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2500000008

第8章 平衡的艺术——国学经典中的方圆

反客为主:先声夺人占主动之位

【原文】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选自《三国演义》)

译:可以激励士兵拔掉营寨奋力前进,把前进的每一步都当做据点,引诱他前来然后将他抓获,这就是客人反过来变成主人的办法。

【背景链接】

三国时,曹操领兵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个人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相抗衡,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江东做说客。

诸葛亮见到孙权,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他知道孙权绝不会轻易投降,于是刺激孙权,劝他投降。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齐王田横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与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绝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

听罢,孙权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

【智慧感悟】

人总是欺软怕硬的,遇到弱小的一方总是喜欢欺负,非得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你,甚至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你不妨一开始就先以“恐吓”压制住对方,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这样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反客为主,占据主动地位。这种反客为主先声夺人的策略,不失为与人交往过程中你处于不利地位时的一种保全自身的方圆之计。

先声夺人和先发制人是一个道理,最重要的就在于一个“先”字,即抓准时间的空隙永远抢先一步走在对方前面。比如当你感觉到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将要让你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时,完全可以在对方行动之前发出行动,抢先开口,或截、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明确告知对方免于开口,打断对方的话题,用其他话题岔开,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或尽最大可能减小对方向你袭来的火气。这样一来,交际的主动权就牢牢抓在了你的手里,而一旦率先抢到了主动权,那么接下来整个的交往过程你就是主导者了,对方就只能乖乖地任由你牵着鼻子走了。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努力去建造一个和谐真善的世界,但有些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还是无可避免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攻击、圈套、陷阱,不管这是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如果你不想一头跌进陷阱里,不想被对你不怀好意的人压倒,你就得学会先声夺人、反客为主的计策,以保证在这场与人的较量中时刻占据着上风。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争斗,换句话说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对抗。在争斗或对抗中占据主动优势,是保护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这种优势并不是靠直接硬抢就能得到的,很多时候还需要讲求一些策略才行。

掩鼻之谗:远离小人的世界

【原文】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译:怀王问夫人说:“她见了我总是捂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夫人回答说:“不知道。”怀王进一步追问,夫人说:“她刚刚说大王身上有臭味。”怀王生气说道:“把她的鼻子割了。”

【背景链接】

战国时,楚怀王沉迷于声色犬马,整天和她的爱妾郑袖游宴,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后来,魏国国君为了讨好楚怀王,也为了腐蚀他的斗志,献给他一名绝世美女,楚王非常宠爱。 夫人郑袖顺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欢新来的美人,她为美人购来衣物,备下宫室卧具,任美人选择,其喜爱美人的程度超过了楚王。楚王知道郑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这时,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的漂亮容颜,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郑袖说的办了。楚王见美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郑袖询问原因,郑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逼问,郑袖回答说:“不久前她曾说大王身上有臭味,她闻见难受。”楚王听了非常生气。

次日,楚王又召郑袖、美人三人同坐,郑袖事先告诫楚王身旁的人说:“大王今天如有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让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当然,没有鼻子的美人再也不能与郑袖争宠了。

【智慧感悟】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对,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小人打交道,而这些布设在你身边的小人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置你于险境,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这些小人总是比好人更有能量,因为破坏一件事比做好一件事容易得多。你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你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小人的卑劣手段层出不穷,他们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常袭击他人于不备之时。有些人可能会对小人抱着仇视的态度,看不过眼便与之硬碰硬。虽然这可以彰显你的正义之心,但是在社会交往中,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映射出了小人的真面目,这显然是与他们过不去,与他们为敌。

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而小人一旦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和掩饰,他们一定会对你展开反击。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卑鄙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现实中每个人身边都可能会有小人,要谨记的是,对这种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招致不必要的伤害。

自古以来,君子常常就斗不过小人,所以远离小人的世界才是上策,这样你就不会被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所伤,你的人生也不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波折。

萧何自污:不妨自损形象以避灾祸

【原文】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译:有门客对相国说:“您不久就要遭灭族了。……皇上之所以数次问及您,是因为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自损名声呢?皇上会因此安心的。”

【背景链接】

萧何是西汉初期政治家,他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不久,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其中派遣使者数次问候萧何,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助军队征战。”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提拔。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安心的。”

萧何认为有理,便依计行事,抢夺百姓田地。后来,高祖得胜回朝途中,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智慧感悟】

人要想立身于世,就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人屡见不鲜;过于方正、深得人心而引来杀身之祸者,历史上更是不胜枚举。因此,为人处世不要处处显露自己的聪明,而且在必要时,不但要把自己的聪明归于别人,而且要善于自损形象,表现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宁可当时吃点亏,或者遭人唾骂,也要保全自己,免得惹祸上身。

年轻人初入社会时,总喜欢凭着满腔热情凡事都要勇往直前力拔头筹,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社会阅历的逐渐加深,人们反而越来越不愿意抛头露面。因为通过社会的历练,人们会发现这样一条真理——棒打出头鸟,低调才是稳妥于世的好办法。这其实也可为是“老谋深算”。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脾气秉性的人,有刚正不阿、心地善良的,同样也有奸诈善妒、精明算计的。有时候单凭个人的社会经验,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越是图谋不轨的人,他也许隐藏得就越深。如果你总是招摇过市、行事高调浮夸的话,那么就极有可能招致这些人的妒忌与记恨,也就极有可能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真正有勇有谋的人从来都是隐忍低调者,当被人胁迫或是感到身边有潜藏的危机时,甚至不惜给自己泼一盆“脏水”,以有效避开不必要的灾祸。

人天生喜欢荣誉,喜欢被他人敬仰和尊重,恐怕没有人愿意为自己招惹骂名,但有些时候,骂名反而会成为一个人最可靠的保护者。试想倘若真的有人因为嫉妒或者其他某些原因要对你不利,这时你先主动做一件不利于自己的事,引起众人的非议和不忿,那么本来要对你下手的人看到身边诸多人都在攻击你,自然就会削弱对你的火力,或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人身上。这样一来,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躲开陷阱,以保全自身的安全。

唇亡齿寒: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原文】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译:前人有句话说的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如果虢国没有灭亡,就会依赖者虞国;虞国没有灭亡,也会依赖虢国。

【背景链接】

春秋时候,诸侯征战不断,晋国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如何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有个叫荀息的大夫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一定会让我们通过的。”荀息看晋献公有点不舍得,就接着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就如同囊中之物了,我们给虞国的东西不过是暂时存放在他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按荀息说的做。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奇珍异宝,不禁心花怒放,就立即答应了晋国借道之事。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阻止道:“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啊。”虞国国君说:“晋国这样的大国,特意送美玉宝马来,要和咱们交好,难道这点小忙咱们都不帮吗?”宫之奇见国君不听自己的意见,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便带着家人离开了虞国。果然没多久,晋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灭了虞国。

【智慧感悟】

唇亡齿寒,意思就是说在一个有联系的整体的各个环节,胜败荣辱的结果是一样的。整体的走向趋势决定着整体中每一个链条的走向趋势,如果整体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当中的每个环节也自然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无处不在的,也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可能你认为永远不会与你有任何交集的人或事,在不久之后就会紧紧与你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到整个大自然、国家社会,小到身边每天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事物,无一不和我们联系,而这些所联系着的东西又会根据性质结构不同构成林林总总的群体。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从出生开始直至死亡,一直都隶属于某个集体,是集体中的一员。人在出生伊始,第一个接触的集体就是家庭,而后随着成长,渐渐会接触并进入到新的集体:学校、班级、社团、公司、社会组织……人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辱安危会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自体的荣辱安危,反过来每个人自体的行为又会对整个集体产生影响。所以,如果想要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有秩序地生活,那么就切记不要做任何有损于他人、有损于集体的事,因为这些事你一旦做了,很可能到最后受牵连或是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总之,人是各种大小集体中的一员,势必会与集体荣辱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做有损于集体的事,那么最后自己也会因集体荣誉利益丧失而失掉个人的荣誉利益;而若是多做有益于集体的事,那么则会随着集体荣誉利益的增加而颇有收获。做有利还是有弊之事,相信你自会有所抉择。

三人成虎:不要被谣言所迷惑

【原文】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译:市集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是经过三个人的谣传,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背景链接】

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为了使各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要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魏国的太子要被送往赵国去当人质,魏王派大臣庞恭随行。庞恭担心自己长年不在国内,会有人陷害自己,于是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假如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老虎,而且正在伤人,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这样的话,我就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那我应该就会相信了。”

庞恭说:“市集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是经过三个人的谣传,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的国都邯郸距魏国的国都大梁之间的距离,比市集离大王远多了,在背后议论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希望大王听到关于我的传言的时候,一定要明察,这样我才能放心地陪太子去赵国。”

说完,庞恭便告别魏王,陪太子到邯郸去了。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刚到邯郸不久,就有诬陷庞恭的谣言传到了魏王的耳朵里。等到庞恭陪同太子回到魏国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魏王的信任,此后再也没有见过魏王。

【智慧感悟】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难免会有谣言。我们都或多或少领教过谣言的威力,就像三人成虎一样,开始可能仅仅是凭空捏造的一个简单的“事实”,经过人们接力棒似的添油加醋一而再再而三地传播,到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惊天动地骇人听闻的大新闻。

谣言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乱,严重的话甚至能干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或是整个社会集体的秩序。既然谣言如此可怖,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介入谣言的圈子。你所在的圈子很有限,任何的闲言碎语迟早会传到对方那里,到时候你就会作为谣言传播链条上的一分子,这必然会给你自己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其次,当听到谣言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不要轻信,更不要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谣言就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去做一些伤害别人或是扰乱集体秩序的事情。

再有,倘若自己不幸被谣言击中的话,一定要保持冷静,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时间久了,传播流言蜚语的人就没有兴趣了,自然就平息了谣言风波。如果急于辩解自己的无辜,使他们认为猜测是对的,确有其事,反而为他们传播谣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只要抱着冷处理的心态,不予辩解,泰然处之、光明磊落,任何谣言就都会随风而去。

明哲保身:祸福只在一念之间

【原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选自《诗经·大雅·烝民》)

译: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背景链接】

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位期间曾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少数民族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国人暴动后即位的周宣王,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还命令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智慧感悟】

一念之间,你所面对的外面的世界就有可能大不相同,所以有些时候人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做对了决定,迎接你的是坦途;做错了决定,等待你的就可能会是崎岖的山路。因此,当我们在遇到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时,千万不要凭借一时意气而盲目行事,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理性的思考,然后再从各种决策方案中选择一个于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古人所说的“三思而后行”,其实也正是这个道理。

心智成熟的人从来会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他们可以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判断,弄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有利,什么是有害的,最终所做的决定也是尽可能趋利避害以顾自身周全的。他们还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隐忍低调时就隐忍低调,该奋起勃发时就当仁不让,该避世自保时就明哲保身。而心智不够成熟的人却刚好恰恰相反,他们很容易凭一时冲动莽撞行事,不计前嫌不顾后果,直到事情做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或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时才知道后悔,但到那时基本上也都为时已晚,徒留的只会是无尽的祸患。

每个人都是由少不更事的年纪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而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会在我们的年岁上刻下印记,帮助我们趋于成熟。即使你现在还不够成熟,那么有些原则和为人处世的底线你也是必须知道的,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保证你的性命安全。倘若连安全都无从保证的话,那么其他所要说的一切也就都是徒劳。

人们总是对“苟延残喘”四个字嗤之以鼻,的确,没有人会赞同苟延残喘,认为那是懦夫才有的行径。可是人们却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所谓有人就有一切。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逐渐地创造或恢复,但人的生命失去了,便不会再有第二次。所以,以一种明智的方式,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因此,当遇到危难之时或站在一个对生命安危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时,千万不要横冲直撞,退避下来,明哲保身,才是最理智的抉择。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由游戏主人编著,是一部流转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分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风、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穷、讥刺、谬误十二卷,近千个笑话。这些笑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简练隽秀的文字、丰富的遐想、引人发笑的事件,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民间风俗,人生情趣,世态炎凉、官场腐败以及性方面的描写等等,极具讽刺意义。每一个笑话犹如电影镜头画面,给人以轻松的艺术享受,带人进入全方位的欢乐世界。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热门推荐
  •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宿主快跑天道来啦

    快穿之宿主快跑天道来啦

    宿主吊炸天,系统很忧桑。系统:宿主金手指要不啦?便宜卖了,一折!风潇潇:“不要。”系统:宿主你悠着点啦,男女主的光环快被你整没了!风潇潇:“要的就是这效果。”系统:宿主快跑哇,天道追来了!!!风潇潇回头一看:“我屮艸芔茻,你特喵的不早说!”一人一统疯狂逃跑中。。。
  • 脉客是怎样炼成的

    脉客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人的成功,15%可以归功于他个人的专业知识,85%却要归功于人脉关系。脉客翻译成中文为“人脉经营”。人们通常称其为脉客。在好莱坞,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这句话的本意并非让人们抛弃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门票”。本书通过一些自内向外的方法,让我们在“人脉经营”的道路上受益终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王爷你家娘子又跑了

    王爷你家娘子又跑了

    旭轩对上鹿辞的眼:“我的心是你的,随你怎么践踏。”又多加一句:“但你不能扔掉它。”旭轩狠狠的跪在鹿辞脚下,他不求对方爱他,他只求,给他一个舔她脚尖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同情的眼神,都可以把他从地狱中拉出来。爱鹿辞,带到卑微。
  • 家,爱的港湾

    家,爱的港湾

    每个人都有家,都有家不同的故事,家,是一辈子的牵挂,不管你身在何方,心系何处,天涯海角,沧海桑田,只需要一声温柔深情的呼唤,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家,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家人和我们血脉相连,牵动着我们的心,在不同的城市,千家万户中有我们的身影,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家的故事,我们身份各异,来自不同城市,境遇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塔尔

    塔尔

    我们假设假设宇宙大爆炸真的是星球的由来,而在大爆炸的同时,产生了一片神秘空间,空间分为52个星区,每个星区适合宇宙中不同文明的生存,繁衍。在人类无止境地挖掘地球可用能源三亿年后,这个可怜的星球终于迎来了灭亡。而此时,这个名为人类的种族也所剩无几,他们决定远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居住地。
  • OH!我的小男佣

    OH!我的小男佣

    这个突然出现的女生真的好美啊!嗯嗯,欣赏美女也是一种享受哦,不过,等等!为什么她要抱着熙正?!而熙正居然一见到她就立刻转头不理我了!!我不要!!不才是他的正版女友!我决定了,从现在起,立马展开行动,拯救我伟大的爱情!!但是,这个半路杀出的安东尼又是怎么一回事?!还肉麻兮兮地对我说“一见钟情”……天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异域三国恋:麻雀戏诸候

    异域三国恋:麻雀戏诸候

    一次意外的丛林探险,让我落入了一个不知名的世界。这里如同古代的三国,而我成了人们口中能改变乱世的异人。我是项宝儿,除了吃喝玩乐什么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是他们口中的神呢?离国的强势太子,雁国的温和少君,还有商国富豪之后都向我伸出友谊之手,而我知道:无论倾向哪一边,三国之战已不可避免的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