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200000011

第11章 朝碧海而暮苍梧(2)

《说文解字》云:“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金文“海”字左边为水的象形字,表示河流,右边为“每”字的象形,“每”字本指戴有头饰的妇女。因此,有的学者将“海”字的字形理解为“水的母亲”。“海”字的本义为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里海”、“青海”、“洱海”的名称传承至今。“海”是广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称具有“大”或“多”的意义特征的事物:可称“连成大片的很多同类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气”,如“海碗”、“海量”、“夸下海口”之“海”。 值得注意的是,“海”还可以表示“国外的”,如“海棠”、“海枣”之“海”。与此相应,“海内”指中国之内,“海外”指中国境外,“海关”则是设在国境上的国家行政监督机关。

海,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凡从海取义的字皆与水多等义有关。以海作声符的字有“嗨”。

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古人就“以海为田”,创造了“雒田”(架田)技术,开始海耕。以后,又陆续发明“耗田”、“蚶田”、“蛏田”、“种蛤”、“养珧”、“珠池”、“鲻池”、“盐田”等一系列技术,并在宋代、明清时期先后形成两次耕海热潮。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海”的神话传说,诸如“精卫填海”、“沧海桑田”等,“精卫填海”典故出自《山海经》,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的人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沧海桑田”出自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他山之石——“石”字趣释

《诗·小雅·鹤鸣》有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此外,这句诗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石头产自山上,这个事实“石”字的造型可以佐证。

甲骨文的“石”字,像山崖下一块石头之形,它的本义指崖石、石头,泛指各种各样的石料。因石性坚硬,所以凡从石的字大都与石质及其坚硬的属性有关,如矿、硬、研、确、碑等。

有人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石是中国传统艺术金、石、书、画中的一项,是古代“石刻艺术”的简称,中国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石文化。

“石”又用作量词,读为dàn。《通雅》中说:“一石为石,再(两块)石为儋(通‘担’,重量单位,约50公斤),故后人以儋呼石。”显然这里的“石”(dàn)是指重量单位。“石”还用于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石(dàn)。

水流回旋——“回”字趣释

水流回旋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古人正是通过这种现象来造的“回”字。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回”字,均像河水回旋运转的样子,《说文解字》云:“回,转也。中像回转形。”其本义为环绕、旋转,后来多用为掉转、返回之义。引申义有返回,掉转,旋转,环绕,答复,回避,改变,回族等。有时作量词,如两回,章回小说的回同章。

修辞学上有一种辞格叫“回文”,也叫“回环”,这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例如,有一首咏秋的回文诗,堪称佳作。诗云:

烟霞映水碧迢迢,

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

边城古树冷萧萧。

倒过来读,便是:

萧萧冷树古城边,

晚照残晖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

迢迢碧水映霞烟。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均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不可多得。

从庄稼间走过——“历”字趣释

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我们叫公历,在民间还有一种历法,叫农历或阴历,这个“历”字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的“历”字,上部是两个禾字,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脚趾朝上,脚后跟朝下,表示脚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历”字在上部加了一个“厂”字,表示在山崖前种着一行一行的庄稼,此后的小篆、隶书和楷书的都沿袭了这种写法。无论哪种形式的“历”字,整个字形均表示人在庄稼间穿越之意,故其本义为经过、越过。引申为经历、跨越、度过等义,又引申为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如历年、历代、历次等。

“历”也指历法,历法是推算节候和年、月、日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历。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的历法为阴历,以太阳的运动作为依据的历法为阳历。阴阳历则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变化。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也叫“历”,如挂历、日历、黄历。黄历也写成皇历,据说唐文宗李昂曾下令,历书必须由皇帝本人“钦定”,并只许官印不许私印。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曾印有一本《宣明历》,这本历书载有月、日、时辰和节气。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印刷历书是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印刷的。这本古老的历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英国人拿到伦敦去了。通常情况下,黄历除了记载农时节气外,还记载迷信的宜、忌,说明那一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峰峦相连——“山”字趣释

“山”,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按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山、侵蚀山和堆积山。古人并不懂这些学术名词,他们是如何为“山”字造型的呢?

《说文解字》云:“有石而高。象形。”山是指陆地上隆起高耸的部分,甲骨文的“山”字,正像一座由多个高耸山峰组成的山岭形状。为什么要三峰相接呢,这是因为“三”字经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数,用三峰列而为“山”,便表示多个峰峦相连的意思。这是古人用“远取诸物”的办法所创造的一个很原始,但也很典型的象形字。

“山”字本义是山峰。引申义有高大,众多等。如山墙,冰山,人山人海等。因为山是高耸的,所以后来还引申出“大声”之义来:古时臣子朝见皇帝时,要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山呼”即高声大呼。“山”字是偏旁,在汉字中凡由“山”组成的字大都与山岭及其形态有关,如嵩、崇、峻、巍等。

土为万物之母——“土”字趣释

传说我们的祖先是女娲用泥土捏成的,人类靠泥土生存,万物靠土孕育,从古至今,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有了土地才能从事农业生产,有了农业生产就有了衣食。古人祭祀时,常常把土块垒成高坛,祷天降祥,祈土纳福,把土当做地上万物的生长之源,把这种堆起来的土当做神来祭祀。“土”字的造型,便反映了这种风俗。

甲骨文的“土”字正像是一堆土的形状,《说文解字》云:“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二像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土”是社的本字,本义是聚土为社祭地神。引申义有泥土,土地,家乡,本土的,民间,不时兴的等。如土壤,国土,故土,土产,土政策,土头土脑等。

“土”可作偏旁,汉字中凡从土之字都与土壤或土地有关,如城、埋、垣、塞等。

生命之源——“水”字趣释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水”字是如何造型的呢?

甲骨文、金文中的水字,像一条弯曲的水流。中间的弯曲斜线代表河道主流,两旁的点是水珠水花。金文和小篆的形体更是弯弯曲曲、飞流直下的流水之形。所以水的本义指水流或流水;泛指水域,如江河湖海,与“陆”对称;后来引申指所有的汁液,如药水、泪水、橘子水等。

因为大江大河都是由水组成的,所以“水”在古代又作为江河的通称。又因为“江”在上古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因而古人只能用“水”指江和河。如《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其意思是泉源从左边流过,淇水从右流过。今天的汉水、渭水、淮水、泗水等几条河流均称“水”,就是古代“水”指江、河的遗存。

“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

每年4月中(傣历六月)的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家乡,来了一个火魔,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有一天,火魔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侬香,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侬香设计把火魔的头勒了下来。奇怪的是,火魔的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轮流提着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就不停地泼水降温。一直到7年以后,火魔才死去。

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除魔的胜利。节日期间,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舟、载歌载舞,一直持续三四天。

火焰升腾——“火”字趣释

火是饮食烹饪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饮食文化。在没有火时,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有了火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火之发明者,中国一致的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考古者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说文解字》云:“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甲骨文的“火”字像火焰升腾的形状。金文线条化。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火。“火”的本义为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引申义有燃烧、枪炮弹药、战争等义。火焰有红色、热烈的特点,故“火”又用以表示红色、紧急、激动等义。中医也指人身出现阳性、热性一类现象。

火与古人的关系密切,汉字中凡从火的字大都与火及其作用有关,如炎、炙、焚、然、焦、烹、煮等。例如“炎”字,从二火,会意火苗更猛烈、更热。“焚”字上面是“林”,下面是“火”,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农业生产技术非常落后,人们用火烧山林的方法来开垦田地,“焚”字最初表示的就是火烧山林的意思。后来焚字又有了燃烧、烧毁的意思。而在“火”上加“盖(一)”,表示覆压火上,这就是“灭”字,本义为消灭、灭亡。而“灰”字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为火灰。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很久以前,天王恩泽不让彝族过好日子,派了十大力神到人间糟蹋庄稼。勇敢的彝族小伙包聪与大力神摔跤三天三夜,终于将十大力神摔倒,十大力神低下头变成一座秃山。天王恩泽恼羞成怒,往地下撒了一把香面,香面变成无数害虫来吃庄稼,聪明的彝族人点燃一把火,把害虫全部烧光。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撒下害虫,彝族也毫不妥协地点燃火把对付害虫。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

同类推荐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黄帝内经选讲(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黄帝内经》一书的部分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黄帝内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黄帝内经》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白岩松的说话之道

    白岩松的说话之道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白岩松在新闻采访和时事点评时高超而富有技巧的说话之道,同时结合白岩松新闻播报中的具体个案,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在与人沟通时该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把自己的思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并让他人愉快地接受。
  • 跟着师傅去打怪

    跟着师傅去打怪

    刚大学毕业的唐允墨本想安安静静的找个工作,可是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个美女房主,自己还阴差阳错下拜了师父?本以为自己的发小是正常人可他却是……,这世界混不下去了,妈妈我想回家。然后自己的生活就变成这样:“徒儿,走,跟着师傅去打怪,打完怪有肉吃”“我的妈妈呀,师傅,徒弟不才先告辞了。”本文【1V1】结局甜,简介作废,内容才美。
  • 蛊惑世界的力量:可卡因传奇

    蛊惑世界的力量:可卡因传奇

    “它的香味近似于刚刚收割的稻草和巧克力混合起来的气味。”听起来如此迷人的古柯,却可以引发战争、促成侵略,令政客蒙羞、使监狱人满为患,造就亿万富翁,也夺去成千上万的生命。这一切只因为,它是地球上富含可卡因的植物。在这本书里,大量的械斗、武力、骚乱、犯罪、利益争端,都与可卡因本身的魔力有关。本书作者多米尼克·斯特里特费尔德,以惊人的胆识只身一人前往贫瘠、恶劣、血腥的蛮荒之地,与数名恶贯满盈的大毒枭深度接触,从而得到大量真实生动的新鲜资料,揭开古柯种植和可卡因加工的神秘面纱。
  • 美人传之冷晴

    美人传之冷晴

    她乐善好施,虽是大家之千金,依旧深明大义,以善美闻名天下。他淡泊名利,虽贵为当朝皇子,却无骄奢之气,颇得帝王的喜爱。原本看似毫无交集之人,却在命运的齿轮下,意外相遇。心狠手辣的齐妃,利欲熏心的郦妃,心善温婉的洛妃,心性大变的蓝儿……一切相遇似乎都意味着未来的艰险。深宫中祸福难料,他们将何去何从?纵然天下人皆爱金钱与名利,世间总有人将至善至美之情感奉为人生高位。
  • 帝王娇宠

    帝王娇宠

    “陛下,今日倾君小姐在国子监打了张相家的公子。”“哦”龙椅上的人抬起头漫不经心问道,“倾儿可有受伤?”太监无语的翻翻白眼,陛下你就不问问什么事吗?你这样宠着倾君小姐真的好吗·····“陛下,今日林贵妃与倾君小姐在御花园发生口角倾君小姐一怒之下把贵妃推进了荷花池里。”“哦。”······陛下你能给点其他反应吗?“陛下,倾君小姐今日去了烟雨楼。”“嗯,派影卫好好跟着”龙椅上的人头也不抬的答道。“陛下,倾君小姐是跟逸王爷一起去的”太监犹豫的说道。啪···“你怎么不早说!”说完一阵风飘过····太监抬起头桌上只留下批阅了一半的奏折跟毛笔在桌上哪里还有陛下的影子。
  • 三十七万纪年

    三十七万纪年

    玫瑰花海里兀自漫步的绝美的少年。依旧寻找着那个叫花里的女孩。不断找寻,不断迷路。在寻找着什么呢?生命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叫古叶的女孩。你在找什么呢?我可以帮你啊!那份隐藏了许多的的心跳开始复苏……
  •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紧密结合文件精神,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链接,可读性、指导性强,可作为各地各级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参考读物。
  • 女尊天下:母系社会

    女尊天下:母系社会

    如果说传统女尊是将男女脾气性格交换的话,那么这本女尊保留了最接近现代人物的秉性特征,原汁原味的体魄性格。强壮如他,高贵如他,甘愿跪在弱小懵懂的她面前,奉她为妻,奉她为主,奉她为天。
  • 带着系统从零开始

    带着系统从零开始

    魔兽vs玄幻,还可以。火影vs红警,我看行。真正的剧情是在10章之后。为何夜晚斑被数百名开启八门遁甲的兽人按在地上连连惨叫?为何灰太狼手中的意大利炮能毁天灭地?为何名为凌少轩的人不是主角却能装逼?那个穿着帝皇铠甲的人又是谁?为何无故四处装逼?为何女主角要将主角打入洞房?科技,斗气,魔法,修真,忍术,体术等等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神河文明又将何去何从?
  • 飨灵

    飨灵

    别人的穿越,都是牛逼的系统开挂,再差也有个老爷爷传点功法。可江木倒好,苏醒过来时,脑海里只得了一句话!!凭这句话开局?这得有多坑啊……不管怎么说,新的命运已经开始,修行不易,承载着救世的宿命更是荆棘丛生、磨励重重,且看他如何对抗飨灵者,开创后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