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100000004

第4章 女人卷:宋词的凄美妆容(4)

张玉娘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因与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被称为“松阳版梁祝”。她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

1.解香囊,赠情郎

似乎宋代女词人们总是很讨人喜欢。她们如朵朵绽开的情花,鲜艳、饱满,带着丰盈华丽的气度、孤傲不俗的才华;即便落难,也能在兵荒马乱的铁蹄下博得人们的同情。毕竟,世界上美女很多,才女也不少,但能兼容美貌与才情的却并不多。如能在此之外,不但博人同情,且受人尊重,那便更值得铭记了。南宋末年便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叫张玉娘,饱读诗书、聪慧绝伦,却为情而殇。

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跟所有传奇故事的情节相似:官宦世家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尤擅诗词,父母宠爱,捧若掌上明珠。相传,玉娘才学震惊一时,有人赞其堪比汉代班大家(指班昭)。玉娘身边有两个侍女,一个叫紫娥,一个叫霜娥,也都是才色俱佳的主儿。最有意思的是,她还养了一只鹦鹉,与两个侍女合称“闺房三清”。平日里,打哈凑趣,闲来无事,和很多女子一样,喜欢用文字寂寥悠长的时光。有词为证:

凭楼试看春何处,帘卷空青澹烟雨。竹将翠影画屏纱,风约乱红依绣户。

小莺弄柳翻金缕,紫燕定巢衔舞絮。欲凭新句破新愁,笑问落花花不语。

《玉楼春》

长日无聊。

凭楼远眺,试看春何处?烟雨、翠竹、乱红、绣户,剪不断的春愁,丝丝缕缕荡漾在心间。“小莺弄柳翻金缕,紫燕定巢衔舞絮。”莺莺燕燕这个词本就是用来形容女子的,放在这里,既合了情,也合了理。紫燕也好,小莺也罢,都在柳絮中穿梭忙碌,唯有这闲来无事的女词人,凭楼远眺,慵懒地享受着良辰美景。

这样的景色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呢。轻轻舒展开,便可以看到玉娘倚楼凝眸,将新写下的句子读与落花听,落花无语,美人浅笑,满世界的莺飞草长,柳动絮飘。暖暖的盛满了一代才女的情趣,生动活泼,兴味盎然。

这样的浪漫似乎是最常见的古典镜头。那些高楼上的小姐,“囚禁”在香闺里,心里的烦闷翻腾出无数的猜想,勾勒着爱情的模样。这想象里,定然少不了一位公子,衣袂飘飘,文质彬彬,风流倜傥。而在张小姐的脑海中,自然也会浮现出他的样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叫沈佺,是玉娘的表哥,很小的时候两人便定了亲。

曾有人问我,为何古代人的爱情总有那么多表哥表妹爱来爱去的,陆游如此,纳兰如此,很多文人墨客,甚至朝堂政客皆如此。殊不知,在那个封建也封闭的时代,青年男女能够自由相识的机率实在太低了,更别说是谈天说地了。但亲戚间便有一个好处,顾忌较少,尤其是小时候。两小无猜,心无芥蒂,那是两个生命最初缔结的约定,随日月疯长,伴天地永藏。

能够在最美的年华,结识一个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总归是人生之幸。而玉娘和表哥正是如此幸运之人。

传说总是不可靠的,但传说又总是如此迷人。

相传,表哥沈佺和玉娘生于同年同月同日,他只是早了玉娘几个时辰而已。说话那沈佺正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算起来,两家应是门当户对。加上二人自幼一处长大,耳鬓厮磨,芳心黯许,两家便索性给他们定了亲,还互赠了信物。

想来,在这期间,鸿雁传书,互诉衷肠,那两个才貌俱佳的侍女必是起了不小的作用。而那只拉风的鹦鹉,不知道会不会整日饶舌地叫着“沈公子来了”,惹得玉娘又爱又恨,心如猫挠。

这期间,玉娘还曾亲手缝制香囊送给表哥,并绣诗一首,名为《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香囊本是随身之物,古人常用以定情或定义。今玉娘将定情信物赠与表哥,其心意自然是明白剔透的。

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但最动人的爱无疑都凝结在一个字上:那便是“独”。目之所触,心之所系,所谓“情有独钟”,大抵都是如此。看那别的姑娘家只是绣个香囊而已,玉娘却能在香囊上绣诗,丝线缕缕,针针细密,恰如她的情丝万千、柔情蜜意。如此的才华与情趣,也难怪沈佺会对玉娘情有独钟。

但关于沈佺的记载似乎并不多,他的感情、故事,甚至后人的评述,大多是穿插在玉娘的世界里。可我却非常希望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能够惹得玉娘肝肠寸断、向死而生。有时,不禁暗想,也许他只是个平凡的人,他的与众不同完全是因为这段千古绝唱的爱情。

2.一场爱情的“大考”

但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推断,沈佺终是寻常男人所无法企及的。

表哥和表妹的神话破灭于沈家的衰微。据说是因为沈佺家境中落,日趋贫困。而以玉娘父母对她的疼爱与冠宠,自然是不愿意玉娘嫁给破落户的,悔婚之意也就显而易见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门当户对虽然未必是最佳选择,但也不能否认玉娘父母的苦心。一个千金小姐如果真的落到寻常百姓家,生活未必能过得圆满。

能够像词人贺铸妻子那样,放下皇族女子的身份,情愿为夫君“挑灯补衣”,自然是因为爱情,但经年累月的操劳有时候也是一种惯性。千万别说你愿意为他鞠躬尽瘁,改变自己的一切。陷在爱情里的人自然觉得爱情是万能的,但进入真正的婚姻生活或许才会慢慢体会出生活的艰辛。他可以买不起玫瑰花,但绝对不能买不起烧饼,基本的生活还是要有所保障的。可是,对自幼吃穿不愁的小姐来说,她怎么会明白甜美爱情与艰难生活间巨大的落差呢。试想,一个既养丫鬟又养鹦鹉的小姐,即便她做好了吃苦受罪的准备,张家父母也定然舍不得送她嫁过去受委屈。

无奈,此时的玉娘已然对表哥用情至深,毅然写下这首《双燕离》,显示着自己的反抗,也剖白着对沈佺的情意: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简简单单几个字,便令这满腹惆怅和悲愤喷薄而出,读来字字惊心。很多词学家的考证,笔行此处便戛然而止,只说张家父母有悔婚之意,于是沈佺因此忧郁而死,并没对故事的始末做详细的注解。

看来,能够用以推动猜测、捕风捉影、复活往事的,也只有那些风干在诗词里的墨痕了。

玉娘的文字似乎触动了张家父母的无奈。于是,他们又向沈佺提出“欲为佳婿,必待乘龙”的要求。没办法,从古至今,丈母娘的刚性需求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与个人进步的绵绵不绝的力量与源泉。沈佺为了爱情,为了让自己的爱情得到丈母娘的认证,他不得不暂别玉娘,随父进京赶考。

对于本无心功名的沈佺,这样的抉择无疑是艰难而又痛苦的。沈佺和玉娘同庚,生于1250年,等长大到可以赶考的时候,宋代的历史帷幕已开始徐徐落下。末世将至,王朝将崩,连年战火已经将中原烧得满目疮痍。生逢乱世,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化成炮灰,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

可是,沈佺爱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玉娘。也许,凭着勇气,他可以领她私奔,让爱的背景淹没在各地逃难的人海中。但玉娘那样气度和情怀的女人,会耻于被人指指点点的。至少,她一定是愿意自己的爱情被父母所接受并祝福的。

他也可以选择更容易的道路去走,比如放弃这门亲事,忘记这个女人。但他做不到。玉娘是自己的表妹,是沈佺二十几年来唯一爱过的女人,从小便一处论诗词,两颗心牢牢地栓在一起,情比金坚,爱比雪洁。月老牵起的红线,系在两个人的脚上,他们前后脚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本就是为了寻找彼此的。玉娘舍不得放弃,沈佺也舍不得。

那么剩下,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为爱赶考,为爱远行。

八百年前的时光与今天便捷的交通不可同日而语。八百年前的这一别,山山水水,渺渺茫茫,除了在心里无数次呼唤、梦里无数次相见外,便再无他途了。

有时候,真希望沈佺是个任性的男人,干脆不要去考,或者赖在张家不走,守着玉娘,也守着自己的爱情。可是,沈佺终究还是有志气的,也是有骨气的。他可以不为自己求取功名,但却要誓死捍卫爱情的尊严。他不能屈膝于他人,让玉娘抬不起头来,虽然此时他已非常贫困。

离别的时候,玉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窘困的沈佺,并含泪写下这首《古离别》送给爱郎: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迢迢山河拦不住相思之情,默默青山挡不住相爱的心,云松桃李都是爱的一种见证。岁月啊,它是一面光滑的魔镜,我看不到你的脸,却只能看到自己日渐衰老的容颜。

不能让爱情等太久。

揣着玉娘的心意,沈佺就这样踏上了漫长的大考之旅。等待他的是一番锦绣前程,也是一场生离死别。

3.相思如月月如钩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山之高》

就是这首《山之高》,让无数人为之拍案惊喜,大赞有上古《诗经》的遗风。每次读这首古诗,在“山”、“月”、“小”、“皎”、“悄”这些舌尖音中,总能摩擦出汉字的音韵美。仿佛含在唇齿舌间的不是一首诗,而是上古遗留下来的一株野草,和着泥土清冽的新鲜、涩涩的甜美,一同融化在心里,幻化成山月如钩,相思皎皎。

相传,这是饱受思念之苦的玉娘写给沈佺的诗。她心比金坚,操比冰雪,情根深种,绝难更改。故而又云: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这样的情意,送到沈佺的手里,也算是对他莫大的鼓舞吧。沈佺本就是个清逸俊雅、风度翩翩的才子,这样的人去京城应考,仿佛如鱼得水,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各道关卡,直通殿试,并高中榜眼,题名金榜。

据说,在沈佺应考的时候,他从容淡定,对答如流,且能不落窠臼,令人啧啧称奇。一时间,“奇才”之名,名动京城,人皆赞叹。那时的玉娘该有多么雀跃啊,“乘龙快婿”已如愿实现,从小到大都盼望的爱情终于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眼看一段才子佳人的童话即将华丽登场……

可惜,命运的翻云覆雨总叫人觉出世事无常。就在沈佺也以为终于可以和玉娘团聚的时候,却不幸染上了伤寒。长久郁积在心头的思念也开始转化为浓烈的伤痛,伙同“伤寒”一起作祟,不断折磨着沈佺。眼见着他竟就这样重症逐沉,病入膏肓了。这个时候,玉娘的书信飘然而至,她对沈佺说,“生不偶于君,死愿以同穴也。”沈佺看信后,被玉娘这同生共死的情意深深感动,强撑病体,回给玉娘一首五律: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沈佺也知道自己此生恐怕很难再与玉娘团圆,只能一同跨鸾奔月,去阴间相会了。

1271年,22岁的沈佺不幸病逝,带着业已铺开的锦绣前程和无法铺就的美好姻缘。他心心念念地渴望着能与心上人见最后一面,却终于还是病死在赶回松阳的路上。

留给玉娘的只能是永生难忘的创伤。

日子漫随流水,在玉娘心头悄悄滑过,留下了数不清的划痕。

在《哭沈生》二首中,玉娘这样写到: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

宝镜照秋水,明此一寸衷。

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仙郎一去,竟成永别。命运怜我,希望沈郎魂魄入梦,百转千回,可以再度重逢。寸寸哀愁令人想起离别时的痛、相思时的愁、怀念时的苦,就这样搅在一起,烧得玉娘心如滚火,情似油烹。

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曾在一篇题为《南宋女词人张玉娘》的文章中,对玉娘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我们觉得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贞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贞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唐先生的一番话入情入理,令人读后顿觉凄凉。朱淑真经历坎坷,只能归结为遇人不淑;李清照虽中道分别,却也曾佳偶天成。唯有张玉娘,在青春正好的年华,遇到了深深相爱的人,却被命运生生地捉弄。

真真是:相爱相逢却相别,怨天怨人更怨命。

沈生死后,玉娘终日以泪洗面,悲不自胜。父母疼惜女儿,便劝她另择佳婿。玉娘却说,“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意思是告诉父母,本来应该跟随沈佺死去的,但因为双亲尚在,所以自己才留在人间。人虽活着,却早已心如死灰。她决意为沈佺守节,父母就休提再婚的事情吧。父母长叹,只能看玉娘拖着柔弱弱的身体,病恹恹的心情,苦苦忍受着寂寞的煎熬。

五年后,也就是1276年的一天,时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花灯彩带,男女老少都到街上赏灯游玩。玉娘的父母也要她出去散散心,她却不肯,非要留在家里自得清静。父母不忍勉强,只得由她自己安排。

同类推荐
  •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历尽沧桑,依然满怀热望。被誉为“中国良心”、“青年导师”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洞察家国人生的力作,笔耕40余年60篇励志经典全景呈现,既有对中国社会的全景深邃思考,又有对卑微者逆境中展现人性之光的细腻描摹,还有引导青年人走出精神困顿、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温情回忆等内容。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梁晓声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以宏大视野、敏锐目光直面社会现实,鼓励当代青年告别困惑与延宕,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做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内容简介:“在发芽的春天,我想绣一身衣送怜,上面要挑红豆,还要挑比翼的双鸳——”这是一桩旧式婚姻,也是一段崭新的爱情,一切从一个新名字开始——“霓君”。诗人朱湘给指腹为婚的妻子取了这样一个如烟似梦的名字,或许是诗人对爱的寄托吧!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城之北歌如潮

    城之北歌如潮

    本书是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杯”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结集,书稿体裁主要由诗歌和散文组成。作品用充满激情和韵味的文字,记录了城市变迁、心性纯净与生态自然间的和谐统一。作者以大气和真情,把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与一方大地人的生活喜悦紧紧相联,从不同角度,把美好写进了百姓的生活,信念化作了说不尽的欢乐幸福,唱不完的追求梦想。
热门推荐
  •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

    作者通过本书告诫人们:从动物的生存哲学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东西,例如团结合作、忠心耿耿,以及应变能力。人生,正由于起伏跌宕、迂回曲折才妙趣横生。
  • 夺爱天使

    夺爱天使

    她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原以为青梅竹马便是永远,可世事没有不变。多年之后再相遇,他们默契装作不相识。她想要挣脱这段错过的情缘,他却恶狠狠的质问:颜海若,你早就已经是我的人,再做一次又如何?被他用尽心思留在身边,人前无情人后温柔,斗嘴斗心斗枕边。当她再次沦陷时才知,他的好,都是隐藏的恨,于是她逃离。蓦然回首时,她才大悟,从来从来,在他恨的背后,全都是隐藏最深最深的爱。擦干为爱而流的泪,我要做夺爱的天使,可最深爱我的人啊,你还在不在?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续幽梦影

    续幽梦影

    坐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后面,后面是个十字路口,地面上有一些瓜子壳和甘蔗皮,我看见穿黄衣服的小南在那里一边嗑瓜子一边笑。她去年出去,今年又回来了。她出去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去。唉,我一直没出去,这不是才第一次出去吗?不过我知道是迟早得出去的。现在走已经算晚。像小粉都出去过好几年了,她比我还小好几岁。一开始她们是去了广东,后来又到北京,后来又去郑州,现在去哪里的都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猫殿下放过我

    猫殿下放过我

    女主在家中看古装电视剧,因意外她和她的猫,穿越到手机里,手机当中呈现出古代的世界。女主脑中装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功能。开启她的古代神秘之旅……
  • 蜀山剑侠传7

    蜀山剑侠传7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天命

    天命

    这是一个独特的观念小说,也是关于励志的故事。一个人依照自己的梦不懈追寻,最终意外地实现了梦想。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的过程……《一千零一夜》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开罗有一个穷人,睡在园中的无花果树下,梦见有人对他说:“你有宝藏在波斯的伊斯法罕,去找吧。”他醒来后便踏上旅程,经历了沙漠、海洋、强盗、窃贼、猛兽和异教徒带来的种种危险考验,来到伊斯法罕,却被巡夜的士兵当作强盗抓了起来,痛打一番。之后士兵问他来自哪里,为什么而来。他便讲了那个关于宝藏的梦。
  • 尸人传说

    尸人传说

    屠夫何九死后与阎王打赌,赌注是阎王的位置,但等待投胎的时候,阴差阳错,附身在一个捉鬼少年的身上,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 溯风如解意

    溯风如解意

    这是一个徒弟和师父之间的故事。大魔王一朝被人迫害,无奈重生为人。还被一个不靠谱的师父收了。渐渐的,好像这师父没那么不靠谱,还有点可爱?!这么可爱的师父,他除了爱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