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0600000011

第11章 名利,伤及生命的两件利器(1)

看清世俗名利的本质,避开巧言令色的陷阱,洞悉世事变化,懂得持盈保泰,远离声色货利的诱惑,驱逐内心的恶魔,摒除机心,淡看得失,于历史中了悟人生,用善良铸造天堂,在纷繁世界寻求内心的宁静。

生活是心灵的修炼场

有一种颠倒的“哈哈镜”,在这种镜子中,上下是颠倒的,仿佛一个失重倒立的世界。其实,佛的眼睛就如同一面哈哈镜,在佛的眼中,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颠倒的。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黄金,珠宝,美玉?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很值钱,但是这样就能够说它们很有价值吗?显然不是。

南怀瑾先生说,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佛曾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南怀瑾开玩笑说,人本来就颠倒了。你看!上帝造人就造颠倒了。两只眼睛都长在前面,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走路会被车子撞倒,假如一只眼睛长在前面,一只长在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车祸了。眉毛长在手指头上的话,早晨起来当牙刷用,多方便。鼻子倒过来,吃完饭,把筷子往鼻子一插;下雨打伞也方便,往鼻子上一插,不用手撑着。嘴巴假如长在头顶上,吃饭往头上一倒,免得浪费时间。口袋里的钞票脏得要命,又不能当饭吃,却要数了又数,然后还要放在保险箱里。人不吃它就会死的米、麦,却摆在那里没有人理,你说众生颠倒不颠倒?黄金、钻石能做什么用?却珍惜得不得了,贵得要命。有时候还惹来杀身之祸,颠倒不颠倒?说什么打是情,骂是爱,颠倒!

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

中国禅宗的傅大士,南北朝时期人,弥勒菩萨的化生,与达摩祖师见过面。他写了一首颠倒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首偈子千古以来,有几个参透?如果能参透,你就悟道了。南先生笑谈,有些学道的人说这是密宗!用一首更通俗的打油诗来解读便是:“半夜起来贼咬狗,捡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阳沟踏在脚里头。”一切不过是颠倒!

如何才不颠倒呢?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这才不颠倒!这才有资格参禅。

唐朝药山禅师与门下两位弟子云散、醒吾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教化,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于是先问醒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醒吾答曰:“荣的好!”再问云散,云散却回答说:“枯的好!”此时正好来了一位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药山颔首。世间原无正与反,草木何论荣与枯?

“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生活就是心灵的修炼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方是修身养性之道。看透了世间诸多颠倒,便能够明辨是非纷扰。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恶之战

南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对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尧、禹固然也很了不起,但其身世都没有舜艰苦,舜在一个父母兄弟皆不好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始终止定一个人生,走正路,最后能够“君临天下”,“率天下以正”,尤其可贵。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一个人只有自正才能“正众生”,“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即自立立人,自度度他。

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上写着:“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自己还不会爬,就想去辅助别人站起来,是许多人的通病。

人怎样才可以做一个正人君子呢?必须能止,心境能够定,见解能够定,不受环境影响,一个观念勇往直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总难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坚定总是最重要的。

法王路易十六被赶下王位,关在牢中,其年轻的王子则被赶国王下台的那帮人带走。他们想,王子是王位的继承人,若能在道德上把他摧垮,那他就永远也无法实现生活赋予他的伟大使命。他们把王子带到遥远的社区,让男孩接触各种卑鄙邪恶的事物;提供让他沦为饕餮之徒的各种美味;让他成天耳濡目染各类粗鄙之言;让淫荡猥亵的女人环绕在其身边,处处是不讲信誉、卑微无耻的小人。就这样,一天24小时让小王子处于这种环境之中,让其灵魂受到诱惑而堕落,接连6个月都如此。但是,男孩没有一刻屈从于压力与环境。在这种种诱惑之后,敌人最后问他,这些事物能提供欢愉,能满足欲望,它们就在身边,唾手可得,为什么他能抵抗这些诱惑,没有沉沦于邪恶的地狱·男孩答道:“我无法这么做,因为我生来就是做国王的。”

小王子的坚定自若让人想起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一段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要止定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正己而立,便是一株傲然独立的盛世之莲。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年幼的孙子们人生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只要内心笃定,有一个光明正大的信念,即便处于黑暗之中,也能照亮自我。

巧言令色陷阱多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是“巧言”?讲仁义道德比任何人都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令色”是指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却是虚伪的。所以,巧言令色之人与口蜜腹剑之人通常都令人防不胜防。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逢迎奉承,但面对奉承或批评仍能泰然处之,则十分不易。所以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缺点,待人的时候,却不一定能看到表面的“巧言令色”。当别人将你捧到高处,心中觉得很舒服,此刻就要为自己敲响警钟。南先生几次提到,“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便是在强调这个道理。

有个在朝廷做官的要放到外地任职,临走时向老师告辞。老师告诫道:“地方官可不好做呀,要小心谨慎。”学生回答说:“我已经准备了‘高帽子’100顶,逢人便送一顶,想来不至于出什么岔子。”老师生气地训斥道:“我们要用正义来待人,哪能这样?!”学生马上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微微点头道:“你这话说得还有点见识。”这人辞别了老师,对人说:“我这100顶高帽子,如今只剩99顶了。”

人们常常说厌恶巧言令色者,但当高帽落到自己头上,往往十分受用。

为上者要切记不要陷入阿谀谄媚、巧言令色者的骗局,在组织或团队中,总有这样一种人,不做工作却在不停地编着故事,投领导喜好,久而久之,领导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这些美言。当年汉景帝就是在长公主刘嫖无中生有的故事中废了栗妃和太子,所以才有了腥风血雨中政治交易的“爱情”经典“金屋藏娇”。改写历史的往往不是对历史有功之人,无功受禄者、巧言令色者是鲜有成本的、最轻巧、最大的投机商。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活中有许多貌似忠厚,实际上心怀叵测的人,常常是“大奸若忠”,巧言令色,对于这样的人,不能不多加防备。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在朝中担任宰相。他深知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讨得皇帝的欢心,于是想方设法结交皇帝的宠臣,做让皇帝高兴的事。唐玄宗见他聪明,对他十分信任和宠爱。李林甫嫉妒心还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都恨之入骨,总是想尽办法除掉他们。可他表面上对这些人却十分和善,当面甜言蜜语,其实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害人的诡计,所以一些人被害以后并未察觉。后来,李林甫的这种虚假面具终于被人们识破了,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读史学做人,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进言的角度看,真诚不佞,即便点头称是,也不是唯唯诺诺;阿谀献媚,即便自作聪明的批评,也是虚伪的变相奉迎。从纳言的角度看,喜忠直,耳畔便多逆耳忠言;耳根软,听到的便多是献媚之词。

裴矩在隋炀帝面前专事谄媚而大红大紫,到了唐太宗手下,却成了敢于直谏的诤臣。司马光一语道破天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其直,则佞化为忠。”

一个人对人若是花言巧语,常常恭维别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装出来的,又怎么会有发自内心的仁?所以,居上者应明辨是非,不要陷入小人的口舌之中。

矢上加尖,锋刃不存

一个人如果已经握有一把锋锐的利器,但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要在锋刃上再加一重锐利,俗谚所谓“矢上加尖”,那么连原有的锋刃恐怕都不能保全了。南先生告诫我们,对于聪明才智、财富权势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如果已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已有权势而不知隐遁退让,已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最后将自取灭亡。

古语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千万不要犯“矢上加尖,锋刃不保”的错误。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要透彻了解陶朱公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被吴国灭亡时,他提出了降吴复国的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深知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乐,于是急流勇退。隐姓归野后的十九年间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三聚三散,置千金之产五次,这才是真正的“保锋”智慧。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南先生说,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贵之中,如果不懂得自保自持,持富而骄,便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要想长保“金玉满堂”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揣而锐之”的不得当,以及“富贵而骄,自谴其咎”的可畏。

对待财富如此,对待功名亦如此。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他为萧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唯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封赏,拿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英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其间派遣使者数次问候萧何。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助军队征战,正如上次所做。”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的。”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试想如果萧何不知收敛,犹如矢上加尖,高处不胜寒,一着不慎,就会全盘皆输。

声色货利,只需冷眼旁观

人世间有一则不变的名言,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南先生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世人因应运用的原则,但就此也告诫世人,善于用物可以,但绝不可被物所用,以免在与现实外物的博弈中输得一塌糊涂。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够脱离利益、外物的束缚,用现实而不为现实所用呢?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每天读一个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枕边书:每天读一个人生哲理

    你对自己的人生做过何种思考?要知道,读懂人生,才能成就一生。哲理之于人生,就像照亮黑夜的明星、引领航行的罗盘,没有它的指引,人们将永远在盲目与混乱中摸索、挣扎,举步维艰,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苏格拉底曾说,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与问题。当难题迎面而来的时候,充分汲取、掌握并运用睿智的哲理来指明人生的方向,领悟人生的意义,就能加速我们成功的进程。凝聚前人智慧和经验的哲理是我们一辈子都可以受益的经典,只要你悟透其中的道理,娴熟地掌握其中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明智而从容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挫折,顺利、快速地走向成功和幸福。
  •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心理健康自护手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学生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进而学会“心理自护”,快乐生活、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心理表现和问题,从人际交往、学习、性的成熟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并就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谈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本书是作者演讲稿的汇集,大多针对生活中有趣的见闻有感而发,比如男女之间吃什么的”随便”话题,比如《那些年我不明白的事》从成人的角度讲述了懵懂的时候,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的演讲稿小处着笔,却立意深刻,小小的论点却能有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在里面。每一篇独立短篇都可以视为是优秀的散文随笔,视野独特,文笔幽默,令人不忍卒读。
  • 放下

    放下

    《放下》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体现出的智慧境界。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放下》,树立积极的舍得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态度。
热门推荐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古林清茂禅师语录

    古林清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干的骰子

    风干的骰子

    米克是运输公司的卡车司机,陆静是石油管理局医院的外科医士,两个人已经有了一个四岁的儿子。说好那天一起回去为儿子过生日,然后,就离婚。但是,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沙暴,卡车因为载重陷住了,两个人被困在沙漠里。于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开始了……红嘴谷是离基地最远的一个油气勘探点,直线距离约180公里,实际路程310公里,途中山高路险,既有被称为黄羊滩的草甸子,又有大沙窝、黑戈壁、干石沟,基本上属于无人区。米克是运输公司的卡车司机,跑这一线的物资运输已经半年多了,一般讲,正常情况下一天跑一个单趟,两头不见太阳。
  •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警校学员余罪,在通过一次意外的选拔之后,被丢进了一间住满凶神恶煞的罪犯的牢房,他迅速发现,要在这个凶险万状的环境中活下来,自己必须比毒贩更奸诈,比窃贼更狡猾,比匪徒更残忍。他不仅要用罪犯的思维去理解犯罪,还要用罪犯的手段去对抗犯罪,更要和罪犯一样突破种种底线。
  • 林子深处

    林子深处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后一本少年小说作品。《林子深处》以少年的眼光构建出一幅广阔的海边生活图景,谱写一曲献给自然的壮丽颂歌。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3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张炜散文年编》20部;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张炜文集》。
  • 妖怪公寓的日常

    妖怪公寓的日常

    这是一个为了替欠下高额欠款下落不明的父亲还债打工,而不得不和各路妖魔鬼怪打交道的少年的故事。这是一群欢脱的非人类少女(?)和一个普通(?)男主各种脱线的欢乐日常。我们的口号是“用梗说话,节操什么的丢掉就好~”以上……
  •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以被称为印度《论语》的《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为切入点,介绍了八支分法的概念、方法,并以八支分法为线索,重点对生活中存在的烦恼、关涉生死的疾病、生命中的爱与恨等现实与心灵问题,做了瑜伽意义上的解读与阐释,从而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瑜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哥是试工帝

    哥是试工帝

    本书作者为哥,书中的哥的试工经验部分虚构,大部分为真实亲身体验,因哥被骗试工多次,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故在试工方面经验丰富,自称为试工帝,望各位多多包涵!哥以清晰真实的语句和严厉的措辞抨击社会真实而黑暗的一面,当中也不缺幸福的生活场景,但每次试工均以杯具结束,希望和仍在试工同仁共勉!和未试工的人一起鼓起勇气面对失败!和试过工后或爽或不爽的各位一起开怀大笑!
  • 罗马神话(经典译林)

    罗马神话(经典译林)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本书以一个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故事,引领你重温一个伟大民族小澜壮阔的历史篇章。