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7300000002

第2章 一路北上,崇安少年郎(1)

金鹅峰下,少年初显锋芒

尚在幼时,柳三变就已经开始了辗转漂泊。

跟随仕途不定的父亲柳宜,他自出生起就辗转于沂州费县、濮州、全州、扬州等地。少年人不懂离别的痛,这可真是一桩幸事。至于千山万水的路途上,那戴月踏雪、舟车颠簸的烦扰,自有大人来操心,和他也没多少关系。

齐鲁的阴阳昏晓青嶂红日,江南的十里春风碧荷摇曳,岭南的梅香杉叶雁荡苍山,在幼童柳三变的眼里,就像父亲书箱里这本书册与那本典籍里的芸香签,形雷同味相似,并不能在小孩子那方狭窄心湖里掀起多么狂野的波澜。

他或许也有过一点悲伤,毕竟刚刚熟悉起来的风景与朋伴,转眼,就被飞旋的车轮甩在了身后。沙尘扬起,柳枝送客,他不懂父亲为什么总在路上。而这个问题,纵使穷尽毕生时光,也未必能换得个水落石出的结局。

他们在很多地方落脚,然后又挥手道别。一路上有莺啼燕语,流水淙淙,环佩叮当,还有些不知名的曲调,如珠落玉盘,荡到柳家儿郎的耳中,撩起莫名的心痒。

除了这些,耳畔一直未止的,还有父亲柳宜那悠长的叹息。

年幼的柳三变还有大把无知的快乐时光,“南唐旧臣”这顶帽子有多重,他还不必去揣摩。

柳氏一族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文风昌盛之地。柳三变的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五代烽烟四起,战乱纷纭,中原板荡,柳崇隐居在故乡福建崇安县五夫里的金鹅峰下。这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有一日却迎来了朝廷的大员,召柳崇出山为官。柳崇淡然拱手:家有高堂恐无人奉养,柳子高不能奉诏!

后来,柳崇果然毕生未仕,老于布衣。这位信奉“吾读圣人书,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纯粹儒者,并没有阻拦儿子们的求仕之路。柳崇膝下六子,皆入仕为官。其中长子柳宜,最初以布衣身份呈上奏疏,畅言时政得失,颇受南唐国主李煜的赏识。柳宜性格刚正不阿,又有点文人傲骨,再加上后来身处监察御史的位置,屡屡直言犯谏。他的好友王禹偁曾在《送柳宜通判全州序》称,柳宜“多所弹劾,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尤忌之”。

待北宋的猎猎战旗插上南唐国都金陵的城墙,再到三年后李煜被宋太宗赏赐的一杯牵机药夺了性命,按照话本演义的套路,国已破君已亡,有骨气的文人士子就该沉河投缳,仿佛如此才不会辜负忠君报国的天命,如此才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是,死亡究竟有多么恐怖,非濒死之人恐怕难以体会分毫。

柳宜最终选择降宋。南唐臣子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胎记,柳宜穷尽前半生所学才换来一顶乌纱,孰料风吹便落。后半生里,这身份成了一块耀眼的伤疤,他就像受了烙刑的囚犯,只有盖棺入土之后,背叛的罪证才会被遮掩起来。

虽然宋主认为柳宜“识理体而合经义”,终归不肯托付全部的信任。也不能指责新朝廷胸怀狭隘,对旧日有嫌隙的邻居,请入厅堂奉茶一盏已足够友好,若再容他大摇大摆穿堂入室,未免太过草率。

这道理柳宜自然懂得,却也难免一声长叹。

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柳三变出生。此时柳宜已四十六岁,仍宦游于州县之间,任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三变是柳宜最小的儿子,上有两位兄长,分别名为三复、三接。族中所有男孩子排起辈分来,他是行七的,于是亲密的人也唤他“柳七”。

“三变”二字取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当如此:远望他,觉得庄重严肃,接近他,又觉温和可亲,再听谈吐,只觉严厉不苟。这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眼中的君子气度,或许是以他的老师孔子为蓝本也未可知。

柳宜给幼子取了一个寄托很深、背负极重的名字,但这名字终是没给柳七带来一点好运,直到后来改名为“永”,柳三变的仕途才堪堪见了些许光亮。不过,这便又是后话了。

在柳宜沉重又沉痛的宦游时光里,柳三变度过了童年。受父亲与叔叔们属意仕途的影响,再加上家族儒学传统的浸润,他自小学习举业,也是冲着一朝科举及第,百年封妻荫子的荣耀而去的。

等太宗至道年间他随着失意的父亲回到故乡,这一番志向更加坚不可摧。

在推崇儒家礼法的崇安白水村,六子入仕的柳家甚为乡里推重。柳三变一回到故乡,就从乡民们热切的目光里,隐约体会到了才学与权势能带给人的快感。彼时他已是十三岁的少年,对未来的畅想灿若群星,但群星环绕下最让人心动旌摇的那轮圆月,便是黄金铺地、玉石为阶的仕途。虽说高处不胜寒,但谁愿做总向低处蜿蜒而去的流水呢?

聪慧的少年潜心求学,又有父亲和塾师指点,很快便在当地崭露头角,连两位兄长也不及他。他十四岁时写的一篇习作,诉尽凌云志向。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劝学文》

他是出身仕宦的孩子,优越于庶民,但和公卿之家比起来,终究差了几分。父亲郁郁寡欢的神情,像唢呐吹响的一支悲伤曲子,嘀嘀嗒嗒,吹得三变的心一阵紧过一阵。三变盼着若有朝一日科举及第、拜相封侯,才不枉父亲的多年教诲,或许,还能熨平他额间愈来愈深的纹路。

十几岁的少年,正在人生中最蓬勃的春季。再老成稳重,仍旧是孩子,活泼的天性使然,让人无法按捺下涌动的好奇。更何况,自小读书伴着行路的柳三变,已在漫长的路途中拥有了于刹那间捕捉山水之美的能力。

囿于学问藩篱毕竟枯燥,幸有闽西北的九曲东流和苍翠林木,点缀出一片桃源。滚落悬崖的飞瀑,环抱群山的流水,神剜鬼刻的奇石,红绮白练般的云霞,都是柳三变的朋侣友伴,也成了他笔下的常客。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鉴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题建宁中峰寺》

这是他为家乡名胜中峰山、中峰寺留下的诗篇,对仗工整,声韵错落,遗憾的是意境落了平凡。刚刚开始学习声律的少年,被眼前千峰万壑的壮美、梵音回响的空寂、猿腾虎跃的喧闹、竹逗清流的清新,醉得神魂颠倒,便兴致勃勃地留下了这练习之作。

小作初成,宣纸上墨迹未干,柳三变也有过片刻得意。他委实应该得意——倘若一个人,眼睛能看遍风景,心灵能绽放诗意,双手能书会写,再拥有把涌动的诗情从心中誊写到纸上的能力,何其有幸!

可是,当那一份得意和满足退潮,三变再读这首诗,总觉得如隔靴搔痒,怎么也触不到心中蠢蠢欲动的莫名思绪。笔墨里究竟少了什么,竟每每让人意犹未尽,难以尽欢。

功名与艳科,都是心头好

夜阑人静,柳三变读罢经典,在昏黄的灯光下掩上书卷,偶尔会想起过去在扬州的时光。那时候父亲任扬州善赞大夫,三变终日在府内读书练字,与兄弟玩耍游戏,偶尔还会跟随父亲闲游扬州。

十里杨柳千层云荡万朵花开,这是他记忆里的扬州。城北清秀狭长的碧湖上,飘飘然一条画舫驶过,落红飞絮迷人眼,人仿佛将要融在这烟花三月里。船上有歌女舞姬,从翠围绣幕中隐隐露出半个身子,面容都是模糊的,但声音十分清晰,依依呀呀,唱的尽是李后主、温飞卿、韦端己那些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句子。

父亲轻哼一声,斥道:簸弄风月,不过艳科而已!

虽对风月情思还不甚明了,但柳三变确确实实,被这“艳科”熏酥了筋骨、醉软了心肠。以至于在后来无数难眠的夜晚,常有浓情艳思、旖旎柔媚的调子在耳畔回荡不绝。

当他再读到这阕流传于家乡的《眉峰碧》,就像年至衰鬓,意料之外地邂逅了儿时在费县的黄口玩伴,他突然就懂得了让自己牵肠挂肚的是什么,也明白了自己的诗里究竟缺少什么。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便忍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叶上、心头滴。

——无名氏·《眉峰碧》

或是羁旅在外的清秀男子,或是蹙破愁眉的美丽思妇,记录下了这一腔如雨打芭蕉的心曲。笔者的姓名已经成为被时光掩埋的秘密,但其间情思却如一坛愈久愈香的佳酿,经了春花秋月、夏雷冬雪,依旧醉人。

柳三变恍然惊觉,以前自己写的诗里有眼前景、身边事,却少心底情。于是,再精美的文字,再工稳的对仗,都算不上是锦绣文章,不过是如同干巴巴的败絮,嚼之无味,弃之也不必可惜。

能令人在割舍时痛不欲生的,若非物质上太过贵重,便是精神上不容轻薄。柳三变希望自己能写下让旁人无力更改,不能丢弃一字的词章。《眉峰碧》的悠扬曲调在田垄山间回荡,昔日在扬州听到的音律词令也穿云破月而来,又顺便卷来扬州飞絮,撩得人鼻头发痒,连心尖仿佛也生了野草,柳三变慌了手脚。

除了功名,词名他也想要。那一年,柳三变十六岁,在崇安读无名氏词一阕,从此生了一颗词心。

对这首具有启蒙意味的词,他喜爱到了何种程度?

据说他将《眉峰碧》题写在墙壁上,反复吟诵,不知厌倦。待词名大振后,还把这件事讲给相好的歌伎听,或是为了博佳人一笑,或是情到浓时恨不得来一场精神上的裸奔,想将心灵与肉体一样,全与对方裸裎相对。多情种的赤子心,常常是一种尴尬的存在,让人欲舍而难离,欲信又止步。

再后来,那个并未在柳七的风流情史上留下姓名的歌伎,又把此事告与他人,不知是筵席间话头你追我赶才随意吐露,还是为了炫耀与当世才子的一度春风。总之,就像春风拂过不会留下冬天的死角,名人的八卦,也不会错过任何一颗好奇心。

坊间盛传,柳永读《眉峰碧》“后悟作词章法”。原本只是崇安民谣的小令,一夜间风靡全国。甚至到了北宋末年,作词比做帝王更好的宋徽宗赵佶读罢,还御笔亲批:“此词甚佳,不知何人作,奏来!”可惜词臣曹组四处寻访,终究一无所获。

徽宗年间,词体俨然已可与诗并驾齐驱,正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可是,在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词虽不再被视为异端,到底还是不入流的。宋初词承花间派而来,柳三变年少时,张先、晏殊等宋词大家也是舞勺之年,尚无作为。所以,柳七的文学给养只能来自李煜、温庭筠、冯延巳等花间词人的作品,以及少许民间歌词俚语。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肋妖娆之态。”这几乎是《花间集》的全部内容了。少年柳三变沉醉于温柔香软的词乡,筋酥骨软,无力抽身,显然与父亲柳宜的期待背道而驰。

柳宜斥词为“艳科”,其态度的轻蔑与不屑如墨染素衣、星缀夜幕,再鲜明不过。柳七虽然认为词体有无限广阔的空间可以开掘,甚至可在将来与诗体媲美,但他的这些想法还是模糊的,又无意触犯父亲的权威,所以,他尽量把对词曲的恋慕收敛起来,专心学业。

即使偶作词篇,也是偷偷摸摸的。《乐章集》中保留下来的少年柳七写于崇安的词作较少,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早年对这种新体音乐文学的掌握不够娴熟,另一方面大抵也与父亲的反对态度脱不开干系。待到后来他策马北上,远离了父亲不动声色的权威,就像鸟入林,跃上枝头高声吟唱,又似蛟入渊,直把一汪原本平静的词海翻搅得巨浪滔滔。

在崇安的练笔词作里,《巫山一段云》当是他现存最早的作品。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巫山一段云》

如仙山道乡一样的胜地,就是柳七家乡附近的武夷山。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北宋道教昌盛,道士多如牛毛,连儒生都以穿道服为风尚。游览武夷山,生发些与神仙相关的联想,再正常不过。

武夷山三十六峰与山间九曲溪是词中“六六”和“三三”实指,亦可理解为道家神仙居住的三十六洞天和九天之外。少年置身烟雾缭绕的青峰碧水,仿佛在仙踪云海里,云气在身边流动,似有神仙驱云为车,穿行不绝。

他想象着自己和麻姑一起到天庭为西王母祝寿,听着麻姑讲述三次见证沧海变桑田的经历,第四次时还看见蓬莱水突然变得清而浅。这番境遇不过是麻姑生命中的一瞬,人间却已过了千年万年,灰飞烟灭的除了生命,还有原本期待能够万古的伟业和英名。这世上,除了精神不殒,原来并无其他能够不朽。等到柳七从幻想的仙境跌回现实,看着山脚下翻涌波动的云涛,似乎是海上负山而行的金色大鳌正在翻搅拨弄。

同样是游山之作,相比更早的七律诗《题建宁中峰寺》,柳七的词里更多了瑰丽诡谲的想象。对自由的向往,对永恒的审视,虽被寄托在缥缈的神仙道说里,但毕竟已开始呈现出属于柳七的特色,丰富而单纯,仿佛在与自然和人生之美窃窃耳语——即便只游一座山峦,却仿佛能窥见山的心事。

《巫山一段云》必然也不会被扣上“艳科”的帽子。纵情声色的现世享乐,末路狂欢的绝望迷恋,都与这首游山词毫无关系。这是他为告别旖旎柔媚的花间小令所迈出的第一步,虽然此后兜兜转转并未脱离婉约词的本质,但这一步,毕竟是跨出去了。

在少年柳三变成为大词人柳永之前,确是单纯向往,又耐心经营着他的词名。

同类推荐
  • 假如这样生活

    假如这样生活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古今典籍及现实故事,展现深奥伟大的净土宗智慧,启迪人心。本书从揭示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开始,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做好终极关怀、建设和谐社会。帮助快节奏生活中烦恼的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安宁和归宿。
  •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新诗讲稿

    新诗讲稿

    《新诗讲稿》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一、废名1936-1937年在北大讲稿并附有朱英诞所作解说及意见;其编排顺序依据朱英诞所藏讲稿,不同于以往出版的废名“谈新诗”讲稿目录顺序,朱英诞将废名1934年发表于《人间世》上的《新诗问答》一文放在讲稿之首。二、朱英诞1940-1941年在北大讲稿;其编排顺序依据朱英诞所藏讲稿,朱英诞后来曾以手写的形式改变目录编排顺序,但《新诗讲稿》依从原稿。三、废名1946年回北平后续写的四篇谈新诗文章。四、附录;收入周作人《怀废名》(署名药堂)、《谈新诗·序》(署名知堂),黄雨《谈新诗·跋》,以及朱英诞自传《梅花依旧》。
  • 在荒原上寻觅的灵魂:朱自清诗文精选

    在荒原上寻觅的灵魂:朱自清诗文精选

    本书是朱自清作品诗文的精选集。全书分四个部分,收录的都是他的名篇。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热门推荐
  • 缪克构小说三题

    缪克构小说三题

    我爷年轻时喜欢上一个女子。她二八年华面若桃花,从河边走来时腰若细柳。我爷划着一船粪水,双目顿时瞪大不能移开,握桨的双手一阵慌乱。双脚也难以立稳,差点跌入一舱的污水中。隔了八个村将一船粪水运回田地,我爷早就没有了挑粪施肥的心思。他满脑子都是那扎了麻花辫的姑娘,盘算着如何才能再见上她一眼。
  • 空间重生之萌妻影后

    空间重生之萌妻影后

    *重生——她是北朝最年轻的太后,曾用巫术救国民与水火之中,却被养子皇帝当做妖孽活活烧死。她是艺校的高三学生,因出境一部青春电影走红,却被誉为没演技的“花瓶”,处处被人议论欺凌。当她的灵魂穿越千年附在她的身上,一代妖后重生崛起!生在后宫,处处是戏,演戏还不是手到擒来?!意外摔碎原主母亲遗留玉坠,出现神秘灵魂,教她淬体修真,从此横行社会,无人再欺!此后,华夏功夫界多了一位传奇人物。此后,娱乐圈多了一个惊才绝艳的女星。巫蛊,修真,演戏,赌石……且看一代妖后化身21世纪少女,如何发家致富,创造的高能影后的传奇人生!【修真娱乐圈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男强女强,爽文宠文,宠到极致!注:女主前世嫁刚过去先帝就死了。】
  •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是萧红中短篇小说集,作者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而作品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本书选编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两个青蛙》《哑老人》《夜风》《王阿嫂的死》等小说,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她对人生、对人民的关注。
  • HP同人之奥利维亚

    HP同人之奥利维亚

    HP同人,cp哈利女主拉文克劳,不加入三人组文中关于沙菲克家族的描述均为私设
  • 法华玄义释签

    法华玄义释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纳尼亚传奇6:魔法师的外甥(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6:魔法师的外甥(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藏地鬼棺

    藏地鬼棺

    郭笑风生前是一个道士,斩妖除魔,路见不平之事,扫荡人间一切安定。死后入鬼道,摇身一变即为判官,一剑在手,天下有我,凡尘魑魅魍魉,诛杀出一条人间大道......
  • 你不知道的爱情

    你不知道的爱情

    车祸后醒来的江绍铭失去了所有的记忆,而他却拥有着漂亮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然而午夜梦回中出现在他梦中的神秘女子却并非他的妻子,他的过往所有人都绝口不提……他的过去究竟是一场惊天阴谋还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 英雄联盟之浴火而生

    英雄联盟之浴火而生

    十八岁少年蒋轩,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电竞之梦走去,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败能打败他吗?多年无冠的中国甲级联赛,他能否率队勇夺冠军呢?想见证王者的诞生吗?打开这本书吧,热血,友情尽在此,无兄弟,不联盟!
  • 全能异能师废柴逆天

    全能异能师废柴逆天

    她,是21世纪的最强者,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只要是她想的,没有做不到。12岁的年纪,却横扫整个“鬼世”。她,是苏府的三小姐,性格懦弱,是整个东离国的耻辱,人人辱骂的废物。当她变成她,废物不再是废物,风华无限,能力绝强,无人敢称她是一个废物,从此天才是她的下线,鬼才是她的称呼,无人敢欺她,只是不知道为何,一次偶然,让这个妖孽男人一直跟在她身后。且看两人如何强强联手,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