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100000011

第11章 邶风(3)

【赏析】

古时女子无论身份如何,一旦嫁人,生活的核心就只有丈夫。丈夫在家,唯命是从;丈夫远行,则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对他的思念上,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能勾起她们的无限愁思。《雄雉》诗中的主人公就被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雉勾起了对离家丈夫的思念。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一只雄雉在主人公面前舒畅地拍打翅膀,振翅欲飞。诗中的少妇之所以由“雄雉”联想到丈夫,原因有三:首先,这是一只形单影只的雄雉,身边没有雌雉的陪伴,这一景状与分别两地的夫妻何其相似;其次,雄雉展翅飞翔,是要离开女子所在之地,就好像丈夫当时离开她一样;再者,雉鸟性情耿介,古人常用其品性比喻君子,见到有君子之德的雄雉,思妇自然联想到她那位有着君子品性的丈夫了。

可是丈夫远在他方,也许根本不知道家中妻子的思念,思妇也无法把思念之情对别人倾诉,所以,她只能忧伤地说:“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她如此怀念夫君,不过是自寻离愁、空自悲伤。

雄雉此时已经飞到空中,随着鸣声的消失,雄雉的身形也消失在思妇的视线里。“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这由近而远、由大而小的啼叫和逐渐消失的雄雉之影,恰似当初丈夫渐行渐远,最后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的情形,“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展”和“实”是强调之辞,极言思妇因为极度思念夫君,已经身心疲惫。

雄雉已经飞走,主人公的视点转到了日月之上,“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她时时盼望丈夫归来,而在她的等待过程中,日月不知道升起落下了多少回。思妇悠悠的思念非但没有随着时日的消逝而减少,反而如日月一般长久。可是“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山高水远,回来的道路阻隔重重,谁知道他哪天才能回来?

在诗的最后,主人公不再继续抒发她的怀人之苦,而是换了一种教训和埋怨的语气,大发内心的不满:“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知德行”是女子对丈夫的指责,但她并未直斥“君子”,而是将矛头直指“百尔君子”,即包括丈夫在内的所有统治者。接着,主人公又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如果这些统治阶层的人不贪、不妒,讲仁义,不制造那么多攻伐,天下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了。

思念太久便心生怨恨,是人之常情,《雄雉》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一步步逐层深入地刻画出思妇情绪的变化,真切地道出了痴心女子思之深、责之切的情感心理。

【大师导读】

“实劳我心”、“悠悠我思”,从“自诒伊阻”生来,却为末章含蓄起势,此通篇结构贯串处。

——清·牛运震

篇法上虚下实,前三章曼声长吟,愁叹之音也;后一章心惧语急,悚切之旨也。全诗皆为“不臧”而言,文阵单行直走。

——清·陈震

妇思其夫行役在外,悲其不能来,德音慰之。

——傅斯年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①,济有深涉②。深则厉③,浅则揭④。

有瀰济盈⑤,有鷕雉鸣⑥。济盈不濡轨⑦,雉鸣求其牡⑧。

雝雝鸣雁⑨,旭日始旦。士如归妻⑩,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①匏(páo):葫芦之类的植物。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

②济:此处指济水。涉:渡口。

③厉:不解衣涉水。

④揭(qì):提起下衣渡水。

⑤瀰(mí):大水茫茫。

⑥鷕(yǎo):野鸡的叫声。

⑦濡:沾湿。轨:车轴的两端。

⑧牡:雄性的野鸡。

⑨雝雝(yōnɡ):大雁的和鸣之声。

⑩归妻:娶妻。

迨(dài):及,等到。泮(pàn):分,此处当反释为“合”。冰泮,指结冰。

招招:招唤的样子。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ɡ):我。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

【赏析】

“匏”是葫芦类的一种植物,味苦。到八月成熟之时,可以将中心的瓤挖去,当作婚嫁之时的酒器。诗一开篇,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有暗示婚嫁之意。正值秋季,葫芦叶子干枯,内部已然成熟。济水边上有一个渡口,不知是深是浅。“深则厉,浅则揭。”这是守候在渡口的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催促:“要是水深,就不解衣过河;水浅的话,就提起下衣涉渡过来。”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性格和等候中的焦急心理。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这四句也是女子对意中人的催促,语气中颇含幽怨:“就算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你也可以赶着车儿过河,河水恐怕连车轴都不会漫过呢。”此时,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它们用自己的鸣叫声呼唤着心仪的配偶,而在渡口等待心上人的主人公又何尝不是如此?

“雍雍鸣雁”一句,写天空中一行大雁一字排开,边飞边鸣。时光飞逝,转眼就到冬天,嘶鸣的大雁似乎都在催促着姑娘早日完成婚嫁。古代习俗,当冬天里河水结冰时,就要停办婚嫁之事。这一习俗在《孔子家语》中有详细记载:“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因此,女子发自内心地呼唤:“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男子啊,你如果想娶妻,可一定要赶在冰还未结之时啊。这两句将女子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这时,万顷碧波上出现了一只摆渡船,那必定是远方的归客。船夫似乎对女子的万般焦急早有察觉,老远就开始召唤:“有人吗?快上船啊!”殊不知,这位姑娘并非上船而是等船。“不涉卬否,卬须我友。”听到船夫的招呼,姑娘也焦急地解释道:“我哪里是要上船啊,我是在这等我朋友呢。”

“人涉卬否”和“不涉卬否”这两句,只改动一字,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渡口对话的情景。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卬须我友”一句,女子用朋友来掩饰等待情人的真实目的,答得含蓄而巧妙,这说明她性格虽大胆直率,却也有着一份少女特有的娇羞和矜持。

《匏有苦叶》截取一个情境,通过对话、心理描写,生动再现了这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焦灼而又喜悦的心情。作者没有给出等待的结局,因此,最后女子究竟是等到了意中人,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还是继续着遥遥无期的祈盼,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

【大师导读】

这诗近唐人后的古诗,平铺直叙,散的,与以前往复沓踏之歌谣体不同。而且,这诗又是特殊的、个人的,慢慢变成近代的歌之形式了。

——闻一多

《匏有苦叶》中的渡头风物也都是清朗明亮,济渡之车,求偶之雉,深厉浅揭涉水之人,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怀藏着自家温暖的心事,便看得一切都很自然,都很美好。无须排挤什么,无须标榜什么,心中的一点挚爱,一点温存,就和这眼前景致一样天经地义。

——扬之水

谷风

习习谷风①,以阴以雨。黾勉同心②,不宜有怒。采葑采菲③,无以下体④。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⑤,中心有违。不远伊迩⑥,薄送我畿⑦。谁谓荼苦⑧,其甘如荠⑨。宴尔新昏⑩,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21),贾用不售(22)。昔育恐育鞫(23),及尔颠覆(24)。既生既育,比予于毒(25)。

我有旨蓄(26),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27),既诒我肄(28)。不念昔者,伊余来塈(29)。

【注释】

①习习:形容风声。谷风:来自山谷的风。

②黾(mǐn)勉:勤勉,努力。

③葑(fēng):蔓菁,俗称大头菜,叶、根可食用。菲:萝卜。

④以:用。下体:根。

⑤迟迟:迟缓。

⑥伊:是。迩:近。

⑦畿(jī):指门槛。

⑧荼(tú):苦菜。

⑨荠:甜菜。

⑩宴:快乐。昏:即“婚”。

湜湜(shí):水清见底的样子。沚(zhǐ):水中小洲。

屑:洁。

梁:捕鱼水坝。

发:打开。笱(ɡǒu):鱼篓。

躬:自身。阅:容纳。

遑:来不及。恤(xù):忧,顾及。

方:筏子,此处作动词用。

匍匐:手足伏地而行,此处指尽力。

能:乃。慉(xù):爱惜。

雠(chóu):同“仇”。

(21)阻:拒绝。

(22)贾(ɡǔ):卖。用:指货物。不售:卖不出去。

(23)育恐:生于恐惧。育鞫(jū):生于困穷。

(24)颠覆:艰难,患难。

(25)于毒:毒虫。

(26)旨:甘美。蓄:聚集。

(27)洸(ɡuānɡ)、溃(kuì):水流湍急的样子,此处借喻人动怒。

(28)诒(yí):遗。肄(yì):劳苦的活计。

(29)伊:唯。来:语助词。塈(jì):爱。

【赏析】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的弃妇诗道出了后宫佳丽一旦人老珠黄就被冷落的残酷现实。“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的弃妇诗言尽了花花公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嘴脸。而《邶风·谷风》则是一个女人遭弃后委屈的倾诉,读起来更让人寸断肝肠。

《谷风》一诗,如泣如诉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委屈,字里行间流露出女子渴望丈夫回心转意的心情:她希望丈夫能够重新发现自己的好。

从“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一句可知,女主人公十分善良。她在丈夫最困苦的时期,不离不弃,在艰难的环境下与丈夫共创家业。“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女子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不但在自家如此,她对邻里也十分热心,当别人陷入困境之时,她总是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善良的女子,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抛弃,这就更加剧了女主人公身上的悲剧意味。“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开篇以大风和阴雨起兴,喻指女子处境的凄凉。紧接着一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丈夫的喜新厌旧。

本诗正是由此情境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新”与“旧”,“今”与“昔”的对比,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奠定了基础。新婚燕尔的丈夫连与妻子最后的分别都不出门相送,“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两句,满是绝情和冷淡,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愁苦,将哀怨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烈。

《谷风》揭示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诗的开篇对风雨交加的环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悲哀的感情基调。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最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全诗一唱三叹、反复吟诵,表现弃妇的烦乱心绪和伤心绝望。

诗中所用比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泾以渭浊,湜湜其浊”,是指泾水因渭水混入而变浊,但底部仍旧清澈,诗人以此来比喻女子遭丈夫污蔑也毫无损害的清白;“我有旨蓄”,女子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控诉丈夫“以我御穷”。但她的口气却近乎哀求,因为她仍在期盼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这种责备中含着哀怨,控诉里又带着柔婉的倾吐方式,似乎更符合人物心理的复杂化特征,因而也显得更加真切,更有感染力。

【大师导读】

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新婚而“如兄如弟”,是结发而如连枝,人合而如天亲也。

——钱钟书

全诗六章,详叙当初为丈夫勤苦的劳动而如今被弃的痛苦与怨恨。其中有对薄情丈夫的斥责,有对过去勉力治家的追忆、有旧人与新人苦乐的对比;这些都以赋的形式来表达。

——程俊英

这一首诗通篇是用顺序的对照的手法,“今”“昔”对照,“新”“旧”对照,写出她在被弃以后内心的愤怒。

——张西堂

式微

式微,式微①,胡不归?微君之故②,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②微:非。故:事。

③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④躬:身体。

【赏析】

“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后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一诗文简义丰,因此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不断被赋予各种内涵。比如,此诗常被后代隐逸之士用于表白意欲归隐的心迹。隐士们在“归”字上大做文章,表现自己返璞归真、归隐山林,远离喧嚣的愿望。

综合历代学者的观点,对《式微》主旨的解析大致有三种:第一,黎侯被狄国驱逐,他无处安家便流亡在卫国,寄人篱下,这首诗正是他的子民劝说他回到祖国的篇章;第二,卫侯的女儿嫁给了黎国的庄公,哪曾想被娶过门之后做的不是正妻而是小妾,国人同情她,劝她回来,可她秉承妇道,忠贞不贰,誓将余生都奉献给庄公,并作此诗以表心志;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怨愤之语。

历代学者多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个解释最贴合诗意。

同类推荐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本书主要介绍了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热门推荐
  •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里的十二篇文章,为阿城先生为《收获》所写的专栏,原题为“煞风景”,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这些文章写自洛杉矶、墨西哥、上海、台北……游历世界的阿城向读者讲述“常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他把抽象的学问拿回来,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好好涮过,舒缓的散文笔调,向人生的启蒙书房龙《人类的故事》致意。《思乡与蛋白酶》《爱情与化学》《攻击与人性》……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读来仍刺激脑啡。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唐诺伴读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录书中。
  • 陌上离殇尘归劫

    陌上离殇尘归劫

    “日月茫茫,与子相识;乘风归去,故人辞昔。日月苍苍,与子相思;乘风归去,故人离忆。”一次权力纷争,将她带到了他的身边一回生死之争,让她闯进了他的心房一次命运捉弄,他为她再一次卷进权力之战然而,她面对他,是归还是离?
  • 你那儿有没有树

    你那儿有没有树

    老洪说,我才不管谁是谁的傻鸟,我就是要告!作为和你种过树的老战友,我提醒你,你告你要吃亏的。孟大然的话有了应验。老洪果真吃亏了。开庭那天他要告的领导根本没有出现,能够代表领导的小秘书仅仅气了老洪几句,老洪就瘫了地,再也没有起来,至于后面能吃什么亏,老洪只能在地下知道了……老洪永远后,上级又把孟大然调回植树连,后来改成了园林绿化公司,老了的孟大然当了经理……
  • 仙行轶闻录

    仙行轶闻录

    作为成仙九百多年,从无不良记录,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规规矩矩,不曾踏出天庭半步的神珠守护者鸾月,竟因一只偷盗灯油的鼠妖而摔碎了日神珠。为了将功补过,女主角和她的好搭档端阳一同下了凡尘,可是…第一次,她意外摔下凡间,他说:“就没见过像姑娘这种不知从哪里抱着只鸟掉下来的意外。”第二次,她意外砸了神庙的门,他说:“姑娘好力气,追兔子能把房子给毁了。”第三次,她意外拆了花柳巷的楼,他说:“姑娘该是姓破吧?破姑娘?”第N次,…这是一个守候了千年的故事,一个迷糊善良的小仙,一个腹黑痴情的凡人,随着一个家族的沉浮,牵引缕缕难舍难分的情意…千山过尽,渭水难留,花开时节,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
  • 故乡秘史

    故乡秘史

    人在都市,常会梦回故乡,故乡的秘密,你又知道多少?
  • 回到十七岁的三十个夜晚

    回到十七岁的三十个夜晚

    一个神秘的怀表,让身为人妻的她每晚梦里都能穿越回到十七岁。梦中青涩美好的校园,梦醒光鲜品质的生活。一边是恋恋不忘的记忆中的那个人,一边是深情宠溺的新婚丈夫。梦与醒,从来都不是现实与虚幻的分隔。究竟是执着还是放下,梦醒后的她是否能真正读懂自己,最终她会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 Swords of a Rising Power 大国长剑

    Swords of a Rising Power 大国长剑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它的名字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后来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1984年国庆大阅兵时,第二炮兵为整个世界所震惊,然而一支强大的军队背后必然有千万个无私奉献的幕后英雄。许多官兵家属舍弃城里的工作,跟随丈夫上高原、进戈壁、钻山沟,一住就是一辈子……本书作者带我们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全景式地展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初创时期,第一代导弹人在接近原始的状态下的山坳里,献身导弹事业的战斗历程。讲述导弹部队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呼吁世界珍爱和平!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有的人失足摔断腿,有的人失足进了牢房,还有的人失足发了财。赵兵的失足偏偏与众不同,他穿越到了宋朝,成了一位皇子,皇帝的备胎。但他却没有赶上繁华富裕,可以醉生梦死的好时光,此刻蒙古人的铁蹄已经踏遍欧亚,大宋已经名存实亡。乱世求生,他身不由己的卷入朝廷的纷争,投身于充满悲怆的卫国之战中,搅动山河,改天换地……
  • 纵情相思自难忘

    纵情相思自难忘

    家族被灭,心爱的人被杀,此刻的她却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冰冷,仿佛一个嗜血的魔鬼:“墨羽痕,我要你血债血偿。”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让她费劲心思处处针对他,为的就是杀掉墨羽痕。终于,某男按耐不住了:“姑娘,不知你与我可有什么仇什么怨?”她平静道:“没有!”“不是嘛?莫非姑娘看上我了?”墨羽痕邪魅一笑。“墨羽痕,你……”夜小颜话还没说完,墨羽痕便吻了上来:“有什么想对夫君说的吗?”“无耻,下流!”
  • 武王

    武王

    远古时代,古族为皇,妖族为帝,人族为凡,人族羸弱,龟缩于东荒;王境强者秦华借尸还魂,附身于太一圣地平凡弟子身上,从此拥造物神术,灭古妖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