,宋室之亡,亦士大夫为之也。

似道为理宗贾贵妃之弟,不由科第出身,以其姊有宠,而致贵显,洊升宰辅,内而平章政事,外而都督军马,文武大权,集于一身,始于理宗开庆,终于恭帝德祐,前后凡二十年,执政之久,与蔡京秦桧史弥远三人相埒,且其人亦非尝学问,收藏之富,为南宋第一,宋人书画尽有钤“秋壑”二字小印者,即为似道旧藏,至今人犹争宝之,其可述者,尚有制外戚抑北司戢学校三事,昔者周密尝称之又以国用日绌,置公田,主推排,立银关,为时贤所诟病,然亦有小效可称,且亦出于不得已,是则似道亦非无一长可取。惟周密又讥其“专功而恃势,忌才而好名”,以其专功怙势,故明知才不足应变,而恋恋不肯去,以其忌才好名,故恶刚正之士,而喜引迂缓不才之人,卒至国破身亡而后已,抑何其不智也。《大学》引《秦誓》云,“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丫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保我子孙黎民”,似道外以休休之度自饰,而中实媢嫉,如故相吴潜之不得其死,即其一证。似道自本无才,而忌人之有才,其当国时,在朝诸臣之才望,皆在其下,盖必如此,而后能自固其位,是则似道之病,可以怙势忌才四字括之而有余,唯其怙势,故有患得患失之虑,唯其忌才,故无任重致远之人,其结局乃与宋末之蔡京同符,是为误国,而非奸国,然仅如此,亦足致宋于亡,盖国当末运,事机间不容发,以娼嫉之士,执政二十年之久,欲其不亡,能乎不能。

宋至恭帝之世,内有误国之相臣,外无御敌之将帅,是为病入膏肓,有死而已,元兵南犯,如摧枯拉朽,纵有二三忠义之士,效死抗拒,终亦无济,由是先有临安之系掳,后有崖山之沉覆。

恭帝德祐元年冬,元军迫临安,宋人请和,不许,明年正月,恭帝奉表请降,三月元总帅伯颜入临安,以恭帝及太后并赵氏族人北去,图书法物亦并载之,一如靖康故事,是为临安之系掳。

恭帝为度宗嫡子,被掳北上,时年仅六岁,诸臣拥立其庶兄益王罡于福州,是为端宗,后以元兵来逼,迁于碉州,惊悸而崩,又立其弟昺,是为宋末帝,一称帝昺者也,即位后,徙居崖山海中,明年为帝昺祥兴二年,元世祖之至元十六年也,元兵来袭,军溃,丞相陆秀夫负末帝溺于海,未几,扼守海上之张世杰亦溺死,二帝前后凡立五年,至是宋亡,是为崖山之沉覆。

北宋靖康之祸,臣僚死节颇少,故金人见李若水死节,叹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实则继若水之后,尚有张叔夜可称,特无宰辅重臣之赫濯者耳。宋亡死节之士,颇不胜数,其尤可称者,曰少保枢密使文天祥,天祥于理宗时,举进士第,考官王应麟读其卷,谓“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端宗初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不拜,乃以之专任枢密使,宋亡之前,元兵袭执天祥于五坡岭(今海丰县北),送至大都(燕京),见元丞相孛罗,长揖不屈,仰首言曰,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我尽忠于宋以至此,愿求早死。孛罗曰,汝谓有兴有废,且问盘古至今,岁帝岁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吾今日非应博学宏辞科何暇泛论。孛罗曰,汝不肯说兴废事,且道古来有以宗社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也,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故耳。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何成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曰,既知其不可,何必为。天祥曰,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下药之理,尽吾心焉,不可救,则天命也,今日天祥至此,唯有一死。不在多言,元人乃囚之。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宋亡后三年)十二月,时中山有人自称宋帝,欲文丞相,又有上书告变者,言某日烧城起事,丞相无可忧,元主惺变作,乃迁宋恭帝(时封瀛国公),及宋宗室于上都,并杀天祥,天祥在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又于狱中作正气歌,序云,“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夏日诸气萃然,时为水气,为士气,为日气,为米气,为人气,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余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而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死后,于衣带间,得自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后人在数百载下,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盖上与殷之比干争烈,下为明之史可法所仿效云。

宋前有徽钦之被掳,后有恭帝之北迁,上踵典午怀愍石晋末主故辙,颇为谈史者所羞称,惟至宋亡之顷,君臣同沉于海,天祥既不屈而死,其后又有故江西招谕使谢枋得亦以不屈节死于燕,皆绵后人以无尽之思,此为宋代诸君厚待士大夫之结果,亦为蔡京贾似道诸相误国之反映。当是时,元以异族入主中国,凡耶律德光一试而失败,完颜亮欲渡江而不得之故迹,均能一一突破,别开生面,以成统一南北之局,且为后来满清之先例,此为国史上空前未有之变局,衣冠之士,所为同声悲愤者,因之有郑所南之《铁函心史》,谢翱之《西台痛哭记》,以寓人心不死思宋弗替之旨,后人更为之撰《宋遗民录》、《广宋遗民录》,且以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阴篡元统,此种伏流,涓涓不绝,迨元政不纲,乃乘机突发,遂为明太祖以汉人得国之所因,是则宋之君臣死国,关系绝大,有此一事之系属,虽谓宋未曾亡,无不可也。

同类推荐
  •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 三国之烽烟万里

    三国之烽烟万里

    九曲黄河,万里烽烟。重生韩遂之子,立志争霸三国。各位看官,若是本书可以勾起您的三国情怀,哪怕就一丝一毫。那老九斗胆请您收藏拙作,感激不尽。
  •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 龙渊

    龙渊

    景定三年,棣棠之乱方定。朝堂动荡,江湖势力暗潮涌动,更有奇门诡术现世杀人于无形,一时人心惶惶。东岳新任国君柳渊为此特设“伏魔司”,不受六部管辖,广纳江湖奇人异士,只为缉拿贼人,江湖人称其为“玄羽卫”。数年间断无数悬案,疑案……世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侍卫,行走与江湖和宫廷,破无数悬案的普通人。可在魔道人眼中,他们是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热门推荐
  •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探险家临终要求四名好友代为「烧掉屋中一切」,身为遗嘱执行者之一的卫斯理,却在那些遗物中拾到一幅探险地图。地图上充满了危险记号,更令人费解的是,上面还有罕见的「金色」标示。好奇心驱使下,四人决定细查地图的秘密。这个违背旨令的决定,却令卫斯理身边好友相继突发身亡……下一位,更可能是卫斯理!这幅地图究竟隐藏了什么真相﹖寻找真相的过程,可会是死亡陷阱吗?《地图》这个故事,在卫斯理故事中,有一个特点:把故事的悬疑性,放在一件中国古老的传说之上。人,或一个星球上的高级生物,始终是属于这个星球的。
  • 重生之顾少隐婚请低调

    重生之顾少隐婚请低调

    颜落只恨自己识人不清,被人蒙蔽,被自己真心相对的姐妹杀害,临死才看清渣女真面目,重活一世她势要报仇雪恨,只是还不等她出手就发现渣女已经彻底消失了。哎!这是怎么回事?
  •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顾先生你媳妇掉了

    本文系史上最甜文,欢迎入坑,群号935356300~
  • 废材少女位面求生记

    废材少女位面求生记

    无限副本,艰难求生。在这里,勇敢者生,懦弱者死。在这里,强大者生,弱小者死。废材女孩苟晓晓再一次又一次的九死一生中,逐渐成长起来。命中注定她会遇见那个人,冥冥之中的线索带着她发现全(有男主有感情线)(??ω?)?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王牌救世主

    王牌救世主

    黎启明:讲道理,要有逆天能力的人才能拯救世界啊,让我这纯种非洲酋长靠运气去拯救世界是什么意思?
  • 两厢厮守一厢情愿

    两厢厮守一厢情愿

    民国时期,江南小城温城有一个手工作坊业主,家有一女,才貌双全,她经历了结婚、离婚、自由恋爱、再结婚、失去爱人、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独自建立和支撑起自己的商业王国,她的百年人生见证了温暖之城温城的历史发展、人情大爱,她的一生一厢情愿地厮守着对爱人、亲人的爱,和对陌生人的大爱,最终安祥走完一生。
  • 凌天女帝:绝代女帝倾天下

    凌天女帝:绝代女帝倾天下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撑起一片天。”家族衰落,强敌环饲,谁可担当重任?为了身边的亲人,少女手持三尺青锋,与人争,与地争,与天争,踩着累累白骨,一路杀伐而上。
  • 他从黑洞来

    他从黑洞来

    既以实力慑天下,何以露脸乱芳华;他是邪恶与恐怖的克星,是连地狱魔王都惧怕的男人;他所走过的地方,一切恶势力都将变成冰凉的地狱;他从黑洞来,为拯救亿万同胞,不得不重返黑洞......故事从重生到绝美校花弟弟身上开始......
  • 妃常愉悦

    妃常愉悦

    在书院的相遇造就了两个人的缘分,恩恩爱爱吵吵闹闹,闹了小半生最后还是走到一起。“小姐,听说清王要另娶她人了。”“他怎么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