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0700000005

第5章

問。心心所法。四分合成。莫定爾否。

答。有假心所。無自證者。此四分家尚有是說。況四宗義多少不同也。

問四宗何。

答。安一。難二。陳三。護四。

問。不同理。

答。安慧一分。約唯識門。難陀二分。約心境門。陳那三分。約體用門。護法四分。約量果門。

問。四宗既異。孰是孰非。

答。據義不同。皆不違理。

畢竟幾分。須有定數。如人有四支。言三則不盡。言五則數虗。

答。勝義法門。非如爾舉。蓋有此義。必有此理。有此用者。必有此能。若義盡。則其理亦盡。若義不盡。理必不盡。用能亦然。宜深思之。

八識二執

問。我法二執。何識執何。

答。安慧護法二宗有異。

問。安慧宗。

答。有漏八識。皆有其執。何以故有。漏皆執故。

問八既皆執。於我法二。有差別否。

答有。謂五八唯法。七唯人。六識二執甚分明。

問。何故如此。

答。安慧二執不俱。所以七我恒行。法執無容第六間斷。故有二執。五八行淺既是有漏。故唯法也。

問。護法宗。

答。五八行淺。一向無執。六七二識。二執俱生。

問。何故二執。却得俱起。

答。我執必依法執起故。所以俱生。

問。其理如何。

答以先執法而為實有。後方執有依受等用。故須同時。

問。我必依法。其猶何者。

答。如無皮。毛不立。無地。草不生等。

問。護法云我法二執。必然俱起。我所執。何不俱生。

答。我法二執。猶如泥依土成。故必俱時。我我所執。猶如王臣。王臣體別。尊卑異處。

火人喻義

問。相見說為似我法者。為當似誰。

答。以內似外。以有似無。約此說似。

問。外境既無。何有所似。不可牛毛反以龜毛也。

答。外境雖無。談情是有。約情執實。故為所似也。

外舉喻難云。如有真火。說似火人。真火既無。人何所似。

大乘答曰。汝之真火已破成非。何勞再舉。況我已說。以內似外。以有似無。談汝執情。外境實有。故為所似。

問。又約何義。說實我法。

答。前不云乎。談情是實。名實我法。

問。我法本無。何由執有。

答。由無明力。妄執實有。如患夢力。以無見有。

問。憑何以知。

答。覺愛論云。如人目有翳。見毛月等事。

五位唯識

問。若唯有識。五位百法。是何稱也。

答。五法事理。皆不離識。故曰唯有識矣。

問。五位唯識。

答。一自性唯識。二相應唯識。三所變。四分位。五實性。

問。自性唯識。

答。別有八識者為三變。若初能變。唯第八者。次唯第七。三通前六。

問。初能變。第八識者。誰是第八。

答。異熟識也。

問。異熟何義。

答。有三義。謂變異而熟。異時而熟。異類而熟。具此三義。故名異熟。

問。變異而熟。

答。種變異時。果方熟故。

問。異時而熟。

答。造因果熟。定異時故。

問。異類而熟。

答。因通善惡。果唯無記。因果性異。名異類熟。

問。異熟之名。作何釋也。

答。若異字屬因。熟字屬果。因果不同。作相違釋。異及熟也。或異之熟。若異字屬果。異即是熟。

問。或異熟望識。作何釋也。

答。若異熟屬現。異熟即識。若異熟屬種。異熟之識。

問。第八有幾種名。

答。有三。一阿賴邪。此云藏。二阿陀那。云執持。三名毗播迦。云異熟。

問。何義立三。

答。三位立。一我愛執藏位。從無始來至無人執。二善惡業果位。亦從無始至無法執。三相續執持位。從無始際至盡未來。

問。第二能變。

答。即第七思量識也。

問。思量何義。

答。思謂思慮。量謂量度。故曰思量。

問。慮度於何。

答。慮度第八見分為自內我。思量即識。

問。第三能變。

答。即通前六名了別境識。

問。何名了別。

答。了謂了達。別謂分別。

問。前五識豈有分別也。

答。雖無計度分別。亦具隨念分別故。

問。憑何而說。了達分別。

答。開題末云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言唯識。

八識得名

問。經言一心。論云唯識。何意不同。

答。心意識三。體一名異。隨云皆得。

問。既然一體有何義路。於三能變各立一名。第八名心。七意。六識。

答。約偏勝立。

問。請示偏勝。

答。若約緣慮名心。或積集名心。八識皆名心。若集起名心。第八獨名心。何以故。集諸種子起現行故。若等無間名意。或思慮名意。八識皆名意。若恒審思量。第七獨名意。何以故。恒常審慮第八見分為自內我故。若了別名識。八識皆名識。若了別麤境名為識。前六獨名識。

問。何以故。

答。了別六塵麤顯境故。

問。八何義名眼識。等。

答。三義不同。前六從依得名。第七相應立號。第八功能受稱。

問。從依得名。

答。依眼之識名為眼識。乃至依意之識名為意識。六識皆從所依之根。以立其名。

問。為唯爾邪。

答。具有五義。謂依。發。屬。助。如也。依於根。根所發。屬於根。助於根。如於根。具此五義名眼等識。

問。請示一途。

答。依眼之識。眼所發識。屬眼之識。助眼之識。如眼之識。名為眼識。餘五準此。

問。識依眼等名眼識。若識緣色等應名色識邪。

答曰。亦得。何以故。順識意故。

問。如何是順。

答。識者緣慮。緣慮色等。此是順識。

問。既順識義。何不依立。

答。未自在位。眼唯緣色且無相濫。若自在位。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名何境識。有此混濫。不依境立。但可依根。立無過難。

問。如何一根發識緣一切境。

答。且如眼根能發耳識。緣諸聲境。發餘準說。餘根亦爾。古云。耳處能作鼻處佛事等。即此義也。

問。相應立號者。

答。第七由與四惑相應。號曰末那。此云染汙。

問。四惑者何。

答。謂我。痴。見。慢。愛。謂之四惑。

問。功能受稱者。

答。第八由具三藏義故。名為賴邪。

問。三藏名。

答。能。所。執。是名三藏。謂持種義邊。名為能藏。受熏義邊。名為所藏。七執為我。名為執藏。

問。意猶未了。請喻示之。

答。能藏之義。如山藏人。山為能藏(如人能持)。人為所藏(如所持種)。所藏之義。如人藏山。人為能藏之者(如所熏種)。山為所藏之處(如受重者即第八識)。執藏之義。大師解云。是我愛執所攝藏也。如人藏物。

八識了境

問。八識各了何等境。

答。眼了色乃至意了法。七緣第八。八緣三類。

問。眼了色。

答。青黃等色。乃顏色之色也。非質礙之色。若質礙色。有對皆是。

問。聲有徑直。及曲屈聲。耳緣何者。

答。緣徑直聲。

問。不緣曲屈。

答。曲屈是假。分別變者。方可緣之。耳因緣變。所以不緣。

問。何名因緣變。分別變也。

答。因緣變者。唯是現量。任運緣境。分別變者。通比非量。耳唯現量。故唯緣實。

問。誰緣曲屈。

答。唯意緣。

問。何以故。

答。曲屈之聲。帶名句文。有能詮用。故唯意緣。

問香。

答。謂俱生香。和合變異香。可意香。不可意香等。

問味。

答。常說五味等是。

問觸。

答。冷暖澁滑。輕重痛癢。身所領者。謂之觸境。

問。香味觸多。鼻舌身識。各緣幾種。

答。各自俱緣。皆實無假。所以皆緣。

問。法塵境。

答。過未有無落謝等境。皆名為法。別得總名。

問。七緣第八。

答。第七恒執第八見分為自內我。故名七緣第八。

問。八緣三類。

答。謂種子。根身。及器世間。是為三類。

問。何為種子。

答。第八自證分上一分生現功能。謂之種子。

問。種子義。

答。能生義邊。名之為種。如穀麥子。能生芽莖。名為種子。此能亦爾。能生現行。故亦名種。從喻得名也。

難曰。因中見分。不向內緣。見緣種者。種依自證。豈非內緣也。

答。但緣種子。不緣自證。

問。如何能得恁麼自在。

答。如鵝飲乳。水乳既和。但飲其乳。不受其水。功能如是有分限故。

難云。雖如此說。仍向裏緣。何得能免內緣之失。

答。見所緣者。皆相分攝。相不是內。屬外分故。

徵云。爭奈依自證何。

答。所依自證固是內分。能依相分。不名為內。

難曰。相見俱依自證而起。相既屬外。見應亦外也。如蝸牛二角。皆依頭生。二角相望。一何偏外。

答。此內外者。非如隔壁之內外也。但約義理之內外也。見為心分。義說為內。相為境分。義說為外。稱實非外。

問。是外何過。

答。心外有法。理乖唯識。成外道見。

問。何名根身。

答。有根之身。名為根身。

問。器世間。

答。有情所依。世界如器。名器世間。

問。第八緣此三類境時。有差別否。

答有。

問。差別相。

答。第八之境有執有受。執有二義。一攝為自體。二持令不壞。受有二義。一領以為境。二令生覺受。

問。說此何意。

答。八緣種時。具執二義。攝為自體。持令不壞。具受一義。領以為境。八緣根身。四義皆是。加令生覺受。緣器世間。於執受中。各具一義。受一義者。但領以為境。執一義者。但持令不壞。是故八緣三類境時。有此差別。

四師異說

問。七緣八見。為定爾否。

答。有四師異。謂難陀王所火辯相見。安慧種現護緣見。

問。難陀緣王所。

答。論云。一難陀解七緣第八心王與所。如次執為我及我所。火辨難云。聖說此識緣藏識故。曾無處說緣觸等故。故彼所說理不應然。火辨意云。應緣見相。如次執為我及我所。

問。何以故。

答。見相俱以識為體故。故緣見相。安慧難云。亦不應理。何以故。汝言緣相。五色根境非識蘊故。又難七同五亦緣外故。又難應如第六緣共境故。又難生無色者應無我所。何以故。無色界中無色相故。

問。汝安慧七緣八何。

答。應緣種現。如次執為我及我所。

問。何理緣種。執為我所。

答。種是第八識上功能。不違聖教。緣第八識。護法難云。有義。前說皆不應理。何以故。安慧緣種。色等種子非識蘊收。又總難云。第七我見任運一類恒相續生。何容別執有我我所。例難云。莫有一心別執斷常得俱轉故。護法申正義。應知第七唯緣第八見分。何以故。第八見分無始時來一類相續。似常一故。唯執為我。定無我所。前師難云。汝說第七不執我所。大論何說。第七末那我我所執恒相應故。護法會云。論乘語勢。說我所言。

問。何謂語勢。

答。順文便故。言穩易故。此是語勢。

問。請示順易。

答。如說弟時。便言兄弟。此穩易之謂也。

故結歎云。若作此說。善順教理。且問順教。

答。多處唯言有我見故。此是順教。

問。順理者。

答。我我所執不俱起故。此是順理。

問。我我所執。何為不俱。

答。我我所執。猶如王臣。我正如王。所正如臣。既執為我。決不是所。如正面南。何却朝北。故知不俱。

問。護法正義。第八見分似常一故。七唯緣見。難云。豈八自證不似常一。

答。內二沉隱。七無分別所以不緣。

問。八相非隱。何故不緣。

答。七不緣外。相屬外分。所以不緣。

問。七依第八。四分依何。

答。唯依自證。何以故。是識體故。

因果能變

問。此三能變有差別否。

答。有因能變。有果能變。

問。因能變。

答。謂二因習氣。一等流習氣。二異熟習氣。

問。果能變。

答。謂前二因所生現果。

問。因能變義。

答。謂二因種子轉變生果。名因能變。

問。果能變義。

答。即前二因所生現果。其自證分能變現生相見二分。名果能變。

八識門義

問。初變識有幾門解。

答。有十二門。一自相門(初阿賴耶識)。二果相門(異熟)。三因相門(一切種)。四不可知門(不可知)。五所緣門(執受處)。六行相門(了)。七相應門(常與至相應)。八受俱門(唯捨受)。九三性門(是無覆無記)。十心所例王門(觸等亦如是)。十一因果法喻門(恒轉如瀑流)。十二伏斷位次門(阿羅漢位捨)。

問。答第七門義。

問。解二能變。有幾門義。

答。有十門。一釋名門(次第末那)。二所依門(依彼)。三所緣門(緣彼)。四體性門(思量為性)。五行相門(思量為相)。六染俱門(四煩至愛)。七餘相應門(及餘等俱)。八三性門(有覆記攝)。九界繫門(隨所生所繁)。十伏斷門(阿至無有)。

問。答前六門義。

問。解三能變有幾門義。

答。有九門。一差別門(次第至六種)。二體性門(了別為性)。三行相門(了別為相)。四三性門(善不俱非)。五心所相應(此心所至不定)。六受俱門(皆三受相應)。七共依門(依止至隨緣現)。八俱轉門(或俱或不俱如波濤依水)。九起滅分位門(意識常至悶絕)。

八識業招

問。八識何識是業招。

答。第八識全。前六一分。

問。何者非業招。

答。第七識全。前六一分善不善性。

問。招非招理大綱之意。

答。無記之法。如乾塵土。不能相握自成一聚。故須直用善惡業力。如水膠等。和彼乾土無記之法。令成器聚。其善惡法。如木石等。自成器聚。不假他力。故非業招。

問。八識何識其能造業。

答。唯第六識善惡性者。前五一分善惡亦能。

問。何識非造。

答。七八非造。前五一分無記亦非。

問。八識何者是總業招。是總報主。

答。唯第八識。

問。何者別報。是別業招。

答。唯前六識一分無記。及器世間。亦別業招。仍名依報。無記心等及根身等。皆名正報。亦別業招。

問。何故第八偏名總報。

答。是善惡趣。一報之主。偏名總報。

問。何名別報。

答。壽夭貴賤好醜等是。

問。八識幾間幾續。

答。七八相續。前六間斷。

問。第八不續。有何過也。

答。是總報主。若間斷時。便非情攝。

難。七非報主。如何亦續。

答。隨所生所繫。有第八時。便有第七。所以亦續。

問。何故有八須有第七。

答。七八一俱依。更互為因故。恒審思量我無我相。知不間斷。

難。第七因中轉成無漏。何非間斷。

答。漏與無漏。前望後念。互相續引。體非間斷。

問。前六識間斷行相。

答。如閉目時。不能觀色。或悶絕位。耳不聞聲等。豈非間斷。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家范典嫂叔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嫂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湾旅行记

    台湾旅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官司寇

    秋官司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官常典河使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河使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
  • 你家大神又上线了

    你家大神又上线了

    她是游戏里公认的大神,却在内测时被心仪之人利用,害得她身败名裂。公测时她卷土重来,势要让那人付出应有的代价。她本打算复仇成功后便退游,谁知,因一个任务,系统竟给她送了一位夫君。为了自己的复仇大计,为了能让对方知难而退……她道:“我只娶不嫁。”而某人却道:“夫人,为夫早已把嫁妆备好,就等你迎娶为夫呢?”
  •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国内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和天涯名人、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曾颖写给女儿的书,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以“爱”“责任”“亲情”“完美”“宽容”“能力”等为主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育儿的体会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国内著名漫画家孙邦彦创作的54幅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彩色铅笔卡通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与联想的父亲文笔和情感的魅力。
  • 大佬可否帮忙补个天

    大佬可否帮忙补个天

    号外,号外女娲重生了女娲又被天道坑去补天了女娲把天道们拍进墙壁里扣都扣不出来了女娲妥协了女娲做任务去了女娲被本土天道针对了女娲在任务中浪的起飞了女娲拿着道具补天了…………重生穿越人士纷纷表示,别给他们重来的机会了好吗,一点体验感都木有!本书又名《女娲她不想补天》、《您有新的补天任务,请接收》、《我补天的那些年》本文全是作者的脑洞,有些地方大家别太认真。
  •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绝宠医妃:王爷中了蛊

    冷静倔强的气质女军医,冷酷无情霸道的王爷,相遇相知,又相爱相杀。
  • 斑斓小事

    斑斓小事

    这个故事从小仔这个人说起。小仔偷偷上网被父亲发现了小仔是他家里人给他取的小名,从小家里人就这么称呼他,所以他家里人也很难说准他的真正学名。他的学名只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才知道,叫潘峰。小仔今年十六岁了。小仔的家在斑斓村。斑斓村有点特殊,是政府统一称呼的城中村。小仔不懂“城中村”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他们村里人盖了很多私人的房子,而且都是三层五层高的,而且有的人家有两三幢。他在学校听同学说他们家只住一间房子,而且是租人家的房子住,小仔简直有点像听故事,怎么会有这种事?他自己就是一个人一间房子。
  • 啸月搏天

    啸月搏天

    帝王宝座常易主,武林喋血多情仇,内忧外患血脉在。兴而衰,衰而兴,兴衰更替千古不灭,为何?君王不上朝,江山气运稳,任你朝野风云变。
  • 我来自神都

    我来自神都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一场车祸,让平凡的主意识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并得一混沌至宝——破妄(建木)剑。传说,此剑能破一切阵法结界,自由穿梭诸天界域及幽冥地府,还可寻得失落的神之都城,继而永生不灭。然而,当他经历无数凶险找到九洲之地并打开封印时他才发现,所谓的神之都城,就是他来时的地方,而那里,将有一个惊天之秘。且看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携至宝是如何逆天伐道,谱写一段热血的传说……
  • 于时光深处遇见你

    于时光深处遇见你

    叶欣然曾经对顾廷言说,“我今生最大的梦想,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能和你共度余生。”可她等了七年,却还是错过了。就在她决定放下时,顾廷言却又毫无预兆闯进了她的世界……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还爱着他,所以她只好一次又一次的躲避。可躲来躲去,她才发现,原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长大后才明白,原来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 最强修仙房东

    最强修仙房东

    少年楚河偶得至尊传承,从此吊打各路豪门、世家、武道宗师、神境高手,洞天福地。待到一日成天帝,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