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5700000007

第7章

实录类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

右唐房玄龄等撰。太宗诏玄龄与许敬宗、敬播同修,起创业,尽武德九年。贞观十七年书成。

《唐太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许敬宗等撰。起即位,尽贞观二十三年。初,贞观十七年,房玄龄、许敬宗、敬播撰《今上实录》,止十四年,成二十卷。永徽五年,无忌与史臣续十五年后,尽昭陵事,合四十卷。其后敬宗改定。

《唐高宗实录》三十卷

右唐刘知几等撰。起即位,尽永淳二年,凡二十九年。初,令狐德囗、许敬宗等撰录,止显庆三年,成二十卷,上之。后知几与吴兢续成。

《唐则天实录》二十卷

右唐吴兢撰。初,神龙二年,诏武三思、魏元忠、祝饮明、徐彦伯、柳同、崔融、岑义、徐坚撰录,三十卷。开元四年,兢与知几刊修成此书上之。起嗣圣改元甲申临朝,止长安四年甲辰传位,凡二十一年。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右唐吴兢撰。起神龙元年复位,尽景龙四年,凡六年。

《唐睿宗实录》十卷

右唐刘知几撰。知几与吴兢先修《太上皇实录》,起初诞,止传位,凡四年。后续修益,止山陵。

《唐玄宗实录》一百卷

右唐元载等撰。起即位,尽上元三年,凡五十年。安史之乱,玄宗《起居注》亡。大历中,史官令狐囗亘裒掇诏策,备一朝之遗阙,开元、天宝间君臣事多漏略。

《唐肃宗实录》三十卷

右唐元载等撰。起即位,尽后元年,凡六年。

《唐代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令狐囗亘撰。初,诏囗亘撰《实录》,未成书,贬官,卒。元和二年,子丕上之。当时名臣如房囗不立传,抗直如颜真卿,略而不载,时讥漏略。起宝应元年壬寅,止大历四年己未,凡十七年。

《唐德宗实录》五十卷

右唐裴囗等撰。起即位,尽贞元二十一年,凡二十五年。元和二年,诏蒋囗、樊绅、林宝、韦处厚、独孤郁同修。

《唐顺宗实录》五卷

右唐韩愈撰。起贞元二十一年乙酉正月,止永贞元年丙戌八月。初,愈撰录书禁中事为切直,阉官不喜,訾其非实。文宗时,诏路隋刊正。隋建言:“众议以刊修非是,李宗闵、牛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囗胥,不可参撰,俾臣下笔。臣谓不然,且愈之所书,非已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其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诏囗去元和、永贞间数事为失实,馀不复改。

《唐宪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路随等撰。起即位,尽元和十五年。初,穆宗长庆二年,诏监修国史杜元颖与史官韦处厚、路随、沈传师、郑瀚、宇文籍等修《元和实录》,未及成书。大和四年,随与苏景裔、陈夷行、李汉、蒋系续成上之。统例取舍,皆出处厚焉。

《唐穆宗实录》二十卷

右唐路隋等撰。起即位,尽长庆四年。案《文宗实录》:太和四年隋与苏景裔等上《宪宗实录》,后有王彦威、杨汉公、苏涤、裴休,并为史官云。

《唐敬宗实录》十卷

右唐李让夷等撰。起长庆四年甲辰即位,止宝历二年丁未,凡三年。武宗会昌中,诏史官陈商、郑亚同修,让夷监修,书成上之。

《唐文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魏等撰。起即位,尽开成五年,凡十四年。宣宗大中八年,史官蒋偕、牛丛、王讽、卢告同修。

《唐武宗实录》一卷

右唐韦保衡等撰。武宗以后,实录皆亡,今存止会昌元年正月、二月。国朝宋敏求次道尝补《宣宗实录》三十卷,《懿宗实录》三十卷,《僖宗实录》三十卷,《昭宗实录》三十卷,《哀宗实录》八卷,通百二十八卷。世服其博闻。

《建康实录》二十卷

右唐许嵩撰。始自吴,起汉兴平元年,终于陈未祯明三年,南朝六代四十帝、四百年间,君臣行事及土地山川、城池宫苑、制置兴坏,用存古迹。其有异事则注之,以益见闻。按南朝四百年,除西晋平吴之年并吴首事之年,三百三十一年而已。吴大帝在武昌七年,梁元帝都江陵三年,其实在建康宫,三百二十一年也。十父按:“嵩自叙此书云‘使周览而不繁,约而无失’,然自顺帝已后,复为纪传而废编年,其间重复一事相囗牾甚众,至于名号称谓,又绝无法。盖亦烦而多失矣。”

《蜀高祖实录》三十卷

右伪蜀李昊撰。高祖者,孟知祥也。昊相知祥子昶时被命撰。起唐咸通甲午,终于伪明德元年甲午,凡六十二年。

《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

右皇朝李沆等撰。咸平中,真宗以前录漏略,诏钱若水、王禹囗、李宗谔、梁颢、赵安仁重加刊修,吕端监修。端罢,沆代。二年,书成奏御。沆表云:“前录天造之始,国姓之源,发挥无取,削平诸国,僭主伪臣,颇亡事迹。今之所正,率由典章,又益诸臣传一百四人。”按书太宗不夯市及杜太后遗言,与司马温公所书不同,多类此。

《大宗实录》八十卷

右皇朝钱若水等撰。至道三年,命若水监修,不隶史局。若水即引柴成务、宋度、吴淑、杨亿为佐,咸平元年书成,上于朝。起即位,至至道三年丁酉三月,凡二十年。初,太宗有驯犬常在乘舆侧,及崩,犬辄不食。李至尝作歌纪其事,以遗若水,其断章曰:“白麟赤雁君勿书,劝君书此惩浮俗。”而若水不为载。吕端虽为监修,而未尝莅局,书成,不署端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若水援唐朝故事若此者甚众,时议不能夺。世又传亿子娶张洎女而不终,故洎传多丑辞。呜呼!若水及亿,天下称贤,尚不能免于流议若此,信乎执史笔者之难也。

《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王钦若等撰。起藩邸,止干兴元年壬戌二月,凡二十六年。干兴元年,诏李维、晏殊、孙囗、宋绶、陈尧佐、王举正、李淑同修,冯拯监修。拯卒,钦若代。天圣二年,书成奏御。

《仁宗实录》二百卷

右皇朝李沆等撰。起藩邸,尽嘉囗八年三月,凡四十二年。嘉囗八年十二月,诏韩琦提举,王囗、贾黯、范镇修撰,宋敏求、吕夏卿、韩维检讨。治平中,又命陈荐、陈绎同编修。熙宁二年奏御。

《英宗实录》三十卷

右皇朝曾公亮等撰。起藩邸,尽治平四年九月,凡四年。熙宁元年正月,诏公亮提举,吕公着、韩维修撰,孙觉、曾巩检讨。三月,又以钱藻检讨,四月,又以王安石、吴充为修撰。二年七月,书成上之。

《神宗实录》二百卷

右皇朝吕大防等撰。起藩邸,止元丰八年三月,凡十九年。

《神宗朱墨史》二百卷

右皇朝元囗元年,诏修《神宗实录》,邓温伯、陆佃修撰,林希、曾肇检讨,蔡确提举。确罢,司马光代。光薨、吕公着代。公着薨,大防代。六年奏御。赵彦若、范祖禹、黄庭坚后亦与编修,书成赏劳,皆迁官一等。绍圣中,谏官翟思言:“元囗间,吕大防提举《实录》,祖禹、庭坚等编修,刊落事迹,变乱美实,外应奸人诋诬之辞。”宣和中,或得其本于禁中,遂传于民间,号《朱墨史》云。

《哲宗前录》一百卷,《后录》九十四卷

右皇朝蔡京撰。《前录》起藩邸,尽元囗七年十二月,《后录》起绍圣元年正月,尽元符三年正月,共十三年。京之意以宣仁垂帘时,政非出于上,故分《前》、《后录》,盖诬之也。

《重修哲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右绍兴四年三月壬子,太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等曰:“神宗、哲宗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当重别修定。着《唐鉴》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促来,令兼史事”。臣胜非奏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哲宗史经蔡京、蔡卞之手,议论多不公。今蒙圣谕,命官删定,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幸甚。”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辞免恩命。胜非奏曰:“冲谓史馆专修神宗、哲宗史录,而其父祖禹元囗间任谏官,后坐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实录》又经祖禹之手,今既重修,则凡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无删改。傥使冲预其事,恐其党未能厌服”。上曰:“以私意增添,不知当否?”胜非曰:“皆非公论”。上曰:“然则删之何害?纷纷浮论,不足恤也。”胜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为辞。今圣断不私冲亦安敢有请”。上复愀然,谓胜非等曰:“此事岂朕敢私!”顷岁昭慈圣献皇后诞辰,因置酒宫中,从容语及前朝事。昭慈谓朕曰:‘吾老矣,幸相聚于此,他时身后,吾复何患?然有一事,当为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求之古今母后之贤,未见其比。因奸臣快其私愤,肆加诬谤,有玷盛德。建炎初,虽尝下诏辨明,而史录所载,未经删改,岂足传信后世?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官家也。’朕每念此,惕然于怀,朝夕欲降一诏书,明载昭慈遗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胜非进曰:“圣谕及此,天下幸甚”!臣仰惟神宗、哲宗两朝实录,以太上皇帝圣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删修,故具载圣语于篇末云。

《徽庙实录》二十卷

右皇朝程俱撰。先是汪藻编《庚辰以来诏旨》,颇繁杂。俱删辑成此书,且附以靖康、建炎时事。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三卷

右皇朝汪藻编徽宗即位后诏旨,未全。

《邵氏辨诬》一卷

右皇朝邵伯温撰。辨蔡卞、章囗、邢恕诬罔宣仁欲废哲宗立徐邸事。

杂史类

《汲蒙周书》十卷

右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晋孔晁注。盖孔子删采之馀,凡七十篇。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惟书法信实者行于世。秦、汉罢黜封建,独天子之史存,然史官或怯而阿世,贪面曲笔,虚美隐恶,不足考信。惟宿儒处士,或私有记述,以伸其志,将来赖以证史官之失,其弘益大矣。故以司马迁之博闻,独采数家之言,以成其书,况其下者乎?然亦有闻见卑浅,记录失实,胸臆偏私,褒贬弗公,以误后世者,是在观者慎择之矣。

《吴越春秋》十二卷

右后汉赵晔撰。吴起太伯,尽天差;越起无余,尽勾践。内吴外越,本末咸备。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右唐李延寿撰。延寿父太师,尝谓宋、齐逮周、隋,南北分隔,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欲改正,拟《吴越春秋》编年,未就而卒。延寿后预修《晋》、《隋书》,因究悉旧事,更依马迁论体,总叙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尽陈,百七十年,为二史。删烦补阙,过本史远甚,至今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独阙本志而《隋书》有之,故《隋书》亦传于世。

《西京杂记》二卷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刘子骏《汉书》百卷,乃当时欲撰史录事,而未得缔思,无前后之次,杂记而已。从学者始甲乙之,终癸为十卷。以其书校班史,殆全取刘书耳。所馀二万许言,乃钞撮之。析二篇以裨《汉书》之阙,犹存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为之。

《五代新说》二卷

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

右唐高峻撰。以司马迁《史》至《陈》、《隋书》,附以唐实录,纂其要,分十例,为六十卷。后其子<辶向>析而倍之。

《南部烟花录》一卷

右唐颜师古撰。载隋炀帝时宫中秘事。僧志彻得之于官阁囗笔中。一名《大业拾遗记》。

《大业杂记》十卷

右唐杜宝撰。起隋仁寿四年炀帝嗣位,止越王侗皇太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贞观政要》十卷

右唐吴兢撰。兢以唐之极治,贞观为最,故采时政之可备劝戒者,上之于朝。凡四十篇。

《大唐新语》十三卷

右唐刘肃撰。辑唐故事,起武德止大历,分为三十类。

《明皇杂录》二卷

右唐郑处晦撰。记孝明时杂事。别录一卷,题《补阙》,所载十二事。

《开元传信记》一卷

右唐郑囗撰。纪开元、天宝传闻之事,故曰“传信”。

《国史补》二卷

右唐李肇撰。起开元,止长庆间事。初,刘饣束记元魏迄唐开元事,名曰《国朝传记》,故肇续之。

《幸蜀记》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宋居白撰。初,匡文《记》尽孝明崩,巨《记》止于归长安,叙事互有详略。居白合二《记》,以宋为本,析李为注,取二序冠篇,复掇遗事增广焉。

《次柳氏旧闻》一卷

右唐李德裕撰。上元中,史臣柳芳与高力士同窜黔中,为芳言开元、天宝年中事,乃论次,号《问高力士》。李吉甫与芳子冕,真元中俱为尚书郎,尝道力士之说,吉甫每为其子德裕言。岁祀既久,遗藁不传,但记十七事。后文宗访力士事于德裕,德裕编次上之。多同《明皇杂录》。

《开成承诏录》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与郑覃、李固言相文宗,录当时延英奏对事。开成乃其时年号。

《两朝献替记》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武宗,录当时奏对论。

《开元升平源记》一卷

右唐吴兢载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金銮密记》一卷

右唐韩囗撰。囗,天复中为翰林学士,从昭宗西幸。朱温围岐三年,囗因密记其谋议及所见闻事,止于贬濮州司马。予尝谓囗有君子之道四焉:唐之末,南北分朋而忘其君,囗,崔胤门生,独能弃家从上,一也;其时囗绅无不交通内外,以囗取爵位,囗之谓矣。而宋子京薄之,奈何?一本囗天复二年、三年各为一卷,首尾详略颇不同,互相雠校,凡改正千有馀字云。

《大和辨谤略》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先是,唐次录周、秦迄隋忠贤罹谗谤事,德宗览之不悦。后,宪宗以为善,命令狐楚等广之,成十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南部新书》五卷

右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晋公谈录》三卷

右皇朝丁谓撰。多皇宋事。每章之首,皆称“晋公言”,不知何人为润益。初,董志彦得之于洪州潘延之家。延之,晋公甥,疑延之所为。

《建炎日历》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记太上皇帝登极时事。

《五代史阙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囗撰。录五代史笔避嫌漏略者,以备阙文,凡一十七事。

《英宗朝诸臣传》三卷

右不知何人于《英庙实录》中摘出,凡四十二人。

《元和朋党录》一卷

右唐马永易记牛、李朋党始末,自牛僧孺试贤良,迄令狐囗去位。

《东观奏记》三卷

右唐裴廷裕撰。昭宗时,长安寇乱相仍,自武宗以后,日历、起居注散轶不存,诏史臣撰宣、懿、僖三朝《实录》。廷裕次《宣宗录》,特采大中以来耳目闻见,撰次此书,奏记于监修杜让能以备史阁讨论云。

《桂苑丛谈》一卷

右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杂事僖、昭时,当是五代人,李邯郸云姓严。

《耳目记》二卷

右题云刘氏,未详何时人。杂记唐末五代事。

《入洛记》一卷

右蜀王仁裕撰。仁裕随王衍降,入洛阳,记往返途中事并其所著诗赋。

《中朝故事》二卷

右伪唐尉迟囗撰。记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唐馀录》六十卷

右皇朝王囗奉诏撰。囗芟《五代旧史》繁杂之文,采诸家之说,仿裴松之体附注之。以本朝当承汉、唐之盛,五代,则闰也,故名之曰《唐馀录》。宝元二年上之。温公修《通鉴》,间亦采之。

《唐末囗闻录》一卷

右皇朝阎自若纂。干德中,王普《五代史》成。自若之父观之,谓自若曰:“唐末之事,皆吾耳目所及,与史册异者多矣。”因话见闻故事,命自若志之。

《五代补录》五卷

右皇朝陶岳撰。祥符壬子,岳以五季史书阙略,因书所闻,得一百七事。

《吕夏卿兵志》三卷

右皇朝吕夏卿撰。公武得之于宇文时中,季蒙题其后云:“夏卿修《唐史》,别着《兵志》三篇,自秘之,戒其子弟勿妄传。”鲍钦止吏部好藏书,苦求得之。其子无为太守恭孙偶言及,因恳借抄录于吴兴之山斋。

《建隆遗事》一卷

右皇朝王禹囗记太祖事十。按太祖开宝九年十月癸丑,崩于万岁殿。先是,赵普以六年罢为河阳节度使,卢多逊至太平兴国元年始除平章事,太祖崩时,宰臣盖薛居正、沈伦也。今此云:“上将晏驾,前一日,召宰臣赵普、卢多逊入宫。”其缪甚矣。世多以其所记为然,恐不足信也。

《祖宗独断》一卷

右皇朝陆经记祖宗独断凡十事。

《龙飞日历》一卷

右皇朝赵普撰。记显德七年正月艺祖受禅事。是年改元建隆,三月,普撰此书。普时为枢密学士。

《圣宗掇遗》一卷

右皇朝余靖撰。记国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备史阙。

《景命万年录》一卷,《艺祖受禅录》一卷

右皆未详撰人。记赵氏世次,艺祖历试,迄受禅事。

《三朝政录》二十卷

右皇朝富弼上言,欲选官置局,将三朝典故,编成一书。即命王洙、余靖、孙甫、欧阳修编修,分别事类,成九十六门。

《仁宗政要》四十卷

右皇朝张唐英撰。

《温公纪闻》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撰。记宾客所谈祖宗及当时杂事。

《笔录》一卷

右皇朝王曾撰。皆国朝杂事。

《嘉囗时政记》一卷

右皇朝吴奎、赵囗、欧阳修记立英宗事,并贾易《论韩琦定策疏》附于后。

《隆平集》二十卷

右皇朝曾巩撰。记五朝君臣事责。其间记事多误,如以《太平御览》与《总类》为两书之类。或疑非巩书。

《碧囗囗囗》一卷

右皇朝梅尧臣圣俞撰。昭陵时,有御马名“碧囗囗囗”,以旋毛贵;用以名书者,诋当时鼎贵之人,然其意专在范文正也。顷年获拜赵氐姑于恭南,因质此事之诞信。答曰:“异哉!圣俞作谤书以诬盛德,盖诛绝之罪也。”

《神宗宝训》二十卷

右皇朝林囗撰。囗,希之囗至也,剽闻神宗圣政,辄私记录,分一百门,以续五朝《宝训》。崇宁上于朝。

《曾相手记》三卷

右绍圣初,元囗党祸起,曾布知公论所在,故对上之语多持两端,又辄增损以着此书云。

《濮王申陈》一卷

右记治平中,对濮安懿王时宰相奏状及台谏言章。

《欧阳濮议》四卷

右皇朝欧阳修撰。其序云:“武之作,人皆谓君可伐,濮议之兴,人皆谓父可绝。盟津之会,夷、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世未之知也,后五百年得孔子而后显。然则濮议其可与庸人以口舌争一日耶?”熙宁初,永叔知亳州日,书成上之。苏子瞻,永叔客也,亦以台谏之论为直云。

《王氏日录》八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撰。绍圣间,蔡卞合曾布献于朝,添入《神宗实录》。陈莹中谓安石既罢相,悔其执政日无善状,乃撰此书,归过于上,掠美于己,且历诋平生所不悦者,欲以欺后世,于是着《尊尧集》及《日录不合神道论》等十数书。此书起熙宁元年四月事,盖安石攻吕惠卿时。莹中谓蔡卞除去安石怒骂惠卿之语,其事当在此际也。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右皇朝邵伯温子文撰。记国朝杂事,迄绍兴之初。序言早以其父之故,亲接前辈,得前言往行为多,类之成书。其父雍也。

《传信录》十卷

右皇朝鲜于绰大受撰。记国朝杂事,多言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也。

《金人背盟录》七卷,《围城杂记》一卷,《避戎夜话》一卷,《金国行程》十卷,《南归录》一卷,《朝野佥言》一卷

右皇朝汪藻编。记金人叛契丹,迄于宣和乙巳犯京城。《围城杂记》等五书,皆记靖康时事也。

《顺昌录》一卷

右绍兴十年刘囗破女真于顺昌城下,其徒纪其功云。

《绍运图》一卷

右未详何人所撰。自伏羲迄皇朝神庙五德之传及纪事,皆着于篇云。

同类推荐
  • 新官轨范

    新官轨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肩门

    肩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州记

    沙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三桂考

    吴三桂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道中有感

    道中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呢?为什么在创富的过程中有人赚有人赔呢?这正是“财商”在起着作用,财商正是改变人们财富命运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财商、拥有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财商的分析与阐释为大家揭开财富密码。
  • 少年的罗曼蒂克

    少年的罗曼蒂克

    收到了大陆最知名高等学府稷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怀期待的抵达稷下之地,结果却被告知还要进行复试?我只是想要找到九岁那年袭击我的外星人……异能者是什么?变异体又是什么?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吗?男主为五好少年秦政(化名嬴政),男二为双面少年蒙恬。这本书,讲述了拥有龙魂的少年追寻真相的奇幻旅程。
  • 心中有晨曦

    心中有晨曦

    《心中有晨曦》,讲述国安铁杆球迷与国安、与国安球迷的故事。从少年到壮年,从青葱到成熟,经历了青春的梦想与迷惘,变得成熟、坚韧,但热情不改。国安陪我们成长,足球也在改变着我们。他们用忠诚铸就信仰,我们用信仰追随忠诚;他们用青涩丈量成长,我们用成长笑看青涩;他们用缺憾成就完美,我们用完美致敬缺憾;他们用热血浇铸青春,我们用青春激荡热血;他们用坚韧雕刻梦想,我们用感动学会坚韧。这是足球留给我们的印记,这是足球与我们之间最美的邂逅。北京国安,我们与你同在。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
  • BLIX

    BLI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得见的河流

    看得见的河流

    散文集《看得见的河流》,通过对日常“浮尘”、“光影”、“流年”、“镜像”的记录和描写,围绕个人精神在日常中的发散和渗透,以看得见的“河流”为隐喻,甚至以寓言般的形式,真切地、深入地再现了一个人在理想与现实、清晰与模糊、释然与纠结之间的生活情态,揭示了当下普遍沦陷于日常的精神困境,有效还原了生命的“原罪”与“原爱”,堪称作家自己的一部心灵史和对当下社会下某部分思想情态的观察史。作品以“不确定”和“丰富性”的多维视角,尽可能地发挥了散文语言以及叙事的可能性,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属性赋予了散文文本的无限魅力。
  • 九州沐云纪

    九州沐云纪

    九州宗门灵剑宗惨遭灭宗,逃出来的宗主之子沐云经历种种奇遇,他是否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陆存活下去……
  • 追思童年里那抹黑色的记忆

    追思童年里那抹黑色的记忆

    这是一个孩子对童年记忆的追思,也是故乡的情怀。
  • 他的白玉环

    他的白玉环

    息家有女,温婉娴淑,才德兼备,是不可多得的良配。“臣妇纪息氏,见过清河王。”息愿微微一笑,便漾起楚洵整个内心的波澜。即便时光倒流,但也无法改变。楚洵有多爱她,只有息愿心中清楚。重活一世,她要还清上辈子的孽债。“愿聘卿为妻,从此琴瑟和鸣,共赴白头。”“得君,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