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2600000097

第97章 居民的钱袋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9)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鉴于以上原因,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某一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则表示你的生活成本比上一年平均上升2.5%。当生活成本提高,你拥有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换句话说,一年前面值100元的纸币,现在只能买到价值97.5元的货品及服务。

CPI是怎样计算的?其实CPI的整个计算过程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通常你买猪肉或喝饮料的平均价格就是CPI。CPI的上涨意味着你承担的日常花费也在上涨。例如,2007年我国CPI上涨达到4.8%,也就是说,你日常的花费增加了4.8%。

但是真实的日常生活费用情况CPI是反映不出来的,有时我们对物价的感觉与公布的统计数据会有差异。我国CPI当中包含八大类商品:第一类是食品,第二类是烟酒及其用品,第三类是衣着,第四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第五类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第六类是交通和通讯,第七类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第八类是居住。与居民消费相关的所有类别都包括在这八大类中。在CPI价格体系中,食品类权重占到32.74%。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年初,这八类商品当中,上涨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主要上涨的是哪一类呢?主要上涨的是以肉类为代表的食品,如肉类、粮食、豆制品,以及食用油、蔬菜,也就是说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2007年物价指数到了4.8,4.8当中有4.0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4.0比4.8,等于83.3。2007年中国物价上涨达到10年来的最高点的原因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2008年前5个月CPI上涨幅度达到8.1,在这么一个高度,食品价格上涨大约占了84%。2008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很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食品价格的上涨。

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即以肉类为代表的食品的价格。它与电视机、电冰箱的价格有着很大的差别。电视机、电冰箱价格上涨了,我们可以不买,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照样能活下去;房价高得离谱,买不起就不买了,可以租房子住,尽管房租也涨了。但是,鸡鸭鱼肉等食品价格上涨了,我们却不能不买,离开它们,我们还怎么活!

而CPI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被严重低估的就是鸡鸭鱼肉等食品的价格——它导致你吃饭的花费大幅上涨。例如猪肉价格上涨26%,蛋类价格上涨37%,也就是说你每吃一顿肉就要多付26%的钱,吃一顿鸡蛋就多付37%的钱。倘若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加剧,每一个老百姓吃饭的花费平均增加了50%,也就是说,你一日三顿,不管是早点、中餐还是晚饭,你每吃一顿饭就得多付50%的钱。

然而50%的吃饭费用的上升没有直接反映在CPI里面,为什么?因为CPI是我们所有用到的消费品的平均数,刚才我们说到的4.8%代表所有消费品的增长,其中包括电器、住房等。所以真正重要的指标不能从整体去看,要单个来看,看肉价上升多少,大米价格上升多少,食用油价格上升多少。 CPI并不能如实反映你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要想了解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你只有单个去看。

所以,在看CPI 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这些,一不小心的话,CPI就会说谎,就会与我们的亲身感受有差距。

衡量生活水平的尺度——恩格尔系数

在中国流行了上千年的问候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一句“你好”取代了。为什么“吃了么”被“你好”替代了呢?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花在吃上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少,而花在服装、汽车、娱乐上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系数”降低。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R1) =〖SX(〗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SX)〗x100%

或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率(R2)=〖SX(〗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SX)〗x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2009年初,武汉市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武汉市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结果。2008年武汉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432.97元,比2007年增加832.97元,增长7.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最多,为11.8%。

造成武汉市市民恩格尔系数增加的原因是与2008年以来的食品价格上涨是分不开的。2008年以来,武汉市食品价格涨势明显,特别是油脂类、肉类、水产品类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带动了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

消费支出反映了居民的物价消费水平,是很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被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之一。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花在食物上的支出相对于以前已经多出不少,但是食物支出占整个家庭支出的比例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花在住房、汽车、教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就是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与1978 年的57.5%相比,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3.1%,这是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的主要标志。这表明,我国人民以吃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

但是恩格尔系数也并不是对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都完全适合的。如自诩为美食家的人,以吃尽天下美食为己任,他花在食物上的消费比例肯定比其他消费多,但依此断定他贫困或富裕就有失偏颇。

房价是高还是低——房价

在武汉工作的张阳很郁闷,眼瞅着武汉的房价不断攀升,早已经超过他的心理承受底线——5500元/平方米。对于毕业两三年的他来说,即使想买个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也很难。

张阳毕业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来到沌口某学校任教,又与沌口某企业的小吴谈上了恋爱,他本以为幸福生活将拉开序幕,却没想到因为那遥不可及的房子,他的美好姻缘还没怎么开始就走到尽头。走在街头,望着林立的高楼,张阳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归宿到底在哪里? 在高房价面前,爱情也在经受着考验,房子却成了爱情的入场券。

张阳与女友,两人月收入共4000元左右。按照当前的房价水平,买房子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他连做梦也没想到过武汉的房价会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打着滚儿地往上翻。

在武汉中心城区内,一套80平方米、单价6500元/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50多万元。这对像张阳这样的年轻人来说,难以承受,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当今中国的房价之高,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对于房价与老百姓购买能力的一个国际惯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故事中的张阳为例:一套普通新房平均50多万左右;张阳和女朋友加的年收入是4.5万;两者相除,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11。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被认为是比较正常的。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7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平均为15,远高于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正常水平。中国的房价高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数据:美国目前房价中位数是20万美元,约200平方米的别墅,相当于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4倍。而中国呢?

我国各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不平衡的,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多在6倍以上,属于房价过高的范畴,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6,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10甚至更高。

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房价过高。仔细分析起来,中国的高房价,是“众力”合推的结果。

其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房子是稀缺资源,中国拥有13亿人口,而这自然成为了中国人购房的硬需求,其硬需求产生的购买力自然可以预见。如此巨大的内在需求使得中国的房价不会太低。

其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发展中谋得的好处。地方政府热衷房地产的目的,在于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因为政府垄断城镇的土地资源。正是在这种体制和机制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拼命地炒高地价,绞尽脑汁使商业用地价值最大化。

其三,房地产暴利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追求最高利润是资本运营的唯一秘密,房地产商为保持高利润,通过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积压闲置土地,控制房源供给,联手哄抬房价,从而达到榨取购房者最大的利润。

《南方周末》中曾有一篇文章曾指出“深圳2007房价暴涨背后的秘密”:最近两年,一些大城市的楼价如同坐火箭一样狂升,普通民众只能望楼兴叹。一个楼盘的市值甚至可买下整个伊利集团,“不是伊利的价值被低估了,就是楼盘的价值被高估了。”

其四,炒房团是高房价的潜在推力。如“温州炒房团”举世闻名,他们资金雄厚,集团运作,在各地房地产市场频频出手,如飓风一般攻城略地,所到之处房价急升。

其五,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为高房价推波助澜。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持续升值或升值预期中,吸引了大量国外游资流入了中国市场,这就是国际热钱。这些“游资”的目的就是赚钱,根据资本的“洼地效应”,哪里预期有利润就会冲到哪里。我国各城市的房价持续攀高,使得国际热钱越来越集中到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房价跌不下来。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在需要,然而,在高房价面前人们却显得有点无可奈何。尤其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历史任务,或自掏腰包或父母赞助,竭尽全家之力去买房,成为事实上的房奴,背负高房价的压力。对于没有买房的人们来说,高房价更是一道拦路虎,“买房梦”似乎永远也圆不了。

供需平衡理论表明,要达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只有让房价降到合理的水平,让房价收入比达到合理的水平,才能让中国大多数百姓真正买得起房子。

气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气候经济学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将在该国水下6米处的海底主持一次内阁会议。纳希德和其他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该国首都马累东北约35公里处的吉利岛海域水底举行了为时30分钟的会议,会议期间内阁成员签署了一项要求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议。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步伐。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触底了吗?在经济危机中,中国保持了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事实。不过,风光之下也难掩苦衷如果西方经济衰退,出口导向的中国就难以保持隔岸观火的从容;我们的金融防线看起来固若金汤,其实也有道德风险高、外汇额过大、创新不足等漏洞;看起来很美的经济增长,也有着结构失衡的隐患;出口这驾马车有些虚弱,内需这驾马车有些瘸腿,投资这驾马车跑得过快;物价上涨,楼市的大泡泡,还是如此毫无顾忌和嚣张,吞噬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摇动着中国经济的根基……
  • 危机不慌

    危机不慌

    何谓“变态”管理能力?如何找出危机中隐藏的诉求?管理层如何“小题大做”,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危机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遇到危机,无需恐慌!危机让所有的元点迸发,释放原本潜伏的机会。机智的人假手危机,取最可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一点,演绎一出新秩序,这就是对危机和混沌应该持有的“潜优势”世界观!本书是对危机的一次新探索,阐述危机发生的基本环境,分析何为变态管理能力,帮助读者找到危机下潜伏的优势,并在混沌的环境中厘清新思路,指出新出路。
热门推荐
  • 失却之主

    失却之主

    混沌之女太阴,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她选择收集上古十大神器,成为随时能触发失却之阵的主人。
  • 凭崖泪如泉

    凭崖泪如泉

    一位身世离奇的女主,三段欲求不得的爱情——想报复命运却反被命运惩罚的化学天才;想窥探爱情却反因爱情沦陷的AI精英;终于手刃仇人却厌倦江湖厮杀的江湖大哥。更有乱世儿女未了情,江湖草莽难回头;一失足成千古恨,阅尽千帆逐水流……人在书中,身不由己,敲打键盘的,便是那翻云覆雨的手~
  • 不让青春再流泪

    不让青春再流泪

    我常常想,如果上苍只给我最后一天,我会把生命的这最后一段旅程也奉献给你,和你在一起,以一种懒洋洋、平静的姿态与你交流……慌张地闯入人生的又一驿站。不知何去何从,望着这陌生而又拥挤的人群,心也随着潮起潮落,说不出的言语在心中。秋,我最好的朋友。这朵盛开的生命之花,点缀着我并不美丽的人生。从相识相知到相离,我们的历程是那样地平淡,而又不缺乏单调。
  •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暖读”里的故事,都是平凡人间的小情感,主角不是王子和公主,情节不像韩剧跌宕起伏,但这里的每个故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关于爱情、执念、宽恕和纪念。最应相爱的我们,故事最后才舍得放手,爱到不得己的我们都哭了,泪水却是温暖的。《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收录了20个爱情故事,“暖读”式疗愈风格,献给爱情路上执着却又不得不放下的你!
  •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本书根据男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中易出现的健康问题编定了这本男性营养菜谱。所列的例子不仅考虑到了男性所需的营养,食物的保健作用,还考虑了男性的饮食特点和口味偏好。让男性朋友们,不仅吃出营养健康,而且吃得开心。
  • 晁氏水浒

    晁氏水浒

    “咱也来个煮酒论英雄,先说神力。这江湖之上,要说神力,第一当属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两膀若无千斤之力,怎能动的树木。”“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了,岂不闻小霸王力扛东京数千斤闸门,四路反王这才安然逃出东京,怎是凡人可比。”新书《义气水浒》
  • 转校遇到爱:与无良学长的终极Pk

    转校遇到爱:与无良学长的终极Pk

    她,是天生的撒谎公主。当专业撒谎家遇上冷酷的富少校草,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她江念蕾征服不了的人……等着吧,臭小子,偶要将你征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两地思量共此心

    两地思量共此心

    这本文集以庐隐的小说为主,在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凌云的庐隐,一个在感伤颓废道路上徘徊的庐隐。作品感情细腻,思想深沉,文笔优美,极富个性化。庐隐的《海滨故人》、《象牙戒指》书写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散文《云鸥情书集》、《东京小品》系列则更为充分和个性化地表现出作家的才情,大量表达现实关怀的杂文也可以作为我们了解那一时代的透镜。收入本书的十篇作品,产生于庐隐生命中不同时期,但其共同之处,却在于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庐隐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